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523味药材
🌿上天梯 ➡ (楼梯草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楼梯草的全草。
  •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水消肿;活血止痛。主赤白痢疾;高热惊风;黄疽;风湿痹痛;水肿;淋证;经闭;疮肿;痄腮;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骨折
  • 脾经 大肠经 肝经 全草
🌿豨莶
  • 为菊科植物腺梗豨莶、豨莶或毛梗豨莶的全草。夏季开花前割取全草,除去杂质,晒至半干后,再置通风处晾干。
  • 祛风湿,利筋骨,降血压。治四肢麻痹,筋骨疼痛,腰膝无力,疟疾,急性肝炎,高血压病,疔疮肿毒,外伤出血。①《唐本草》:"主热匿,烦满不能食,生捣汁服三、四合。""主金疮,止痛,断血,生肉,除诸恶疮,消浮肿,捣封之。汤渍、散敷并良。"②《本草拾遗》:"主久疟,痰饮,生捣绞汁服,得吐出痰;亦碎敷蜘蛛咬,虫蚕咬,蠼螋溺疮。"③《开宝本草》:"疗虎及狗咬疮。"④《本草图经》:"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者。亦能行大肠气。""服之补虚,安五脏,生毛发。兼主风湿疮,肌肉顽痹;妇人久冷,尤宜服用之。"⑤《履巉岩本草》:"医软瘫风疾,筋脉缓弱。为末,酒调服。"⑥《滇南本草》:"治诸风、风湿症,内无六经形症,外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气壅盛,手足麻木,痿痹不仁,筋骨疼痛,湿气流痰,瘫痪痿软,风湿痰火,赤白癜风,须眉脱落等症。"⑦《本草经疏》:"祛风除湿,兼活血之要药。"⑧《分类草药性》:"明目,黑发,滋阴养血。"⑨《贵州民间方药集》:"润肺止咳。"⑩《广西中药志》:"其叶外敷虾钳疮(生两指隙间)。"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安神降压,祛风止痛。治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风湿痹痛;蛇虫咬伤。"
  • 心经 脾经 肾经 肝经 全草
🌿半边山 ➡ (楼梯草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楼梯草的全草。
  •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水消肿;活血止痛。主赤白痢疾;高热惊风;黄疽;风湿痹痛;水肿;淋证;经闭;疮肿;痄腮;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骨折
  • 脾经 大肠经 肝经 全草
🌿七星剑 ➡ (旋鸡尾的别名)
  • 为水龙骨科植物江南星蕨的全草或带根全草。全年可采。
  • 清热凉血,通淋,解毒。治热淋,崩带,吐血,衄血,热痢,痔血,肺痈,痨咳,瘰疬,疮肿。①《草木便方》:"解毒,消热,凉血,通淋。涂肿毒、发背,消结核。"②《天宝本草》:"治淋症,赤白带下。"③《四川中药志》:"治五淋带下,头项瘰疬,崩症,红痢及阳毒未溃等症。"④《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肺病吐血。"⑤《泉州本草》:"调气理血,清肺热,泻心火,凉血,镇咳止呕,止痛。治肺痨,肺痈,热毒下痢。"⑥《广西药植名录》:"杀虫。治蛇伤。"⑦《四川常用中草药》:"治胃痛。"
  • 心经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全草
🌿红娘子 ➡ (酸浆的别名)
  • 为茄科植物酸浆的全草。夏季采收。
