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卫界委员齐“会诊”:社区医院为何叫好不叫座

2011-04-02 21:49 楼主
来源:《人民政协报》

"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门诊门庭冷落"的现象在很多城市依然存在,这表明目前社区医院还处在"叫好不叫座"的阶段。如何让社区医院运转好,切实发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作用?医卫界委员为之进行了"会诊"。

社区医院遇冷原因多多

社区医院拥有离家近、看病方便、省时且价格低等优势,正常情况下应该对患者有一定的吸引力。林绍彬委员、高春芳委员认为,社区医院遇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技术力量还比较薄弱,退休、返聘人员较多,造成群众对社区医院医务人员的信任度、认可度不够;社区医院人才缺乏且医护人员待遇低;医疗设备不足,无法满足诊治要求。

要改变社区医疗现状,高春芳委员认为,有几点是必须做到的:要建设到位,有像样的场地;基本设备到位,比如一些常用的检验、治疗设备;要有基本技术,有基本人才。高春芳委员指出,常见疾病不出社区的目标远未实现,关键原因在于提高社区医院医生的整体水平,确保能看病、不误诊,这是"关键中的关键"!

林绍彬委员呼吁,要相应提高社区医院医务人员的基本待遇,"拴心留人"。他建议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管理的有关办法,探索建立科学的社区卫生人事管理制度,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以及绩效工资制度的办法。"要有相应的政策倾斜,采取灵活的考核办法,在保证他们基本收入的前提下,鼓励他们做更多的服务工作。除了给钱,还要规划、设计属于社区医生自己的成长路径和进步阶梯,给他们成就感。"

"强身健体"需要政府推手

多位医卫界委员都提出,政府不仅要建好社区医院,还要"扶上马,送一程"。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主动,推动大医院和社区医院"捆绑发展"、"建立联合体",建立社区医院医生培训、轮训机制、技术合理运用机制,来提高社区医院医疗水平;建立双向转诊的协作机制,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高春芳委员建议,社区医院要和当地大医院上下协调,上下支持,上通下达。可以由卫生行政部门牵头,一家大医院定向负责几个社区医院,以培训全科医生为目的,给社区医院带出一批人,使社区医院"普通疾病能诊断出来,重危病人及时转送大医院",起到中转护送作用。应把大医院帮带社区医院列入工作计划,纳入卫生行政部门的考核范围,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时间把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显著改善。

孙保存委员表示,在全面帮助社区医院提高水平的基础上,还要选择突破口,将新的医疗技术和诊治规范建立在社区医院,使医院和患者真正受益;同时加强医德教育和培养,使他们不贪小利,减少或消除过度治疗现象。

"除了技术上的帮扶和指导,大中型医院与社区医院更应该是协作关系,在诊疗和慢性病、康复等环节发挥各自优势,能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患者经济负担,这方面国内外都有成功的经验和范例。"吴明江委员指出,这是值得鼓励和倡导的思路,下一步,政府应在如何突破经济利益割据、行政区划束缚等方面进行研究。

社区医院的优势是"治未病"

社区医院怎样才能打开局面,增加对社区居民的吸引力?何伟委员指出,社区医院最大的优势在于便捷、便宜和贴心。与大医院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社区医院主动提供健康服务,以预防和康复治疗为主,更多的时候是"治未病",也就是网上流传的"老年型小区多办养生讲座,睡眠型小区用博客搭桥,流动性人口靠短信提醒"。

何伟委员建议,在当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分布不均匀,医疗资源涌向三甲医院的情况下,社区医院除在小病和慢性病上下功夫外,还应转变医疗模式,加大健康、保健知识的普及宣传,在引导和帮助人们以预防在先、防病为主方面发挥作用。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在基本社区医疗服务中,运用中药、针灸、火罐、刮痧等中医学治疗手段辨证处理社区居民的常见病、慢性病;在开具治疗药方的同时,可以为社区居民开出一些自我保健、食疗、药补等养生的健康处方。他还建议完善程序,使人们在社区医院医保支付更方便、报销比例更高;政府可着力帮助社区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体系,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甘肃公立医院改革将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 老茶馆 新标准执行近一周 沈公立医院药价迟迟不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