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321味药材
🌿澄茄根 ➡ (豆豉姜的别名)
  • 为樟科植物山鸡椒的根及根茎。9~10月间挖取,洗净、晒干。
  • 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治感冒,风湿痹痛,胃痛,脚气。①《分类草药性》:"治周身筋骨疼痛,发表,散风寒疹子,去膨胀,理气。"②《南宁市药物志》:’行气止痛,祛风湿,理筋骨。治胃冷痛,孕妇水肿,跌打宽筋。"③《广西中药志》:"治感冒。"④《广东中药》:"祛风散寒,息肝风,消肿。治风湿痹痛,筋骨无力,产后脚软,痰湿脚气。"
  • 胃经 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排香草 ➡ (广藿香的别名)
  •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 的干燥地上部分。按产地不同分石牌广藿香及海南广藿香。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 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 胃经 脾经 肺经 茎木
🌿山络麻 ➡ (娃娃拳的别名)
  • 为椴树科植物扁担杆的根、茎、叶。全年可采。
  • 治脾虚食少,胸痞腹胀,妇女崩带,小儿疳积。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健脾养血。治小儿疳气体弱及妇女崩带。"②《贵州草药》:"祛风除湿,理气消痞。"
  • 胃经 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心叶缬草 ➡ (蜘蛛香的别名)
  • 败酱科缬草属植物蜘蛛草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以根状茎及根入药。秋冬采挖,去残叶,洗净晒干。
  • 消食健胃,理气止痛,祛风解毒。胃痛腹胀,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胃肠炎,痢疾,风湿疼痛,腰膝酸软。
  • 胃经 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养血莲 ➡ (蜘蛛香的别名)
  • 败酱科缬草属植物蜘蛛草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以根状茎及根入药。秋冬采挖,去残叶,洗净晒干。
  • 消食健胃,理气止痛,祛风解毒。胃痛腹胀,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胃肠炎,痢疾,风湿疼痛,腰膝酸软。
  • 胃经 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高足细辛 ➡ (冷水丹的别名)
  • 马兜铃科马蹄香属植物马蹄香Saruma henryi Oliv.,以根状茎及根入药。夏秋挖根,洗净晒干或酒炒研末。
  •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用于胃寒疼痛,心前区痛,关节疼痛。外用治疮疡。
  • 心经 胃经 肾经 根茎 茎木
🌿野薤 ➡ (薤白的别名)
  •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ge.或薤Allium chinensis G. Don的干燥鳞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蒸透或置沸水中烫透,晒干。
  •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用于胸痹疼痛,痰饮咳喘,泄痢后重。
  • 胃经 大肠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八蒿 ➡ (藿香的别名)
  • 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全草。广藿香于6~7月间生长繁茂时采收,海南地区每年收2次,第1次在5~6月,第2次在9~10月,除去须根、泥土,晒2~3天,堆放,闷2天后再晒,再闷,如此堆晒至干为止。藿香第1次在6~7月开花时采收,第2次在10月。采后晒干或阴干。单用老茎者,药材名"藿梗"。
  • 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②《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③《珍珠囊》:"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④《汤液本草》:"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⑤《本草述》:"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治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岚瘴气,不伏水土,寒热作疟等症。"⑥《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 心经 胃经 脾经 肺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鸡心白附 ➡ (禹白附的别名)
  • 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秋季采挖块茎,除去残茎、须根,撞去或用竹刀削去粗皮,洗净,晒干。
  • 祛风痰,定惊,止痛。治中风失音,心痛血痹,偏正头痛,喉痹肿痛,瘰疬,破伤风。①《中国药植志》:"治淋巴结结核。"②《江西民间草药》:"治毒蛇咬伤。"③《四川中药志》;"镇痉止痛,祛风痰,治面部病,中风失音,心痛血痹,偏正头痛,喉痹肿痛,破伤风。"④江西《中草药学》:"镇痛,解毒,通络。"
  • 胃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拗山皮 ➡ (娃娃拳的别名)
  • 为椴树科植物扁担杆的根、茎、叶。全年可采。
  • 治脾虚食少,胸痞腹胀,妇女崩带,小儿疳积。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健脾养血。治小儿疳气体弱及妇女崩带。"②《贵州草药》:"祛风除湿,理气消痞。"
