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852味药材
🌿土黄连 ➡ (偏翅唐松草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偏翅唐松草的根及根茎。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泻痢;黄疸;白带;风火牙痛;目赤肿痛;疮疡肿毒
  • 胃经 大肠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耐冬 ➡ (络石藤的别名)
  • 本品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Lindl.)Lem. 的干燥带叶藤茎。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
  • 心经 肾经 肝经 茎木
🌿道人头 ➡ (苍耳的别名)
  • 为菊科植物苍耳的茎叶。夏季割取全草,去泥晒干。
  • 祛风散热,解毒杀虫。治头风,头晕,湿痹拘挛,目赤、目翳,风癞,疔肿,热毒疮疡,皮肤瘙痒。①《别录》:"治膝痛,溪毒。"②《药性论》:"主肝家热,明目。"③《唐本草》:"主大风,癫痫,头风,湿痹,毒在骨髓,除诸毒螫,杀疳湿匿,主腰膝中风毒。亦主猘狗毒。"④《本草拾遗》:"叶挼安舌下,令涎出,去目黄好睡。"⑤《履巉岩本草》:"去风活血。"⑥《纲目》:"善通顶门连脑。"⑦《天宝本草》:"去风解毒。治肚大青筋,皮肤瘙痒,风湿症。"⑧《广东中药》II:"治红云血癣,痰火核,感冒,鼻渊。"
  • 脾经 肺经 肝经 茎木 全草
🌿贯钟 ➡ (贯众的别名)
  • 主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蹄盖蕨科植物蛾眉蕨,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紫萁科植物紫萁,乌毛蕨科植物乌毛蕨、苏铁蕨、狗脊蕨等的根茎。春、秋采挖,削去叶柄、须根,除净泥土,晒干。
  • 杀蛔、绦、蛲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风热感冒。温热斑疹,吐血,衄血,肠风便血,血痢,血崩,带下,疮疡,尿血,月经过多,刀伤出血,蛔虫、饶虫、绦虫病,人工流产,产后出血。①《本经》:"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②《别录》:"去寸白,破症瘕,除头风,止金疮。"③《本草图经》:"止鼻衄。"④《滇南本草》:"祛毒,止血,解水毒。"⑤《纲目》:"治下血崩中,带下,产后血气胀痛,斑疹毒,漆毒,骨哽。"⑥《会约医镜》:"治邪热腹痛,解时行疫气。"⑦《奉经续疏》:"治喉痹,消顽肿。"⑧《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驱虫,止血,清热解毒。治蛔虫,绦虫,虫积腹痛;子宫功能牲出血,白带。贯众放在水缸中,饮用其水,预防流行性感冒、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⑨《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止血杀虫。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治便血。尿血、鼻衄、月经过多、蛔虫症、蛲虫症。"⑩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祛风活血,补肝肾。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遗尿。"
  • 心经 胃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假黄连 ➡ (胡黄连的别名)
  •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 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 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 清湿热,除骨蒸,消疳热。用于湿热泻痢,黄疸,痔疾,骨蒸潮热,小儿疳热。
  • 胃经 大肠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刺黄连
  • 为小檗科植物假豪猪刺的根及茎皮。夏、秋采收。
  • 清热消炎,消肿止痛。治肝炎,口舌生疮,小便淋痛,烫伤。
