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346味药材
🌿土蒙花 ➡ (白牛胆的别名)
  • 为菊科植物羊耳菊的全草。全年可采。
  • 祛风,利湿,行气,化滞。治风湿关节疼痛,胸膈痞闷,疟疾,痢疾,泄泻,产后感冒,肝炎,痔疮,疥癣。①《广西野生资源植物》:"治痢疾,水泻。"②《泉州本草》:"行气止痛,开胸利膈,泻肝明目,利湿消食。"③《实用中草药》:"疏风解表,祛湿利水。治产后感冒、瘀血痛,妊娠小便不通,肝炎,胃痛。消化不良,腹痛,齿漏,颈淋巴结肿。"
  • 胃经 脾经 肺经 肝经 全草
🌿清当归 ➡ (杏叶防风的别名)
  • 为伞形科植物杏叶防风的根或全草。夏、秋采收,除去泥杂,晒干。
  • 行气温中,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治胃痛,胸腹冷痛,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损伤,肿毒,瘰疬。①《滇南本草》:"温中散寒气。治九种胃气痛,胸腹寒胀气疼,寒疝偏坠,截寒热往来痰疟。"②《草木便方》:"消瘰疬,散血破症;疗蛇伤,肿毒,跌损。"③《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瘰疬,痒子,肠风下血,气痛,筋骨疼痛,风湿麻木。"④《贵阳民间药草》:"温中散寒,止痛。治中寒发痧,胃痛,腹痛。"⑤《四川中药志》:"治流痰,蛇咬伤,及凉寒咳嗽。"⑥《云南中草药》:"行气健胃,祛风除湿,解毒截疟。治消化不良,小儿惊风,预防流感。"
  • 胃经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全草
🌿收鸡草 ➡ (铺地蜈蚣的别名)
  • 为石松科植物垂穗石松的全草。7~9月采收,去净泥土杂质,晒干。
  • 祛风湿,舒筋络,活血,止血。治风湿拘疼麻木,,肝炎,痢疾,风疹,赤目,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损伤,汤、火烫伤。①《植物名实图考》:"为调和筋骨之药。小儿煎水作汤浴,不生疮毒、受湿痒。"②《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又治风湿麻木。"③《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炎祛湿。治肝炎,黄疸,痢疾。"④《陆川本草》:"清肝,明目,消炎,解毒,止血。治风火眼痛,鸡盲,鼠咬伤,吐血,衄血。"⑤《南宁市药物志》:"祛瘀生新。治妇女经闭及虚寒咳嗽,肠胃寒痛。煎水洗盗汗及荨麻疹。"⑥《江西中药》:"舒筋活络,利尿止血。内服用于风湿关节痛,风疹块,黄疽,大便下血。外用烧存性研末,治汤火伤疮。"⑦《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扭伤及鸡爪风。"
  • 脾经 肾经 肝经 全草
🌿小叶辣蓼 ➡ (水蓼的别名)
  • 为蓼科植物水蓼的全草。秋季开花时采收,晒干。
  • 化湿,行滞,祛风,消肿。治痧秽腹痛,吐泻转筋,泄泻,痢疾,风湿,脚气,痈肿,疥癣,跌打损伤。①《别录):"寥叶,归舌,除大小肠邪气,利中益志。"②《唐本草》:"主被蛇伤,捣敷之;绞汁服,止蛇毒入腹心闷;水煮渍脚捋之,消脚气肿。"③《本草拾遗》:"蓼叶,主痃癖,每日取一握煮服之;又霍乱传筋,多取煮汤及热捋脚;叶捣敷狐刺疮;亦主小儿头疮。"④《纲目》:"杀虫。"⑤《本草求原》:"洗湿热癍癞,擦癣。"⑥《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损伤,通筋骨。"⑦《岭南采药录》:"敷跌打,洗疮疥,止痒消肿。"⑧《重庆草药》:"治巴骨流痰,跌打损伤。"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利湿消滞,杀虫止痒。治菌痢,肠炎,风湿痛,皮肤湿疹。"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解毒,利尿,行气,止痢。"
  •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全草
🌿山毛柏 ➡ (铺地蜈蚣的别名)
  • 为石松科植物垂穗石松的全草。7~9月采收,去净泥土杂质,晒干。
  • 祛风湿,舒筋络,活血,止血。治风湿拘疼麻木,,肝炎,痢疾,风疹,赤目,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损伤,汤、火烫伤。①《植物名实图考》:"为调和筋骨之药。小儿煎水作汤浴,不生疮毒、受湿痒。"②《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又治风湿麻木。"③《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炎祛湿。治肝炎,黄疸,痢疾。"④《陆川本草》:"清肝,明目,消炎,解毒,止血。治风火眼痛,鸡盲,鼠咬伤,吐血,衄血。"⑤《南宁市药物志》:"祛瘀生新。治妇女经闭及虚寒咳嗽,肠胃寒痛。煎水洗盗汗及荨麻疹。"⑥《江西中药》:"舒筋活络,利尿止血。内服用于风湿关节痛,风疹块,黄疽,大便下血。外用烧存性研末,治汤火伤疮。"⑦《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扭伤及鸡爪风。"
