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153味药材
🌿钮子七 ➡ (珠儿参的别名)
  • 为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呈串珠状的根茎。秋季采挖,除去茎苗、须根及瘦细的根茎,晾6~7天,使外皮松泡,或用水浸,然后踩去外皮,入锅内煮透,或拌入适量蜂蜜(每斤加蜂蜜0.25斤),待煮至水将干时,取出晒干或炕干。四川等地所产的称钮子七都在春季或秋季采挖,剪除茎苗、须根及瘦细部分后,晒干即得。
  • 养阴,清肺,散瘀,止血,定痛。治热病烦渴,阴虚咳嗽,痨伤吐血,鼻衄,咽痛,风湿性关节炎,小儿惊风,跌打损伤。①《本草从新》:"补肺,降火。肺热者宜之。"②《救生苦海》:"血症用之,可代三七。"③《药性考》:"能托里,外症堪用。"④《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滋补强壮,止血生肌。"⑤《四川中药志》:"散瘀,止血,定痛。治跌扑损伤,痨伤吐血,崩中下血。"⑥《本草推陈》:"治阴虚血热及热病阴伤,烦渴,咳嗽,咽痛,齿痛。"⑦《陕西中草药》:"镇惊熄风,除风湿,理气健胃,止痛。治小儿惊风,风湿性关节炎,胃痛,肿毒恶疮。"
  • 胃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土黄连 ➡ (黄疸树的别名)
  • 为小檗科植物庐山小檗的茎及根。春、秋挖取全株,剪除枝叶及细根,或削除部分栓皮,晒干。
  • 清热解毒。治肝炎,胆囊炎,肠炎,菌痢,咽喉炎,结膜炎,尿道炎,疮疡肿毒。①《广西中药志》:"治消化不良,腹痛,肠炎下痢等症。"②《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治细菌性痢疾,肠胃炎,咽喉炎,口腔炎,尿道炎,急性结膜炎,疮疡溃烂。预防流脑。"③苏医《中草药手册》:"治急性肝炎,胆囊炎。"
  • 胃经 大肠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地不容
  • 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地不容Stephania delavayi Diels,以块根入药。四季均可采,以秋季采为佳,洗净切片,晒干用。或煮2小时,去皮晒干,研粉备用。
  • 清热解毒,利湿,止痛。用于胃痛,腹痛,急性肠胃炎,风湿性关节炎,疟疾;外用治痈疖肿毒,湿疹。
  • 胃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海沙参 ➡ (北沙参的别名)
  •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 Schmidt ex Miq. 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稍晾,置沸水中烫后,除去外皮,干燥。或洗净直接干燥。
  •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
  • 胃经 肺经 根茎
🌿椿皮
  • 本品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Mill.)Swingle的干燥根皮或干皮。全年均可剥取,晒干,或刮去粗皮晒干。
  • 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泻,止血。用于赤白带下,湿热泻痢,久泻久痢,便血,崩漏。
  • 胃经 大肠经 肝经 根茎
🌿土黄柏 ➡ (黄疸树的别名)
  • 为小檗科植物庐山小檗的茎及根。春、秋挖取全株,剪除枝叶及细根,或削除部分栓皮,晒干。
  • 清热解毒。治肝炎,胆囊炎,肠炎,菌痢,咽喉炎,结膜炎,尿道炎,疮疡肿毒。①《广西中药志》:"治消化不良,腹痛,肠炎下痢等症。"②《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治细菌性痢疾,肠胃炎,咽喉炎,口腔炎,尿道炎,急性结膜炎,疮疡溃烂。预防流脑。"③苏医《中草药手册》:"治急性肝炎,胆囊炎。"
  • 胃经 大肠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锦纹大黄 ➡ (大黄的别名)
