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654味药材
🌿梅花刺根
  • 为蔷薇科植物扁核木的根。全年可采。
  • 敛肺,止虚咳、久咳。
  • 胃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鸡脚香 ➡ (鸡骨香的别名)
  • 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鸡骨香Croton crassifolius Geisel. [C. chinensis Benth.],以根入药。秋冬挖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 行气止痛,祛风消肿。用于风湿性关节痛,腰腿痛,胃痛,腹痛,疝痛,痛经,跌打肿痛。
  • 心经 胃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火葱 ➡ (细香葱的别名)
  • 为百合科植物细香葱的全草或根头部。3~4月采。
  • 《重庆草药》:"通气发汗,除寒解表,治风寒感冒头痛。外敷寒湿,红肿,痛风,疮疡。"
  • 胃经 肺经 根茎 全草
🌿大钻 ➡ (吹风散的别名)
  • 为木兰科植物冷饭藤的藤或根。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 祛风湿,和肠胃,行气上痛。治感冒,风湿痹痛,腹泻,呕吐,跌打损伤。①《广西药植名录》:"根、茎:治风湿,跌打,刀伤,蛇伤。"②《文山中草药》:"藤:行气止痛,祛风除湿。治肠胃炎,感冒,跌打损伤,风湿疼痛,骨折。"
  • 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芒子 ➡ (巴豆的别名)
  •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根及叶亦供药用。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天,摊开,干燥。根、叶全年可采,根切片,叶晒干备用。
  • 种子:泻下祛积,逐水消肿。用于寒积停滞,胸腹胀满;外用蚀疱。用于恶疮疥癣,疣痣,白喉,疟疾,肠梗阻。根:温中散寒,祛风活络。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毒蛇咬伤。叶:外用治冻疮,并可杀孑孓、蝇蛆。
  • 胃经 大肠经 根茎 果实种子
🌿盘龙草 ➡ (倒插花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五岭细辛的根、根茎或全草。
  • 温经散寒;止咳化痰;消肿止痛。主胃痛;咳喘;跌打损伤;烫伤;蛇咬伤;含嗽治牙痛
  • 胃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檵花根
  • 为金缕梅科植物檵花的根。
  • 治咳血,腹痛泄泻,脱肛,肢节酸痛,白带,产后恶露不畅,跌打吐血,齿痛。《闽东本草》:"健脾化湿,通经活络。治骨节风疼,四肢酸软,腹痛泄泻。"
  • 胃经 大肠经 肾经 肝经 根茎
🌿狗糜子 ➡ (娃娃拳的别名)
  • 为椴树科植物扁担杆的根、茎、叶。全年可采。
  • 治脾虚食少,胸痞腹胀,妇女崩带,小儿疳积。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健脾养血。治小儿疳气体弱及妇女崩带。"②《贵州草药》:"祛风除湿,理气消痞。"
  • 胃经 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麻玉果 ➡ (半夏的别名)
  •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 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
  •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
  • 胃经 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稻芽
  •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稻Oryza sativa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将稻谷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待须根长至约1cm时,干燥。
  • 和中消食,健脾开胃。用于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炒稻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饥食少。焦稻芽善化积滞。用于积滞不消。
  • 胃经 脾经 根茎 果实种子
🌿老虎脚爪草 ➡ (毛茛的别名)
  • 为毛茛科毛茛属植物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以带根全草入药。夏秋采集,切段,鲜用或晒干用。
  • 利湿,消肿,止痛,退翳,截疟,杀虫。用于胃痛,黄疸,疟疾,淋巴结结核,翼状胬肉、角膜云翳,灭蛆、杀孑孓。
  • 心经 胃经 肝经 胆经 根茎 全草
🌿楚菘 ➡ (莱菔的别名)
