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253味药材
🌿臭苗 ➡ (臭山羊的别名)
  • 为芸香科植物日本常山的根。9~10月采收.
  • 清热解表,行气止痛,祛风利湿。治风热感冒,咳嗽,喉痛,牙痛,胃痛,风湿关节痛,痢疾,无名肿毒。①李承祜《药用植物学》:"解热,祛痰。"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有解热,驱风,表寒,发汗,催吐作用。治摆子,外治无名肿毒。"③《贵阳民间药草》:"清风热。治咳嗽,喉痛,牙痛,湿热痢,肾囊出汗,百日咳。"④《贵州草药》:"调气镇痛,清热利湿,软坚宁神。"
  • 胃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根茎
🌿羊不吃 ➡ (紫花鱼灯草的别名)
  • 为罂粟科植物刻叶紫堇的全草或根。3~4月采全草;5~6月采块根。
  • 杀虫,解毒。治疥癞,癣疮。①《草木便方》:"治疥癞,恶毒虫疮,蛊毒,刀伤,脚藤痹痛,乳痓。"②《四川中药志》:"杀虫,洗疮毒,搽癞子,治毒蛇咬伤。"
  • 胃经 肺经 根茎 全草
🌿红降龙草 ➡ (水麻tiao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戟叶蓼的全草。
  • 祛风清热;活血止痛。主风热头痛;咳嗽;癌疹;痢疾;跌打伤痛;干血痨
  • 胃经 全草
🌿畜蓄子 ➡ (八月札的别名)
  • 为本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白本通的果实。8~9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用沸水泡透后晒干。
  • 舒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治肝胃气痛,胃热食呆,烦渴,亦白痢疾,腰痛,胁痛,疝气,窟经,子宫下坠。①崔禹锡《食经》:"食之去淡(痰)水,止赤白下利。"②孟诜:"厚肠胃,令人能食,下三焦,除恶气,和子食之更好。""通十二经脉。"③《本草拾遗》:"利大小便,宣通,去烦热,食之令人心宽,止渴,下气。"④《食性本草》:"主胃口热闭,反胃不下食,除三焦客热。"⑤《本草汇言》:"以蜜水煮食之,治噤口热痢。"⑥《南京民间草药》:"治腰痛。"⑦《四川中药志》:"疏肝,纳肾气。治膀胱疝气,吐血。"⑧《药材学》:"利气,活血,杀虫,解毒,止痛。用于肝胃气痛,胁痛,月经痛等症。"⑨《陕西中草药》:"疏肝益肾,健脾和胃。治消化不良,腹痛,泻痢,疝气,子宫下坠。"
  • 胃经 肝经 果实种子
🌿江南豆 ➡ (望江南子的别名)
  • 为豆科植物望江南的荚果或种子。秋季果实成热时采收,剪下荚果,晒干。
  • 清肝明目,健胃,通便,解毒。治目赤肿痛,头晕头胀,消化不良,胃痛,腹痛,痢疾,便秘。①《纲目拾遗》:"治疔、痈。"②李承祜《药用植物学》:"健胃,利尿,解热,补血,止痢。"③《现代实用中药》:"健胃整肠。治下痢腹痛,慢性便秘,头胀。"④《福建民间草药》:"益肝,明目。治肝火迫眼,红肿羞明。"⑤《江西中药》:"治胃痛,消化不良。"⑥《药材学》:"治哮喘。种子炒后治疟。"⑦《广西中药志》:"清肝,明目,治头晕。"
  • 胃经 大肠经 肝经 果实种子
🌿苦竻蔃 ➡ (刺三甲的别名)
  • 为五加科植物白竻的根或根皮。 9~10月间挖取,鲜用,或鲜时剥取根皮晒干。
