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总要

2009-04-27 21:04 楼主
脉中义理极微玄,一诊传心即了然;左寸心脉浮大散,左关肝胆脉长弦,右寸肺脉浮涩短,右关脾胃缓大兼,两尺属肾宜沉软,此为无病体安然。
春脉弦兮夏脉钩,秋脉毛兮冬脉石,
顺时为吉逆为凶,指下须详辨生克。
左手人迎脉一盛,便是风寒暑湿症,
恶寒发热更无殊,四脉四症要审定。浮而无力是伤风,浮而有力伤寒症,浮而虚者暑伤心,浮而缓者湿之病,发散渗利不可差,用药和平保元命。
右手气口脉一盛,便是内伤饮食症,
内伤劳倦脉浮洪,饮食伤脾脉洪盛。又有七情气所缠,喜散怒弦忧涩认,悲紧思结恐为沉,惊则脉来动不定,平其胃气保安全,实实虚虚能损命。
左关脉实肝有余,右关脉涩脾土虚,左关涩兮血不足,右关滑兮食积居。左尺浮芤小便血,右尺浮洪大便结,左尺迟兮阳事衰,右尺数兮相火烈。
一息四至号和平,更加一至无大疴,三至为迟一二败,两息一至即云殂,六至为数七至极,八脱久险十危急。脉无上下阴阳绝,脉无来去本元枯,动至频频不久矣,直须决绝莫含糊。大凡诊脉要数息,五十不止身无疾,指下欣欣生意多,虽然有病将安逸。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3-30 18:34 2楼
好东西~~先谢谢啦!!!
2010-10-17 03:37 3楼
好东西~~先谢谢啦!!!
2010-10-17 23:06 4楼
Thanks for sharing.
2010-10-26 13:28 5楼
收藏了,不感谢下太不厚道。包拳抱拳。
2010-12-25 23:04 6楼
好东西,易于背诵,易于理解记忆,是入门的好帮手,我决定来试试看
2011-01-12 10:19 7楼
我要学习
2011-01-13 21:15 8楼
好东西,可惜啊看不懂
2011-01-16 06:37 9楼
“左手人迎脉一盛,便是风寒暑湿症,……右手气口脉一盛,便是内伤饮食症”,妥否?

请看历代医家之说法:

⑴黄元御《四圣心源•卷三•脉法解•寸口人迎脉法》:

“气口者,手太阴经之动脉,在鱼际之下;人迎者,足阳明经之动脉,在结喉之旁。太阴行气于三阴,故寸口可以候五脏;阳明行气于三阳,故人迎可以候六腑。以太阴为五脏之首,阳明为六腑之长也。

脏阴盛则人迎小而寸口大,虚则人迎大而寸口小。腑阳衰则寸口大而人迎小,旺则寸口小而人迎大。

《灵枢•禁服》:‘寸口主中,人迎主外;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命曰平人。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在足少阳,一倍而躁,在手少阳。人迎二倍,病在足太阳,二倍而躁,在手太阳。人迎三倍,病在足阳明,三倍而躁,在手阳明。盛则为热,虚则为寒,紧则病痹,代则乍甚乍间。人迎四倍,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死不治。寸口大一倍于人迎,病在足厥阴;一倍而躁,在手厥阴。寸口二倍,病在足少阴;二倍而躁,在手少阴。寸口三倍,病在足太阴;三倍而躁,在手太阴。盛则胀满寒中食不化;虚则热中出麋,少气色变;紧则痛痹,代则乍痛乍止。寸口四倍,且大且数,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死不治。’

《灵枢•经脉》:‘人迎与脉口(即寸口也)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

《灵枢•五色》:‘人迎盛坚者,伤于寒;气口盛坚者,伤于食。’

以气口主里,伤食则阴郁于内,故气口盛坚;人迎主表;伤寒则阳郁于外,故人迎盛坚。此诊寸口人迎之法也。寸口人迎之脉,载在经文,后世乃有‘左为人迎、右为气口’之说,无稽妄谈,不足辨也。”
2011-01-16 06:39 10楼
⑵何梦瑶《医碥•卷之五•四诊\切脉•人迎气口》:

“按《内经》谓:寸口主中(寸口为太阴肺经脉,肺为脏,故以此通候五脏之气),人迎主外(阳明胃经脉也,胃为腑,故以此通候六腑之气。腑阳脏阴,阳外阴内,故寸口以候内,人迎以候外)。

