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108味药材
🌿毛脚茵 ➡ (仙鹤草的别名)
  •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割,除去杂质,干燥。
  • 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用于咳血,吐血,崩漏下血,疟疾,血痢,脱力劳伤,痈肿疮毒,阴痒带下。
  • 心经 肝经 茎木
🌿栒子 ➡ (灰栒子的别名)
  • 蔷薇科灰栒子Cotoneaster acutifolius Turcz.,以枝、叶及果实入药。
  • 凉血,止血。治鼻衄,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症。
  • 肝经 茎木 果实种子
🌿石白菜 ➡ (盘龙七的别名)
  • 为虎耳草科植物秦岭岩白菜的根茎。全年可采。去须根,晒干用。
  • 补脾健胃,收涩固肠,除湿利水,活血。治急慢性肠胃炎,浮肿,崩漏,白带,淋症,痢疾,黄水疮,秃疮,疥癣。
  • 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穿根藤
  • 为茜草科植物匍匐九节的枝、叶或全株。全年可采,割取枝叶,晒干。
  • 祛风湿,壮筋骨,止痛,消肿。治风湿关节痛,咽喉肿痛,痈肿,疥疮。①《广州植物志》:"煎服或浸酒饮,壮筋骨,消风湿。"②《广东中药》:"强壮剂,治腰痛;又为通经镇痛药,能消散疮,去喉头肿痛;又可治腰部骨节痛及关节疼痛。"③《广西药植名录》:"全株:治头痛、气痛、小儿疳积。茎、叶:消炎,解毒,去腐,接骨,祛风湿,治跌伤。"④《广东中草药》:"全草:祛风止痛,舒筋活络。"
  • 心经 肝经 茎木 全草
🌿红芍药 ➡ (赤芍药的别名)
  • 为毛茛科植物芍药(野生种)、草芍药、川赤芍等的根。秋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支根,洗净泥土,晒至半干时,按大小分别捆把,再晒至足干。四川地区也有刮去粗皮后再晒干者。
  • 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④《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⑤《开宝本草》:"别本注云,利小便,下气。"⑥《滇南本草》:"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退血热,攻痈疮,治疥癞。"⑦《药品化义》:"泻肝火。"
  • 心经 脾经 肝经 小肠经 根茎 茎木
🌿金毛狗脊 ➡ (花叶狗牙七的别名)
  • 为鳞毛蕨科植物华北鳞毛蕨的根茎。夏、秋间采挖,去须根,洗净晒干。
  • 除风湿,强腰膝,降血压,清热解毒。治脊柱疼痛,头晕,高血压。
  • 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红四方藤 ➡ (四方藤的别名)
  • 葡萄科白粉藤属植物四方藤Cissus pteroclada Hayata,以藤入药。全年可采,晒干。
  • 祛风湿,舒经络。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胀痛,腰肌劳损,筋络拘急。
  • 肝经 茎木
🌿梅梗
  • 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带叶枝梗。
  • 《道听集》:"治妇人三月久惯小产,梅梗三、五条,煎浓汤饮之,复饮龙眼汤。"
  • 脾经 肾经 肝经 茎木
🌿糙米藤 ➡ (锡叶藤的别名)
  • 五桠果科(锡叶藤科)锡叶藤Tetracera asiatica (Lour.)Hoogl.;毛果锡叶藤T. scandens (L.)Merr.,以根、叶、藤入药。
  • 收敛止泻,消肿止痛。主治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子宫脱垂,白带,风湿关节痛。
  • 大肠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灰栒子
  • 蔷薇科灰栒子Cotoneaster acutifolius Turcz.,以枝、叶及果实入药。
  • 凉血,止血。治鼻衄,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症。
  • 肝经 茎木 果实种子
🌿满山香 ➡ (水团花的别名)
  • 为茜草科植物水团花的枝叶或花果。随时可采,鲜用或晒干用。
  • 清热利湿,消瘀定痛,止血生肌。治痢疾,肠炎,湿热浮肿,痈肿疮毒,湿疹,烂脚,溃疡不敛,创伤出血。①《李氏草秘》:"治金刃伤,年久烂脚疮,捣皮、叶,罨上。"②《福建民间草药》:"叶或花:拔毒止血,为金疮药。"③《陆川本草》:"枝、叶:消炎解毒去腐。治皮肤疡毒,疮痈破溃。"④《南宁市药物志》:"收敛,杀虫。治湿疹,疥疮,痧虫脚。"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痢疾,急性肠胃炎(用花果);跌打损伤,骨折(用叶)。"
