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205味药材
🌿大荔 ➡ (荔枝的别名)
  • 无患子科荔枝属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以根、假种皮(果肉)及核入药。夏秋收集,晒干。
  • 根:消肿止痛。用于胃脘胀痛。假种皮(果肉):益气补血。用于病后体弱,脾虚久泻,血崩。核:理气,散结,止痛。用于疝气痛,鞘膜积液,睾丸肿痛,胃痛,痛经。
  • 脾经 肝经 根茎
🌿串珠 ➡ (酒饼叶的别名)
  • 为番荔枝科植物假鹰爪的叶。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 祛风,利湿,止痛,杀虫。治风湿骨痛,疟疾,水肿,跌打损伤,风疹,疥癣,烂脚。①《岭南采药录》:"煎水洗疥癞烂脚,捣敷脚趾湿烂。去风邪,祛瘀生新。"②《陆川本草》:"止痛,截疟,杀疥癣虫。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寒疟,汗斑,疥癣。"③《广东中药》Ⅱ:"化湿,祛风,行气。内服消水肿,止咳;外用止风疹痒块。"
  • 脾经 肝经
🌿青藤 ➡ (血风藤的别名)
  • 为鼠李科植物翼核果的根、茎。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 补益气血,祛风活络。治气血亏损,风湿疼痛,跌打损伤。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补气补血,舒筋活络。治气血亏损,月经不调,风湿筋骨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②《广西中草药》:"补血祛风,强壮筋骨。治贫血,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
  • 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水杉 ➡ (铺地蜈蚣的别名)
  • 为石松科植物垂穗石松的全草。7~9月采收,去净泥土杂质,晒干。
  • 祛风湿,舒筋络,活血,止血。治风湿拘疼麻木,,肝炎,痢疾,风疹,赤目,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损伤,汤、火烫伤。①《植物名实图考》:"为调和筋骨之药。小儿煎水作汤浴,不生疮毒、受湿痒。"②《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又治风湿麻木。"③《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炎祛湿。治肝炎,黄疸,痢疾。"④《陆川本草》:"清肝,明目,消炎,解毒,止血。治风火眼痛,鸡盲,鼠咬伤,吐血,衄血。"⑤《南宁市药物志》:"祛瘀生新。治妇女经闭及虚寒咳嗽,肠胃寒痛。煎水洗盗汗及荨麻疹。"⑥《江西中药》:"舒筋活络,利尿止血。内服用于风湿关节痛,风疹块,黄疽,大便下血。外用烧存性研末,治汤火伤疮。"⑦《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扭伤及鸡爪风。"
  • 脾经 肾经 肝经 全草
🌿荔枝
  • 无患子科荔枝属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以根、假种皮(果肉)及核入药。夏秋收集,晒干。
  • 根:消肿止痛。用于胃脘胀痛。假种皮(果肉):益气补血。用于病后体弱,脾虚久泻,血崩。核:理气,散结,止痛。用于疝气痛,鞘膜积液,睾丸肿痛,胃痛,痛经。
  • 脾经 肝经 根茎
🌿大红袍
  • 为豆科秔子梢属植物毛秔子梢Campylotropis hirtella (Franch.)Schindl.[Lespedeza hirtella Franch.],以根入药。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 调经活血,止痛,收敛。用于闭经,痛经,白带,胃痛;外用治黄水疮,烧烫伤。
  • 脾经 大肠经 肺经 根茎
🌿白薇 ➡ (小白薇的别名)
  • 为萝摩科植物云南娃儿藤的根。秋、冬采根。洗净晒干。
  • ①《滇南本草》:"专治寒疼,肚腹酸疼。"②《云南中草药》:"舒筋活血,调经止痛。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肝炎,胃溃疡,虚痨,恶性疟疾。"
  • 脾经 肝经 根茎
🌿爬山虎 ➡ (走游草的别名)
  • 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崖爬藤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Planch.,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晒干备用或鲜用。
  • 祛风活络,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麻木,关节筋骨疼痛。
  • 脾经 肾经 肝经 全草
🌿血藤 ➡ (紫金血藤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翼梗五味子的藤茎和根。
  • 祛风除湿;行气止痛;活血止血。主风湿痹痛;心胃气痛;痨伤吐血;闭经;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金疮肿毒
  • 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白藤 ➡ (小白薇的别名)
  • 为萝摩科植物云南娃儿藤的根。秋、冬采根。洗净晒干。
  • ①《滇南本草》:"专治寒疼,肚腹酸疼。"②《云南中草药》:"舒筋活血,调经止痛。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肝炎,胃溃疡,虚痨,恶性疟疾。"
  • 脾经 肝经 根茎
🌿金雀花
