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药用价值

2011-04-11 16:58 楼主
蜈蚣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由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司秋菊,中医学院王亚利、王鑫国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结果显示:动物中药蜈蚣具有抗心肌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这一研究成果为提取单体、高效、低毒抗心肌缺血新药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目前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发症严重、死亡率高的特点,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效、速效、低毒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药意义十分重大。


鉴于虫类中药蜈蚣具有镇静熄风、通络止痛、解毒散结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变,以蜈蚣为主要药味的复方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为了探讨单味药蜈蚣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及其作用机制,司秋菊等科研人员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流氏细胞定量测定及荧光染色等多种现代化手段,从细胞因子和基因等不同水平,从脂代谢谢、自由基、内皮细胞等多个角度,对蜈蚣蛋白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系统阐述了蜈蚣单味药对小鼠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长期应用该药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结果显示:蜈蚣具有调节脂代谢谢、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脂;调节氧自由基代谢谢,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保护心肌免受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还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的c-myc基因表达,调节DNA和蛋白代谢谢,抑制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通过调节NO/ET的平衡,以及相关基因i鄄Nos、ET-lmRNA的表达,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受损伤,从而有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研究结果表明,动物药蜈蚣具有很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及防治心肌缺血作用,从而为临床用药和该药的开发提出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论据 9ea8ef53d0e961c98c5430b6.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4-11 16:59 2楼
蜈蚣的药用研究进展
作者:佚名科研信息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58更新时间:2002-10-10

[关键词]:蜈蚣;药用研究

健康网讯:

蜈蚣属陆生节肢动物,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之一。少棘蜈蚣(Scol opendrasubspinipesmutilans)全虫入药,已有2000多年的使用历史。蜈 蚣具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传统医学中,应用蜈蚣主治小儿惊风、破伤风、风癣 、疮疡、肿毒、烫伤等。近代医学中,应用蜈蚣治疗结核病、百日咳、癫痫、癌症等,均取得良好的疗 效[1,2]。尽管在中药治疗中蜈蚣的使用已有悠久的历史,但对其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缺乏系统的研究 。有关蜈蚣毒研究的报道不多,甚至还不能肯定它的药效是否与其毒素有关。但近些年的有关研究正 在逐步升温。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下述几个方面。

1蜈蚣全虫浸提物的药效

在长期的药用历史中,蜈蚣全虫浸提物的应用相当普遍,如民间广为应 用的“蜈蚣酒”、“蜈蚣油”、“蜈蚣散”等即以蜈蚣全虫炮制而成。的确,蜈蚣全虫浸提物具有许 多特殊的疗效。如单克林[3]的实验证明,全虫酒精浸提物具有止痛消肿的功效;利用95%酒精浸泡活蜈 蚣,将浸提液直接涂于患处或清洗伤口,可治黄蜂蜇伤、蜘蛛蜈蚣等毒虫咬伤;此外,毛虫或丝状物落在 身体上引起皮肤过敏时,涂擦一次即可脱敏止痒。临床上以复方蜈蚣散为主治疗慢性骨髓炎也取得较 好的疗效[4]。许多实验结果表明,多种蜈蚣全虫的浸提物能对体内许多生理生化过程产生影响。张维文等[5]研究了 少棘蜈蚣水提物对动物消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蜈蚣水提物冻干粉的灌胃剂量为20mg kg体重 时,对大鼠胃液、胃酸、胃酶总活力及对小鼠小肠运动都有促进作用;在剂量为40mg kg体重时,还 可提高胃蛋白酶活力及胰液量、胰液蛋白量,从而为临床应用蜈蚣治疗消化不良[6]提供了依据。王玉 芬等[7]发现少棘蜈蚣的水提物能显著降低血清中过氧化脂质及肝脑组织中的脂褐质含量,可使红细胞 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明显升高。说明蜈蚣中含有能延缓衰老的药物成分 ,具有抗衰老作用。有实验结果表明,墨江蜈蚣(S.mojiangica)、少棘蜈蚣水提物通过作 用于人的脊髓,抑制神经中枢而发挥其镇惊息风和抗惊厥等功效[8,9]。

