伤筋疗法

2011-03-28 20:31 楼主
一、外敷法

(一)初期:用冰块装入塑料袋内置于伤处冷敷之。或用氯乙烷直接喷射8——12秒钟。使其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感觉,有止血退热镇痛、麻醉、防肿作用。(编者按:冰敷或氯乙烷喷射均应在伤后现场处理,效果才明显,若现场无法获得上述冷冻剂,还是马上用加压包扎,使其避免出血或渗出,较为妥当。待24小时-48小时之后再行热疗或其他方法治疗。)

(二)中、后期:将毛巾浸透热水或热置于伤处,也可用热水袋放在伤处。无热后即更换,每次敷30分钟,每天1——2次。也可用“热敷灵”、“寒痛乐”等,此类一般热度可达50——60度,可维持30小时左右。以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开放,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和新陈代谢谢,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创伤恢复。

(三)筋若有断裂现象,可用粘膏或弹性绷带等固定。以增强其稳固性,限制肌肉、韧带超常范围活动,使伤部组织能够得到适当休息,利于损伤的愈合。

二、手法治疗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记载,按摩法和推拿法是治疗伤筋的主要手法。治疗伤筋手法一般以按、摩、推、拿四法为主,并辅以揉、捏、擦、滚等手法,同时根据不同的情况还可选用拔伸牵引、屈曲按压、颤抖摇晃、旋转斜搬等手法(具体手法,因篇辐所限,另撰人介绍),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松解粘连、软化瘢痕等。

三、药物疗法

(一)外用药物

初期及中期,宜祛瘀消肿,理气止痛。常用祛瘀止痛药膏等敷之。如红热较明显,宜消瘀清热,解毒退肿。常敷四黄散、清营退肿膏等。症状较轻者,可搽红花油(成药有售)、万花油(成药)等以舒筋活血。

后期,以活血止痛为主。常用宝珍膏(成药)、万应膏(成药)等。如肌筋硬拘挛可用八仙逍遥汤、海桐皮汤熏洗患处。可起到温经止痛、滑利关节的作用。

(二)内服药物

伤筋初期肿痛剧烈时,宜散瘀止痛。可服云南白药(成药)、七厘散等。

中期,宜舒筋活血。可服舒筋汤,舒筋活血汤等。

后期,常兼夹风寒外邪、局部疼痛乏力,活动功能障碍,宜养血和络,祛风宣痹。常服小活络丹、补肾壮筋汤等。

附:伤筋常用药方(成药,药店有售,故略)

1、消瘀止痛药膏 出典:《中医伤科学讲义.经验方》

处方:木瓜60克,栀子30克,大黄150克,蒲公英60克,地鳖虫3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制用法:共研细末,饴糖或凡士林调敷。

2、四黄散 出典:《证治准绳》。

处方:黄连1份,黄柏3份,大黄3份,黄芩3份。制用法:共研细末,以水蜜调敷或用凡士林调制成膏外敷。

3、清营退肿膏 出典:《中医伤科学讲义.经验方》。

处方:大黄2份,芙蓉2份,黄芩1份,黄柏1份,花粉1份,滑石1份,东丹1份,凡士林适量。制用法:共研细末,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

4、八仙消遥汤 出典:《医宗金鉴》。

处方:防风3克,荆芥3克,川芎3克,甘草3克,当归6克,苍术10克,丹皮10克,川椒10克,苦参15克,黄柏6克。制用法:煎水熏洗患处。

5、海桐皮汤 出典:《医宗金鉴》

处方:海桐皮6克,透骨草6克,乳香6克,没药6克,当归5克,川椒10克,川芎3克,红花3克,威灵仙3克,甘草3克,防风3克,白芷2克。制用法:共为细末,布袋装,煎水熏洗患处。亦可内服。

6、七厘散 出典:《良方集腋》

处方:血竭30克,麝香0.36克,冰片0.36克,乳香4.5克,没药4.5克,红花4.5克,朱砂3.6克,儿茶7.2克。制用法:共研极细末,每服0.2克,日服1—2次,米酒调服或酒调敷患处。

7、舒筋汤 出典:《外伤科学.经验方》。

处方:当归10克,白芍10克,姜黄6克,宽筋藤15克,松节6克,海桐皮12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续断10克,甘草6克。制用法:水煎服。

8、舒筋活血汤 出典:《伤科补要》。

处方:羌活6克,防风9克,荆芥6克,独活9克,当归12克,续断12克,青皮5克,牛膝9克,五加皮9克,杜仲9克,红花6克,枳壳6克。制用法:水煎服。

9、小活络丹 出典:《和剂局方》。

处方:制南星3份,制川乌3份,制草鸟3份,地龙3份,乳香1份,没药1份,蜜糖适量。制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每次服一丸,每日服1—2次。

10、补肾壮筋汤 出典:《伤科补要》。

处方:熟地黄12克,当归12克,牛膝10克,山萸肉12克,茯苓12克,续断12克,杜仲10克,白芍10克,青皮5克,五加皮10克。制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三伏灸十年实践经验谈 老茶馆 论柯韵伯对乌梅丸的发挥及临床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