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1676味药材
🌿淮山 ➡ (山药的别名)
  •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用硫黄熏后,干燥;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用硫黄熏后,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 脾经 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龙爪 ➡ (枳椇子的别名)
  • 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带有肉质果柄的果实或种子。10~11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将果实连果柄一并摘下,晒干。或碾碎果壳,筛出种子。晒干。
  • 治酒醉,烦热,口渴,呕吐,二便不利。①《荆楚岁时记》:"辟虫毒。"②《唐本草》:"主头风,小腹拘急。"③《本草拾遗》:"止渴除烦,润五脏,利大小便,去膈上热,功用如蜜。"④《滇南本草》:"治一切左瘫右痪,风湿麻木,能解酒毒;或泡酒服之,亦能舒筋络。小儿服之,化虫,养脾。"⑤《滇南本草图说》:"补中益气。痰火闭结于胸中,用此可解。’⑥《纲目》:"止呕逆。"
  • 心经 脾经 果实种子
🌿甘薯 ➡ (番薯的别名)
  • 为旋花科植物番薯的块根。冬季收采,刨出块根,除去泥土。
  • 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①《纲目拾遗》:"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白皮白肉者,益肺气生津。煮时加生姜一片,调中与姜枣同功;(同)红花煮食,可理脾血,使不外泄。"②《本草求原》:"凉血活血,宽肠胃,通便秘,去宿瘀脏毒,舒筋络,止血热渴,产妇最宜。和鲗鱼、鳢鱼食,调中补虚。"③《随息居饮食谱》:"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凡渡海注船者,不论生熟,食少许即安。"④《岭南采药录》:"醋煮服,治全身肿。"
  • 脾经 肾经 根茎
🌿鳝鱼
  • 为鳝科动物黄鳝的肉或全体。
  • 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治痨伤,风寒湿痹,产后淋沥,下痢脓血,痔瘘,臁疮。①《别录》:"主补中益血,疗沈唇。"②《千金·食治》:"主少气吸吸,足不能立地。"③孟诜:"补五藏,逐十二风邪。治风湿。"④《本草拾遗》:"主湿痹气,补虚损,妇人产后淋沥,血气不调,羸瘦,止血,除腹中冷气肠鸣。"⑤《本草衍义补遗》:"善补气。"⑥《滇南本草》:"治痨伤,添精益髓,壮筋骨。"⑦《本草蒙筌》:"去狐臭。"⑧《纲目》:"专贴一切冷漏、痔瘘、臁疮。"⑨《本草汇》:"治痢疾。"
  • 脾经 肾经 肝经 动物
🌿鸡蛋 ➡ (鸡子的别名)
  • 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卵。
  • 滋阴润燥,养血安眙。治热病烦闷,燥咳声哑,目赤咽痛,胎动不安,产后口渴,下痢,烫伤。①《本经》:"主除热火疮,痫痉。"②《药性论》:"治目亦痛。"③《食疗本草》:"治大人及小儿发热,可取卵三颗,白蜜一合,相和服之。"④《本草拾遗》:"益气,多食令人有声。一枚以浊水搅,煮两沸,合水服之,主产后痢。和蜡作煎讲,与小儿食之,止痢。"⑤《日华子本草》:"镇心,安五藏,止惊,安胎。治怀妊天行热疾狂走,男子阴囊湿痒,及开声喉。醋煮,治久痢。和光粉炒干,止小儿疳痢,及妇人阴疮。和豆淋酒服,治贼风麻痹。"⑥《日用本草》:"治汤火疼痛。"⑦《随息居饮食谱》:"补血安胎,濡燥除烦,解毒息风,润下止逆。"
  • 胃经 脾经 肺经 动物
🌿口蘑
  • 药材基源:为口蘑科真菌香杏口蘑和蒙古口蘑的子实体。
  • 健脾补虚;宣肺止咳;透疹。主头晕乏力;神倦纳呆;消化不良;咳嗽气喘;麻疹欲出不出;烦躁不安
  • 胃经 脾经 肺经