然而,蜈蚣浸提物对某些特殊生理过程有很大的毒害作用,如虞国茂等 [10]研究了少棘蜈蚣煎剂对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发现蜈蚣煎剂致畸作用明显;死胎和吸收胎的比例升 高;使胎鼠和孕鼠的体重下降,堕胎作用显著。

2蜈蚣虫体的化学组成

蜈蚣体内哪些是真正的药用成分,一直是有关研究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 。开展蜈蚣虫体化学组成的研究有利于弄清蜈蚣药效与其组成成分的关系。吴刚等[11]对我国药用蜈 蚣中的主流品种少棘蜈蚣的化学组成作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少棘蜈蚣含脂类10 35%,蛋白质68 80%;检测出15种挥发性脂肪酸和16种常见氨基酸;Mg、Ca、Zn等元素的含量很高;凝胶电泳图谱 中可辨别出15条带,富含酸性蛋白质。

迟程等[12]则对墨江蜈蚣和少棘蜈蚣的游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进行了 比较。结果发现,它们含有15种相同的游离氨基酸,17种共同元素,含量大致相同。两种蜈蚣的有毒元 素(Hg、As、Pb、Cd)都不超过1mg kg。方红等[13]采用溶剂提取法测定了多棘蜈蚣(S. s.multidens)的化学成分,也与少棘蜈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多棘蜈蚣含总脂7 2%,蛋白 质64 6%,游离氨基酸6 3%。含有与少棘蜈蚣相同的15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72%)、21种氨基 酸、12种微量元素,说明多棘蜈蚣与少棘蜈蚣的主要化学成分相同,只是某些成分存在一些差异。后来 ,方红等[14]又用实验证明了黑头蜈蚣(S.negrocapitis)的主要化学成分也与少棘蜈蚣 的类同。有实验结果表明,少棘蜈蚣总碱性蛋白对人口腔上皮细胞鳞癌(KB细胞)和人结肠癌细胞(H CT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活性稳定。许鸣镝等[2]对这类碱性蛋白作了较详细的研究:将少棘蜈 蚣的虫体用95%的乙醇脱脂后,再用水浸提并用分子筛过滤、等电聚焦制备电泳和HPLC等方法对提 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一个纯的碱性蛋白,测得其分子量为24 64ku,等电点pI=9 27,测定了部分 氨基酸顺序;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它含有较多的Arg、Lys、Ala、和Leu。这无疑为探明 该碱性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3蜈蚣毒的生物活性

蜈蚣毒是蜈蚣头部颚肢分泌的无色透明的粘稠液,是一种复杂的蛋白质 混合物。蜈蚣捕食时,将毒颚刺入猎物体内并注入毒液,使之麻痹甚至死亡[15]。蜈蚣致伤的中毒症状 很多,主要有疼痛、红肿、充血、表皮坏死;严重者有头晕、发热、呕吐、昏迷、痉挛甚至死亡[16]。 Cohen等[17]比较了包括26种蜘蛛在内的30种节肢动物毒素对培养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 毒性最强的是跳蛛(Salticidae,Phidippussp.)和蜈蚣(Scol opend rasp.)毒素。