  •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舒筋活血。治感冒高热,咳痰带血,风湿性关节炎,黄疸,白带,尿路结石,跌打损伤,疖肿疮疡。①《滇南本草》:"治腰膝酸疼,疝气,筋骨拘挛,小儿脚软。"②《生草药性备要》:"根同蟛蜞菊捣烂敷疮。洗烂脚。"③《本草求原》:"止热咳。"④《草木便方》:"除风湿,治筋骨拘挛,腰膝劳伤。散跌损瘀血。"⑤《分类草药性》:"治白带,风湿麻木。"⑥《天宝本草》:"治偏正头风。"⑦《四川中药志》:"涂刀伤,生肌。"⑧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治感冒高热骨痛,咳嗽,胸痛,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尿路结石。"⑨《贵州草药》:"舒筋活血,驱风除湿,理气,平喘,止咳。"⑩《广西中草药》:"散瘀止痛。治跌打,骨折,刀伤,疖肿疮疡。"
  • 胃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藏氏蓼 ➡ (水麻tiao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戟叶蓼的全草。
  • 祛风清热;活血止痛。主风热头痛;咳嗽;癌疹;痢疾;跌打伤痛;干血痨
  • 胃经 全草
🌿毛硝 ➡ (朴消的别名)
  • 为矿物芒硝经加工而得的粗制结晶。
  • 泻热,润燥,软坚。治实热积滞,腹胀便秘,停痰积聚,目赤肿痛,喉痹,痈肿。①《本经》:"除寒热邪气,逐六府积聚,结固留癖。"②皇甫谧:"主疗热,腹中饱胀,养胃消谷,去邪气。"③《别录》:"主胃中食坎热结,破留血闭绝,停痰痞满,推陈致新。"④《药性论》:"能治腹胀,大小便不通,女子月候不通。"⑤《日华子本草》:"主通泄五脏症结。治天行热疾,消肿毒及头痛,排脓,润毛发。凡入饮药,先安于盏内,搅热药浇服。"⑥《本草衍义》:"以人乳汁调半钱,扫一切风热毒气攻注目睑外,及发于头面,四肢肿痛。"⑦《本经逢匾》:"治小儿赤游风,以硝倾汤中,取布蘸湿拭之。"
  • 胃经 大肠经 肾经 矿物
🌿野鸡子豆 ➡ (望江南子的别名)
  • 为豆科植物望江南的荚果或种子。秋季果实成热时采收,剪下荚果,晒干。
  • 清肝明目,健胃,通便,解毒。治目赤肿痛,头晕头胀,消化不良,胃痛,腹痛,痢疾,便秘。①《纲目拾遗》:"治疔、痈。"②李承祜《药用植物学》:"健胃,利尿,解热,补血,止痢。"③《现代实用中药》:"健胃整肠。治下痢腹痛,慢性便秘,头胀。"④《福建民间草药》:"益肝,明目。治肝火迫眼,红肿羞明。"⑤《江西中药》:"治胃痛,消化不良。"⑥《药材学》:"治哮喘。种子炒后治疟。"⑦《广西中药志》:"清肝,明目,治头晕。"
  • 胃经 大肠经 肝经 果实种子
🌿白苦爹 ➡ (败酱的别名)
  • 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黄花败酱或其近缘植物的带根全草。一般多在夏季采收,将全株拔起,除去泥沙后晒干。
  • 清热解毒,排脓破瘀。治肠痈,下痢,赤白带下,产后瘀滞腹痛,目赤肿痛,痈肿疥癣。①《本经》:"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②《别录》:"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疾痛。"③《药性论》:"治毒风顽痹,主破多年瘀血,能化脓为水。及产后诸病。止腹痛余疹、烦渴。"④《日华子本草》:"治赤眼,障膜,胬肉,聤耳,血气心腹痛,破症结,产前后诸疾,催生、落胞,血运,排脓、补瘘,鼻洪吐血。赤白带下。疮痍疥癣,丹毒。"⑤《现代实用中药》:"治肠炎下痢。"
  • 胃经 大肠经 肝经 根茎 全草
🌿扁竹根 ➡ (鸢根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鸢尾的根茎。
  • 消积杀虫;破瘀行水;解毒。主食积胀满;蛔虫腹痛;症瘕臌胀;咽喉肿痛;痔瘘;跌打伤肿;疮疖肿毒;蛇犬咬伤
  •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根茎 茎木
🌿大山羊 ➡ (臭山羊的别名)
  • 为芸香科植物日本常山的根。9~10月采收.
