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性为何?从陈修园注人参谈起!

2009-04-26 12:36 楼主
风筝误

人参自古以来就倍受医家布衣所重视,但对其定性,切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也就是说:人参性什么?从“百度”上可以看出,对人参持有两种看法:其一,性寒,其二,生性微寒,而熟性温。那么做为医家如何来看待呢?《神农本草经》原文论述人参:人参,气味甘。微寒。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本经以三十七字概言人参,对于性温一说只字未提。另张仲景之论,共一百一十三方,用人参的汤剂为十七方,分别为:新加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半夏泻心汤、黄中连汤、生姜泻心汤、旋覆代赭石汤、干姜黄连黄苓汤、厚朴半夏生姜人参汤、桂枝人参汤、四逆汤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吴茱萸汤、理中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炙甘草汤。这些汤剂都是因汗、下、吐之后亡阴津,取用人参救阴用,如理中吴茱萸汤,如此刚燥剂中,阳药太过,加人参是以其甘寒之性,养阴配阳之用,以使方剂臻于中和之妙。何来性温一说法呢?那么,今天各医家书中、网中及同业相交流中,何来性温这一说法呢?其因应追述李时珍先生的〈本草纲目〉。〈本草纲目〉盛行,〈神农本草经〉遂受到冷遇,即如人参,〈神农本草经〉明说微寒,而李时珍说生则寒,熟则温。无根之言,实为附会之说。药有一定之性,除去生捣取汁冷服与蒸晒数次,色味俱变,可有生熟之辨,但若入煎剂,生药也成为熟药,况且寒热本为冰碳,岂可一种物在入汤剂前熟与不熟,就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别吗?再回到人参的功用来讲述,在〈神农本草经〉中,提纲所讲,人参主补五脏,五脏属阴,精神不安,魂魄不定,惊悸不止,目不明,心智不足,都是阴虚之症,为元阴所扰。以人参的甘寒之助,则有安之、定之、止之、明之、开之、益之的功效。仔细品味,无一处讲到人参温补、回阳。那所李时珍所讲的温是从何而来呢?另张仲景在汗、吐、下等阴伤之症用人参,是以救津液,而一切回阳方中,绝不加阴柔之品,以防缓释姜、附之功。所以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回阳之首方,都不用人参。而有四逆汤加人参,并非为回阳之用,而是以人参止亡血而加,茯苓四逆汽加人参,也是在其汗下之后。陶宏景曾言,人参功用同甘草,凡一切寒温补泻之剂,皆可共剂成功。其更有误解,甘草功兼阴阳,〈神农本草经〉:主五脏六腑。而人参功专补阴,所以本草经仅讲主五脏。张仲景在治咳嗽病中不加人参,也是来说明冷饮之伤,阴伤之品是不相适宜的。今人所讲人参回阳这种说法,兴自于宋元以后,盛行于薛立齐、张景岳、李士材诸人,而〈本草纳日〉实为杂乱收集之书,后学医者,当审而慎之!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4-26 13:08 2楼
人参乃统称,故不能一概而论.要分开党参、西洋参、高丽参等等论之方对。盖此数种性味寒热各异,怎可一概而论之?
2009-04-26 13:17 3楼
西洋参,高丽参等在汉唐时候,中原还未有,这里讨论的当然是我们常用的白人参,或者说一般中医药书籍里的人参条下,如上述药书中也没有就人参性来各种品种单立各论,而是首先人参,性温……。讨论的就是这个“人参”
2009-04-26 15:35 4楼
人参,是唐李世民征伐高丽时才发現的.唐时才开始使用.
2009-04-26 17:39 5楼
古今人参名同而实异。古人参系山西上党党参,其性微寒,功效接近于西洋参。但现已绝种。现在的人参是指东北红参,因其经过加工炮制其性微温。但其原参【白参】性属平或微寒。
⬅ 中药要敲开欧洲之门还要多久 老茶馆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