对蜈蚣毒生物活性和化学组成的研究报道不多,对其组成成分理化性质 和生物学活性的研究报道就更少。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蜈蚣的排毒量少,取毒不易。最早的资料见于 小西真尚的报道,指出蜈蚣(S.japomi ca)的毒颚提取液有组胺样物质和溶血作用。后来陆 续有人对蜈蚣(S.s.dehaani)毒的溶血效应进行过较详细的研究[18~20]。B櫣cherl [21]曾用小鼠作实验动物,对5个品种蜈蚣的毒颚提取液进行毒性实验。发现用药后动物的中毒现象为 不安、呼吸加快、惊厥、呼吸衰竭,最后死亡。认为死亡原因是呼吸中枢麻痹,从而推测蜈蚣毒属于神 经毒。Mohamed等[22]则研究了蜈蚣(S.moristans)毒颚提取液对某些动物离体器 官的作用,发现蜈蚣毒颚提取液对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对兔小肠最初抑制,继而引起显著的兴奋,最后 是长时间的抑制;引起未孕兔子宫松弛,抑制怀孕兔子宫的正常收缩;此外,还引起兔高血糖症。后来, Mohamed等[23]利用碱性盘状凝胶电泳分离蜈蚣(S.moristans)粗毒,观察到蜈蚣颚 肢提取液有13条阳极蛋白质染色带和1条阴极蛋白带,还存在3种脂蛋白;同工酶电泳分别显示4条酯酶 带,4条碱性磷酸单酯酶带,3条酸性磷酸单酯酶带和3条氨基酸萘酰胺酶带;利用薄层层析鉴定出磷脂、 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甘油酯和角鲨烯等脂类。此外,实验证明该种蜈蚣毒还具有蛋白酶和羧肽酶活 性。

早期研究蜈蚣毒时,大多是采用毒颚的水提液,难以反映毒素的真实情 况,而且也不利于定量研究。汪猷等[19]通过剪断少棘蜈蚣的颚尖获取毒液,并测定了毒液冻干粉的蛋 白质含量、LD50、溶血活性及4种酶的活性。证明少棘蜈蚣粗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占87%),具有 一定的蛋白水解酶、酯酶、磷酸酯酶活力和溶血活力。同时还证明粗毒对小鼠显示中等程度的毒性: 腹腔注射较大剂量的粗毒溶液后,小鼠表现极度不安、跳跃,在数分钟内即抽搐死亡。较小剂量注射时 ,主要中毒现象是不安、喘息、蜷伏、呼吸减弱,最后死亡或逐渐恢复。这些现象与B櫣cherl报 道的极为相似。

无论是处死蜈蚣获取毒颚,还是剪断颚尖获取毒液,都不利于重复利用 宝贵的蜈蚣资源。凌沛深等[24]试验成功利用高频电流刺激蜈蚣采毒的方法。用电刺激法获得的毒素 比人工处死蜈蚣,切下并破碎毒腺后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浸提获得的毒素要多两倍,而且取毒速度快, 操作简便,不伤害蜈蚣,从而大大提高了蜈蚣的利用率。吴刚等[25]用电刺激法获取毒液,更加系统地 研究了少棘蜈蚣毒液的化学组成和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该种蜈蚣的粗毒中含蛋白质86 23%,水不溶物0 24%,还原糖0 23%,水份2 1%,仅含Ser、Pro、Arg3种游离氨基酸。鉴定了11种微量元素,碱 性凝胶电泳显示出20条蛋白质谱带,分析了10种酶的活性,其中许多酶是极为有用的工具酶。此外,还 观察到了少棘蜈蚣毒对兔血小板的诱导聚集作用。Gomes等[26]从蜈蚣(S.s.dehaani) 的颚足提取物中分离到一个分子量为6000的蛋白质类毒素。该毒素能降低蟾蜍等动物离体心脏的收缩 幅度乃至使其产生不可逆的心搏停止。