  • 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肝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钢针刺 ➡ (三颗针的别名)
  • 为小檗科植物刺黑珠、毛叶小檗、黑石珠等的根皮或茎皮。根皮全年可采。茎皮春、秋季采收,取茎枝刮去外皮,剥取深黄色的内皮。晒干。
  • 清热,利湿,散瘀。治赤痢,黄疸,咽痛,目赤,跌打损伤。①《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②《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消炎抗菌。治目赤,赤痢,吐血劳伤,咽喉肿痛,腹泻,齿痛,耳心痛,跌打损伤红肿。"③《贵州草药》:"解热,利湿,散瘀,止痛,凉血。"
  • 胃经 大肠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洞皮树 ➡ (冻绿刺的别名)
  • 为鼠李科植物圆叶鼠李的茎叶、根皮。 夏、秋采收。晒干。
  • 杀虫,下气,祛痰,消食。
  •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川楝皮 ➡ (苦楝皮的别名)
  • 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 或楝Melia azedarach L.的干燥树皮及根皮。春、秋二季剥取,晒干,或除去粗皮,晒干。
  • 驱虫,疗癣。用于蛔蛲虫病,虫积腹痛;外治疥癣瘙痒。
  • 胃经 脾经 肝经 根茎
🌿莱阳沙参 ➡ (北沙参的别名)
  •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 Schmidt ex Miq. 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稍晾,置沸水中烫后,除去外皮,干燥。或洗净直接干燥。
  •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
  • 胃经 肺经 根茎
🌿鸭屎瓜 ➡ (栝楼的别名)
  • 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果实。霜降至立冬果实成熟,果皮表面开始有白粉并为淡黄色时,即可采收。连果柄剪下,将果柄编结成串,先堆积屋内2~3天,再挂于阴凉通风处晾干(2个月左右);然后剪去果柄,用软纸逐个包裹,以保持色泽。防止撞伤破裂,否则易生虫发霉。
  • 润肺,化痰,散结,滑肠。治痰热咳嗽,胸痹,结胸,肺痿咳血,消渴,黄疸,便秘,痈肿初起。①《别录》:"主胸痹。"②《本草图经》:"主消渴。"③成无已:"通胸中郁热。"④《伤寒类要》:"治脾瘅溺赤出少,惕惕若恐。"⑤《品汇精要》:"消结痰,散痈毒。"⑥《纲目》:"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利咽喉,消痈肿疮毒。"⑦《江苏植药志》:"治水肿。"⑧《山西中药志》:"瓜瓤洗手,治冻裂。"
  • 胃经 大肠经 肺经 果实种子
🌿柿瓜 ➡ (栝楼的别名)
  • 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果实。霜降至立冬果实成熟,果皮表面开始有白粉并为淡黄色时,即可采收。连果柄剪下,将果柄编结成串,先堆积屋内2~3天,再挂于阴凉通风处晾干(2个月左右);然后剪去果柄,用软纸逐个包裹,以保持色泽。防止撞伤破裂,否则易生虫发霉。
  • 润肺,化痰,散结,滑肠。治痰热咳嗽,胸痹,结胸,肺痿咳血,消渴,黄疸,便秘,痈肿初起。①《别录》:"主胸痹。"②《本草图经》:"主消渴。"③成无已:"通胸中郁热。"④《伤寒类要》:"治脾瘅溺赤出少,惕惕若恐。"⑤《品汇精要》:"消结痰,散痈毒。"⑥《纲目》:"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利咽喉,消痈肿疮毒。"⑦《江苏植药志》:"治水肿。"⑧《山西中药志》:"瓜瓤洗手,治冻裂。"
  • 胃经 大肠经 肺经 果实种子
🌿三加皮 ➡ (刺三甲的别名)
  • 为五加科植物白竻的根或根皮。 9~10月间挖取,鲜用,或鲜时剥取根皮晒干。
