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证半表半里发飙

2011-04-09 18:05 楼主
半表半里的少阳证到底如何理解?是单纯的病位不表不里还是病势的时大时小,还是更有这个那个原因?这些个问题确实值得商榷;我觉得用理法方药反佐解析可能会更清晰;同时也尽量罗列清楚问题的模糊症结!
伤寒论五版教材是以赵开美翻刻宋本原书为蓝本的,故真实性可确保无疑;而书中张仲景原话少阳证(阳经的半表半里)是排在阳明证(阳经的里)之后,太阴证(阴经的表)之前,厥阴证(阴经的半表半里)排在最后。无疑:病理状态下人身活体遭受外感寒邪,厥阴证也是终端。若按常规总体阴阳属性分析何以在原书中不是少阳证和少阴证是阳经、阴经的半表半里?若按此可真难以理解张仲景原义!
灵枢十二经脉原文排序以手少阴肺经开头,依次为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收尾
——可对应分析出:中间是手足(上下二阳)太阳,始终端为手足(上下二阴)少阴、厥阴。正常生理状态下(不管先天、胚胎等玄奥生成要素,但从活人出生吸气开始):阳气先从(上阴)手少阴肺经开始循环至(上阳)手阳明大肠经,接着走(下阳)足阳明胃经,转循环至(下阴)足太阴脾经,接着走(上阴)手少阴心经,循环至(上阳)手太阳小肠经,接着走(下阳)足太阳膀胱经,循环至(下阴)足少阴肾经,接着走手厥阴心包经,循环至(上阳)手少阳三焦经,接着走(下阳)足少阳胆经,最终循环至(下阴)足厥阴肝经。至此周而又复始,为整个活化生命小周期。上阳下阴对应了人身外部大阴阳,确确实实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
若上述大家都能看懂,再引申一个概念:阳气,阴气?!不知道对比上面能否真正明白!
景岳散略曰:“观仲景太阳证用麻黄汤,阳明证用升麻葛根汤,少阳证用小柴胡汤,此散证之准绳,后世宗之---”——这是先贤张介宾原话排列次序。
呵呵,问题又来了:太阳证用麻黄汤好理解,阳明证用升麻葛根汤张仲景何来此述?从头看到尾没见到有升麻葛根汤证啊!好个张景岳,乱揣测吗;他的伤寒论版本有误?答案肯定不是;否则也难称张景岳了;看看十二经排序手足阳明和手足少阳可是对应的!从此处能否推出阳明证不是阳分的里证
理——少阳证提纲:口苦,咽干,目眩。而本证小柴胡汤证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法——伤寒五六日,中风:这是前提,既明是伤寒,何以再附加中风?此处中风是何韵义——是在复加外感还是内伤等的基础上吗?
寒热往来:
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
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方——小柴胡汤方药组成:柴胡 黄芩 人参 半夏 甘草 生姜 大枣
药——此处只有柴、姜具备升散作用(先暂时不区分凉散、温散)
——黄芩苦泄少阳相火
——其他药在此扶正气(和胃气)

总结:病理生理

先发了,待日后慢慢修改;欢迎同道们踊跃探讨、切磋、交流(阴阳之子2011.04.09)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4-10 21:10 2楼
少阳主枢,统领三焦,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人身无处不三焦。即说三焦是能量交换的地方,即是一阳生发的地方。也是说少阳并不是半表半里,也不是一半表一半里,是一阳生发的枢机,是为了区别表表里证而名。
⬅ “我负中医,中医负我”-奇文共欣赏-怪事同诧异-怪也不怪 老茶馆 基层医院滥用抗菌素严重 部分细菌耐药率达六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