Stankiewicz等[27]用电生理学方法研究了蜈蚣(Scol opendrasp.)粗毒中的一个蛋白质分离组分SC1的作用机理。发现SC1作用于蜚蠊巨轴突 时,引起漏泄电流(leakcurrent)增大,膜电阻降低,提示SC1中的成分能使轴突膜上的非 特异性孔道开放。SC1作用于蜚蠊中枢胆碱能突触时,引起突触膜瞬时轻度的去极化,随后是缓慢而 稳定的去极化过程,并使激发的阈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急剧降低。若用阿托品或东莨菪碱对神经节进 行预处理,则降低SC1引起的去极化波的幅度,提示SC1的靶目标可能是胆碱能蕈毒型受体,SC1作 用于对照组的非洲蟾蜍卵母细胞时,它能通过激活溶血磷脂酸受体(LPAr),降低依赖于Ca2+的内 向振动Cl-电流。事先用1μmol LN 棕榈酰 酪氨酸磷酸(LPAr的一种选择性抑制剂)处理 卵母细胞后,SC1的作用降低70%。当将SC1应用于卵母细胞表达的克隆果蝇蕈毒型受体(Dml)时 ,引起一个双相反应,包括(1)用阿托品和东莨菪碱进行预处理可消除大而快的Cl-电流;(2)一个慢而 小的振动Cl-电流,它对应于对照卵母细胞中观察到的反应。

这些实验结果证实SC1中存在蕈毒型激活剂,它们直接作用于昆虫的 一种蕈毒受体亚型,而这种亚型与哺乳动物的M1 M3受体同源。值得指出的是,蜈蚣毒无论是化学组 成还是药理作用都与蜈蚣全虫的有所不同[9],所以,蜈蚣毒的生物学活性与蜈蚣药用功效的关系仍是 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4展望

我国的蜈蚣资源十分丰富[28,29],主要有分布在云南、台湾和广东等 省的模棘蜈蚣(S.s.subspinipes);分布在湖北、浙江和江苏等省的的少棘蜈蚣;分布在 广西、湖北、浙江等省的多棘蜈蚣;分布在海南的哈氏蜈蚣(S.s.dehaani),其中以少棘蜈蚣 分布最广,产量最高,约占95%。王克勤等[30]撰文指出,通过药源调查和对口药材鉴定,确认我国目前 蜈蚣药基源动物有4种,即少棘蜈蚣、多棘蜈蚣、墨江蜈蚣(S.mojiangic)和黑头蜈蚣(S. negrocapitis)。丰富的天然资源加上人工养殖技术的成熟[28,31~33],使蜈蚣成为具 有重大研究开发价值的药用资源。目前,蜈蚣的药用研究主要处于整体用药和基本成分的分离鉴定及 生物活性测定阶段。对蜈蚣毒素的组成,生物学活性和作用机理研究以及综合开发利用尚未形成规模, 而数千年的中医临床经验和已有的实验研究结果都已显示,加强蜈蚣全虫及蜈蚣毒的研究,极有可能开 发出抗衰老、镇痛、麻醉和杀虫药物;同时有可能将其中的许多蛋白质和酶开发成生物学和医学研究 中的工具试剂(或工具酶),如Negri等[34]和Llewellyn等[35]就利用从蜈蚣(Ethm ostigmusru bripes)分离出了一种转铁蛋白(saxiphilin)有效地检测麻 痹性有壳水生动物毒素,可见其市场前景和社会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 (王贤纯)(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2011-04-11 17:00 3楼
蜈蚣的药用价值与养殖前景
中国养殖网 2010-11-22 13:37:49 浏览:1230次 评论(0) 字号:【大 中 小】
一、蜈蚣的药用价值与养殖前景

据有关专家研究,蜈蚣含有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效成分及酪氨酸、亮氨酸、蚁酸等多种物质。具有祛风、镇惊、抗癌、解毒散结,通络止疼等功效,是“拨毒膏”、“蛇药片”等中成药的重要原料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蜈蚣入药可治疗小儿惊风、口歪眼斜、抽搐、破伤风、白秃病等。我国是蜈蚣的药材产地,在国外特别是在东南亚等国家享有较高的声誉。本地蜈蚣名叫“金头蜈蚣”,主产地为瑶华、安福寺、白洋、顾家店、姚家港及古老背,尤以瑶华为佳。过去蜈蚣入药以野生捕捉为主,但随着蜈蚣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野生资源的不断减少,蜈蚣货源显得十分短缺,因此,人工养殖蜈蚣前景十分广阔,投资少、见效快、易饲养、获利多,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致富门路。