  • 脾经 大肠经 肝经 茎木
🌿水车藤 ➡ (锡叶藤的别名)
  • 五桠果科(锡叶藤科)锡叶藤Tetracera asiatica (Lour.)Hoogl.;毛果锡叶藤T. scandens (L.)Merr.,以根、叶、藤入药。
  • 收敛止泻,消肿止痛。主治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子宫脱垂,白带,风湿关节痛。
  • 大肠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当归藤
  • 为紫金牛科植物小花酸藤子的根或藤。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 活血散瘀,补肾强腰。治月经不调,闭经,贫血,跌打损伤,骨折。①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通经,活血,补虚劳,强腰膝,益精壮阳。治月经不调,经闭,贫血,胃痛,白带。"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活血散瘀,调经止痛,接骨。治骨折,跌打损伤,月经不调,腹泻。"
  • 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金毛七
  • 为虎耳草科植物多花落新妇的根茎。春、秋采挖根茎,去须根,切片,晒干。
  • 祛风发表,镇痛。治伤风感冒,头痛,偏头痛。
  •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大肚老姆 ➡ (老鸦柿的别名)
  • 柿树科老鸦柿Diospyros rhombifolia Hemsl.,以根、枝入药。
  • 活血利肝。主治肝硬化,跌打损伤,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骨结核。
  • 肝经 根茎 茎木
🌿左爬藤 ➡ (毛叶白粉藤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毛叶白粉藤的藤茎。
  • 止咳;平喘;解毒。主咳嗽;哮喘;毒蛇咬伤
  • 肾经 肝经 茎木
🌿春根藤 ➡ (穿根藤的别名)
  • 为茜草科植物匍匐九节的枝、叶或全株。全年可采,割取枝叶,晒干。
  • 祛风湿,壮筋骨,止痛,消肿。治风湿关节痛,咽喉肿痛,痈肿,疥疮。①《广州植物志》:"煎服或浸酒饮,壮筋骨,消风湿。"②《广东中药》:"强壮剂,治腰痛;又为通经镇痛药,能消散疮,去喉头肿痛;又可治腰部骨节痛及关节疼痛。"③《广西药植名录》:"全株:治头痛、气痛、小儿疳积。茎、叶:消炎,解毒,去腐,接骨,祛风湿,治跌伤。"④《广东中草药》:"全草:祛风止痛,舒筋活络。"
  • 心经 肝经 茎木 全草
🌿蜈蚣七 ➡ (红三七的别名)
  • 为蓼科植物支柱蓼的根茎。8~9月采收。
  • 散血,止血,行气,调经。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①《四川中药志》:"散血行气。治跌打损伤及五劳七伤。"②《陕西中草药》:"收敛止血,活血调经,止痛生肌。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淋症,白带,红白痢疾,大骨节病。"
  • 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棋藤 ➡ (夜交藤的别名)
  • 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藤茎或带叶藤茎。带叶的藤茎,于夏、秋采取。但商品大都用藤茎,于秋季叶落后割取,除去细枝、残叶,切成长约70厘米的段落,捆成把,晒干。
  • 养心,安神,通络,祛风。治失眠,劳伤,多汗,血虚身痛,痈疽,瘰疬,风疮疥癣。①《纲目》:"风疮疥癣作痒,煎汤洗浴。"②《本草再新》:"补中气,行经络,通血脉,治劳伤。"③《本草正义》:"治夜少安寐。"④《饮片新参》:"养肝肾,止虚汗,安神催眠。"⑤《安徽药材》:"消痈肿、瘰疬和痔疮。"⑥《陕西中草药》:"祛风湿,通经络。治失眠,多汗,贫血,周身酸痛,疥癣等皮肤病。"
  • 心经 脾经 肾经 肝经 茎木
🌿伞墩七 ➡ (红三七的别名)
  • 为蓼科植物支柱蓼的根茎。8~9月采收。
  • 散血,止血,行气,调经。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①《四川中药志》:"散血行气。治跌打损伤及五劳七伤。"②《陕西中草药》:"收敛止血,活血调经,止痛生肌。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淋症,白带,红白痢疾,大骨节病。"
  • 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