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所引古医书目

2009-05-27 19:19 楼主
1。《五色》
2。《脉变》
3。《揆度》
4。《奇恒》
5。《九针》
6。《针经》
7。《热论》
8。《刺法》
9。《下经》
10。《本病》
11。《阴阳》
12。《阴阳十二官相使》
13。《上经》
14。《金匮》(古)
15。《脉经》(古)
16。《从容》
17。《形法》
18。《太史天元册文》
19。《脉法》
20。《大要》
21。《脉要》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7-16 18:40 2楼
一本都没有了吧? 真是可惜。
2009-10-22 17:56 3楼
知足吧,我们还有《黄帝内经》、《伤寒论》。西方从后汉以后的1000多年里就神学了啊
2009-10-30 09:02 4楼
不错
学习了
2010-09-19 20:28 5楼

[转帖]《黄帝内经》引用古代医书考
转录于龙伯坚《黄帝内经概论》

凡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决不可能是突然发生的,都一定是在前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的。《黄帝内经》中引用了不少的古代医书,这些医书就是《黄帝内经》的基础,虽已亡佚,但是由它所引用的书名和内容看来,我们仍就可以了解这一时代的医学发展过程。

现存的《黄帝内经》不是一个时代著作的,就其内容来说,应当大致分为前后两期。《天元纪》以下的七篇大论是属于后期的,其余各篇大致属于前期。前期的《黄帝内经》主要是战国后期(公元前三世纪)的作品。后期的《黄帝内经》则是东汉后期(公元二世纪)的作品。前期各篇中引用古代医书计有17种,后期各篇中引用古代医书计有4种。现将前后两期所引用的古代医书按其在《黄帝内经》中第一次出现的次序,列举如下:

(甲)前期的《黄帝内经》所引古代医书
㈠五色
㈡脉变
㈢揆度
㈣奇恒
㈤九针
㈥针经
㈦热论
㈧刺法
㈨下经
㈩本病
(十一)阴阳
(十二)阴阳十二官相使
(十三)上经
(十四)金匮
(十五)脉经
(十六)从容
(十七)形法

(乙)后期的《黄帝内经》所引古代医书
㈠太始天元册文
㈡脉法
㈢大要
㈣脉要

前后两期的《黄帝内经》中都还引有许多经论,但没有指出确实书名;这些没有指出书名的经论,有些能找出它们的娘家,也有些找不出它们的娘家。
2010-09-19 20:52 6楼
回复 5# 河间金栋


前期《黄帝内经》所引古代医书

㈠《五色》--《素问·玉版论要篇第十五》说:“《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马莳说:“《五色》、《脉变》、《揆度》、《奇恒》,俱古经典名。”(见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顾观光说:“马注‘俱古经典名’,其说是也。”(见顾观光《素问校勘记》)

《史记·仓公传》说,仓公在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拜见他的老师阳庆,阳庆传给他十部医书,中有一部《五色诊》,大概就是《五色》这一部书,可见这部书到了汉初还存在。

按:马莳《素问注证发微》注又说道:“《灵枢》第六卷有《五色篇》,《经脉别论》亦有《阴阳》、《揆度》等名。《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病能论篇》云:‘《揆度》者,切度之也。《奇恒》者,言奇病也。所谓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时死也;恒者,得以四时死也。所谓揆者,方且求之也,言切求其脉理也;度者,得其病处以四时度之也。’试言道之至数。凡《五色》、《脉变》、《揆度》、《奇恒》,其经虽异,而其道则归于一。”

度,以上俱音铎duo。
2010-09-19 20:59 7楼
回复 6# 河间金栋


㈡《脉变》---这一部书名也见于《素问·玉版论要篇第十五》。这是一部讲切脉的诊断学专书。
2010-09-19 21:10 8楼
回复 7# 河间金栋


㈢《揆度》-《素问·玉版论要篇第十五》说:“《揆度》、《奇恒》,道在于一。”又《疏五过论第七十七》说:“《揆度》、《阴阳》。”都举了《揆度》的书名。《揆度》里面有些什么内容呢?

《素问·玉版论要篇第十五》说:“《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又《病能论第四十六》说:“《揆度》者,切度之也。揆者,方且求之也,言切求其脉理也。度者,得其病处,以四时度之也。”可见《揆度》是一部诊断学的专书。仓公的老师阳庆传给仓公十部医书,其中就有一部《揆度》,可见这部书到了汉初还存在。

按:揆,《说文》:“度也。”度量、揣度、推测之义。度,音铎 duo。
⬅ 皮内针的特点 老茶馆 “神明”小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