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鼓励私人诊所 医生流动机制占据主流

2009-04-17 05:27 楼主
老百姓常常抱怨“看病难”。的确,各地大医院里都人满为患,挂个号要排一天队,想找专家,则更是难上加难。可如果大医院里的专家,把私人诊所开到居民区里,看病是不是就方便多了?在不久的将来,这将成为现实。
刚刚出台的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说法。此前,北京市已着手制订相关规定,鼓励执业医生到社区开私人诊所。

多开点诊所,受惠的是百姓

“医生可以到社区开诊所好啊!那我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北京协和医院的大专家了。”家住北京虎坊桥附近的王大爷兴奋地说。

实际上,像王大爷这样因觉得看病方便而支持医生自由的大有人在。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中国网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1%的人支持医生院外合法化的做法,其中60.1%的人认为这样就不用非得去大医院排队挂号了,就医将更为便利。

在4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新闻办主任邓海华对医生多点执业的解释是:获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注册2个及以上的执业地点,按照所注册的执业类别和执业范围从事执业活动。比如按照北京市规定的,医生可以到基层去坐堂行医,也可以去开设个体诊所。

“我也为这项政策叫好。”杭州市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王鸣告诉记者,以前的医生开诊所,会被扣上“非法行医”的骂名。现在,只要你取得了医师执业资格并经过相关程序后,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开个人诊所了。“医生就应该和律师一样,属于自由执业者。变‘单位人’为‘社会人’,这将提高我们的积极性。我们拿的也不再是死工资,而是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收入也会因此有所改善。”

“医生可以走出去,这不仅可以方便外地患者看到北京的名专家,而且还能增加医生收入。”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也充分肯定了医生多点执业的现实意义。他认为,这一措施将延长医生的职业生涯,60岁以上的医生和在职医生8小时工作日以外的生活,将会更加充实。

而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则认为,其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平衡中国的医疗资源。我国的优质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里面,基层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医生多点执业可促进两者的双向流动。一方面,三甲医院中一些优秀的医生在多个医院执业,可以更多地发挥自身专长,而一些机会相对较少的医生也可以获得更多机会;另一方面,三甲医院可以和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多层次的合作,基层医疗机构的水平能从中得到提升。

私人开诊所,会不会“水土不服”

不过,虽然医生自由执业在全球的医生流动机制中占据主流,但在中国毕竟还是“大姑娘出嫁头一回”,因此有人担忧它在中国可能会遭遇“水土不服”,出现一系列的新问题。

即便是热盼医生自由的王大爷也担心,万一发生医疗事故了怎么办?我应该找谁?上文提及的调查也表明,56.8%的人对此不放心。此外,46.5%认为“如果医生医德低下,脱离原来监督环境后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更大负担”。

“如何不让医生把自由当成牟取私利的工具确实是个问题。”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恒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就拿与此相似的教师职业作比较,便能发现这种担忧并非毫无道理。“老师在学校讲课相当于医生在本院行医,而在家里开小班当家庭教师,便相当于医生外出行医或开私人诊所。然而,现实是不少教师在学校讲课时有所保留,却诱导他的学生花更多的钱去他家上小班。医生多点执业后,为了多挣钱,医生在本院不愿好好看病,怂恿病人去其私人诊所可能也会难以避免。一旦如此,可能导致看病更贵了!”

而北京协和医院某科室主任则坦言自己难以从中受惠:“我们科室共有16个人,一年要看6万多个病人,同时还有教学、科研等任务,现在每天都忙得要死要活,再去社区开私人诊所,除非长了三头六臂不可。”该主任认为,这项政策对于一些风险较小,不是那么忙碌的科室好处较大。不过,即便医生有精力去另一家医院行医,费用如何收取也是个问题。

此外,医生流动速度的加大对医院管理无疑是个挑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告诉记者,如果有别的医院的医生来我这里看病,我如何规定他应该承担的责任?我应该给他提供什么资源?医生收入如何监管?这些都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问题。

“先种好自己的田,再耕别人的地”

事实上,接受记者采访的所有专家都认为,医生多点执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而要规避这些问题,如何监管显得尤为重要。于海就认为,这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它在短期内难以带来特别明显的成效,其作用应用长远的目光来衡量。

首先,医生要先做好本职工作。“医生应该在完成自己在本院的本职工作之后才能院外行医,政府部门应明确规定医生在本院的出诊时间、应承担的责任等。”朱恒鹏介绍到,国外的医生自由执业制度也有强制规定,并非是你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否则本职工作容易受到影响,难免出现“荒了自己的田,去种别人的地”的情况。

其次,不能让医生脱离本院的监管。王鸣认为,医生自由流动并不等同于给医生“放羊”,不对其监管。本院对医生的监管必须到位才能尽可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才能明确事故责任的认定。对医生资质的审查也应严格进行,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考核一次。

此外,朱恒鹏认为,有两点需尤其注意。一是切忌搞全国“一刀切”。他认为,每个省、市、自治区甚至医院的医疗资源、病人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应该把权利下放到医院院长手里,在遵守卫生部门规定的前提下,由他们自己审核该院的医生是否出去行医、怎么行医等问题。二是配套政策必须跟上。医院得做到真正的官办分开才行。如果卫生部门与医院依然维持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的关系,那对私人诊所来说肯定会不公平。

令人欣喜的是,来自官方的消息显示,他们似乎对此已有所重视。卫生部表示,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工作,必须在全面深化医改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大前提下,在整体的框架制度下,立足本地基本情况和医疗卫生工作的客观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稳妥地进行实施。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医师多点执业的制度,并且对医师的多点执业进行有效的监管,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4-17 10:04 2楼
我也为这项政策叫好
2009-04-17 10:37 3楼
中医的发展需要政策的呵护,更需要广大中医同仁的努力.
2009-04-17 11:05 4楼
此項政策是从保护宔崽的父母心而真情流露,要保住大医院的西医和西化中的徒子徒孙,并未顾及到民间中医.若民间中医大面积开花结果,西医院将面临灭頂之灾,官宦便难保住既有的官俸利禄.而今成千上万的药品,都堂而星之标上淮字号,经得起临床验证的却是廖若晨星,是管理者不学无术,还是拿了回扣?这些假洋鬼子坐在上,民间中医永无出头之日,中医终将毀在它们手里.
2009-04-17 20:59 5楼
此论有见解,可惜俺不能给你加分,
2009-04-17 23:34 6楼
令人欣喜的是,来自官方的消息显示,他们似乎对此已有所重视。卫生部表示,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工作,必须在全面深化医改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大前提下,在整体的框架制度下,立足本地基本情况和医疗卫生工作的客观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稳妥地进行实施。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医师多点执业的制度,并且对医师的多点执业进行有效的监管,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 孙正聿:哲学与人生 老茶馆 张茅要求科研教育机构——为新医改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