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整脊中的整肌

2011-04-02 23:52 楼主
谈整脊中的整肌
人体的肌肉、筋膜、神经、血管、韧带、关节囊等,同属“软组织”的范畴。但肌肉是人体运动系统的动力装置。脊柱作为人体的中轴,在其前后,左右、上下分布着许多的肌群,它们之间相互拮抗,相互依存,影响着脊柱的正常功能和脊柱的相对稳定。所以脊柱周围肌肉的功能状态必然影响脊柱的生物力学功能。我院在整脊手法中提出“三兼治”的整脊原理,即整骨先理筋,理筋先整肌。这样首先恢复了肌肉的动力功能,也体现中医的“筋柔骨正”的思想。
笔者多年来,在我院“三小一高”整脊手法的指导下,在整肌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纤肌维的排列方向
肌纤维的排列方向决定着肌肉的运动功能,如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也能决定肌肉运动方向和力量。根据肌纤维的方向与产生力量轴的角度,将肌肉可分为羽状,包括单羽如股外侧肌,双羽如股直肌,多羽状如三角肌,和平行状如肱二头肌及聚集状如斜方肌。
在临床整肌过程中,放松肌肉的手法可采用平行或垂直于肌纤维的方向,一般可先垂直于肌纤维,后平行于肌纤维,无论采用剥法、按法等。只要遵循以上原则。可以使肌纤维顺达,通畅,解除肌肉的扭曲;可增强肌肉的功能;可使紧张的肌肉变软伸长,降低张力;同时改善肌肉的血液供应;并且能加速肌肉代谢谢产物的运出,来改善症状。
二、肌肉的敏感点和激发点。
在临床上为患者诊治的过程中,会发现脊柱周围软组织有些点在按压时特别敏感,排除其它理由(如青肿或其它损伤),可以理解为触痛,这个点叫做敏感点。实质上,敏感点就是肌纤维的紧张和抗张的结果。我们运用整脊手法使该肌肉完全松驰,敏感点即消失。
在一束紧张的骨骼肌组织的结节上发现一个点,特别敏感并以一种特征性的方式引起或放射疼痛,该点称为激发点。有的点能自发性地引起病人的疼痛。称为活动性激发点;有的点只在触诊按压时产生疼痛,该点称为潜在性激发点。激发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过度劳累,重复性动作或突然过度牵拉等原因导致肌肉紧张引起。
敏感点和激发点地形成,实质是肌肉地超负荷收缩,导致肌张力过度,这意味着肌肉在持续地工作。出现几种后果:
1.肌肉消耗更多地氧气和能量,同时产生更多的乳酸,而后者可以刺激神经,致肌肉局部出现疼痛地同时,有酸、胀或放射痛。
2.肌肉不能像正常状态那样执行泵功能,因此,循环减少,导致局部缺血、缺氧,又进一步触发痛觉感受器,而出现疼痛。
3.肌肉超负荷张力,累及附着其上的骨关节和韧带,导致关节压力升高,关节突关节错位,加剧退行性变。
4.肌张力过高,可能会压迫肌肉之间或经过肌肉之间的神经,导致神经功能降低,活力异常或知觉变化。如高张力的梨状肌压迫坐骨神经。
在临床整肌过程中,针对敏感点和激发点的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法,以达到延长肌肉并降低敏感点、激发点的目的。
1.在肌肉收缩时升高肌肉的温度,“三小一高”手法使肌肉放松,肌肉内储存的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温度的升高增加了肌肉的弹性和周围结缔组织肌束膜)的延展性,并降低了周围组织的粘着性。
2.当肌肉等长收缩时,肌纤维缩短,而结缔组织膜延长可保持肌肉原有的长度。这种延长松解了胶原组织之间的异常连接,使纤维有更大的滑动范围,从而使肌肉能进一步拉长。
当肌肉恢复其最大长度时,与激发点、敏感点相关的疼痛和放射痛得到缓解。
三、主动肌和拮抗肌
肌肉在关节周围的配布和多少与关节的运动轴一致。每个关节至少配有两组运动方向完全相反的肌,这些在作用上相互对抗的肌互为拮抗肌。拮抗肌在功能上相互对抗,又互相协调和依存。但完成某个动作时收缩的肌肉叫主动肌或原动肌,完成主动肌相反运动的肌肉叫拮抗肌。在神经系统参与下,二者互相协调又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某个动作。通常来说,主动肌工作时,拮抗肌则放松。即就是当主动肌收缩时,拮抗肌产生神经抑制(放松)。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骨,前后左右及椎体间附着有许多肌肉,前与后,左与右的肌肉,呈现出相互拮抗,保持着脊柱的稳定性。前与后侧的肌肉影响脊柱的曲度,左右侧的肌肉影响着脊柱的左右侧凸。这就是说,脊柱前侧与后侧,左侧与右侧的肌肉是相互拮抗的。例如:完成低头动作,主动肌是颈长肌、头长肌、头前直肌,拮抗肌是头夹肌、颈夹肌、多裂肌;它们之间是相互拮抗的,如菱形肌和前锯肌,臀大肌和髂腰肌等。
我们认识了肌肉间的这种关系,在临床中,主动肌和拮抗肌在强度上是平衡的。当肌肉变弱、过度增强或受损伤时,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当我们发现主动肌有问题时,很可能发现它的拮抗肌也有问题,如上交叉综合症。
上交叉综合症特征为枕骨下肌、颈伸肌、上斜方肌收紧而缩短,颈深屈肌、中下斜方肌及前锯肌薄弱而受限,其症状为头向前姿势、曲背、头部过伸、肩部上提及颈椎前凸增加。
“三小一高”手法对主动肌和拮抗肌的治疗原则,运用均抗原理,先放松紧张的主动肌,因为这些肌肉抑制它们的拮抗肌,再增强虚弱的拮抗肌。
在整脊手法中提出“三兼治”的整脊原理,即整骨先理筋,理筋先整肌。这样首先恢复了肌肉的动力功能,也体现中医的“筋柔骨正”的思想。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现代针灸经络的七大误区 针灸推拿 老茶馆 单方便方系列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