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正六病的名称,以讹传讹,一误再误

2009-04-22 19:00 楼主
作者:王梧川

张仲景著《伤寒论》,以六病为纲领,创立辨证论治的严谨法则——六病传变辨证论治规律,为中医奠定了执简驭繁、由博返约、囊括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它不仅为伤寒一病立法,而且能广泛运用于各种疾病。它不是以“病”为对象,而是以“证”为对象,故可“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它是辨证论治的“方法论”。仲景在自序中说: “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就是指明这个道理。

六病概括百病,不仅为伤寒一病立法,清代柯韵伯说得很透彻,他在《伤寒论翼》中说:“仲景自序云:‘虽未能尽愈诸病’,其留心诸病可知,故于诸病之表里阴阳,分为六经,令各得所司,清理脉证之异同,寒热之虚实,使治病者只在六经下手,行汗吐下和等法而无所失也。伤寒不过是六经中之一证,叔和不知仲景之六经,而非经络之经,妄引《素问·热病论》作序例,以冠仲景之书,而混其六经之证治。六经之理因不明,而仲景平脉辨证,能尽愈诸病之权衡废矣。夫热病之六经,专主经脉为病,但有表里之实热,并无表里之虚寒,虽因于伤寒,而已变为热病,故竟称热病,而不称伤寒,要知《内经》热病,即温病之互名,故无恶寒证,但有可汗可泄之法,并无可温可补之例也。夫仲景之六经,所该者广,虽以脉为经络,而不专在经络上立说,凡风寒温热,内伤外感,自表及里,有寒有热,或虚或实,无所不包。所以六经提纲,各立一局,不为经络所拘,弗为风寒划定也。”柯氏又说:“六经之为病,不是六经之伤寒,乃是六经分司诸病之提纲,非专为伤寒一证立法也。” “病名多端,不可以数计,故立六经以分司之,伤寒之中,最多杂病,内外夹杂,虚实互呈,故将伤寒杂病而合参之,正以合中而见泾渭之清浊,此扼要法也。”“仲景约法,能合百病,兼该于六经,而不能逃六经之外,只在六经上求根本,不在诸病名目上寻枝叶。”明代方有执在所著《伤寒论条辨》中说:“六经之经与经络之经不同,若以六经之经断然直作经络之经,则不尽道,惑误不可胜言。后世谬误,盖由于此。”以上方、柯二氏所称之六经,皆沿用过去相传下来的“六经”之名,在那戒律森严、束缚重重的古代,能跳出旧框框,识得六经非专指经络,而有其更广泛的指导意义,是难能可贵的,其所称六经,即指导中医辨证论治的六病传变规律。

仲景自序和方、柯诸氏之说,都明确指出, 《伤寒论》六病是辨证论治纲领,是囊括百病的辨证论治方法论,不仅为伤寒一病立法。故所谓《伤寒论》只论伤寒,只为外感病立法,以及…‘狭义伤寒”、“广义伤寒”等等说法,无疑都大大缩小和限制了《伤寒论》六病规律的广泛指导意义和普遍运用的作用。

其所以产生误解的根源,则在于把《伤寒论》之六病说成六经,又把六经看作经络之经,以讹传讹,一误再误。考仲景原书,只有太阳病、阳明病……之六病,并无太阳经、阳明经等“六经”之名, “六经”一词来源于晋代王叔和在《伤寒例》中引用《素问·热论篇》“三阳经三阴经受病”之说,冠于仲景《伤寒论》之首。宋代朱肱《类证活人书》谓“治伤寒先须识经络”,“伤寒只传足经,不传手经”。宋·成无己亦以经络为立足点,注解《伤寒论》。由此相沿成习,谬误流传。名不正则言不顺,只有废除名不符实之“六经”,仍用仲景“六病”之原名,才能名实相符,认识仲景六病的实质。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金老中医】《壶天泼墨》 老茶馆 张琼林:八味定痫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