  • 胃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三角胡麻 ➡ (益母草的别名)
  •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 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鲜品春季幼苗期至初夏花前期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晒干,或切段晒干。
  • 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
  • 心经 肝经 心包经 茎木
🌿爬山秧子 ➡ (蝙蝠藤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dauricumDC.的藤茎。
  •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腰痛;瘰疬;咽喉肿痛;腹泻痢疾;痔疮肿痛
  • 肺经 肝经 茎木
🌿穿墙风 ➡ (苍白秤钩风的别名)
  • 为防已科植物苍白秤钩风的藤茎。全年可采。
  •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治风湿骨痛,尿路感染,毒蛇咬伤。
  • 脾经 肾经 肝经 茎木
🌿朱姑 ➡ (山慈姑的别名)
  • 为兰科植物杜鹃兰、独蒜兰等的假球茎。5~6月挖职假球茎;除去茎叶、须根,洗净,晒干。
  • 消肿,散结,化痰,解毒。治痈疽疔肿,瘰疬,喉痹肿痛,蛇、虫、狂犬伤。①《本草拾遗》:"主痈肿疮瘘,瘰疬结核等,醋磨敷之,亦除皯瘖。"②《滇南本草》:"消阴分之痰,止咳嗽,治喉痹,止咽喉痛。治毒疮,攻痈疽,敷诸疮肿毒,有脓者溃,无脓者消。"③《纲目》:"主疔肿,攻毒破皮。解诸毒,蛇虫、狂犬伤。"④《本草再新》:"治烦热痰火,疮疔痧痘,瘰疬结核。杀诸虫毒。"⑤《国药的药理学》:"为粘滑药。用于呕吐下痢等。"
  •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马尾连 ➡ (偏翅唐松草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偏翅唐松草的根及根茎。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泻痢;黄疸;白带;风火牙痛;目赤肿痛;疮疡肿毒
  • 胃经 大肠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细叶青蒿 ➡ (茵陈蒿的别名)
  • 为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嫩茎叶。春季幼苗高约三寸时采收,除去杂质,去净泥土,晒干。
  • 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①《本经》:"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②《别录》:"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③《本草拾遗》:"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头旋,风眼痛,瘴疟,女人症瘕,并内损乏绝。"⑤《本草蒙筌》:"行滞,止痛,宽膈,化痰。"⑥《医学入门》:"消遍身疮疥。"⑦《医林纂要》:"坚肾,燥脾湿,去郁,解热。"⑧《本草再新》:"泻火,平肝,化痰,止咳发汗,利湿,消肿,疗疮火诸毒。"
  • 脾经 肾经 肝经 膀胱经 茎木
🌿阿儿七 ➡ (窝儿七的别名)
  • 为小檗科植物中华山荷叶的根茎。秋季采挖。
  • ①《陕西中草药》:"祛风湿,清热凉血,活血止痛,并有泻下作用。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痛,骨蒸劳热,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少腹结痛,痈肿。"②《陕甘宁青中草药选》:"祛风除湿,破瘀散结,止痛,解毒。"
  • 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乌韭 ➡ (大叶金花草的别名)
  • 为鳞始蕨科植物乌蕨的全草或根状茎。秋季采收,洗净泥沙,晒干。
