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718味药材
🌿寸金草 ➡ (铺地蜈蚣的别名)
  • 为石松科植物垂穗石松的全草。7~9月采收,去净泥土杂质,晒干。
  • 祛风湿,舒筋络,活血,止血。治风湿拘疼麻木,,肝炎,痢疾,风疹,赤目,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损伤,汤、火烫伤。①《植物名实图考》:"为调和筋骨之药。小儿煎水作汤浴,不生疮毒、受湿痒。"②《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又治风湿麻木。"③《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炎祛湿。治肝炎,黄疸,痢疾。"④《陆川本草》:"清肝,明目,消炎,解毒,止血。治风火眼痛,鸡盲,鼠咬伤,吐血,衄血。"⑤《南宁市药物志》:"祛瘀生新。治妇女经闭及虚寒咳嗽,肠胃寒痛。煎水洗盗汗及荨麻疹。"⑥《江西中药》:"舒筋活络,利尿止血。内服用于风湿关节痛,风疹块,黄疽,大便下血。外用烧存性研末,治汤火伤疮。"⑦《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扭伤及鸡爪风。"
  • 脾经 肾经 肝经 全草
🌿大叶毛铃 ➡ (长萼猪屎豆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长萼猪屎豆的全株。
  • 化积消疳,清热解毒,通淋利尿。主小儿疳积,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咳嗽痰喘,痈疽疔疮
  • 胃经 脾经 全草
🌿掐不齐
  • 为豆科植物细梗胡枝子的全草。
  • ①《江苏药材志》:"治疟疾。"②苏医《中草药手册》:"治中暑。"
  • 脾经 肺经 全草
🌿五香藤 ➡ (鸡屎藤的别名)
  • 为茜草科植物鸡屎藤的全草及根。
  • 祛风活血,止痛解毒,消食导滞,除湿消肿。治风湿疼痛,腹泻痢疾,肮腹疼痛,气虚浮肿,头昏食少,肝脾肿大,瘰疬,肠痈,无名肿毒,跌打损伤。①汪连仕《采药书》:"治风痛肠痈,跌打损伤,流注风火瘴毒,散郁气。洗疝,合紫苏煎汤。"②《李氏草秘》:"煎洗腿足诸风,寒湿痛,拘挛不能转舒。"③《生草药性备要》:"其头治新内伤,煲肉食,补虚益肾,除火补血;洗疮止痛,消热散毒。其叶擂米加糖食,止痢。"④《纲目拾遗》:"中暑者以根、叶作粉食之。虚损者杂猪胃煎服。""治瘰疬用.裉煎酒,未破者消,已溃者敛。"⑤《本草求原》:"理脚湿肿烂,蛇伤,同米擂食并敷。"⑥《植物名实图考》:"为洗药,解毒,去风,清热,散寒。""敷无名肿毒,并补筋骨。"⑦《草木便方》:"补虚劳,调理脾胃元气,治病后虚肿、耳鸣。"⑧《四川中药志》:"治失眠,久咳。"⑨《重庆草药》:"健脾除湿,益气补虚。常用于小儿瘦弱,脾弱气虚,食积疳积,及成人气虚浮肿,臌胀,耳呜,腹泻,遗尿,妇女虚弱白带,干病。并虚弱劳伤,虚痢,痒子瘰疬之由于气虚不愈者。"⑩《上海常用中草药》:"祛风,活血,止痛,消肿。治风湿酸痛,跌打损伤,肝脾肿大,无名肿毒。"
  • 心经 脾经 肾经 肝经 根茎 全草
🌿睡菜
  • 龙胆科睡菜属植物睡菜Menyanthes trifoliat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 清热利尿,健胃,安神。用于胃炎,消化不良,胆囊炎,黄疸,高血压,心悸,失眠。
  • 心经 脾经 全草
🌿雪里开花 ➡ (天蓬草的别名)
  • 为石竹科植物雀舌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2~3月采挖,洗净,阴干。
  • 治伤风感冒,痢疾,痔漏,跌打损伤。①《纲目拾遗》:"敷痔漏。"②《福建民间草药》:"祛风散寒,发汗解表。"
  • 脾经 肺经 根茎 全草
🌿地桃花
  • 为锦葵科梵天花属植物肖梵天花Urena lobata L.,以根和全草入药。秋季采挖,洗净切碎晒干。
  • 祛风活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根:用于风湿关节痛,感冒,疟疾,肠炎,痢疾,小儿消化不良,白带。全草: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毒蛇咬伤,乳腺炎。
  • 脾经 肺经 根茎 全草
🌿虎牙骨 ➡ (兖州卷柏的别名)
  • 为卷柏科植物兖州卷柏的全草。秋季采收。