  • 豆科金雀花属植物金雀花Parochetus communis Buch.-Ham.,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 补肾壮阳,接骨止血。用于肾虚阳痿;外用治创伤出血,跌打骨折。
  • 脾经 肝经 全草
🌿伸筋草 ➡ (铺地蜈蚣的别名)
  • 为石松科植物垂穗石松的全草。7~9月采收,去净泥土杂质,晒干。
  • 祛风湿,舒筋络,活血,止血。治风湿拘疼麻木,,肝炎,痢疾,风疹,赤目,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损伤,汤、火烫伤。①《植物名实图考》:"为调和筋骨之药。小儿煎水作汤浴,不生疮毒、受湿痒。"②《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又治风湿麻木。"③《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炎祛湿。治肝炎,黄疸,痢疾。"④《陆川本草》:"清肝,明目,消炎,解毒,止血。治风火眼痛,鸡盲,鼠咬伤,吐血,衄血。"⑤《南宁市药物志》:"祛瘀生新。治妇女经闭及虚寒咳嗽,肠胃寒痛。煎水洗盗汗及荨麻疹。"⑥《江西中药》:"舒筋活络,利尿止血。内服用于风湿关节痛,风疹块,黄疽,大便下血。外用烧存性研末,治汤火伤疮。"⑦《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扭伤及鸡爪风。"
  • 脾经 肾经 肝经 全草
🌿接骨木 ➡ (血满草的别名)
  • 为忍冬科植物红山花的全草及根。夏、秋采,切碎晒干或鲜用。
  • 祛风,利水,散瘀,通络。治急、慢性肾炎,风湿疼痛,风疹瘙痒,小儿麻痹后遗症,扭伤,骨折。①《云南中草药》:"祛风活络,散瘀止痒。"②《西藏常用中草药》:"活血散瘀,强筋骨,祛风湿,利水消肿。治风涅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扭伤,血肿,水肿。"③《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湿,补血,活血,利尿。"
  • 脾经 肾经 根茎 全草
🌿骨碎补 ➡ (宽羽线蕨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宽羽线蕨的根茎或全草。
  • 祛风通络;散瘀止痛。主风湿腰痛;跌打损伤
  • 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夜交藤
  • 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藤茎或带叶藤茎。带叶的藤茎,于夏、秋采取。但商品大都用藤茎,于秋季叶落后割取,除去细枝、残叶,切成长约70厘米的段落,捆成把,晒干。
  • 养心,安神,通络,祛风。治失眠,劳伤,多汗,血虚身痛,痈疽,瘰疬,风疮疥癣。①《纲目》:"风疮疥癣作痒,煎汤洗浴。"②《本草再新》:"补中气,行经络,通血脉,治劳伤。"③《本草正义》:"治夜少安寐。"④《饮片新参》:"养肝肾,止虚汗,安神催眠。"⑤《安徽药材》:"消痈肿、瘰疬和痔疮。"⑥《陕西中草药》:"祛风湿,通经络。治失眠,多汗,贫血,周身酸痛,疥癣等皮肤病。"
  • 心经 脾经 肾经 肝经 茎木
🌿五爪金龙 ➡ (走游草的别名)
  • 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崖爬藤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Planch.,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晒干备用或鲜用。
  • 祛风活络,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麻木,关节筋骨疼痛。
  • 脾经 肾经 肝经 全草
🌿海螵蛸
  • 本品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 或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的干燥内壳。收集乌贼鱼的骨状内壳,洗净,干燥。
  • 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用于胃痛吞酸,吐血衄血,崩漏便血,遗精滑精,赤白带下;溃疡病。外治损伤出血,疮多脓汁。
  • 脾经 肾经 动物
🌿首乌藤 ➡ (夜交藤的别名)
  • 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藤茎或带叶藤茎。带叶的藤茎,于夏、秋采取。但商品大都用藤茎,于秋季叶落后割取,除去细枝、残叶,切成长约70厘米的段落,捆成把,晒干。
  • 养心,安神,通络,祛风。治失眠,劳伤,多汗,血虚身痛,痈疽,瘰疬,风疮疥癣。①《纲目》:"风疮疥癣作痒,煎汤洗浴。"②《本草再新》:"补中气,行经络,通血脉,治劳伤。"③《本草正义》:"治夜少安寐。"④《饮片新参》:"养肝肾,止虚汗,安神催眠。"⑤《安徽药材》:"消痈肿、瘰疬和痔疮。"⑥《陕西中草药》:"祛风湿,通经络。治失眠,多汗,贫血,周身酸痛,疥癣等皮肤病。"
  • 心经 脾经 肾经 肝经 茎木
🌿乌贼骨 ➡ (海螵蛸的别名)
  • 本品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 或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的干燥内壳。收集乌贼鱼的骨状内壳,洗净,干燥。
  • 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用于胃痛吞酸,吐血衄血,崩漏便血,遗精滑精,赤白带下;溃疡病。外治损伤出血,疮多脓汁。
  • 脾经 肾经 动物
🌿骨筋草 ➡ (安胎药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酢浆草科植物无柄感应草的全草。
  • 温脾安胎;益气升提。主胎动不安;脾脏肿大;内脏出血;脱肛;子宫脱垂
  • 脾经 肾经 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