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137味药材
🌿狗奶子 ➡ (枸杞子的别名)
  • 本品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 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呈红色时采收,热风烘干,除去果梗。或晾至皮皱后,晒干,除去果梗。
  •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 肾经 肝经 果实种子
🌿藈姑 ➡ (壶卢的别名)
  • 为葫芦科植物瓢瓜的果实。秋季采取成熟而未老的果实,去皮用。
  • 利水,通淋。治水肿,腹胀,黄疸,淋病。①陶弘景:"利水道。"②《饮膳正要》:"主消水肿,益气。"③《滇南本草》:"利水道,通淋,除心肺烦热。"④《本草再新》:"利水。治腹胀,黄疸。"⑤《陆川本草》:"润肺。治肺燥咳嗽。"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小肠经 果实种子
🌿野猪皮
  • 为猪科动物野猪的皮。
  • 《纲目》:"烧灰,涂鼠瘘恶疮。"
  • 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动物
🌿大当门根 ➡ (天门冬的别名)
  • 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秋、冬采挖,但以冬季采者质量较好。挖出后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按大小分开,入沸水中煮或蒸至外皮易剥落时为度。捞出浸入清水中,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微火烘干或用硫黄熏后再烘干。
  • 滋阴,润燥,清肺,降火。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痿,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①《本经》:"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②《别录》:"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利小便,冷而能补。"③《药性论》:"主肺气咳逆,喘息促急,除热,通肾气,疗肺痿生痈吐脓,治湿疥,止消渴,去热中风。宜久服。"④《千金方》:"治虚劳绝伤,老年衰损羸瘦,偏枯不随,风湿不仁,冷痹,心腹积聚,恶疮,痈疽肿癞,亦治阴痿、耳聋、目暗。"⑤《日华子本草》:"镇心,润五脏,益皮肤,悦颜色,补五劳七伤,治肺气并嗽,消痰、风痹热毒、游风、烦闷吐血。"⑥王好古:"主心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痿蹷嗜卧,足下热痛。"⑦《本草蒙筌》:"能除热淋,止血溢妄行,润粪燥秘结。"⑧《纲目》:"润燥滋阴,清金降火。"⑨《植物名实图考》:"拔疔毒。"
  • 心经 肾经 肺经 根茎
🌿赤楠根
  • 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赤楠的根或根皮。
  • 益肾定喘;健脾利湿;祛风活血;解毒消肿。主喘咳;浮肿;淋浊;尿路结石;痢疾;肝炎;子宫脱垂;风湿痛;疝气;睾丸炎;痔疮;痈肿;水火烫伤;跌打肿痛
  • 脾经 肾经 肝经 根茎
🌿风藤草 ➡ (金丝木通的别名)
  • 为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金毛铁线莲Clematis chrysocoma Franch.,以根、茎或全株入药。秋季采带根全株。去泥土、节及茎上粗皮,切片晒干。
  • 根、茎:利尿消肿,祛风湿,活血化瘀。用于肾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关节炎,闭经,跌打损伤,骨折。花:止血,止带。用于鼻衄,崩漏,白带;外用治烧烫伤。
  • 肾经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姜豆 ➡ (豇豆的别名)
  • 豆科豇豆Vigna sinensis (L.)Sav.,以种子、叶、果皮、根入药。
  • 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止血。血尿:种子研末,每服1钱,水或酒送服。小便不通:叶4两,水煎服。小儿疳积:根1两,研末蒸鸡蛋吃。疔疮:根适量,捣烂敷或研末撒。毒蛇咬伤:生豇豆适量,捣敷伤口。盗汗:豇豆子2两,冰糖1两,水煎服。
  • 胃经 脾经 肾经 根茎 果实种子
🌿藤钩 ➡ (构皮麻的别名)
  • 为桑科植物小构树的嫩枝叶、树汁或根皮。夏、秋采根。
  • 祛风,活血,利尿。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虚肿,皮炎。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祛风活血,解毒利尿。治风湿痹痛,腹股沟淋巴结炎。"
  • 肾经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脱骨丹 ➡ (金樱根的别名)
  • 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根或根皮。8月至翌年2月,挖出,洗净,切断,晒干。