  • 清热,解毒,利尿。治热咳,咽痛,黄疸,痢疾,水肿,疔疮,丹毒。①《本经》:"主热烦满,定志益气,利水道。"②《唐本草》:"主上气咳嗽,风热,明目。"③《嘉祜本草》:"主腹内热结眉黄,不下食,大小便涩,骨热咳嗽,多睡劳乏,呕逆痰壅,痃癖痞满,小儿疬子寒热,大腹,杀虫,落胎,并煮汁服,亦生捣绞汁服。亦研敷小儿闪癖。"④《本草衍义补遗》:"治热痰嗽。"⑤《汪连仕采药书》:"清火,消郁结,治疝。敷一切疮肿,专治锁缠喉风。治金疮肿毒,止血崩,煎酒服。"⑥《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治白喉初起,鹅口疮,失音(煅灰作散剂吞服)。"
  • 脾经 肺经 全草
🌿野豌豆 ➡ (大巢菜的别名)
  • 为豆科植物大巢菜的全草。4~5月间采收。
  • 清热利湿,和血祛瘀。治黄疸,浮肿,疟疾,鼻衄,心悸,梦遗,月经不调。①《本草拾遗》:"调中,利大小肠。"②《海药本草》:"主利水道,下浮肿,润大肠。"③《品汇精要》:"益气,润肌,清神,强志。"④《草木便方》:"活血,破血,止血,生肌。治五黄疸肿,利脏热。截疟,平胃,明耳目。"⑤《四川中药志》:"生血。治肾虚遗精,腰痛,湿热黄肿。"
  • 心经 脾经 肝经 全草
🌿佛甲草
  • 为景天科植物佛甲草的全草。夏、秋季采。
  • 清热,消肿,解毒。治咽喉肿痛,痈肿,疔疮,丹毒,烫伤,蛇咬伤,黄疸,痢疾。①《本草图经》:"烂研如膏,以贴汤火疮毒。"②《纲目拾遗》:"治痈疔,便毒,黄疸,喉癣。"③《岭南采药录》:"治红、白痢疾,水煎服;捣烂敷疮散毒。"④《广州植物志》:"捣汁服能退热,止渴,止赤、白痢;作含漱药能消咽喉口舌肿;滴眼能消肿和角膜生斑翳。"⑤《贵阳民间药草》:"清湿热,解火毒。外敷鸡眼。"⑥《本草推陈》:"对于各种化脓病发热烦闷,脓毒病(疔疮走黄),毒蛇伤,血中毒,大量鲜草捣汁饮,有急救解毒之功。"
  • 心经 脾经 肺经 肝经 全草
🌿凉粉草 ➡ (白马骨的别名)
  • 为茜草科植物白马骨或六月雪的全草。
  • 祛风,利湿,清热,解毒。治风湿腰腿痛,痢疾,水肿,目赤肿痛,喉痛,齿痛,妇女白带,痈疽,瘰疬。①《本草拾遗》:"止水痢。"②《生草药性备要》:"治伤寒,中暑,发狂乱语,火症,亦退身热。"③《宁乡县志》:"节:可治小儿惊风,腹痛;枝:烧灰可点翳。"④《植物名实图考》:"治热证,疮痔,妇女白带。"⑤《岭南采药录》:"解暑热,消积滞,止痢疾;并治伤寒,时疫,发背疮,消痈疽,拔毒。"⑥《南京民间药草》:"止吐血。"⑦《中医药实验研究》:"治目赤肿痛。"⑧《安徽药材》:"与老母鸡同煮,能治慢性肾炎水肿。"⑨《贵州民间药物》:"清热解毒,舒经活络。治刀伤,瘫痪,男女弱症,飞疔。"⑩《广西中药志》:"治喉痛。"⑾《四川中药志》:"清热,除风。治头晕目眩及胸膈邪热。’⑿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舒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拔毒。治急、慢性肝炎,风湿腰腿痛,痈肿恶疮,蛇伤。"⒀《上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活血,消肿,祛风,化湿,又有强壮作用。治女子经闭,白带过多,头晕无力。"⒁《江苏验方草药选编》:"治乳糜尿。和石打穿煎服,治面神经麻痹。"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平肝,利湿,健脾,止泻。"
  • 脾经 肝经 全草
🌿胡荽
  • 为伞形科芫荽的带根全草。春季采收,洗净,晒干。
  • 发汗透疹,消食下气。治麻疹透发不快,食物积滞。①崔禹锡《食经》:"调食下气。"②《食疗本草》:"利五脏,补筋脉,主消谷能食,治肠风,热饼裹食。"③《嘉佑本草》:"消谷,治五脏,补不足,利大小肠,通小腹气,拔四肢热,止头痛,疗痧疹、豌豆疮不出,作酒喷之立出,通心窍。"④《日用本草》:"消谷化气,通大小肠结气。治头疼齿病,解鱼肉毒。"⑤《医林纂要》:"升散阴气,辟邪气,发汗,托疹。"⑥陈念祖:"化痰。"