人迎本在颈下,夹结喉旁一寸五分,后世既废古人三部分诊之法,遂改候人迎于左手关脉,而名右手关脉为气口,与之相衡。谓气口大于人迎,为内伤饮食(以右关属胃也,此有理),人迎大于气口,为外感风寒(以左关属肝,肝主风也。然内风与外风无涉,于理未的),分主表里。虽与经意无异,而部位不同矣。犹之足少阴肾气,本于太溪诊之(在足内踝后五分,筋骨上动脉陷中),今则诊于两尺。足阳明胃气,本于跗阳(即冲阳,在足跗上,去陷谷二寸,高骨间动脉中)诊之,今则诊于右关也(张仲景每以寸口、跗阳、肾少阴并言,喻嘉言谓即寸关尺)。

再按结喉旁人迎脉,怕大于两手寸口脉数倍,从无寸口反大于人迎者(经谓平人春夏人迎微大,秋来气口微大,恐非),此后人所以改候人迎于左关,以与右关较大小也。”
2011-01-16 06:47 11楼
《素问•六节藏象论》:“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已上为关格。”

⑶胡天雄《素问补识》:

[人迎一盛]人迎与寸口合诊之说,《终始》、《经脉》、《禁服》、《脉度》等篇中均有论及,其说大意是:寸口主内,主五藏,为阴;人迎主外主六腑为阳。春夏阳盛故人迎微大,秋冬阴盛故寸口微大。这就是所谓“脉口人迎应四时”的实际意义。及其发病,则有虚实之分。

寸口候阴,凡阴经实证,寸口皆大于人迎,大一倍,病在厥阴;二倍,病在少阴;三倍,病在太阴。反之,人迎候阳,凡阳经实证人迎皆大于寸口,大一倍,病在少阳;二倍,病在太阳;三倍,病在阳明。阴经虚证则寸口小于人迎,阳经虚证则人迎小于寸口。如果寸口大四倍于人迎,且大且数,叫做溢阴,溢阴为内关。如果人迎大四倍于寸口,且大且数,叫做溢阳,溢阳为外格。不论内关和外格,都是危证。

在治疗上,根据寸口人迎盛衰情况,或泻阳补阴,或泻阴补阳。如果关格之脉,同时并见,就会死不旋踵了,义详有关各篇。这是人迎寸口的诊断施治大法。但本篇与《终始》篇,较之其它各篇,尚微有不同:⑴.只言人迎寸口几盛,不言此盛于彼或彼盛于此。⑵.都有“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句。⑶.《终始》篇更有“内关不通”、“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等句。

天雄按:

“人迎是足阳明结喉两旁动脉,《灵•寒热病》篇已有说明;寸口即气口,是手太阴腕部动脉,观‘人迎与太阴脉口’句,明明指出脉口属太阴,则后世‘左为人迎,右为气口’之说,理论上没有根据,必另有见解。

其次,正常人迎之脉,本来就大于寸口,《经脉》、《禁服》等篇所说的彼此大小几倍,寸口脉一般是不会大于人迎的。可能是后人妄形加工所致,此处一盛二盛,按《终始》及本篇来理解,应该是对其本身而言,并非此大于彼或彼大于此,否则,“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句,将无法比较。

其三,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且大且数,叫做关格。此时阳盛于外,阴盛于内,阴阳不得相荣,有彼此离决之势,故为死候。理论上虽如此说,但事实上盛大几倍,并无客观标准。

而且,寸口脉盛大,也决非全是阴盛之脉,故越人《三难》以尺寸分关格。仲景脉法更明确提出:‘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使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使《终始》篇‘内关不通’落了实,实在是一大进步,张氏(注:指张介宾《类经》)讥之,盈篇累牍,不嫌辞费,自己又找不出满意的答案,徒然把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死死抱住不放,是没有意义的。如张注本节,前面说,‘谓以人迎寸口相较,或此大于彼,或彼大于此,而有三倍四倍之殊也’;注后文又说‘俱盛四倍以上,谓盛于平常之脉四倍也’。在同一节的同一个问题的注释中,前后矛盾如此?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何梦瑶《医碥•人迎气口》云:‘按:结喉旁人迎脉,恒大于两手寸口脉数倍,从无寸口反大于人迎者,此后人所以改候人迎于左关以与右关较大小也。’虽为调和之说,尚可从。”
⬅ 你学中医拜师了吗? 老茶馆 中医妇科辨证口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