🌿香附
  • 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 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
  • 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 脾经 肝经 三焦经 根茎 茎木
🌿子鱼 ➡ (鲚鱼的别名)
  • 为鳀科动物鲚鱼的肉。
  • ①《纲目》:"鲊,贴痔瘘。"②《本草求原》:"贴败疽痔漏。"③《随息居饮食谱》:"补气。"
  • 脾经 动物
🌿云英 ➡ (云母的别名)
  • 为硅酸盐类矿物白云母。采得后洗净泥土,除去杂石。
  • 纳气坠痰,止血敛疮。治虚喘,眩晕,惊悸,癫痫,寒疟,久痢,金创出血,痈疽疮毒。①《本经》:"主身皮死肌,中风寒热,如在车船上,除邪气,安五脏,益子精,明目。"②《别录》:"下气坚肌,续绝补中,疗五劳七伤,虚损少气,止痢。"③《药性论》:"主下痢肠澼,补肾冷。"④《本草衍义》:"合云母膏,治一切痈疽毒疮等。"⑤《医林纂要》:"补肺下气,坚固肌理,去热解毒。"⑥《国药的药理学》:"为利尿消毒药,治淋疾及妇人带下。又治慢性肠炎、小儿下痢、猩红热等。外用治火伤、刀伤、湿疹等糜烂症。"⑦《药材学》:"镇怯,治心悸。"
  • 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矿物
🌿葫芦 ➡ (壶卢的别名)
  • 为葫芦科植物瓢瓜的果实。秋季采取成熟而未老的果实,去皮用。
  • 利水,通淋。治水肿,腹胀,黄疸,淋病。①陶弘景:"利水道。"②《饮膳正要》:"主消水肿,益气。"③《滇南本草》:"利水道,通淋,除心肺烦热。"④《本草再新》:"利水。治腹胀,黄疸。"⑤《陆川本草》:"润肺。治肺燥咳嗽。"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小肠经 果实种子
🌿火腿
  • 为猪科动物猪的腿腌制而成。
  • 健牌开胃,生津益血。治虚劳怔忡,胃口不开,虚痢,久泻。①《藏药秘诀》:"生津,益血脉,固骨髓,壮阳,止泄泻,虚痢,蓐劳,怔忡,开胃安神。"②《药性考》:"开胃宽膈,病人宜之。"③《纲目拾遗》:"陈芝山云,和中益肾,养胃气,补虚劳。"④《随患居饮食谱》:"补脾开胃,滋肾生津,益气血,充精髓,治虚劳怔忡,止虚痢泄泻,健腰脚,愈滑疮。"
  • 胃经 脾经 动物
🌿金不换 ➡ (虎头蕉的别名)
  • 为兰科植物金线兰的全草。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 治腰膝痹痛,吐血,血淋,遗精,肾炎,小儿惊风,妇女白带。①《草宝》:"治风痹。"②《纲目拾遗》:"治血淋,白带,一切吐血。"③《福建野生药用植物》:"是小儿良药,退热消炎,又可治膀胱炎,遗精,也可制蛇药。"④《闽东本草》:"祛风气,舒筋,养血。治风气作痛,腰膝痹痛,小儿抽风。"
  • 脾经 肾经 肝经 全草
🌿牛肚
  • 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胃。
  • 补虚,益脾胃。治病后虚羸,气血不足,消渴,风眩。①《食疗本草》:"主消渴,风眩,补五脏,以醋煮食之。"②《本草拾遗》:"牛肝和腹内百叶(即重瓣胃)作生,姜、醋食之,主热气,水气,丹毒,解酒劳。"③《日用本草》:"和中,益脾胃。"④《本草蒙筌》:"健脾胃,免饮积食伤。"⑤《纲目》:"补中益气,解毒,养脾胃。"
  • 胃经 脾经 动物
🌿鲳鱼
  • 为鲳科动物银鲳的肉。
  • ①《本草拾遗》:"肥健,益气力。"②《本经逢原》:"益胃气。"③《随息居饮食谱》:"补胃,益血,充精。"
  • 胃经 脾经 动物
🌿金不换 ➡ (兖州卷柏的别名)
  • 为卷柏科植物兖州卷柏的全草。秋季采收。
  • 凉血,止血,化痰,定喘,利水,消肿。治吐血,衄血,脱肛下血,痰嗽,哮喘,黄疸,水肿,淋病,带下,烫伤。①《福建民间草药》:"能柔筋强骨,益气明目,清肝热,疗黄疸。"②《陆川本草》:"凉血止血,利尿消肿。治脱肛下血、水肿。"③《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治吐血、痔疮出血、淋病,汤火伤及刀斧伤出血。"④《泉州本草》:"清心止血,定惊止痉,化痰平喘。治吐血衄血,肺痈脓血,咳嗽喘促。"⑤《湖南药物志》:"治肺痨,劳损,哮喘,疳积。"