  • 凉血,止血,化痰,定喘,利水,消肿。治吐血,衄血,脱肛下血,痰嗽,哮喘,黄疸,水肿,淋病,带下,烫伤。①《福建民间草药》:"能柔筋强骨,益气明目,清肝热,疗黄疸。"②《陆川本草》:"凉血止血,利尿消肿。治脱肛下血、水肿。"③《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治吐血、痔疮出血、淋病,汤火伤及刀斧伤出血。"④《泉州本草》:"清心止血,定惊止痉,化痰平喘。治吐血衄血,肺痈脓血,咳嗽喘促。"⑤《湖南药物志》:"治肺痨,劳损,哮喘,疳积。"
  • 心经 脾经 肺经 肝经 全草
🌿篱网藤 ➡ (篱栏子的别名)
  • 为旋花种植物茉栾藤的种子或全株。
  • ①《岭南采药录》:"清凉散热,治喉痛,去痰火,治双单蛾喉症。研末吹喉。"②《广西药植名录》:"全株,外用治疮疥。"
  • 脾经 肺经 全草 果实种子
🌿夜白鸡 ➡ (九子连环草的别名)
  • 为兰科植物虾脊兰或三棱虾脊兰的全草或根茎。春季或夏季花后采收。
  • 散结,解毒,活血,舒筋。治瘰疬,扁桃体炎,痔疮,跌打损伤。①《贵州民间方药榘》:"外用治九子疡,消伤肿。内服可舒筋活血,治跌打损伤。"②《四川中药志》:"散结核疮毒。"③《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治白喉,扁桃体炎。"
  • 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青筋草 ➡ (铺地蜈蚣的别名)
  • 为石松科植物垂穗石松的全草。7~9月采收,去净泥土杂质,晒干。
  • 祛风湿,舒筋络,活血,止血。治风湿拘疼麻木,,肝炎,痢疾,风疹,赤目,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损伤,汤、火烫伤。①《植物名实图考》:"为调和筋骨之药。小儿煎水作汤浴,不生疮毒、受湿痒。"②《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又治风湿麻木。"③《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炎祛湿。治肝炎,黄疸,痢疾。"④《陆川本草》:"清肝,明目,消炎,解毒,止血。治风火眼痛,鸡盲,鼠咬伤,吐血,衄血。"⑤《南宁市药物志》:"祛瘀生新。治妇女经闭及虚寒咳嗽,肠胃寒痛。煎水洗盗汗及荨麻疹。"⑥《江西中药》:"舒筋活络,利尿止血。内服用于风湿关节痛,风疹块,黄疽,大便下血。外用烧存性研末,治汤火伤疮。"⑦《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扭伤及鸡爪风。"
  • 脾经 肾经 肝经 全草
🌿血管草 ➡ (血满草的别名)
  • 为忍冬科植物红山花的全草及根。夏、秋采,切碎晒干或鲜用。
  • 祛风,利水,散瘀,通络。治急、慢性肾炎,风湿疼痛,风疹瘙痒,小儿麻痹后遗症,扭伤,骨折。①《云南中草药》:"祛风活络,散瘀止痒。"②《西藏常用中草药》:"活血散瘀,强筋骨,祛风湿,利水消肿。治风涅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扭伤,血肿,水肿。"③《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湿,补血,活血,利尿。"
  • 脾经 肾经 根茎 全草
🌿鹿耳苓 ➡ (鹿耳翎的别名)
  • 为菊科植物六棱菊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净、切断晒干。
  • 祛风,除湿,化滞,散瘀,消肿,解毒。治感冒咳嗽身疼,腹痛泻痢,风湿关节痛,妇女经闭,跌打损伤,疔痈瘰疬,湿毒瘙痒。①《生草药性备要》:"敷疮。"②《本草求原》:"解毒生肌,消肿拔毒,去结毒,理蛇伤烂。"③《岭南采药录》:"散瘀血,去毒。治蛇伤,消恶疮,治跌打伤。"④《陆川本草》:"驱风止痛。治风湿骨痛,痢疾,眼痒痛。"⑤《南宁市药物志》:"治远年积血,发热痧气。"⑥《闽东本草》:"发表驱风,宣肺理脾,通经祛瘀。治外感头痛,骨节疼痛,腹胀腹痛,积滞泄泻,妇人经闭。"
  • 脾经 肺经 膀胱经 全草
🌿虾蟆草 ➡ (车前的别名)
  • 为车前草科植物车前及平车前的全株。夏季采收,去尽泥土,晒干。
  • 利水,清热,明目,祛痰。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黄疸,水肿,热肉,泄泻,鼻衄,目赤肿痛,喉痹乳蛾,咳嗽,皮肤溃疡。①《别录》:"主金疮、止血,衄鼻,瘀血血瘕下血,小便赤。止烦,下气,除小虫。"②陶弘景:"疗泄精。"③《药对》:"主阴癀。"④《药性论》:"治尿血。能补五脏,明目,利小便,通五淋。"⑤《滇南本草》:"清胃热,利小便,消水肿。"⑥《本草汇言》:"主热痢脓血,乳蛾喉闭。能散,能利,能清。"⑦《本草正》:"生捣汁饮,治热痢,尤逐气癃,利水。"⑧《本草备要》:"行水,泻热,凉血。"⑨《生草药性备要》:"治白浊。"⑩《医林纂要》:"解酒毒。"⑾《科学的民间药草》:"镇咳,祛痰。"⑿《贵州民间方药集》:"外治毒疮,疔肿。"⒀《湖南药物志》:"祛痰止咳,滑胎,降火泻热,除湿痹,祛膀胱湿热,散血消肿。治火眼,小儿食积,皮肤溃疡,喉痹。"
