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551味药材
🌿对对参 ➡ (肚拉的别名)
  • 为川续断科植物西南囊苞花的根。春季发苗前,或秋后苗茎干枯后挖采根部,去掉茎苗,抖净泥沙,晒干。
  • 补气壮阳,养心止血。治阳痿,白带,风湿性心脏病,虚劳久咳,刀伤出血。①《四川中药志》:"温肾益气,解烟毒。治虚劳久咳。"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补气,壮阳,养心;外用止血。"
  • 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莱菔菜 ➡ (莱菔叶的别名)
  • 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根出叶。冬季或早春采收。风干或晒干。
  • 消食,理气。治胸膈痞满作呃,食滞不消,泻痢,喉痛,妇女乳肿,乳汁不通。①崔禹锡《食经》:"消食和中。"②《滇南本草》:"白萝卜杆叶,治脾胃不和,宿食不消,胸膈膨胀,噎膈,打呃,呕吐酸水,赤白痢疾,妇人乳结、乳肿,经闭。"③《本草再新》:"化痰止咳,消食理气。"④《随息居饮食谱》:"凡一切喉症,时行瘟疫,斑疹疟痢,水土不服,饮食停滞,痞满疳痘,胀泻,脚气,痧毒诸病,洗尽浓煎服之。"⑤《饮片新参》:"生律利气,化湿,和肠腑,治泻利,开胃。"
  • 胃经 脾经 肺经 根茎
🌿假金柑藤 ➡ (一叶萩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叶底珠的嫩枝叶或根。
  • 祛风活血;益肾强筋。主风湿腰痛;四肢麻木;阳痿;小儿疳积;面神经麻痹;小儿麻痹症后遗症
  • 脾经 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花脸细辛
  • 为马兜铃种植物大花细辛的带根全草。春、夏采收。洗净,晒干。广西则在冬季挖取全株,洗净风干。
  • 治风寒感冒,头痛,咳喘,风湿痛,跌伤。①《四川中药志》:"散寒止咳,祛痰除风。治风寒湿邪头痛,咳嗽鼻塞声重。"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温经散寒,止咳定喘。治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风湿痛,四肢麻木。"
  • 脾经 肺经 根茎 全草
🌿黄豆树 ➡ (杠香藤的别名)
  • 为大戟科植物石岩枫的根或茎叶。
  • 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祛风。治毒蛇咬伤,风湿痹痛,慢性溃疡。"
  • 心经 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温莪术 ➡ (莪术的别名)
  • 本品为姜科植物蓬莪术 Curcum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 Curcuma Kwangsiensis S. G.Lee et C. F. Liang或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 Chen et C. Ling的干燥根茎。后者习称“温莪术”。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洗净,蒸或煮至透心,晒干或低温干燥后除去须根及杂质。
  • 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燀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
  • 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红花紫金标 ➡ (紫金标的别名)
  • 为白花丹科植物小角柱花的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
  • 《云南中草药》:"通经活络,祛风湿。治风湿麻木,脉管炎。"
  • 心经 脾经 根茎
🌿木贼枫藤 ➡ (杠香藤的别名)
  • 为大戟科植物石岩枫的根或茎叶。
  • 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祛风。治毒蛇咬伤,风湿痹痛,慢性溃疡。"
  • 心经 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雪里花 ➡ (天蓬草的别名)
  • 为石竹科植物雀舌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2~3月采挖,洗净,阴干。
  • 治伤风感冒,痢疾,痔漏,跌打损伤。①《纲目拾遗》:"敷痔漏。"②《福建民间草药》:"祛风散寒,发汗解表。"
  • 脾经 肺经 根茎 全草
🌿明七 ➡ (竹节参的别名)
  •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 A. Mey.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主根及外皮,干燥。其根状茎称“竹节参”,块根称“明七”或“白三七”。叶称“七叶子”。
  • 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祛痰。用于病后虚弱,劳嗽咯血,咳嗽痰多,跌扑损伤。
  •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蓬莪术 ➡ (莪术的别名)
  • 本品为姜科植物蓬莪术 Curcum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 Curcuma Kwangsiensis S. G.Lee et C. F. Liang或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 Chen et C. Ling的干燥根茎。后者习称“温莪术”。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洗净,蒸或煮至透心,晒干或低温干燥后除去须根及杂质。
