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226味药材
🌿三七
  •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 H. Chen的干燥根。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茎基,干燥。支根习称“筋条”,茎基习称“剪口”。
  •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扑肿痛。
  • 胃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杨梅
  • 为杨梅科杨梅属植物杨梅Myrica rubra (Lour.)Sieb. et Zucc.,以根、树皮及果实入药。根及茎皮全年可采,去粗皮切片晒干备用。果夏季成熟时采,鲜用,干用或盐渍备用。
  • 根、树皮:散瘀止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痢疾,胃、十二指肠溃疡,牙痛;外用治创伤出血,烧烫伤。果:生津止渴。用于口干,食欲不振。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果实种子
🌿管仲 ➡ (贯众的别名)
  • 主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蹄盖蕨科植物蛾眉蕨,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紫萁科植物紫萁,乌毛蕨科植物乌毛蕨、苏铁蕨、狗脊蕨等的根茎。春、秋采挖,削去叶柄、须根,除净泥土,晒干。
  • 杀蛔、绦、蛲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风热感冒。温热斑疹,吐血,衄血,肠风便血,血痢,血崩,带下,疮疡,尿血,月经过多,刀伤出血,蛔虫、饶虫、绦虫病,人工流产,产后出血。①《本经》:"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②《别录》:"去寸白,破症瘕,除头风,止金疮。"③《本草图经》:"止鼻衄。"④《滇南本草》:"祛毒,止血,解水毒。"⑤《纲目》:"治下血崩中,带下,产后血气胀痛,斑疹毒,漆毒,骨哽。"⑥《会约医镜》:"治邪热腹痛,解时行疫气。"⑦《奉经续疏》:"治喉痹,消顽肿。"⑧《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驱虫,止血,清热解毒。治蛔虫,绦虫,虫积腹痛;子宫功能牲出血,白带。贯众放在水缸中,饮用其水,预防流行性感冒、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⑨《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止血杀虫。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治便血。尿血、鼻衄、月经过多、蛔虫症、蛲虫症。"⑩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祛风活血,补肝肾。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遗尿。"
  • 心经 胃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白术
  • 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 胃经 脾经 根茎 茎木
🌿香草 ➡ (蜘蛛香的别名)
  • 败酱科缬草属植物蜘蛛草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以根状茎及根入药。秋冬采挖,去残叶,洗净晒干。
  • 消食健胃,理气止痛,祛风解毒。胃痛腹胀,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胃肠炎,痢疾,风湿疼痛,腰膝酸软。
  • 胃经 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楠木 ➡ (黑壳楠的别名)
  • 樟科黑壳楠Lindera megaphylla Hemsl.,以根、枝、树皮入药。
  •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咽喉肿痛:用树皮1两,捣烂加淘米水炒热,外包喉部,水干即换。风湿麻木疼痛:用根3~5两,煎水洗。
  • 胃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藿香
  • 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全草。广藿香于6~7月间生长繁茂时采收,海南地区每年收2次,第1次在5~6月,第2次在9~10月,除去须根、泥土,晒2~3天,堆放,闷2天后再晒,再闷,如此堆晒至干为止。藿香第1次在6~7月开花时采收,第2次在10月。采后晒干或阴干。单用老茎者,药材名"藿梗"。
  • 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②《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③《珍珠囊》:"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④《汤液本草》:"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⑤《本草述》:"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治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岚瘴气,不伏水土,寒热作疟等症。"⑥《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山精 ➡ (白术的别名)
  • 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 胃经 脾经 根茎 茎木
🌿金腰带 ➡ (金狮藤的别名)
  • 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柔毛马兜铃Aristolochia mollis Dunn,以根状茎及根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 清热解毒,收敛镇痛。用于中暑腹痛,胃痛,腹痛下痢,风湿关节痛,毒蛇咬伤,高血压病,皮肤湿疹。
  • 胃经 大肠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鱼香 ➡ (藿香的别名)
  • 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全草。广藿香于6~7月间生长繁茂时采收,海南地区每年收2次,第1次在5~6月,第2次在9~10月,除去须根、泥土,晒2~3天,堆放,闷2天后再晒,再闷,如此堆晒至干为止。藿香第1次在6~7月开花时采收,第2次在10月。采后晒干或阴干。单用老茎者,药材名"藿梗"。
