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108味药材
🌿阳雀花根 ➡ (金雀根的别名)
  • 为豆科植物锦鸡儿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四川多于夏末秋初挖取),挖得后,洗净泥沙,除去须根及黑褐色栓皮,鲜用或晒干用。或再剖去木心,将净皮切段后晒干。
  • 清肺益脾,活血通脉。治虚损劳热、咳嗽,高血压,妇女白带、血崩,关节痛风,跌打损伤。①《纲目拾遗》:"治跌打损伤,咳嗽。暖筋骨,疗痛风,性能追风活血,兼通血脉,消结毒。"②《植物名实图考》:"去皮,煮猪心,除痨症。""补筋骨。"③《开宝本草》:"清肺益脾。治头晕,咳嗽,哮喘,五痨七伤,衄血。"④《贵州民间方药集》:"通经,利尿。治淋疾,白带。又可催乳。"⑤《四川中药志》:"健脾胃。治虚损劳热,阴脱等症。"
  • 脾经 肺经 根茎
🌿石柃 ➡ (赤楠的别名)
  • 为桃金娘科植物赤楠的根或根皮。夏、秋采收。
  • 健脾利湿,乎喘,散瘀。治浮肿,小儿盐哮,跌打损伤,烫伤。①《植物名实图考》:"能散血。"②《广西药植名录》:"根:治汤火伤,跌打。叶:治手指疮。"③《贵州草药》:"健脾利湿,平喘。"
  • 脾经 肾经 肝经 根茎
🌿松苓 ➡ (茯苓的别名)
  •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及“茯苓块”。
  •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 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龙须木 ➡ (灵寿茨的别名)
  • 为清风藤科植物泡花树的根皮。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 清热解毒,镇痛利水。治无名肿毒,毒蛇咬伤,臌胀水肿。
  • 心经 胃经 脾经 根茎
🌿岭南山竹子 ➡ (木竹子的别名)
  • 为藤黄科植物岭南山竹子的果实、果核、树皮。果实冬季成熟转黄色时采摘,树皮全年可采。
  •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主清热,利百脉,通调水脏,止渴生津,解暑,消酒。治吐逆不食,关格闭拒不通,脾虚下陷,肛门坠脱不敛。清热,凉大肠,去积血,利耳目,治咳逆上气。"②《广西中草药》:"消炎止痛,收敛生肌。"
  • 脾经 果实种子
🌿赤苓 ➡ (赤茯苓的别名)
  • 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近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为大小不一的方块或碎块,均为淡红色或淡棕色。质松,略具弹性。
  • 行水,利湿热。治小便不利,淋浊,泻痢。①《药性论》:"破结气。"②《纲目》:"泻心小肠膀胱湿热,利窍行水。"③《本草再新》:"益心气,健中和脾,润肺,燥湿。治泻痢。"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肺经 膀胱经 小肠经
🌿山薯蓣 ➡ (山药的别名)
  •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用硫黄熏后,干燥;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用硫黄熏后,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 脾经 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山石榴 ➡ (赤楠的别名)
  • 为桃金娘科植物赤楠的根或根皮。夏、秋采收。
  • 健脾利湿,乎喘,散瘀。治浮肿,小儿盐哮,跌打损伤,烫伤。①《植物名实图考》:"能散血。"②《广西药植名录》:"根:治汤火伤,跌打。叶:治手指疮。"③《贵州草药》:"健脾利湿,平喘。"
  • 脾经 肾经 肝经 根茎
🌿胡枝子根
  • 为豆科植物胡枝子的根或根皮。4~10月采收。
  • 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赤白带下,流注肿毒。《江西民间草药》:"治腰痛,风湿肌肉关节痛,跌打伤,妇人赤白带下,流注痰毒,黄肿。"
  • 脾经 根茎
🌿五龙皮 ➡ (青榨槭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槭树科植物青榨槭的根、树皮。
  • 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消食健脾。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关节不利,跌打瘀痛;泄泻;痢疾;小儿消化不良
  • 胃经 脾经 根茎
🌿茯灵 ➡ (茯苓的别名)
  •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及“茯苓块”。
  •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 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匏瓜 ➡ (壶卢的别名)
  • 为葫芦科植物瓢瓜的果实。秋季采取成熟而未老的果实,去皮用。
  • 利水,通淋。治水肿,腹胀,黄疸,淋病。①陶弘景:"利水道。"②《饮膳正要》:"主消水肿,益气。"③《滇南本草》:"利水道,通淋,除心肺烦热。"④《本草再新》:"利水。治腹胀,黄疸。"⑤《陆川本草》:"润肺。治肺燥咳嗽。"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小肠经 果实种子
🌿飞故子 ➡ (青榨槭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槭树科植物青榨槭的根、树皮。
  • 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消食健脾。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关节不利,跌打瘀痛;泄泻;痢疾;小儿消化不良
  • 胃经 脾经 根茎
🌿土薯 ➡ (山药的别名)
  •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用硫黄熏后,干燥;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用硫黄熏后,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 脾经 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赤茯 ➡ (赤茯苓的别名)
  • 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近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为大小不一的方块或碎块,均为淡红色或淡棕色。质松,略具弹性。
  • 行水,利湿热。治小便不利,淋浊,泻痢。①《药性论》:"破结气。"②《纲目》:"泻心小肠膀胱湿热,利窍行水。"③《本草再新》:"益心气,健中和脾,润肺,燥湿。治泻痢。"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肺经 膀胱经 小肠经
🌿鱼鳞木 ➡ (赤楠的别名)
  • 为桃金娘科植物赤楠的根或根皮。夏、秋采收。
  • 健脾利湿,乎喘,散瘀。治浮肿,小儿盐哮,跌打损伤,烫伤。①《植物名实图考》:"能散血。"②《广西药植名录》:"根:治汤火伤,跌打。叶:治手指疮。"③《贵州草药》:"健脾利湿,平喘。"
  • 脾经 肾经 肝经 根茎
🌿赤楠
  • 为桃金娘科植物赤楠的根或根皮。夏、秋采收。
  • 健脾利湿,乎喘,散瘀。治浮肿,小儿盐哮,跌打损伤,烫伤。①《植物名实图考》:"能散血。"②《广西药植名录》:"根:治汤火伤,跌打。叶:治手指疮。"③《贵州草药》:"健脾利湿,平喘。"
  • 脾经 肾经 肝经 根茎
🌿瓜子柴 ➡ (赤楠的别名)
  • 为桃金娘科植物赤楠的根或根皮。夏、秋采收。
  • 健脾利湿,乎喘,散瘀。治浮肿,小儿盐哮,跌打损伤,烫伤。①《植物名实图考》:"能散血。"②《广西药植名录》:"根:治汤火伤,跌打。叶:治手指疮。"③《贵州草药》:"健脾利湿,平喘。"
  • 脾经 肾经 肝经 根茎
🌿木芍药 ➡ (赤芍药的别名)
  • 为毛茛科植物芍药(野生种)、草芍药、川赤芍等的根。秋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支根,洗净泥土,晒至半干时,按大小分别捆把,再晒至足干。四川地区也有刮去粗皮后再晒干者。
  • 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④《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⑤《开宝本草》:"别本注云,利小便,下气。"⑥《滇南本草》:"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退血热,攻痈疮,治疥癞。"⑦《药品化义》:"泻肝火。"
  • 心经 脾经 肝经 小肠经 根茎 茎木
🌿松腴 ➡ (茯苓的别名)
  •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及“茯苓块”。
  •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 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