蜈蚣俗称“天龙”,又名“百足虫”,属节肢动物,唇足(多足) 纲,蜈蚣目大蜈蚣科,种约30~40种。最常见的为少棘金头蜈蚣, 还有平耳孔蜈蚣等。

蜈蚣是常见的药用动物之一。主治中风、破伤风、脐风。痔漏、 蛇伤等许多疾病。

蜈蚣作为传统的动物中药材已有几千年历史。一直以来,国家每年号召“大力捕捉蜈蚣”,在一些蜈蚣的主产区逐步由原来的季节性捕捉,季节性收购,直到目前的跨季节的捕捉、四季收购。各大中药材市场每条蜈蚣的收购价格已由原来的几分钱飚升至1.5元以上,出口价更高,且供不应求,价格逐年上涨。然而,由于山林的频临乱伐,农药化肥污染等生态环境的破坏,野生资源日渐稀少,从而导致蜈蚣资源十分短缺,价格攀升。因此,一个百年难遇的介入时机正喜从天降。未来几年,蜈蚣养殖业必将成为特种养殖业中一个耀眼的亮点,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机遇难得:

随着现代医药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医药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国际医药机构不再要求中药产品是已知结构的单纯产品,而可以是成分固定、疗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混合物,为中药走向世界提供有利条件、蜈蚣养殖前景

在滋补保健方面,作为有保健功效的蜈蚣类保健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神龙酒就是根据传统食疗、食治、食补为一体的健康疗法。以现代工艺生产的健身饮料酒,该产品的毒理学研究、营养学分析以及功效学研究表明,神龙酒营养高,含有15种以上氨基酸及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有明显的镇痛抗毒作用。除此之外,蜈蚣保健品具有补肾壮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功效。因此,大力发展蜈蚣养殖,大力开发蜈蚣系列产品,使其逐步向工业化开发利用方向发展已是当代生产的需要。

●政策扶持:

党的十六大以后,特别是“十一五”规划中,党中央高度重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三农问题”,发展蜈蚣养殖业,走进农村,贴近农民,既可为国家赚取外汇,又可满足国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因而,是基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首选项目,对农民增收,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多了一条切实可行之路;同时为下岗职工,再就业者开辟了一条难得的致富途径
2011-04-11 17:01 4楼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
肝癌 蜈蚣、阿魏、五灵脂各15克,红娘(糯米炒)4.5克,炙狼毒9克,蜂房21克,急性子24克,全蝎、僵蚕、木鳖子、咸灵仙各30克,山慈姑50克 共研细末,水泛为软坚丸,每服1.5克,日2次,温开水送。能使症状缓解,肿块软缩,延长生存期。

乳腺癌 蜈蚣2条,蜂房、海藻、昆布、天花粉各9克,土贝母、玄参各15克,牡蛎、夏枯草各30克 切碎,水煎2次分服,日1剂。迄皮肤凹陷恢复,肿块及结节软缩,肿痛消除。

宫颈癌 蜈蚣2条,麝香0.15克,冰片0.3克,轻粉、雄黄各3克,黄柏15克 共研细粉,用适量包于消毒纱布中间,送入阴道穹窿部,紧贴宫颈,每天上药1次,月经期停用。可根据病情好转,减少上药次数,直至活检转阴。同时,隔日服下药1剂:蜈蚣2条,柴胡2.5克,全蝎3克,昆布、海藻、香附、白术、茯苓各4.5克,当归6克,生白芍9克,切碎,水煎服。可获近期痊愈。 绒毛膜癌 蜈蚣2条,蜂房6克,白花蛇60克 切碎,水煎服,日1剂,2次煎服。能使肿块消除,转移症状缓减,迄阴道流血停止,尿妊娠试验连续多次均为阴性,可获痊愈。