  • 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②《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③《珍珠囊》:"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④《汤液本草》:"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⑤《本草述》:"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治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岚瘴气,不伏水土,寒热作疟等症。"⑥《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厚朴
  •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4~6月剥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竹木 ➡ (萆薢的别名)
  • 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叉蕊薯蓣、山萆薢或纤细薯蓣等的块茎。春、秋均可采挖。挖出后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
  • 祛风,利湿。治风湿顽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浊,遗精,湿热疮毒。
  • 胃经 脾经 肾经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金刚 ➡ (萆薢的别名)
  • 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叉蕊薯蓣、山萆薢或纤细薯蓣等的块茎。春、秋均可采挖。挖出后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
  • 祛风,利湿。治风湿顽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浊,遗精,湿热疮毒。
  • 胃经 脾经 肾经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萝卜 ➡ (莱菔的别名)
  • 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新鲜根。冬季挖取鲜根,去茎叶,洗净。
  • 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解毒。治食积胀满,痰嗽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痢疾,偏正头痛。①《别录》:"主利五脏,益气。"②《唐本草》:"散服及炮煮服食,大下气,消谷,去痰癖;生捣汁服,主消渴。"③孟诜:"甚利关节,除五脏中风,练五脏中恶气。"④《四声本草》:"凡人饮食过度,生嚼咽之便消,亦主肺嗽吐血。"⑤《食性本草》:"行风气,去邪热气。""花:明目。"⑥《日华子本草》:"能消痰止咳;治肺痿吐血;温中,补不足,治劳瘦咳嗽,和羊肉、鲫鱼煮食之。"⑦《日用本草》:"宽胸膈,利大小便。熟食之,化痰消谷;生啖之,止渴宽中。"⑧汪颖《食物本草》:"生捣服,治噤口痢。"⑨《本草会编》:"杀鱼腥气,治豆腐积。"⑩《纲目》:"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散瘀血,甚效。末服治五淋;丸服治白浊;煎汤洗脚气;饮汁治下痢及失音,并烟熏欲死;生捣涂打扑、汤火伤。"⑾《本草求真》:"解附子毒。"⑿《随息居饮食谱》:"治咳嗽失音,咽喉诸病;解煤毒、茄子毒。熟者下气和中,补脾运食,生津液,御风寒,已带浊,泽胎养血。"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苍术
  • 本品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z.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撞去须根。
  •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
  • 胃经 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金不换 ➡ (小南木香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云南马兜铃的根、根茎及藤。
  •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主寒凝气滞胃痛;胆绞痛;腹部胀满疼痛;消化不良;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瘀痛
  • 胃经 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莱菔
  • 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新鲜根。冬季挖取鲜根,去茎叶,洗净。
  • 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解毒。治食积胀满,痰嗽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痢疾,偏正头痛。①《别录》:"主利五脏,益气。"②《唐本草》:"散服及炮煮服食,大下气,消谷,去痰癖;生捣汁服,主消渴。"③孟诜:"甚利关节,除五脏中风,练五脏中恶气。"④《四声本草》:"凡人饮食过度,生嚼咽之便消,亦主肺嗽吐血。"⑤《食性本草》:"行风气,去邪热气。""花:明目。"⑥《日华子本草》:"能消痰止咳;治肺痿吐血;温中,补不足,治劳瘦咳嗽,和羊肉、鲫鱼煮食之。"⑦《日用本草》:"宽胸膈,利大小便。熟食之,化痰消谷;生啖之,止渴宽中。"⑧汪颖《食物本草》:"生捣服,治噤口痢。"⑨《本草会编》:"杀鱼腥气,治豆腐积。"⑩《纲目》:"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散瘀血,甚效。末服治五淋;丸服治白浊;煎汤洗脚气;饮汁治下痢及失音,并烟熏欲死;生捣涂打扑、汤火伤。"⑾《本草求真》:"解附子毒。"⑿《随息居饮食谱》:"治咳嗽失音,咽喉诸病;解煤毒、茄子毒。熟者下气和中,补脾运食,生津液,御风寒,已带浊,泽胎养血。"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石菖蒲
  •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 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 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
  • 心经 胃经 根茎 茎木
🌿良姜 ➡ (土良姜的别名)
  • 为姜科姜花属植物土良姜Hedychium spicatum Buch.-Ham.的根状茎,果实也入药。秋季采挖根状茎,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秋冬收果实、种子,晒干。
  •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用于胃寒痛,呕吐,消化不良,寒疝气痛;外用治膝关节痛。
  • 胃经 脾经 根茎 茎木 果实种子
🌿元胡 ➡ (齿瓣延胡索的别名)
  • 为罂粟科植物齿瓣延胡索Corydalisturschaninovii Bess.的块茎。
  • 同延胡索。
  • 胃经 肝经 茎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