  • 胃经 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瘪谷茴香 ➡ (莳萝子的别名)
  • 为伞形科植物莳萝的果实。果实成熟后采收果枝,晒干,打落果实,去净杂质,晒至干透为度。
  • 温脾肾,开胃,散寒,行气,解鱼肉毒。治痧秽呕逆,腹中冷痛,寒疝,痞满少食。①《本草拾遗》:"小儿气胀,霍乱呕逆,腹冷不下食,两肋痞满。"②《海药本草》:"主膈气,消食,温胃,善滋食味,多食无损。"③《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气,温肠,杀鱼肉毒,补水脏及壮筋骨,治肾气。"④《医林纂要》:"润肾补肾,补命门,暖丹田,开胃调中,上达膻中,舒肝木,达阴郁,舒筋,下除脚气,治寒疝。"⑤《随息居饮食谱》:"温胃健脾,散寒止痛,杀虫消食,调气止呕,定腰、齿疼,解鱼肉毒。"
  • 胃经 脾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小肠经 茎木 果实种子
🌿木姜子根 ➡ (豆豉姜的别名)
  • 为樟科植物山鸡椒的根及根茎。9~10月间挖取,洗净、晒干。
  • 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治感冒,风湿痹痛,胃痛,脚气。①《分类草药性》:"治周身筋骨疼痛,发表,散风寒疹子,去膨胀,理气。"②《南宁市药物志》:’行气止痛,祛风湿,理筋骨。治胃冷痛,孕妇水肿,跌打宽筋。"③《广西中药志》:"治感冒。"④《广东中药》:"祛风散寒,息肝风,消肿。治风湿痹痛,筋骨无力,产后脚软,痰湿脚气。"
  • 胃经 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青白苏 ➡ (荠薴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荠薴的茎、叶。
  • 利水消肿;和胃制酸。主腹水水肿;泄泻;胃酸过多;虫积腹痛;痔疮肿痛
  • 胃经 大肠经 茎木
🌿狗肚子筋 ➡ (细叶铁线莲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芹叶铁线莲的地上部分。
  • 祛风通络;止痛;健胃消食;杀虫。主风湿痹痛;消化不良;呕吐;包囊虫病;阴囊湿疹;疮痈肿毒
  • 胃经 肝经 茎木
🌿昌蒲 ➡ (水菖蒲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菖蒲的根茎。
  • 化痰开窍;除湿健胃;杀虫止痒。主痰厥昏迷;中风;癫痫;惊悸健忘;耳鸣耳聋;食积腹痛;痢疾泄泻;风湿疼痛;湿疹;疥疮
  • 心经 胃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内红消 ➡ (红木香的别名)
  • 为木兰科植物长梗南五味子的根或根皮。立冬前后采挖,去净残茎、细根及泥土,晒干。或剥取根皮晒干。
  • 行气,活血,止痛。治气滞腹胀痛,胃痛,筋骨疼痛,月经痛,跌打损伤,无名肿毒。①汪连仕《采药书》:"入膏用,行血散气。"②《纲目拾遗》:"治风气痛,伤力,跌扑损伤,胃气疼痛,食积,痧胀等症,俱酒煎服。"③《江西民间草药验方》:"行血,理气,消胀,止痛,驱蛔虫。"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活血祛风,散瘀止痛。治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肠炎,风湿筋骨痛,跌打瘀积肿痛。"⑤《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心胃气痛,月经痛。"
  • 胃经 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扁担杆子 ➡ (娃娃拳的别名)
  • 为椴树科植物扁担杆的根、茎、叶。全年可采。
  • 治脾虚食少,胸痞腹胀,妇女崩带,小儿疳积。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健脾养血。治小儿疳气体弱及妇女崩带。"②《贵州草药》:"祛风除湿,理气消痞。"
  • 胃经 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扬子木姜子 ➡ (豹皮樟的别名)
  •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豹皮樟的根及茎皮。
  • 温中止痛;理气行水。主胃脘胀痛;水肿
  • 胃经 脾经 根茎 茎木
🌿满山香 ➡ (豆豉姜的别名)
  • 为樟科植物山鸡椒的根及根茎。9~10月间挖取,洗净、晒干。
  • 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治感冒,风湿痹痛,胃痛,脚气。①《分类草药性》:"治周身筋骨疼痛,发表,散风寒疹子,去膨胀,理气。"②《南宁市药物志》:’行气止痛,祛风湿,理筋骨。治胃冷痛,孕妇水肿,跌打宽筋。"③《广西中药志》:"治感冒。"④《广东中药》:"祛风散寒,息肝风,消肿。治风湿痹痛,筋骨无力,产后脚软,痰湿脚气。"
  • 胃经 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
🌿冷饭团 ➡ (地血香的别名)
  • 为木兰科植物异型南五味子的根或茎藤。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 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治风湿痹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肠炎,痛经,产后腹痛,跌打损伤。①《广西药植名录》:"茎:退热,止渴。治咳嗽,肝肺热。"②《广西中草药》:"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祛风湿。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痛经,产后腹痛.急慢性胃肠炎。"③《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祛风,镇痛,舒筋活血。"④《云南中草药选》):"藤茎:治胃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 胃经 脾经 肝经 根茎 茎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