卵巢癌 蜈蚣15克,乳香1克,全蝎3克,带子蜂房,活蜗牛各5克,马钱子10克 先将马钱子用开水泡24小时,换清水连续浸7~10天,取出去皮晒干,用麻油炒黄研末,将蜈蚣、全蝎、蜂房炒至微黄,捣末;蜗牛捣烂,晒干,研末。将所有药末研和丸,日3次。用下列汤药送服:白花蛇舌草、薏仁、铁树叶各30克,鳖甲、桃仁、熟地、炙穿山甲、三棱、莪术、黄芪各15克,赤芍、丹参、香附各12克,枳壳、小茴香、七叶一枝花各9克 切碎,水煎3次分服,日1剂。能使症状缓解,肿块软缩。可结合手术切除。亦宜于术后有阴道转移者。

阴颈癌 蜈蚣、制马钱子、山慈姑各30克,熟大黄9克,紫草、黄连各15克,马蔺子、蚤休各45克,菊花、海藻、三棱、莪术、党参、黄芪、银花、山豆根、漏芦各60克,共研细末,醋制为丸,每服10克,日服2次。如果阴茎头部已呈翻花状者,局部可用五虎丹(水银、白矾、青矾、牙硝各60克,食盐30克 共研至不见水银星珠,用烧炼降丹法炼制成五虎丹白色结晶)结晶1.2克,加蟾酥0.5克,洋金花1克 同研匀,用米饭作赋形剂,搓成两头尖棱形钉剂,每支长4厘米,中间直径0.3厘米,重约0.72克,可视癌疡大小插入2~3个半枝,隔日换药1次。直至腐肉坏死脱落,再用生肌散收口。

白血病 蜈蚣、壁虎、蟾蜍各26枚、水蛭、急性子各24克,徐长卿、韩信草各48克,七叶一枝花、金牛根、穿心连、虎杖、白花蛇舌草各90克 共为细末,和猪胆汁、马蹄子制成颗粒,压成舌癌片,亦可制成丸剂,每服9克,日服3次。同时肝脾肿大处外敷消癌散(土半夏、生半夏、生南星、生栀子、生川乌、一支黄花、生草乌、穿心连、韩信草各48克,野香薷、芙蓉叶各90克,金牛根138克 共研细末,适量蜜调外敷患处),日换1次。如此内服外敷,迄症状完全缓解,肿块缩成,延长生存期。

恶性淋巴瘤 蜈蚣、全蝎、生水蛭、雄黄血竭、枯矾各30克,轻粉2克,硼砂、白硇砂、苏合油、白及各15克 共为细末,水泛为丸,绿豆大,每服3克,日3次。能使肿块软缩,压迫症状缓解。可连服3~6个月。可获较好效果,缓解期较长。

胃癌 蜈蚣5条,三棱、莪术、枳实各12克,海藻、昆布各15克,水蛭24克,银花90克 切碎,水煎3次分服,白糖调磅。开始时或有恶心、闷胀等副作用,继续应用,可以缓解。坚持6个月,可使胀痛等症状消失,肿块软缩,溃疡平复,病情显著好转。

食管癌 蜈蚣5条,大枣5枚,全蝎6克,半夏、沙参、旋复花、鸡内金各9克,山药15克,夏枯草、紫草根、白茅根、白花蛇舌草各30克,半枝莲60克 切碎,水煎3次,合并煎液,加蜜糖120克,浓缩,分3次服。能使癌肿逐渐缩小,吞咽顺利。继续服药4个月,症状基本消失,获近期痊愈。

肺癌 蜈蚣、山甲各24克,硫黄、蜂房各9克,守宫、炙马钱、全蝎各12克,石见穿、急性子各30克,僵吞60克 共为细末,炼蜜和为抗癌丸,丸重3克,每服1丸,日服2次。用下方送服:生地,天冬各6克,麦冬、玄参各4克,浙贝(去心)、牡丹皮、炒白芍各2.5克,生甘草、薄荷各1.5克 水煎2次分送,亦可制成糖浆,日1剂。能使血痰、胸痛等症状缓解,癌肿缩小,X线复查阴影消失。

