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273味药材
🌿沙枣
  • 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以果实,树皮入药。树皮四季可才剥,刮去外层老皮,剥取内皮,晒干备用。果实在秋末冬初成熟时采摘晒干。
  • 树皮:清热凉血,收敛止痛。用于慢性气管炎,胃痛,肠炎,白带;外用治烧烫伤,止血。果实:健脾止泻。用于消化不良。
  • 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果实种子
🌿鼠李
  • 鼠李科鼠李属植物鼠李Rhamnus dahurica Pall.,或乌苏里鼠李R. ussuriensis J. Vass.,以树皮和果实入药。春季采树皮,刮去外面粗皮,切丝晒干;秋季采果,晒干。
  • 树皮:清热,通便。用于大便秘结。果实:止咳,祛痰。用于支气管炎,肺气肿,龋齿痛,痈疖。
  • 肾经 肝经 果实种子
🌿天门冬 ➡ (天冬的别名)
  •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Merr. 的干燥块根。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茎基和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干燥。
  • 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 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小葫芦 ➡ (苦壶卢的别名)
  • 为葫芦科植物苦葫芦的果实。秋季采取成熟而未老的果实,去皮用。
  • 利水消肿。治水肿,黄痘,消渴,癃闭,痈肿恶疮,疥癣。①《本经》:"主大水,面目四肢浮肿。下水,令人吐。"②药性论》:"治水浮肿,面目肢节肿胀。下大水气疾。"③《唐本草》:"主水肿、石淋,吐呼嗽(’呼嗽’一作’呀嗽’),囊结淡饮。又煮以汁,渍阴,疗小便不通。"④孟诜:"主消渴、恶疮。"⑤《本草拾遗》:"煎取汁滴鼻中,出黄水,去伤寒鼻塞,黄疸。又煮令热,解开,熨小儿闪癖。’⑥《日华子本草》:"除烦止渴,治心热,利小肠,润心肺,治石淋,吐蛔虫。"⑦《纲目》:"治痈疽恶疮,疥癣,龋齿有虫匿者。"⑧《植物名实图考》:"能吐人,凡瘴毒多以吐解。"
  • 脾经 肾经 肺经 果实种子
🌿鸡头米 ➡ (芡实的别名)
  • 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 的干燥成熟种仁。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再除去硬壳(外种皮),晒干。
  • 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 脾经 肾经 果实种子
🌿白茯苓 ➡ (茯苓的别名)
  •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及“茯苓块”。
  •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 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梨皮
  • 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等的果皮。
  • 清心润肺,降火生津。治暑热烦渴,咳嗽,吐血,发背,疔疮。①《滇南本草》:"敷发背疔疮。"②《本草再新》:"清心降火,滋肾益阴,生津止渴,除烦去湿。"③《陆川本草》:"治痧积暑热。"④《四川中药志》:"清暑热,止烦渴,生律,收敛。治痢疾及咳嗽有汗。"
  • 心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银柳 ➡ (沙枣的别名)
  • 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以果实,树皮入药。树皮四季可才剥,刮去外层老皮,剥取内皮,晒干备用。果实在秋末冬初成熟时采摘晒干。
  • 树皮:清热凉血,收敛止痛。用于慢性气管炎,胃痛,肠炎,白带;外用治烧烫伤,止血。果实:健脾止泻。用于消化不良。
  • 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果实种子
🌿怀山药 ➡ (山药的别名)
  •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用硫黄熏后,干燥;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用硫黄熏后,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 脾经 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莲肉 ➡ (莲子的别名)
  • 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干燥成熟种子。除去莲心者称莲肉。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莲房,取出果实,除去果皮,干燥。
  • 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
  • 心经 脾经 肾经 果实种子
🌿玉桂 ➡ (肉桂的别名)
  •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
  • 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
  • 心经 脾经 肾经 肝经
🌿五加皮 ➡ (刺三甲的别名)
  • 为五加科植物白竻的根或根皮。 9~10月间挖取,鲜用,或鲜时剥取根皮晒干。