  • 清热解表,行气止痛,祛风利湿。治风热感冒,咳嗽,喉痛,牙痛,胃痛,风湿关节痛,痢疾,无名肿毒。①李承祜《药用植物学》:"解热,祛痰。"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有解热,驱风,表寒,发汗,催吐作用。治摆子,外治无名肿毒。"③《贵阳民间药草》:"清风热。治咳嗽,喉痛,牙痛,湿热痢,肾囊出汗,百日咳。"④《贵州草药》:"调气镇痛,清热利湿,软坚宁神。"
  • 胃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根茎
🌿白背杨 ➡ (蔓荆子的别名)
  • 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 或蔓荆Vitex tr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
  • 胃经 肝经 膀胱经 果实种子
🌿土田七 ➡ (鸢根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鸢尾的根茎。
  • 消积杀虫;破瘀行水;解毒。主食积胀满;蛔虫腹痛;症瘕臌胀;咽喉肿痛;痔瘘;跌打伤肿;疮疖肿毒;蛇犬咬伤
  •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根茎 茎木
🌿白花虎掌草 ➡ (虎掌草的别名)
  • 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Buch.-Ham.,以根入药。秋季采根,洗净晒干。
  • 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用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牙痛,胃痛,急、慢性肝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 胃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刺三甲
  • 为五加科植物白竻的根或根皮。 9~10月间挖取,鲜用,或鲜时剥取根皮晒干。
  •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舒筋活血。治感冒高热,咳痰带血,风湿性关节炎,黄疸,白带,尿路结石,跌打损伤,疖肿疮疡。①《滇南本草》:"治腰膝酸疼,疝气,筋骨拘挛,小儿脚软。"②《生草药性备要》:"根同蟛蜞菊捣烂敷疮。洗烂脚。"③《本草求原》:"止热咳。"④《草木便方》:"除风湿,治筋骨拘挛,腰膝劳伤。散跌损瘀血。"⑤《分类草药性》:"治白带,风湿麻木。"⑥《天宝本草》:"治偏正头风。"⑦《四川中药志》:"涂刀伤,生肌。"⑧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治感冒高热骨痛,咳嗽,胸痛,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尿路结石。"⑨《贵州草药》:"舒筋活血,驱风除湿,理气,平喘,止咳。"⑩《广西中草药》:"散瘀止痛。治跌打,骨折,刀伤,疖肿疮疡。"
  • 胃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玉簪根
  •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玉簪的根茎。
  • 清热解毒;下骨鲠。主痈肿疮疡;乳痈瘰疬;咽喉肿痛;骨鲠
  • 胃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卯花 ➡ (溲疏的别名)
  • 为虎耳草科植物溲疏的果实。
  • ①《本经》:"主身皮肤中热,除邪气,止遗溺,可作浴汤。"②《别录》:"通利水道,除胃中热,下气。"
  • 胃经 肾经 膀胱经 果实种子
🌿钉皮 ➡ (刺楸树皮的别名)
  • 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树皮。全年可采,剥取树皮,洗净,晒干。
  • 祛风,除湿,杀虫,活血。治风湿痹痛,腰膝痛,痈疽,疮癣。①《四川中药志》:"祛风行血,除湿杀虫。治腰膝疼痛,风寒湿痹及疥癣。"②《江苏药材志》:"杀虫,消肿,排脓生肌。治恶疮,疽瘘,痈肿,疳痔,咳逆上气,口疮。"③《陕西中药志》:"祛风除湿,消炎止痛。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关节炎。"
  • 胃经 脾经
🌿同蒿 ➡ (茼蒿的别名)
  • 为菊科植物茼蒿的茎叶。冬、春及夏初均可采收。
  • 和脾胃,利二便,消痰饮。①《干金·食治》:"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②《日用本草》:"消水谷。"③《滇南本草》:"行肝气,治偏坠气疼,利小便。"④《得配本草》:"利肠胃,通血脉,除膈中臭气。"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肾经 茎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