  • 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新鲜根。冬季挖取鲜根,去茎叶,洗净。
  • 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解毒。治食积胀满,痰嗽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痢疾,偏正头痛。①《别录》:"主利五脏,益气。"②《唐本草》:"散服及炮煮服食,大下气,消谷,去痰癖;生捣汁服,主消渴。"③孟诜:"甚利关节,除五脏中风,练五脏中恶气。"④《四声本草》:"凡人饮食过度,生嚼咽之便消,亦主肺嗽吐血。"⑤《食性本草》:"行风气,去邪热气。""花:明目。"⑥《日华子本草》:"能消痰止咳;治肺痿吐血;温中,补不足,治劳瘦咳嗽,和羊肉、鲫鱼煮食之。"⑦《日用本草》:"宽胸膈,利大小便。熟食之,化痰消谷;生啖之,止渴宽中。"⑧汪颖《食物本草》:"生捣服,治噤口痢。"⑨《本草会编》:"杀鱼腥气,治豆腐积。"⑩《纲目》:"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散瘀血,甚效。末服治五淋;丸服治白浊;煎汤洗脚气;饮汁治下痢及失音,并烟熏欲死;生捣涂打扑、汤火伤。"⑾《本草求真》:"解附子毒。"⑿《随息居饮食谱》:"治咳嗽失音,咽喉诸病;解煤毒、茄子毒。熟者下气和中,补脾运食,生津液,御风寒,已带浊,泽胎养血。"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山菖蒲 ➡ (石菖蒲的别名)
  •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 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 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
  • 心经 胃经 根茎 茎木
🌿矮脚猪 ➡ (鸡骨香的别名)
  • 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鸡骨香Croton crassifolius Geisel. [C. chinensis Benth.],以根入药。秋冬挖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 行气止痛,祛风消肿。用于风湿性关节痛,腰腿痛,胃痛,腹痛,疝痛,痛经,跌打肿痛。
  • 心经 胃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大叶柴 ➡ (夏蜡梅的别名)
  • 为蜡梅科植物夏蜡梅的花和根。
  • 治胃气痛。
  • 胃经 根茎
🌿金杯草 ➡ (天香炉的别名)
  • 为野牡丹科植物金锦香的带根全草或根。夏、秋采收。
  • 祛风化湿,止血消瘀。治咳嗽,哮喘,痢疾,泄泻;吐血,咯血,便血,经闭,疳积,风湿骨痛,跌打损伤。①《生草药性备要》:"治痢去痰;牙痛煲水含;通经捶汁开酒服。"②《岭南采药录》:"止痛,去蛇毒,理疮疡。"③《陆川本草》:"去腐止血。治口腔炎,小儿头上热气疮,咳血。"④《南宁市药物志》:"去瘀生新,止痛收敛。治内外出血,疳积,牙疳,牙痛,咳嗽。"⑤《广西中药志》:"治红白痢疾,热泻。"⑥《四川中药志》:"祛风湿,止咳嗽。治风湿骨痛,小儿百日咳,蜂窝疮。"⑦《泉州本草》:"主跌打损伤,妇人经闭,产后瘀血作痛,亦治胸胃气痛,白浊。"⑧《岭南草药志》:"化湿消滞,解热镇痛。"⑨《闽东本草》:"治脱肛便血。"
  •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全草
🌿一枝香 ➡ (徐长卿的别名)
  • 本品为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 (Bge.)Kitag. 的干燥根及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杂质,阴干。
  • 祛风化湿,止痛止痒。用于风湿痹痛,胃痛胀满,牙痛,腰痛,跌扑损伤,荨麻疹、湿疹。
  • 胃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鸡骨升麻 ➡ (红毛七的别名)
  • 为小檗科牡丹草属植物类叶牡丹Leontice robustum (Maxim.) Diels [Caulophyllum robustum Maxim.],以根状茎入药。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 理气止痛,祛风活血。用于月经不调,胃腹疼痛,跌打损伤,风湿疼痛。
  • 胃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哥兰叶 ➡ (霜红藤的别名)
  • 卫矛科霜红藤Celastrus gemmatus Loes.,以根入药。
  • 舒筋活血,散瘀。主治风湿关节痛,月经不调。
  • 胃经 肝经 根茎
🌿过山龙 ➡ (牛马藤的别名)
  • 豆科油麻藤属植物常绿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 Hemsl.,以根、茎及叶入药。全年可采,分别晒干。
  • 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麻木,通经,经闭。
  • 胃经 肝经 根茎 茎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