  • 脾经 肾经 肝经 全草
🌿瓜子金 ➡ (阿利藤的别名)
  • 为夹竹桃科植物链珠藤的全草及根。
  • 祛风利湿,活血通络。治风湿性关节痛,脾虚泄泻,脚气,周身浮肿,妇人经闭,跌打损伤。①《福建民间草药》:"解热镇痛,消痈解毒。"②《闽南民间草药》:"理风湿,疗损伤,行血活络。"③《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头面浮肿。"④《闽东本草》:"醒脾理气,舒筋通络.祛风活血。治胸膈胀闷,骨节酸痛,腹中冷痛泄泻,周身浮肿及妇人经闭。"
  •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全草
🌿天吊香 ➡ (天香炉的别名)
  • 为野牡丹科植物金锦香的带根全草或根。夏、秋采收。
  • 祛风化湿,止血消瘀。治咳嗽,哮喘,痢疾,泄泻;吐血,咯血,便血,经闭,疳积,风湿骨痛,跌打损伤。①《生草药性备要》:"治痢去痰;牙痛煲水含;通经捶汁开酒服。"②《岭南采药录》:"止痛,去蛇毒,理疮疡。"③《陆川本草》:"去腐止血。治口腔炎,小儿头上热气疮,咳血。"④《南宁市药物志》:"去瘀生新,止痛收敛。治内外出血,疳积,牙疳,牙痛,咳嗽。"⑤《广西中药志》:"治红白痢疾,热泻。"⑥《四川中药志》:"祛风湿,止咳嗽。治风湿骨痛,小儿百日咳,蜂窝疮。"⑦《泉州本草》:"主跌打损伤,妇人经闭,产后瘀血作痛,亦治胸胃气痛,白浊。"⑧《岭南草药志》:"化湿消滞,解热镇痛。"⑨《闽东本草》:"治脱肛便血。"
  •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全草
🌿土茴香 ➡ (茴香的别名)
  • 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果实。9~10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果实,去净杂质,晒干。
  • 温肾散寒,和胃理气。治寒疝,少腹冷痛,肾虚腰痛,胃痛,呕吐,干、湿脚气。①《千金·食治》:"主蛇咬疮久不瘥,捣敷之。又治九种瘘。"②《唐本草》:"主诸瘘、霍乱及蛇伤。"③《开宝本草》:"主膀胱、肾间冷气及盲肠气,调中止痛,呕吐。"④《日华子本草》:"治干、湿脚气并肾劳颓疝气,开胃下食(’食’一作’气’),治膀胱痛,阴疼。"⑤李杲:"补命门不足。"⑥《伤寒蕴要》:"暖丹田。"⑦《玉揪药解》:"治水土湿寒,腰痛脚气,固瘕寒疝。"⑧《本草求真》:"肝经虚火从左上冲头面者用之。"⑨《随息居饮食谱》:"杀虫辟秽,制鱼肉腥臊冷滞诸毒。"⑩《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慢性气管炎。"⑾《吉林中草药》:"散寒止痛。治疝气,肾寒小腹痛,胃痛,腰痛,遗尿。"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肾经 膀胱经 全草 果实种子
🌿苛草 ➡ (血满草的别名)
  • 为忍冬科植物红山花的全草及根。夏、秋采,切碎晒干或鲜用。
  • 祛风,利水,散瘀,通络。治急、慢性肾炎,风湿疼痛,风疹瘙痒,小儿麻痹后遗症,扭伤,骨折。①《云南中草药》:"祛风活络,散瘀止痒。"②《西藏常用中草药》:"活血散瘀,强筋骨,祛风湿,利水消肿。治风涅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扭伤,血肿,水肿。"③《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湿,补血,活血,利尿。"
  • 脾经 肾经 根茎 全草
🌿地胡椒 ➡ (杏叶防风的别名)
  • 为伞形科植物杏叶防风的根或全草。夏、秋采收,除去泥杂,晒干。
  • 行气温中,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治胃痛,胸腹冷痛,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损伤,肿毒,瘰疬。①《滇南本草》:"温中散寒气。治九种胃气痛,胸腹寒胀气疼,寒疝偏坠,截寒热往来痰疟。"②《草木便方》:"消瘰疬,散血破症;疗蛇伤,肿毒,跌损。"③《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瘰疬,痒子,肠风下血,气痛,筋骨疼痛,风湿麻木。"④《贵阳民间药草》:"温中散寒,止痛。治中寒发痧,胃痛,腹痛。"⑤《四川中药志》:"治流痰,蛇咬伤,及凉寒咳嗽。"⑥《云南中草药》:"行气健胃,祛风除湿,解毒截疟。治消化不良,小儿惊风,预防流感。"
  • 胃经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全草
🌿胡萝卜子
  • 为伞形科植物胡萝卜的果实。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将全草拨起或摘取果枝,打下果实,除净杂质,晒干。
  • ①《纲目》:"治久痢。"②《本草撮要》:"治痰喘,并治时痢(锅底灰内煨之,去外皮)。"
  • 脾经 肾经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猪耳风 ➡ (白牛胆的别名)
  • 为菊科植物羊耳菊的全草。全年可采。
