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483味药材
🌿铁线莲
  • 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铁线莲Clematis florida Thunb.,以根及全草入药。秋冬采收,分别晒干。
  • 利尿,理气通便,活血止痛。用于小便不利,腹胀,便闭;外用治关节肿痛,虫蛇咬伤。
  • 脾经 肾经 肝经 根茎 全草
🌿芫荽 ➡ (胡荽的别名)
  • 为伞形科芫荽的带根全草。春季采收,洗净,晒干。
  • 发汗透疹,消食下气。治麻疹透发不快,食物积滞。①崔禹锡《食经》:"调食下气。"②《食疗本草》:"利五脏,补筋脉,主消谷能食,治肠风,热饼裹食。"③《嘉佑本草》:"消谷,治五脏,补不足,利大小肠,通小腹气,拔四肢热,止头痛,疗痧疹、豌豆疮不出,作酒喷之立出,通心窍。"④《日用本草》:"消谷化气,通大小肠结气。治头疼齿病,解鱼肉毒。"⑤《医林纂要》:"升散阴气,辟邪气,发汗,托疹。"⑥陈念祖:"化痰。"
  • 脾经 肺经 根茎 全草
🌿毛茶 ➡ (白牛胆的别名)
  • 为菊科植物羊耳菊的全草。全年可采。
  • 祛风,利湿,行气,化滞。治风湿关节疼痛,胸膈痞闷,疟疾,痢疾,泄泻,产后感冒,肝炎,痔疮,疥癣。①《广西野生资源植物》:"治痢疾,水泻。"②《泉州本草》:"行气止痛,开胸利膈,泻肝明目,利湿消食。"③《实用中草药》:"疏风解表,祛湿利水。治产后感冒、瘀血痛,妊娠小便不通,肝炎,胃痛。消化不良,腹痛,齿漏,颈淋巴结肿。"
  • 胃经 脾经 肺经 肝经 全草
🌿石松 ➡ (伸筋草的别名)
  • 本品为石松科植物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 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 脾经 肾经 肝经 茎木 全草
🌿七里香 ➡ (阿利藤的别名)
  • 为夹竹桃科植物链珠藤的全草及根。
  • 祛风利湿,活血通络。治风湿性关节痛,脾虚泄泻,脚气,周身浮肿,妇人经闭,跌打损伤。①《福建民间草药》:"解热镇痛,消痈解毒。"②《闽南民间草药》:"理风湿,疗损伤,行血活络。"③《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头面浮肿。"④《闽东本草》:"醒脾理气,舒筋通络.祛风活血。治胸膈胀闷,骨节酸痛,腹中冷痛泄泻,周身浮肿及妇人经闭。"
  •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全草
🌿金耳环
  • 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纤梗细辛Asarum gracilipes C. S. Yang, mss.以全草入药。春夏采全草,鲜用或晒干用。
  • 温经散寒,祛痰止咳,散瘀消肿。用于风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胃炎,风寒痹痛;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 胃经 脾经 肺经 肝经 全草
🌿白芥子
  • 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 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①《别录》:"发汗,主胸膈痰冷上气,面口黄赤。又醋研敷射工毒。"②陶弘景:"御恶气暴风,毒肿流四肢疼痛。"③孙思邀:"治咳嗽胸胁支满,上气多唾者,每日温酒吞下七粒。"④《医学入门》:"利胸膈痰,止翻胃吐食,痰嗽上气,中风不语,面目色黄,安五脏,止夜多小便。又治扑损瘀血。"⑤《纲目》:"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⑥《现代实用中药》:"捣烂如泥,外用作皮肤刺激引赤药。"⑦《药材资料汇编》:"功能暖胃,增进食欲,并可为中毒后之催吐剂。"⑧《东北药植志》:"大量用可作麻醉剂。"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肺经 肝经 全草 果实种子
🌿谷香 ➡ (茴香的别名)
  • 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果实。9~10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果实,去净杂质,晒干。
  • 温肾散寒,和胃理气。治寒疝,少腹冷痛,肾虚腰痛,胃痛,呕吐,干、湿脚气。①《千金·食治》:"主蛇咬疮久不瘥,捣敷之。又治九种瘘。"②《唐本草》:"主诸瘘、霍乱及蛇伤。"③《开宝本草》:"主膀胱、肾间冷气及盲肠气,调中止痛,呕吐。"④《日华子本草》:"治干、湿脚气并肾劳颓疝气,开胃下食(’食’一作’气’),治膀胱痛,阴疼。"⑤李杲:"补命门不足。"⑥《伤寒蕴要》:"暖丹田。"⑦《玉揪药解》:"治水土湿寒,腰痛脚气,固瘕寒疝。"⑧《本草求真》:"肝经虚火从左上冲头面者用之。"⑨《随息居饮食谱》:"杀虫辟秽,制鱼肉腥臊冷滞诸毒。"⑩《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慢性气管炎。"⑾《吉林中草药》:"散寒止痛。治疝气,肾寒小腹痛,胃痛,腰痛,遗尿。"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肾经 膀胱经 全草 果实种子
🌿泽兰 ➡ (红泽兰的别名)
  • 爵床科红泽兰属植物红泽兰Championella japonica (Thunb.) Brem.[Strobilanthes japonicus (Thunb.) Miq.]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切段,晒干。
  • 活血通经,去瘀止痛。用于痛经,盆腔炎,产后腹痛,跌打损伤,风湿骨痛。
  • 脾经 肝经 全草
🌿金线莲 ➡ (虎头蕉的别名)
  • 为兰科植物金线兰的全草。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 治腰膝痹痛,吐血,血淋,遗精,肾炎,小儿惊风,妇女白带。①《草宝》:"治风痹。"②《纲目拾遗》:"治血淋,白带,一切吐血。"③《福建野生药用植物》:"是小儿良药,退热消炎,又可治膀胱炎,遗精,也可制蛇药。"④《闽东本草》:"祛风气,舒筋,养血。治风气作痛,腰膝痹痛,小儿抽风。"