  • 清热,解毒,利湿,止血。治风热感冒,中暑发痧,泄泻,痢疾,白浊,白带,咳嗽,吐血,便血,尿血,牙疳,痈肿。①《峨帽药植》:"根状茎:消火退热。"②《贵州民间方药集》:"全草:止咳。治伤风感冒;外用治九子疡,消肿毒。"③《广西中药志》:"叶:治热咳吐血,红白痢疾,解毒;外治跌打出血,水火烫伤,疮疡烂肉等证;根:治亦白痢。"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全草:清热,解毒,利湿。治流感,感冒,咳嗽,扁桃体炎,腮腺炎,肠炎,痢疾,皮肤湿疹。"
  • 大肠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土牛膝 ➡ (天名精的别名)
  • 为菊种植物天名精的根及茎叶。
  • 祛痰,清热,破血,止血,解毒,杀虫。治乳蛾,喉痹,疟疾,急性肝炎,急慢惊风,虫积,血瘕,衄血,血淋,疔肿疮毒,皮肤痒疹。①《本经》:"主瘀血、血瘕。下血、止血,利小便。"②《别录》:"除小虫,去痹,除胸中结热,止烦渴,逐水,大吐下。"③《药性论》:"治疮,止血及鼻衄不止。"④《唐本草》:"主破血,生肌,止渴,利小便,杀三虫。除诸毒肿疔疮,瘘痔,金疮内射。身痒瘾疹不止者,揩之立已。"⑤《开宝本草》:"主金疮,止血,解恶虫蛇螫毒,按以敷之。"⑥《纲目》:"吐痰止疟。治牙痛口紧,喉痹。"⑦《本草备要》:"治乳蛾喉痹,砂淋血淋。"⑧《野生药植图说》:"嫩叶捣烂治脚癣。"⑨《杭州药植志》:"强力杀虫药,可以杀蛔虫及绦虫,并治失力黄疸。"
  •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稻根须 ➡ (糯稻根须的别名)
  • 为禾本科植物稻(糯稻)的根茎及根。稻子收割后采挖。除去残茎,洗净,晒干。
  • 益胃生津,退虚热,止盗汗。①《本草再新》:"补气化痰,滋阴壮胃,除风湿。治阴寒,安胎和血,疗冻疮、金疮。"②《中国医学大辞典》:"养胃,清肺,健脾,退虚热。"③《药材资料汇编》:"止盗汗。"④《药材学》:"补肺健脾,养胃津。"
  • 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山黄豆 ➡ (野大豆藤的别名)
  • 为豆科植物崂豆的茎、叶及根。秋季采收。
  • 健脾。治盗汗,伤筋。①《救生苦海》:"治痘毒,(野毛豆)连茎、根煅存性,研,麻油和敷。不问初起、日久,未溃、已溃。"②《浙江民间草药》:"平肝健脾。"③《杭州药植志》:"止盗汗。"④《上海常用中草药》:"滋养,强壮,敛汗。"
  • 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水黄连 ➡ (大叶金花草的别名)
  • 为鳞始蕨科植物乌蕨的全草或根状茎。秋季采收,洗净泥沙,晒干。
  • 清热,解毒,利湿,止血。治风热感冒,中暑发痧,泄泻,痢疾,白浊,白带,咳嗽,吐血,便血,尿血,牙疳,痈肿。①《峨帽药植》:"根状茎:消火退热。"②《贵州民间方药集》:"全草:止咳。治伤风感冒;外用治九子疡,消肿毒。"③《广西中药志》:"叶:治热咳吐血,红白痢疾,解毒;外治跌打出血,水火烫伤,疮疡烂肉等证;根:治亦白痢。"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全草:清热,解毒,利湿。治流感,感冒,咳嗽,扁桃体炎,腮腺炎,肠炎,痢疾,皮肤湿疹。"
  • 大肠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梣皮 ➡ (秦皮的别名)
  • 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raxinus stylosa 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春、秋二季剥取,晒干。
  • 清热燥湿,收涩,明目。用于热痢,泄泻,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 大肠经 肝经 胆经 茎木
🌿天名精
  • 为菊种植物天名精的根及茎叶。
  • 祛痰,清热,破血,止血,解毒,杀虫。治乳蛾,喉痹,疟疾,急性肝炎,急慢惊风,虫积,血瘕,衄血,血淋,疔肿疮毒,皮肤痒疹。①《本经》:"主瘀血、血瘕。下血、止血,利小便。"②《别录》:"除小虫,去痹,除胸中结热,止烦渴,逐水,大吐下。"③《药性论》:"治疮,止血及鼻衄不止。"④《唐本草》:"主破血,生肌,止渴,利小便,杀三虫。除诸毒肿疔疮,瘘痔,金疮内射。身痒瘾疹不止者,揩之立已。"⑤《开宝本草》:"主金疮,止血,解恶虫蛇螫毒,按以敷之。"⑥《纲目》:"吐痰止疟。治牙痛口紧,喉痹。"⑦《本草备要》:"治乳蛾喉痹,砂淋血淋。"⑧《野生药植图说》:"嫩叶捣烂治脚癣。"⑨《杭州药植志》:"强力杀虫药,可以杀蛔虫及绦虫,并治失力黄疸。"
  •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