  • 固精涩肠。治滑精,遗尿,痢疾泄泻,崩漏带下,子宫脱垂,痔疾,烫伤。①《日华子本草》:"治寸白虫,金樱根,锉,二两,入糯米三十粒。水二升,煎五合,空心服,须臾泻下;又,金樱根皮,炒,止泻血及崩中带下。"②《纲目》:"止滑痢,煎醋服化骨哽。"③《生草药性备要》:"旺血,理痰火,洗疳疔,痔疮。"④《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红崩白带,月经不调,并治遗精。"⑤《岭南采药录》:"内伤吐血,和猪精肉煎服。止牙痛可含漱少许。"⑥《陆川本草》:"治烫伤,风湿骨痛,子宫下垂,敷疮疖。"⑦《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涩精气,敛喘咳。"
  • 大肠经 肾经 根茎
🌿鲜生地 ➡ (鲜地黄的别名)
  • 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根茎。9~11月采集,春季亦可。挖取时勿使外皮受伤,以免腐烂。采回后,放地上,覆以干燥的泥土,随用随取,但一般贮存三个月后,不再适用。
  • 清热,凉血,生津。治温病伤阴,大热烦渴,舌绛,神昏,斑疹,吐血,衄血,虚劳骨蒸,咳血,消渴,便秘,血崩。①《别录》:"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腕折,瘀血留血,鼻衄吐血,皆捣饮之。"②《药性论》:"解诸热,破血,通利月水闭绝,亦利水道,捣薄心腹,能消瘀血。病人虚而多热,加而用之。"③《食疗本草》:"主齿痛,吐血,折伤。"④《四声本草》:"黑须发。"⑤《医学启源》:"凉血,(润)皮肤燥,去诸湿。酒浸上行。"⑥《药类法象》:"凉血,补血,补肾水真阴不足。"⑦《本草从新》:"消小肠火,清燥金,平诸血逆,消瘀通经。治吐衄崩中,热毒痢疾,肠胃如焚,伤寒瘟疫痘证,诸大热、大渴引饮,折跌绝筋,利大小便。"
  • 心经 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野桑叶 ➡ (构皮麻的别名)
  • 为桑科植物小构树的嫩枝叶、树汁或根皮。夏、秋采根。
  • 祛风,活血,利尿。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虚肿,皮炎。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祛风活血,解毒利尿。治风湿痹痛,腹股沟淋巴结炎。"
  • 肾经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赤茯苓 ➡ (茯苓的别名)
  •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及“茯苓块”。
  •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 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枸骨树皮
  • 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树皮。
  • ①《本草拾遗》:"浸酒,补腰脚令健。"②《本草从新》:"补阴,益肝肾。"
  • 肾经 肝经
🌿苓皮 ➡ (茯苓皮的别名)
  • 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的外皮。
  • 利水,消肿。治水肿肤胀。①《纲目》:"主水肿肤胀,开水道,开腠理。"②《医林纂要》:"行皮肤之水。"
  • 肾经 膀胱经
🌿马膏 ➡ (马鬐膏的别名)
  • 为马科动物马项上的皮下脂肪。
  • ①《别录》:"主生发。"②《纲目》:"治面酐,手足皴粗,入脂泽,用疗偏风口歪僻。"
  • 脾经 肾经 动物
🌿甜菜子 ➡ (枸杞子的别名)
  • 本品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 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呈红色时采收,热风烘干,除去果梗。或晾至皮皱后,晒干,除去果梗。
  •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 肾经 肝经 果实种子
🌿壶卢
  • 为葫芦科植物瓢瓜的果实。秋季采取成熟而未老的果实,去皮用。
  • 利水,通淋。治水肿,腹胀,黄疸,淋病。①陶弘景:"利水道。"②《饮膳正要》:"主消水肿,益气。"③《滇南本草》:"利水道,通淋,除心肺烦热。"④《本草再新》:"利水。治腹胀,黄疸。"⑤《陆川本草》:"润肺。治肺燥咳嗽。"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小肠经 果实种子
🌿马鬐膏
  • 为马科动物马项上的皮下脂肪。
  • ①《别录》:"主生发。"②《纲目》:"治面酐,手足皴粗,入脂泽,用疗偏风口歪僻。"
  • 脾经 肾经 动物
🌿谷沙藤 ➡ (构皮麻的别名)
  • 为桑科植物小构树的嫩枝叶、树汁或根皮。夏、秋采根。
  • 祛风,活血,利尿。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虚肿,皮炎。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祛风活血,解毒利尿。治风湿痹痛,腹股沟淋巴结炎。"
  • 肾经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马鬐头膏 ➡ (马鬐膏的别名)
  • 为马科动物马项上的皮下脂肪。
  • ①《别录》:"主生发。"②《纲目》:"治面酐,手足皴粗,入脂泽,用疗偏风口歪僻。"
  • 脾经 肾经 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