  • 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燀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
  • 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温菘 ➡ (莱菔的别名)
  • 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新鲜根。冬季挖取鲜根,去茎叶,洗净。
  • 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解毒。治食积胀满,痰嗽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痢疾,偏正头痛。①《别录》:"主利五脏,益气。"②《唐本草》:"散服及炮煮服食,大下气,消谷,去痰癖;生捣汁服,主消渴。"③孟诜:"甚利关节,除五脏中风,练五脏中恶气。"④《四声本草》:"凡人饮食过度,生嚼咽之便消,亦主肺嗽吐血。"⑤《食性本草》:"行风气,去邪热气。""花:明目。"⑥《日华子本草》:"能消痰止咳;治肺痿吐血;温中,补不足,治劳瘦咳嗽,和羊肉、鲫鱼煮食之。"⑦《日用本草》:"宽胸膈,利大小便。熟食之,化痰消谷;生啖之,止渴宽中。"⑧汪颖《食物本草》:"生捣服,治噤口痢。"⑨《本草会编》:"杀鱼腥气,治豆腐积。"⑩《纲目》:"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散瘀血,甚效。末服治五淋;丸服治白浊;煎汤洗脚气;饮汁治下痢及失音,并烟熏欲死;生捣涂打扑、汤火伤。"⑾《本草求真》:"解附子毒。"⑿《随息居饮食谱》:"治咳嗽失音,咽喉诸病;解煤毒、茄子毒。熟者下气和中,补脾运食,生津液,御风寒,已带浊,泽胎养血。"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山田薯 ➡ (萆薢的别名)
  • 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叉蕊薯蓣、山萆薢或纤细薯蓣等的块茎。春、秋均可采挖。挖出后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
  • 祛风,利湿。治风湿顽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浊,遗精,湿热疮毒。
  • 胃经 脾经 肾经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铁象杆 ➡ (山漆树的别名)
  • 为漆树科植物山漆树的根、叶。夏、秋采收。
  •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 脾经 膀胱经 根茎
🌿大叶樟 ➡ (黄樟的别名)
  • 樟科黄樟Cinnamomum parthenoxylon (Jacks.)Nees,以根、叶入药。
  • 祛风利湿,行气止痛。主治风湿骨痛,胃痛,胃肠炎,跌打损伤,感冒。
  •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海南香 ➡ (黄樟的别名)
  • 樟科黄樟Cinnamomum parthenoxylon (Jacks.)Nees,以根、叶入药。
  • 祛风利湿,行气止痛。主治风湿骨痛,胃痛,胃肠炎,跌打损伤,感冒。
  •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瓜子金 ➡ (阿利藤的别名)
  • 为夹竹桃科植物链珠藤的全草及根。
  • 祛风利湿,活血通络。治风湿性关节痛,脾虚泄泻,脚气,周身浮肿,妇人经闭,跌打损伤。①《福建民间草药》:"解热镇痛,消痈解毒。"②《闽南民间草药》:"理风湿,疗损伤,行血活络。"③《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头面浮肿。"④《闽东本草》:"醒脾理气,舒筋通络.祛风活血。治胸膈胀闷,骨节酸痛,腹中冷痛泄泻,周身浮肿及妇人经闭。"
  •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全草
🌿峨参
  • 伞形科峨参属植物峨参Anthriscus sylvestris (L.) Hoffm.,以根、叶入药。8~9月地上部分变黄时挖根,洗净煮熟,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叶鲜用或晒干研粉。
  • 补中益气,祛瘀生新。根:用于跌打损伤,腰痛,肺虚咳嗽,咳嗽咯血,脾虚腹胀,四肢无力,老人尿频,水肿;叶:外用治创伤。
  • 胃经 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蛇辣子 ➡ (小白薇的别名)
  • 为萝摩科植物云南娃儿藤的根。秋、冬采根。洗净晒干。
  • ①《滇南本草》:"专治寒疼,肚腹酸疼。"②《云南中草药》:"舒筋活血,调经止痛。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肝炎,胃溃疡,虚痨,恶性疟疾。"
  • 脾经 肝经 根茎
🌿扁皂角 ➡ (大红袍的别名)
  • 为豆科秔子梢属植物毛秔子梢Campylotropis hirtella (Franch.)Schindl.[Lespedeza hirtella Franch.],以根入药。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 调经活血,止痛,收敛。用于闭经,痛经,白带,胃痛;外用治黄水疮,烧烫伤。
  • 脾经 大肠经 肺经 根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