  • 脾经 肾经 肝经 全草
🌿金雀花
  • 豆科金雀花属植物金雀花Parochetus communis Buch.-Ham.,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 补肾壮阳,接骨止血。用于肾虚阳痿;外用治创伤出血,跌打骨折。
  • 脾经 肝经 全草
🌿伸筋草 ➡ (铺地蜈蚣的别名)
  • 为石松科植物垂穗石松的全草。7~9月采收,去净泥土杂质,晒干。
  • 祛风湿,舒筋络,活血,止血。治风湿拘疼麻木,,肝炎,痢疾,风疹,赤目,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损伤,汤、火烫伤。①《植物名实图考》:"为调和筋骨之药。小儿煎水作汤浴,不生疮毒、受湿痒。"②《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又治风湿麻木。"③《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炎祛湿。治肝炎,黄疸,痢疾。"④《陆川本草》:"清肝,明目,消炎,解毒,止血。治风火眼痛,鸡盲,鼠咬伤,吐血,衄血。"⑤《南宁市药物志》:"祛瘀生新。治妇女经闭及虚寒咳嗽,肠胃寒痛。煎水洗盗汗及荨麻疹。"⑥《江西中药》:"舒筋活络,利尿止血。内服用于风湿关节痛,风疹块,黄疽,大便下血。外用烧存性研末,治汤火伤疮。"⑦《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扭伤及鸡爪风。"
  • 脾经 肾经 肝经 全草
🌿接骨木 ➡ (血满草的别名)
  • 为忍冬科植物红山花的全草及根。夏、秋采,切碎晒干或鲜用。
  • 祛风,利水,散瘀,通络。治急、慢性肾炎,风湿疼痛,风疹瘙痒,小儿麻痹后遗症,扭伤,骨折。①《云南中草药》:"祛风活络,散瘀止痒。"②《西藏常用中草药》:"活血散瘀,强筋骨,祛风湿,利水消肿。治风涅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扭伤,血肿,水肿。"③《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湿,补血,活血,利尿。"
  • 脾经 肾经 根茎 全草
🌿骨碎补 ➡ (宽羽线蕨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宽羽线蕨的根茎或全草。
  • 祛风通络;散瘀止痛。主风湿腰痛;跌打损伤
  • 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六月雪 ➡ (刘寄奴的别名)
  • 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于8月开花时,连根拔起,晒干,除去根及泥土,打成捆。
  • 破血通经,敛疮消肿。治经闭症瘕,胸腹胀痛,产后血瘀,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痈毒焮肿。①《唐本草》:"主破血,下胀。"②《日华子本草》:"治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止霍乱水泻。"③《开宝本草》:"疗金疮,止血为要药;产后余疾,下血、止痛。"④《本草蒙筌》:"消焮肿痈毒,灭汤火热疼。"⑤《纲目》:"小儿尿血,新者研末服。"⑥《本草求原》:"治心气痛,疳疮出血。"
  • 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全草
🌿雪莲花
  • 菊科风毛菊属植物绵头雪莲花Saussurea laniceps Hand.-Mazz.和毛头雪莲花S. eriocephala Franch,以带根全草入药。夏季采收,全株拔起,抖净泥沙,晾干。
  • 补肾壮阳,调经止血。用于雪盲,牙痛,风湿性关节炎,阳痿,月经不调,崩漏,白带;外用治创伤出血。
  • 脾经 肾经 肝经 根茎 全草
🌿伸筋草
  • 本品为石松科植物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 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 脾经 肾经 肝经 茎木 全草
🌿五爪金龙 ➡ (走游草的别名)
  • 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崖爬藤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Planch.,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晒干备用或鲜用。
  • 祛风活络,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麻木,关节筋骨疼痛。
  • 脾经 肾经 肝经 全草
🌿雪莲花 ➡ (天山雪莲花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苞雪莲花的带花全株。
  • 温肾助阳,祛风胜湿,通经活血。用于风塞湿痹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小腹疼痛,月经不调。
  • 脾经 肾经 肝经 全草
🌿刘寄奴
  • 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于8月开花时,连根拔起,晒干,除去根及泥土,打成捆。
  • 破血通经,敛疮消肿。治经闭症瘕,胸腹胀痛,产后血瘀,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痈毒焮肿。①《唐本草》:"主破血,下胀。"②《日华子本草》:"治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止霍乱水泻。"③《开宝本草》:"疗金疮,止血为要药;产后余疾,下血、止痛。"④《本草蒙筌》:"消焮肿痈毒,灭汤火热疼。"⑤《纲目》:"小儿尿血,新者研末服。"⑥《本草求原》:"治心气痛,疳疮出血。"
  • 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