  • 祛风,利湿,行气,化滞。治风湿关节疼痛,胸膈痞闷,疟疾,痢疾,泄泻,产后感冒,肝炎,痔疮,疥癣。①《广西野生资源植物》:"治痢疾,水泻。"②《泉州本草》:"行气止痛,开胸利膈,泻肝明目,利湿消食。"③《实用中草药》:"疏风解表,祛湿利水。治产后感冒、瘀血痛,妊娠小便不通,肝炎,胃痛。消化不良,腹痛,齿漏,颈淋巴结肿。"
  • 胃经 脾经 肺经 肝经 全草
🌿白花箭 ➡ (杏叶防风的别名)
  • 为伞形科植物杏叶防风的根或全草。夏、秋采收,除去泥杂,晒干。
  • 行气温中,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治胃痛,胸腹冷痛,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损伤,肿毒,瘰疬。①《滇南本草》:"温中散寒气。治九种胃气痛,胸腹寒胀气疼,寒疝偏坠,截寒热往来痰疟。"②《草木便方》:"消瘰疬,散血破症;疗蛇伤,肿毒,跌损。"③《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瘰疬,痒子,肠风下血,气痛,筋骨疼痛,风湿麻木。"④《贵阳民间药草》:"温中散寒,止痛。治中寒发痧,胃痛,腹痛。"⑤《四川中药志》:"治流痰,蛇咬伤,及凉寒咳嗽。"⑥《云南中草药》:"行气健胃,祛风除湿,解毒截疟。治消化不良,小儿惊风,预防流感。"
  • 胃经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全草
🌿四方草 ➡ (热痱草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疏花荠薴的全草。
  • 发表祛暑;利湿和中;消肿止血;散风止痒。主风寒感冒;阴暑头痛;恶心;脘痛;白痢;水肿;衄血;痔血;疮疖;阴痒;湿疹;痱毒;外伤出血;蛇虫咬伤
  • 胃经 脾经 肺经 全草
🌿附地菜
  • 为紫草科附地菜属植物附地菜Trigonotis peduncularis (Trev.) Benth.,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拔取全株,除去杂质,晒干备用。
  • 温中健胃,消肿止痛,止血。用于胃痛,吐酸,吐血;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
  • 心经 脾经 肾经 肝经 全草
🌿羊毛草 ➡ (鹿耳翎的别名)
  • 为菊科植物六棱菊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净、切断晒干。
  • 祛风,除湿,化滞,散瘀,消肿,解毒。治感冒咳嗽身疼,腹痛泻痢,风湿关节痛,妇女经闭,跌打损伤,疔痈瘰疬,湿毒瘙痒。①《生草药性备要》:"敷疮。"②《本草求原》:"解毒生肌,消肿拔毒,去结毒,理蛇伤烂。"③《岭南采药录》:"散瘀血,去毒。治蛇伤,消恶疮,治跌打伤。"④《陆川本草》:"驱风止痛。治风湿骨痛,痢疾,眼痒痛。"⑤《南宁市药物志》:"治远年积血,发热痧气。"⑥《闽东本草》:"发表驱风,宣肺理脾,通经祛瘀。治外感头痛,骨节疼痛,腹胀腹痛,积滞泄泻,妇人经闭。"
  • 脾经 肺经 膀胱经 全草
🌿钥匙藤 ➡ (女萎的别名)
  • 毛茛科铁丝莲属植物女萎Clematis apiifolia DC.,以根、茎藤或全株入药。秋季采收,扎成小把,晒干。
  • 消炎消肿,利尿通乳。用于肠炎,痢疾,甲状腺肿大,风湿关节疼痛,尿路感染,乳汁不下。
  • 脾经 大肠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念珠藤 ➡ (阿利藤的别名)
  • 为夹竹桃科植物链珠藤的全草及根。
  • 祛风利湿,活血通络。治风湿性关节痛,脾虚泄泻,脚气,周身浮肿,妇人经闭,跌打损伤。①《福建民间草药》:"解热镇痛,消痈解毒。"②《闽南民间草药》:"理风湿,疗损伤,行血活络。"③《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头面浮肿。"④《闽东本草》:"醒脾理气,舒筋通络.祛风活血。治胸膈胀闷,骨节酸痛,腹中冷痛泄泻,周身浮肿及妇人经闭。"
  •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全草
🌿杀虫芥 ➡ (土荆芥的别名)
  • 为藜科藜属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以全草入药。播种当年8~9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放通风处阴干。
  • 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用于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外用治皮肤湿疹,瘙痒,并杀蛆虫。
  • 脾经 全草 果实种子
🌿犁头尖
  • 天南星科犁头尖属植物犁头尖Typhonium divaricatum (L.)Decne.,以块茎或全草入药。夏季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 解毒消肿,散结,止血。用于毒蛇咬伤,痈疖肿毒,血管瘤,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 脾经 肝经 茎木 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