  • 脾经 肺经 根茎 全草
🌿凤尾草 ➡ (金星草的别名)
  • 为水龙骨科植物大果假密网蕨的全草。
  • 清热,凉血,解毒。治痈疡,肿毒,瘰疬,恶疮,暴赤火眼,淋病,肠风。①《嘉佑本草》:"主痈疽疮毒,大解硫黄毒,发背,痈肿,结核,用叶和根酒煎服之;又可作末冷水服及涂发背疮肿上。根碎之浸油涂头,生毛发。"②《本草蒙筌》:"解毒消肿,专理外科。初起恶疮,未溃阳毒,治颈瘰疬,发背痈疽。"③《纲目》:"解热,通五淋,凉血。"
  • 脾经 全草
🌿小白根菊 ➡ (天青地白的别名)
  • 为菊科植物日本鼠曲草的全草。花后采收,晒干。
  • 解表,清热,明目,利尿。治感冒,咳嗽,头痛,喉痛,目赤翳障,小便热闭,淋浊,白带,痈肿,疔疮。①《分类草药性》:"治咽喉火痛,白浊,崩带。和肝食能明目。"②《福建民间草药》:"明目益肝,利尿解热。"③《广西中药志》:"治一切眼科内外障,金疮伤口。"④《四川中药志》:"治咳嗽痰多,风寒骨节疼痛。"⑤《湖南药物志》:"治百日咳,白带。"⑥《闽东本草》:"祛风解表,化痰止咳。治伤风感冒,头痛目赤,咳嗽。"
  • 脾经 肺经 肝经 小肠经 全草
🌿白胡荽 ➡ (苍耳的别名)
  • 为菊科植物苍耳的茎叶。夏季割取全草,去泥晒干。
  • 祛风散热,解毒杀虫。治头风,头晕,湿痹拘挛,目赤、目翳,风癞,疔肿,热毒疮疡,皮肤瘙痒。①《别录》:"治膝痛,溪毒。"②《药性论》:"主肝家热,明目。"③《唐本草》:"主大风,癫痫,头风,湿痹,毒在骨髓,除诸毒螫,杀疳湿匿,主腰膝中风毒。亦主猘狗毒。"④《本草拾遗》:"叶挼安舌下,令涎出,去目黄好睡。"⑤《履巉岩本草》:"去风活血。"⑥《纲目》:"善通顶门连脑。"⑦《天宝本草》:"去风解毒。治肚大青筋,皮肤瘙痒,风湿症。"⑧《广东中药》II:"治红云血癣,痰火核,感冒,鼻渊。"
  • 脾经 肺经 肝经 茎木 全草
🌿黄毛草 ➡ (笔仔草的别名)
  • 为禾本科植物金丝草的全草。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 清热,利水。治热病烦渴,泄泻,黄疸型肝炎,糖尿病,淋蚀,尿血,小便不利。①《福建民间草药》:俐小便,通淋闭,止消渴,除烦热。"②《广东中药》Ⅱ:"清热,利水,通淋,凉血。主治淋浊,肝热,疳积,小儿尿短。"③《闽东本草》:"治发热口渴,肠风泄泻,恶心呕吐,小便不利,目赤。"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尿路感染,肾炎,水肿,感冒高热,黄疸型肝炎,糖尿病。"
  • 脾经 肾经 膀胱经 全草
🌿夫儿苗 ➡ (狗狗秧的别名)
  • 为旋花科植物日本天剑的根及全草。夏秋连根挖出,切段,晒干。
  • ①《河南中草药手册》:"清热、滋阴、降压,利尿。"②苏医《中草药手册》:"根茎健胃消食,强壮,利大小便。治消化不良,糖尿病,并可促进骨折创伤愈合。"
  •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小肠经 根茎 全草
🌿路边姜 ➡ (白马骨的别名)
  • 为茜草科植物白马骨或六月雪的全草。
  • 祛风,利湿,清热,解毒。治风湿腰腿痛,痢疾,水肿,目赤肿痛,喉痛,齿痛,妇女白带,痈疽,瘰疬。①《本草拾遗》:"止水痢。"②《生草药性备要》:"治伤寒,中暑,发狂乱语,火症,亦退身热。"③《宁乡县志》:"节:可治小儿惊风,腹痛;枝:烧灰可点翳。"④《植物名实图考》:"治热证,疮痔,妇女白带。"⑤《岭南采药录》:"解暑热,消积滞,止痢疾;并治伤寒,时疫,发背疮,消痈疽,拔毒。"⑥《南京民间药草》:"止吐血。"⑦《中医药实验研究》:"治目赤肿痛。"⑧《安徽药材》:"与老母鸡同煮,能治慢性肾炎水肿。"⑨《贵州民间药物》:"清热解毒,舒经活络。治刀伤,瘫痪,男女弱症,飞疔。"⑩《广西中药志》:"治喉痛。"⑾《四川中药志》:"清热,除风。治头晕目眩及胸膈邪热。’