  •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舒筋活血。治感冒高热,咳痰带血,风湿性关节炎,黄疸,白带,尿路结石,跌打损伤,疖肿疮疡。①《滇南本草》:"治腰膝酸疼,疝气,筋骨拘挛,小儿脚软。"②《生草药性备要》:"根同蟛蜞菊捣烂敷疮。洗烂脚。"③《本草求原》:"止热咳。"④《草木便方》:"除风湿,治筋骨拘挛,腰膝劳伤。散跌损瘀血。"⑤《分类草药性》:"治白带,风湿麻木。"⑥《天宝本草》:"治偏正头风。"⑦《四川中药志》:"涂刀伤,生肌。"⑧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治感冒高热骨痛,咳嗽,胸痛,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尿路结石。"⑨《贵州草药》:"舒筋活血,驱风除湿,理气,平喘,止咳。"⑩《广西中草药》:"散瘀止痛。治跌打,骨折,刀伤,疖肿疮疡。"
  • 胃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黄疸树
  • 为小檗科植物庐山小檗的茎及根。春、秋挖取全株,剪除枝叶及细根,或削除部分栓皮,晒干。
  • 清热解毒。治肝炎,胆囊炎,肠炎,菌痢,咽喉炎,结膜炎,尿道炎,疮疡肿毒。①《广西中药志》:"治消化不良,腹痛,肠炎下痢等症。"②《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治细菌性痢疾,肠胃炎,咽喉炎,口腔炎,尿道炎,急性结膜炎,疮疡溃烂。预防流脑。"③苏医《中草药手册》:"治急性肝炎,胆囊炎。"
  • 胃经 大肠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梓根白皮 ➡ (梓白皮的别名)
  • 为紫葳科植物梓的根皮或树皮的韧皮部。根皮于春、夏两季挖采,洗去泥沙,将皮剥下,晒干。
  • 清热,解毒,杀虫。治时病发热,黄疸,反胃,皮肤瘙痒,疮疥。①《本经》:"主热,去三虫。"②《别录》:"疗目中疾。""主吐逆胃反,去三虫,小儿热疮,身头热烦,蚀疮,汤浴之,并封薄、散敷。"③《日华子本草》:"煎汤洗小儿壮热,一切疮疥,皮肤瘙痒。"④《纲目》:"治温病复感寒邪,变为胃啘,煮汁饮之。"
  • 胃经 胆经 根茎
🌿梓白皮
  • 为紫葳科植物梓的根皮或树皮的韧皮部。根皮于春、夏两季挖采,洗去泥沙,将皮剥下,晒干。
  • 清热,解毒,杀虫。治时病发热,黄疸,反胃,皮肤瘙痒,疮疥。①《本经》:"主热,去三虫。"②《别录》:"疗目中疾。""主吐逆胃反,去三虫,小儿热疮,身头热烦,蚀疮,汤浴之,并封薄、散敷。"③《日华子本草》:"煎汤洗小儿壮热,一切疮疥,皮肤瘙痒。"④《纲目》:"治温病复感寒邪,变为胃啘,煮汁饮之。"
  • 胃经 胆经 根茎
🌿梓树皮 ➡ (梓白皮的别名)
  • 为紫葳科植物梓的根皮或树皮的韧皮部。根皮于春、夏两季挖采,洗去泥沙,将皮剥下,晒干。
  • 清热,解毒,杀虫。治时病发热,黄疸,反胃,皮肤瘙痒,疮疥。①《本经》:"主热,去三虫。"②《别录》:"疗目中疾。""主吐逆胃反,去三虫,小儿热疮,身头热烦,蚀疮,汤浴之,并封薄、散敷。"③《日华子本草》:"煎汤洗小儿壮热,一切疮疥,皮肤瘙痒。"④《纲目》:"治温病复感寒邪,变为胃啘,煮汁饮之。"
  • 胃经 胆经 根茎
🌿地参 ➡ (知母的别名)
  •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
  •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 胃经 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三颗针 ➡ (黄疸树的别名)
  • 为小檗科植物庐山小檗的茎及根。春、秋挖取全株,剪除枝叶及细根,或削除部分栓皮,晒干。
  • 清热解毒。治肝炎,胆囊炎,肠炎,菌痢,咽喉炎,结膜炎,尿道炎,疮疡肿毒。①《广西中药志》:"治消化不良,腹痛,肠炎下痢等症。"②《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治细菌性痢疾,肠胃炎,咽喉炎,口腔炎,尿道炎,急性结膜炎,疮疡溃烂。预防流脑。"③苏医《中草药手册》:"治急性肝炎,胆囊炎。"
  • 胃经 大肠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