  • 脾经 肝经 全草
🌿蜈蚣草 ➡ (铺地蜈蚣的别名)
  • 为石松科植物垂穗石松的全草。7~9月采收,去净泥土杂质,晒干。
  • 祛风湿,舒筋络,活血,止血。治风湿拘疼麻木,,肝炎,痢疾,风疹,赤目,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损伤,汤、火烫伤。①《植物名实图考》:"为调和筋骨之药。小儿煎水作汤浴,不生疮毒、受湿痒。"②《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又治风湿麻木。"③《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炎祛湿。治肝炎,黄疸,痢疾。"④《陆川本草》:"清肝,明目,消炎,解毒,止血。治风火眼痛,鸡盲,鼠咬伤,吐血,衄血。"⑤《南宁市药物志》:"祛瘀生新。治妇女经闭及虚寒咳嗽,肠胃寒痛。煎水洗盗汗及荨麻疹。"⑥《江西中药》:"舒筋活络,利尿止血。内服用于风湿关节痛,风疹块,黄疽,大便下血。外用烧存性研末,治汤火伤疮。"⑦《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扭伤及鸡爪风。"
  • 脾经 肾经 肝经 全草
🌿八蒿 ➡ (藿香的别名)
  • 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全草。广藿香于6~7月间生长繁茂时采收,海南地区每年收2次,第1次在5~6月,第2次在9~10月,除去须根、泥土,晒2~3天,堆放,闷2天后再晒,再闷,如此堆晒至干为止。藿香第1次在6~7月开花时采收,第2次在10月。采后晒干或阴干。单用老茎者,药材名"藿梗"。
  • 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②《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③《珍珠囊》:"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④《汤液本草》:"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⑤《本草述》:"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治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岚瘴气,不伏水土,寒热作疟等症。"⑥《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扫尔得木 ➡ (水案板的别名)
  • 为眼子菜科植物浮叶眼子菜的全草。8~10月采收。
  • 解热,利水,止血,补虚,健脾,治结膜炎。牙痛,水肿,黄疸,痔疮,蛔虫病,干血痨,小儿疳积。
  •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全草
🌿岩七 ➡ (岩白菜的别名)
  • 为虎耳科岩白菜属植物岩白菜Bergenia purpurascens (Hook. f. et Thoms.)Engl. var. delavayi (Franch.)Engl. et Irm.以根状茎或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挖大留小,洗去泥沙,除去靠近根头的枯朽叶片,晒干即得。
  • 清热解毒,止血,调经。用于肺结核咳嗽,咯血,吐血,衄血,便血,肠炎,痢疾,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月经不调;外用治黄水疮。
  • 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涩船草 ➡ (竹头草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竹头草的全草。
  • 益气固脱。。主脱肛;子宫下垂
  • 脾经 全草
🌿老鸦须 ➡ (鸡眼草的别名)
  • 本品为豆科鸡眼草属植物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 (Thunb.)Schind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切细晒干。亦可鲜用。
  • 清热解毒,活血,利湿止泻。用于胃肠炎,痢疾,肝炎,夜盲症,泌尿系感染,跌打损伤,疔疮疖肿。
  • 脾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