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1869味药材
🌿升麻
  •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 、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 (Turcz.)Maxim . 或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 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
  •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
  •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龙沙 ➡ (麻黄的别名)
  •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 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 肺经 膀胱经 茎木
🌿猪耳 ➡ (苍耳的别名)
  • 为菊科植物苍耳的茎叶。夏季割取全草,去泥晒干。
  • 祛风散热,解毒杀虫。治头风,头晕,湿痹拘挛,目赤、目翳,风癞,疔肿,热毒疮疡,皮肤瘙痒。①《别录》:"治膝痛,溪毒。"②《药性论》:"主肝家热,明目。"③《唐本草》:"主大风,癫痫,头风,湿痹,毒在骨髓,除诸毒螫,杀疳湿匿,主腰膝中风毒。亦主猘狗毒。"④《本草拾遗》:"叶挼安舌下,令涎出,去目黄好睡。"⑤《履巉岩本草》:"去风活血。"⑥《纲目》:"善通顶门连脑。"⑦《天宝本草》:"去风解毒。治肚大青筋,皮肤瘙痒,风湿症。"⑧《广东中药》II:"治红云血癣,痰火核,感冒,鼻渊。"
  • 脾经 肺经 肝经 茎木 全草
🌿乌头 ➡ (草乌头的别名)
  •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野生种)、北乌头或其他多种同属植物的块根。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残茎及泥土,晒干或烘干。
  • 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消肿。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头风,脘腹冷痛,痰癖,气块,冷痢,喉痹,痈疽,疔疮,瘰疬。①《本经》:"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②《别录》:"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俛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又堕胎。""主风湿,丈夫肾湿阴囊痒,寒热历节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痈肿脓结。"③《药性论》:"能治恶风,憎寒,冷痰包心,肠腹疞痛,痃癖气块,益阳事,治齿痛,主强志。""治男子肾衰弱,阴汗,主疗风温湿邪痛。"④《药类法象》:"治风痹血痹,半身不遂,行经药也。"⑤《纲目》:"治头风喉痹,痈肿疔毒。""主大风顽痹。"⑥《东医宝鉴》:"治风湿麻痹疼痛,发破伤风汗。"⑦《纲目拾遗》:"追风活血,取根入药酒。"⑧《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麻痹症。又为伤科要药。"
  •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玄参
  •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干燥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根茎、幼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 ~6 天,反复数次至干燥。
  • 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疠,白喉,痈肿疮毒。
  • 胃经 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升麻 ➡ (绿豆升麻的别名)
  • 毛茛科类叶升麻属植物类叶升麻Actaea asiatica Hara [A. spicata auct. non L.],以根状茎及全草入药。秋季采集,分别晒干。
  • 清肺止咳,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头痛,百日咳。外用治犬咬伤。
  • 肺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沙糖 ➡ (赤沙糖的别名)
  • 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茎汁,经炼制而成的赤色结晶体。
  • 补中缓肝,活血和瘀。治产后恶露不行,口干呕哕,虚羸血痢。①《唐本草》:"功体与石蜜同,而冷利过之。"②《食疗本草》:"主心热口干。"③《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杀虫,解酒毒。"④《本草衍义》:"治心肺大肠热。今医家治暴热,多以此物为先导。"⑤《纲目》:"和中助脾,缓肝气。"⑥《本经逢原》:"熬焦,治产妇败血冲心,及虚羸老弱血痢不可攻者。"⑦《本草从新》:"补,和中和血,功用与白者相仿而稍逊。和血则紫者为优。"⑧《医林纂要》:"暖胃,补脾,缓肝,去瘀,活血,润肠。"⑨《随息居饮食谱》:"散寒活血,舒筋止痛。"
  • 胃经 脾经 肺经 肝经 茎木
🌿木通 ➡ (风藤草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钝萼铁线莲的藤茎和叶。
  • 祛风清热;和络止痛。主风湿关节痛;风疹瘙痒;疮疥;肿毒;火眼疼痛;及小便不利
  • 脾经 肺经 茎木
🌿忍冬 ➡ (忍冬藤的别名)
  • 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茎枝。秋、冬二季采割,晒干。
  • 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 胃经 肺经 茎木
🌿石根 ➡ (佛指甲的别名)
  • 为景天科植物佛指甲的茎叶。夏、秋采集,鲜用或晒干。
  • 清热解毒,止血,祛风湿。治咽喉肿痛,鼻衄,风热头昏,风湿关节痛,鼻疳,湿疹,疮毒。①《滇南本草》:"治咽喉肿痛,消乳蛾,行经络风寒湿痹,筋骨疼痛,洗疮湿热毒。"②《滇南本草图说》:"捣敷囟门,止鼻衄不止,包打伤亦良。"③《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止血,降血压,祛风湿。"
  • 肾经 肺经 肝经 茎木
🌿紫苑 ➡ (紫菀的别名)
  • 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 f.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有节的根茎(习称“母根”)和泥沙,编成辫状晒干,或直接晒干。
