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药西用”与“西药中用”

2009-04-24 17:03 楼主
摘自《健康报》 作者:岳凤先

“中药西用”和“西药中用”的问题,现在有几方面内容应当考虑和明确,即,能不能做到,如何做到和有意义。 首先看“中药西用”和“西药中用”能不能做到。不论中药和西药,都是由化合物分子所组成,其作用对象均为人体,即中药和西药具有物质和生物活性的同一性,故“中药”可“西用”,“西药”可“中用”。从实践上看,近些年很多中药(包括复方中药、单味中药)乃至中药中的化合物或单体化合物研究成西药,而呈现“中药西用”,如黄连、大蒜作为西药抑菌消炎药而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尽管尚未从用药法规上得到认可,但已有一些人对某些西药进行相当程度的研究表明,西药确具中药基本内容,可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例如头孢拉定、利血平、阿托品等,当它们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时,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如有人研究头孢拉定,其为苦寒药,具清热解毒功能,适用于实热证细菌感染者,若对虚寒证细菌感染者使用,不仅无效,且易致菌群失调的二重感染。

“西药中用”的研究途径和方法尽管可有多种,但根本上还是临床应用。在给药前后均作中医临床诊断,那么,根据患者中医临床诊断情况的变化,来归纳确定此西药的中药基本内容,包括性味、归经、升降浮沉、功能与主治及禁忌,使之可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达到“西药中用”,此为一般方法或谓根本方法。现在的问题是,等待使用者多,具体研究者少,但只要认识此种研究的必要性而为之,则可能引致医药学出现较大变化。

“中药西用”时,西药的弊端如不良反应突出等则会同时出现,可概括为:精确性增加,准确性变差。“西药中用”的结果是,不但保留了西药原有精确性,更增加了对人体作用的准确性,从而避免不良反应(起码可能减少不良反应),有利于疾病防治。如利血平,有人研究其中药基本内容,此药对肝阳上亢高血压具效,对痰浊内阻高血压疗效不佳,属不适用范围。如阿托品,临床报道,从0.5毫克至1500毫克均有中毒病例报告,为何相差3000倍?以往从个体差异“阿托品化”不同而解释,但难于指导临床实践。有人研究阿托品的中药性能,此药为热性药,故从中医临床讲,对热证候者使用,剂量再小,亦易中毒;而对于寒证候者使用,剂量再大,即超过药典多倍,亦安全有效,直至寒证象解除,如此则能指导临床应用。其实“西药中用”的意义是广泛的,可以说是中医药学在当代再对人类健康作出新贡献的重要所在。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4-27 22:49 2楼
等待使用者多,具体研究者少
⬅ 常用中药药性歌诀 老茶馆 我对临床中“中西医合用”的一些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