  • 心经 脾经 肺经 肝经 全草
🌿烛夜 ➡ (鸡肉的别名)
  • 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肉。
  • 温中,益气,补精、添髓。治虚劳羸瘦,中虚胃呆食少,泄泻,卞痢,消渴,水肿,小便频数,崩漏,带下,产后乳少,病后虚弱。①《本经》:"丹雄鸡:主女人崩中漏下,赤白沃,补虚温中,止血,杀毒。黑雌鸡:主风寒湿痹,安胎。"②《别录》:"丹雄鸡:主久伤乏疮。白雄鸡:主下气,疗狂邪,安五脏,伤中,消渴。黄雌鸡:主伤中,消渴,小便数不禁,肠澼泄利,补益五脏,续绝伤,疗劳,益气力。乌雄鸡:主补中止痛。"③孟诜:"黄雌鸡:主腹中水癖、水肿,补丈夫阳气,治冷气。瘦着床者,渐渐食之。""醋煮空腹食之,治久赤白痢。"④《食疗本草》:"乌雌鸡:治反胃,腹痛,踒折骨疼,乳痈。安胎。"⑤《本草拾遗》:"白鸡:利小便,去丹毒风。"⑥《日华子本草》:"黄雌鸡:止劳劣,添髓补精,助阳气,暖小肠,止泄精,补水气。黑雌鸡:安心定志,治血邪,破心中宿血及痈疽排脓,补心血,补产后虚羸,益色助气。"⑦《饮膳正要》:"黑雌鸡:疗乳难。"⑧《纲目》:"泰和老鸡:内托小儿痘疮。"
  • 胃经 脾经 肝经 动物
🌿太子参
  • 本品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Pax ex Pax et Hoffm.的干燥块根。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晒干或直接晒干。
  • 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 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茵陈 ➡ (茵陈蒿的别名)
  • 为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嫩茎叶。春季幼苗高约三寸时采收,除去杂质,去净泥土,晒干。
  • 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①《本经》:"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②《别录》:"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③《本草拾遗》:"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头旋,风眼痛,瘴疟,女人症瘕,并内损乏绝。"⑤《本草蒙筌》:"行滞,止痛,宽膈,化痰。"⑥《医学入门》:"消遍身疮疥。"⑦《医林纂要》:"坚肾,燥脾湿,去郁,解热。"⑧《本草再新》:"泻火,平肝,化痰,止咳发汗,利湿,消肿,疗疮火诸毒。"
  • 脾经 肾经 肝经 膀胱经 茎木
🌿海月
  • 为不等蛤科动物海月的肉。全年均有。退潮时,到海滩上捕取。
  • ①崔禹锡《食经》:"主利大小肠,除关格,黄疸,消渴。"②《食疗本草》:"主消痰,以生椒酱调和食之良。能消诸食,使人易饥。"
  • 胃经 脾经 动物
🌿蜜蜡
  • 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工蜂分泌的蜡质,经精制而成。春、秋二季,将取去蜂蜜后的蜂巢,入水锅中加热熔化,除去上层泡沫杂质,趁热过滤,放冷,蜂蜡即凝结成块,浮于水面,取出,即为黄蜡。黄蜡再经熬炼、脱色等加工过程,即成白蜡。
  • 解毒,生肌,定痛。治急心痛,下痢脓血,久泻不止,胎动下血,疮痈内攻,久溃不敛,水火烫伤。①《本经》:"主下痢脓血,补中,续绝伤,金疮,益气。"②《别录》:"疗久泄辩后重见白脓,补绝伤,利小儿。"③《本草通玄》:"贴疮生肌止痛。"
  •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其他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