  • 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 肺经 根茎 茎木
🌿莱菔
  • 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新鲜根。冬季挖取鲜根,去茎叶,洗净。
  • 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解毒。治食积胀满,痰嗽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痢疾,偏正头痛。①《别录》:"主利五脏,益气。"②《唐本草》:"散服及炮煮服食,大下气,消谷,去痰癖;生捣汁服,主消渴。"③孟诜:"甚利关节,除五脏中风,练五脏中恶气。"④《四声本草》:"凡人饮食过度,生嚼咽之便消,亦主肺嗽吐血。"⑤《食性本草》:"行风气,去邪热气。""花:明目。"⑥《日华子本草》:"能消痰止咳;治肺痿吐血;温中,补不足,治劳瘦咳嗽,和羊肉、鲫鱼煮食之。"⑦《日用本草》:"宽胸膈,利大小便。熟食之,化痰消谷;生啖之,止渴宽中。"⑧汪颖《食物本草》:"生捣服,治噤口痢。"⑨《本草会编》:"杀鱼腥气,治豆腐积。"⑩《纲目》:"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散瘀血,甚效。末服治五淋;丸服治白浊;煎汤洗脚气;饮汁治下痢及失音,并烟熏欲死;生捣涂打扑、汤火伤。"⑾《本草求真》:"解附子毒。"⑿《随息居饮食谱》:"治咳嗽失音,咽喉诸病;解煤毒、茄子毒。熟者下气和中,补脾运食,生津液,御风寒,已带浊,泽胎养血。"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血藤 ➡ (五香血藤的别名)
  • 为木兰植物长梗五味子的茎藤。全年可采。取茎藤,修除细枝残叶,截成小段,晒干。
  • 活血祛风,消肿镇痛。治风湿疼痛,骨折,胃痛,月经不调。①《天目山药植志》:"解毒消肿,破瘀活血。"②《贵州草药》:"舒筋活血,驱风除湿,镇痛,生新。"
  • 胃经 肺经 肝经 茎木
🌿莎草
  • 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茎叶。
  • 行气,开郁,祛风。治胸闷不舒,皮肤风痒,痈肿。①《履巉岩木草》:"治皮肤瘙痒,遍体生风。"②《纲目》:"煎饮散气郁,利胸膈,降痰热。"
  • 肺经 肝经 茎木
🌿芸苔
  • 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
  • 散血,消肿。治劳伤吐血,血痢,丹毒,热毒疮,乳痈。①《千金·食治》:"主腰脚痹,又治油肿丹毒。"②《唐本草》:"主风游丹肿,乳痈。"③《本草拾遗》:"破血,产妇煮食之。又捣叶敷赤游疹。"④《日华子本草》:"治产后血风及瘀血。"⑤《开宝本草》:"破癥瘕结血。"⑥《纲目》:"治瘭疽、豌豆疮,散血消肿。"⑦《随息居饮食谱》:"破结通肠。"⑧《四川中药志》:"治吐血。"
  • 脾经 肺经 肝经 茎木
🌿粟壳 ➡ (罂粟壳的别名)
  • 本品为罂粟科罂粟属植物罂粟Papaver somniferum L.的干燥成熟果壳。秋季将已割取浆汁后的成熟果实摘下,破开,除去种子及枝梗,干燥。
  • 敛肺、涩肠、止痛。用于久咳、久泻,脱肛,脘腹疼痛。
  •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茎木 果实种子
🌿阳桃
  • 酢浆草科五敛属植物阳桃Averrhoa carambola L.,以根、枝、叶、花及果实入药。根、枝、叶全年可采;春末夏初采花;秋季采果。鲜用或晒干。
  • 根:涩精,止血,止痛。用于遗精,鼻衄,慢性头痛,关节疼痛。枝、叶:祛风利湿,消肿止痛。用于风热感冒,急性胃肠炎,小便不利,产后浮肿,跌打肿痛,痈疽肿毒。花:清热。用于寒热往来。果:生津止咳。用于风热咳嗽,咽喉痛,疟母。
  • 胃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果实种子
🌿白茅根
  •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C. E. Hubb. 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捆成小把。
  •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黄疸,水肿,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
  • 胃经 肺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苍耳
  • 为菊科植物苍耳的茎叶。夏季割取全草,去泥晒干。
  • 祛风散热,解毒杀虫。治头风,头晕,湿痹拘挛,目赤、目翳,风癞,疔肿,热毒疮疡,皮肤瘙痒。①《别录》:"治膝痛,溪毒。"②《药性论》:"主肝家热,明目。"③《唐本草》:"主大风,癫痫,头风,湿痹,毒在骨髓,除诸毒螫,杀疳湿匿,主腰膝中风毒。亦主猘狗毒。"④《本草拾遗》:"叶挼安舌下,令涎出,去目黄好睡。"⑤《履巉岩本草》:"去风活血。"⑥《纲目》:"善通顶门连脑。"⑦《天宝本草》:"去风解毒。治肚大青筋,皮肤瘙痒,风湿症。"⑧《广东中药》II:"治红云血癣,痰火核,感冒,鼻渊。"
  • 脾经 肺经 肝经 茎木 全草
🌿草乌 ➡ (草乌头的别名)
  •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野生种)、北乌头或其他多种同属植物的块根。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残茎及泥土,晒干或烘干。
  • 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消肿。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头风,脘腹冷痛,痰癖,气块,冷痢,喉痹,痈疽,疔疮,瘰疬。①《本经》:"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②《别录》:"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俛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又堕胎。""主风湿,丈夫肾湿阴囊痒,寒热历节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痈肿脓结。"③《药性论》:"能治恶风,憎寒,冷痰包心,肠腹疞痛,痃癖气块,益阳事,治齿痛,主强志。""治男子肾衰弱,阴汗,主疗风温湿邪痛。"④《药类法象》:"治风痹血痹,半身不遂,行经药也。"⑤《纲目》:"治头风喉痹,痈肿疔毒。""主大风顽痹。"⑥《东医宝鉴》:"治风湿麻痹疼痛,发破伤风汗。"⑦《纲目拾遗》:"追风活血,取根入药酒。"⑧《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麻痹症。又为伤科要药。"
  •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