⑿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舒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拔毒。治急、慢性肝炎,风湿腰腿痛,痈肿恶疮,蛇伤。"⒀《上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活血,消肿,祛风,化湿,又有强壮作用。治女子经闭,白带过多,头晕无力。"⒁《江苏验方草药选编》:"治乳糜尿。和石打穿煎服,治面神经麻痹。"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平肝,利湿,健脾,止泻。"
  • 脾经 肝经 全草
🌿马驾百兴 ➡ (苦地胆的别名)
  • 为菊科植物地胆草的全草。夏末采收,晒干。
  • 凉血,清热,利水,解毒。治鼻衄,黄疸,淋病,脚气,水肿,痈肿,疔疮,蛇虫咬伤。①《生草药性备要》:"散疮,凉血,消毒,去痰。理鼠咬、蛇伤,亦能止血。"治肠风下血。"②《纲目拾遗》:"叶:可贴热毒疮。"③《广州植物志》:"治湿热。"④《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消胀。"⑤《南宁市药物志》:"叶:敷热毒疮,乳痈,跌打。"⑥《广西中药志》:"清热解毒。治痧气热病,捣烂敷热疮,煎汤熏洗兼内服治眼睛上膜。"⑦《闽东本草》:"温脾利水,宽中下气。治水肿,腹胀,咳嗽,疳积,疝气。"
  • 脾经 肺经 肝经 全草
🌿鸭舌子 ➡ (鸭舌头的别名)
  • 为泽泻科植物矮慈姑的全草。夏、秋采。
  • 《贵阳民间药草》:"清热解毒。治喉痛,外敷痈肿。"
  • 脾经 全草
🌿五岳朝天 ➡ (喉咙草的别名)
  • 为报春花科植物点地梅的全草或果实。清明前后采收全草,晒干。
  • 祛风,清热,消肿,解毒。治咽喉肿痛,口疮,赤眼,目翳,正、偏头痛,牙痛,风湿,哮喘,淋、浊、崩、带,疔疮肿毒,跌打,烫伤。①《分类草药性》:"解毒。治蛇伤,诸淋,涂火疔疮,泡酒扫毒除肿。"②《中国药植志》:"治喉痛,跌打损伤。"③《贵州民间方药集》:"新鲜果实液汁点眼,可治眼热,去眼翳;全草,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腰酸背痛;外治蛇咬伤,汤火伤,疔疮。"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偏正头痛,牙痛。"⑤《贵阳民间药草》:"祛风清热,治劳伤腰痛,咽痛口糜。"⑥《四川中药志》:"治遗精,崩症及寒湿带下而虚弱者。"
  • 脾经 肺经 肝经 全草 果实种子
🌿珍珠草 ➡ (九仙草的别名)
  • 为檀香科植物长叶百蕊草或西域百蕊草的全草。夏、秋采集,晒干。
  • 祛风清热,解痉。治感冒,中暑,小儿肺炎,咳嗽,惊风。①《云南中草药》:"退热解痉,消炎杀虫。治小儿肺炎,咳嗽,肝炎,小儿惊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虫积,血吸虫病。"②《云南中草药选》:"解表,清热。治感冒,中暑,支气管炎。"
  • 脾经 肺经 肝经 全草
🌿毛刷子 ➡ (苦地胆的别名)
  • 为菊科植物地胆草的全草。夏末采收,晒干。
  • 凉血,清热,利水,解毒。治鼻衄,黄疸,淋病,脚气,水肿,痈肿,疔疮,蛇虫咬伤。①《生草药性备要》:"散疮,凉血,消毒,去痰。理鼠咬、蛇伤,亦能止血。"治肠风下血。"②《纲目拾遗》:"叶:可贴热毒疮。"③《广州植物志》:"治湿热。"④《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消胀。"⑤《南宁市药物志》:"叶:敷热毒疮,乳痈,跌打。"⑥《广西中药志》:"清热解毒。治痧气热病,捣烂敷热疮,煎汤熏洗兼内服治眼睛上膜。"⑦《闽东本草》:"温脾利水,宽中下气。治水肿,腹胀,咳嗽,疳积,疝气。"
  • 脾经 肺经 肝经 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