  •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舒筋活血。治感冒高热,咳痰带血,风湿性关节炎,黄疸,白带,尿路结石,跌打损伤,疖肿疮疡。①《滇南本草》:"治腰膝酸疼,疝气,筋骨拘挛,小儿脚软。"②《生草药性备要》:"根同蟛蜞菊捣烂敷疮。洗烂脚。"③《本草求原》:"止热咳。"④《草木便方》:"除风湿,治筋骨拘挛,腰膝劳伤。散跌损瘀血。"⑤《分类草药性》:"治白带,风湿麻木。"⑥《天宝本草》:"治偏正头风。"⑦《四川中药志》:"涂刀伤,生肌。"⑧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治感冒高热骨痛,咳嗽,胸痛,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尿路结石。"⑨《贵州草药》:"舒筋活血,驱风除湿,理气,平喘,止咳。"⑩《广西中草药》:"散瘀止痛。治跌打,骨折,刀伤,疖肿疮疡。"
  • 胃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薯蓣 ➡ (山药的别名)
  •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用硫黄熏后,干燥;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用硫黄熏后,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 脾经 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柚皮
  • 为芸香科植物柚的果皮。秋末、冬初收集,剖成5~7瓣。悬起晒干或阴干。
  • 化痰,消食,下气,快膈。治气郁胸闷,脘腹冷痛,食滞,咳喘,疝气。①《列子》:"已愤厥之疾。"②陶弘景:"下气。"③《纲目》:"消食快膈,散愤懑之气,化痰。"④《四川中药志》:"解酒毒,治肾脏水肿,宿食停滞,湿痰咳逆及疝气。"
  • 脾经 肾经 膀胱经
🌿云苓 ➡ (茯苓的别名)
  •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及“茯苓块”。
  •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 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胡桃肉 ➡ (核桃仁的别名)
  • 本品为胡桃科植物胡桃Juglans regi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果皮,晒干,再除去核壳及木质隔膜。
  • 补肾,温肺,润肠。用于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虚寒喘嗽,大便秘结。
  •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果实种子
🌿胡桃仁 ➡ (核桃仁的别名)
  • 本品为胡桃科植物胡桃Juglans regi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果皮,晒干,再除去核壳及木质隔膜。
  • 补肾,温肺,润肠。用于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虚寒喘嗽,大便秘结。
  •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果实种子
🌿天鹅蛋 ➡ (泽泻的别名)
  • 本品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 (Sam.)Juzep.的干燥块茎。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干燥,除去须根及粗皮。
  • 利小便,清湿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
  • 肾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葫芦瓜 ➡ (壶卢的别名)
  • 为葫芦科植物瓢瓜的果实。秋季采取成熟而未老的果实,去皮用。
  • 利水,通淋。治水肿,腹胀,黄疸,淋病。①陶弘景:"利水道。"②《饮膳正要》:"主消水肿,益气。"③《滇南本草》:"利水道,通淋,除心肺烦热。"④《本草再新》:"利水。治腹胀,黄疸。"⑤《陆川本草》:"润肺。治肺燥咳嗽。"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小肠经 果实种子
🌿胡桃肉 ➡ (胡桃仁的别名)
  • 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种仁。于白露前后果实成熟时采收,将果实外皮沤烂,击开核壳,取其核仁,晒干。本品易返油、虫蛀,立夏前后,须藏于冷室内。
  • 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治肾虚喘嗽,腰痛脚弱,阳痿,遗精,小便频数,石淋,大便燥结。①孟诜:"通经脉,润血脉,黑须发,常服骨肉细腻光润。"②崔禹锡《食经》:"下气,主喉痹,杀白虫。"③《本草拾遗》:"食之令人肥健。"④《开宝本草》:"多食利小便,去五痔。"⑤《七卷食经》:"去积气。"⑥《纲目》:"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嗽,腰脚重痛,心腹疝痛,血痢肠风,散肿毒,发痘疮,制铜毒。"⑦《医林纂要》:"补肾,润命门,固精,润大肠,通热秘,止寒泻虚泻。"⑧《本草从新》:"治痿,强阴。"
  •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果实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