鼻咽癌 蜈蚣3条,炮甲、土鳖虫、地龙、三七各3克 研细末,用米酒服,分3次,送服辛荑散(辛夷、细辛、藁木、升麻、川芎、木通、防风、羌活、白芷、炙甘草各等分 共研细末),每次3克。同时用山苦瓜液(山苦瓜10克 切碎,浸于75%酒精与蒸馏水各25毫升的混和液中,3天后,再加蒸馏水50毫升,搅匀,用消毒纱布过滤去渣,如甘油20毫升)滴鼻,每日滴鼻3~6次,每次2滴。坚持至肿块缩小,头痛、鼻塞等症状基本消丧。

(2)息风解痉,用于风症痉痛:

中风痉搐 蜈蚣3条,黄芪18克,当归12克,全蝎、羌活、独活各6克 切碎,水煎服,为逐风汤。

百日痉咳 蜈蚣、甘草各等份 焙干,研末,口服,日3次,每次1~2岁1.5克,3~4岁2克。连服7天为1疗程,有效率90%。

(3)退炎治疮,用于炎肿疮疡:

骨髓炎 蜈蚣10条 焙干,研粉,分为7份,装入胶囊,日服1份。亦可用蜈蚣适量压成片剂可取出死骨,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遇有瘘管者可用凡士林纱布条蘸上蜈蚣末,填入瘘管内,每日换药1次。本药对急慢性骨髓炎均有抗炎、促进骨包壳新生及促使瘘管愈合的作用。

甲沟炎 蜈蚣1条,雄黄、枯矾各1.5克 共研细末。另取鸡蛋1枚,一端打破,倾出部分蛋清,以手指插入不再溢粜度,然后将研细药末装入蛋内,搅匀,患指即从蛋端打破处插入,用小火沿蛋壳围烘1小时以上,使患指有湿热感。每日烘烤1~2次,烘治后用无菌纱布包扎,炎肿疼痛即可消退。一般治疗1~5天,可获痊愈;如烘治后,局部迅速形成脓肿,可以无菌操作,切开排脓。

[药量]煎剂:1~5条。丸散:0.3~3克。外用:适量。孕妇忌服。

中国成语里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之说,蜈蚣当真有百足吗?那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蜈蚣足的最新研究结果吧。

有一位英国的研究人员凯特尔专门研究蜈蚣,是一位有新发现的“蜈蚣迷”。为了研究蜈蚣,他走遍了英伦三岛,收集了上千条蜈蚣标本,目的就是想搞清蜈蚣究竟有几对足,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各种蜈蚣的足的数目不同。栖息于朽木或石隙中的蜈蚣属多足纲,体干由多环组成,每个环有一对足。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地共发现蜈蚣3000余种,足的数目从15对到191对不等。但奇怪的是,在此之前发现的蜈蚣无论足的对数是多少但都是奇数对,一直没有发现一种蜈蚣有偶数对足。凯特尔的研究证实了蜈蚣足的数量不等,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偶数对足的蜈蚣。

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大小蜈蚣蕴含着奥秘,凯特尔的新发现引起了专家们的浓厚兴趣。凯特尔的新发现将大大增进人们对蜈蚣的了解。
2011-04-11 17:07 5楼
2011-04-11 17:08 6楼
蜈蚣也很有用阿
2011-04-11 17:12 7楼

刚才我突然想起来
我妈以前有脑动脉硬化~~
我给她熬中药时,就见过水蛭和蜈蚣~~
2011-04-11 17:12 8楼
我记得
那蜈蚣干,是穿在一个竹签上的~~
2011-04-11 19:50 9楼
我家领导见到这个就往瓶子里放,能放干了,说是好东东,我看了就恶心。
2011-04-11 20:03 10楼
今晚滴水未尽,有蜈蚣吃吗?
2011-04-11 20:04 11楼
是个好东西,善窜筋络,活血化瘀,还能治疗男人的病呢
⬅ 大家快来看看这个方子是治疗什么的...! 老茶馆 古方妙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