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扶阳派和丹溪派打架的问题

2011-04-28 21:10 楼主
前面曾写过一个李可和朱丹溪打架的帖子

这次再写聊做上回的一点补充把

要言不烦

扶阳派说水寒不藏龙,丹溪派说水浅不养龙

如同盲人摸象,一个摸到屁股说象是圆的,一个摸到尾巴说象是长条子的

不能否认他们都摸到象了

我认为2种情况都有,执于哪一种都会走偏

所以打牢基础很重要,不然很容易进一条胡同列

应该信奉的是仲景的教导,勤求古训,博采众长

2派的粉丝别丢砖头哟,几千年来正是流派的争鸣才使得中医学不断的丰富发展

你们的不断探索是灰常的重要喔~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4-29 10:34 2楼
很有道理!
2011-04-29 13:54 3楼
我偏扶阳一点,单纯的滋阴,补出来的往往是一堆“痰湿浊物”——这个我用丹溪的大补阴试过,所以还是景岳讲得好。
附子从半分到几钱都可以用,但是给人家(除沉重急症)论斤吃附子的,我坚决反对。
2011-04-29 14:16 4楼


在观察和学习扶阳派的同时遇到过一些病例,发现还是要尊经,阴阳匀平,阴平阳密为准,谨调阴阳,以平为期

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这句话真的是古人用生命换来的
2011-04-29 14:44 5楼
回复 4# 为往圣继绝学


在具体施用上,大多数情况不单单是调整阴阳的问题,与其在同一治则层面的正治、反治(若热因热用等)等基础治则也有关联。这又关系到治则层面的划分、概念外延的宽窄等等,就复杂了。总之一句话,谨守病机为是。再一个,治病不是搞武侠小说,非要分宗分派,剑宗的不练气,气宗的不练剑,我看有些人就是名利心在作怪!
2011-04-29 15:08 6楼


应该关注流派之间不同的学术思想,吸取其长,甄别其偏,世人不应仅仅关注于他们的争吵
2011-04-29 15:16 7楼
“剑宗的不练气,气宗的不练剑” 这就是各派各执其偏的问题(偏也可以转化成长,阴阳是可以转化的)

把我在另一个帖子的回复转来发在这里:

《医理真传》郑钦安著,其中一段云:
气不足便是寒,寒盛者阳必衰,如仲景四逆汤、回阳饮,是温经救阳法也;理中汤、甘草干姜汤,是温中扶阳法也;附子细辛汤,真武汤,是温肾助阳法也。后贤改用滋阴降火之法,是套人参白虎润燥救阴诸法。而以之治气有余之症,法则可从;若用之于气不足之人,则失之远矣。
===================================================
回复如下:

“气不足便是寒” 这句话明显经不起推敲
经言:热伤气 又言:壮火食气 李东垣:火为元气之贼,一胜则一败
可见,气不足绝不仅仅因为寒,病理邪火一样伤气,举个简单的例子,热天暑胜,我们少气懒言,身不欲动
不正是热伤气么?

可以试想如果一个根基不牢的医生,按上述理论对一个因为邪火伤气,而表象明显是气不足的病人投以热药,那不正是:桂枝下咽 阳盛即毙 了么?

仅此一例则可见各派为追求其长而走入一偏!
2011-04-29 15:52 8楼
老兄说的极是!四大家未必有开宗立派的想法,或者是根据各自经验给出的一个不完全的归纳,或者根据当时之偏,给予纠正,所谓矫枉过正了吧。

我上边有句话表述错误——“在具体施用上,大多数情况不单单是调整阴阳的问题”——“调整阴阳,以平为期”是最高原则,不管是标本缓急、正治反治都是调整阴阳的具体形式。虽然当时是针对将调整阴阳理解的表面化或狭隘化的可能性讲的,但确实是一句本质上错误的断言,就此致歉!
2011-04-29 18:21 9楼


我很赞同你的观点,“机”才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很多人舍此而论他。
2011-04-29 18:23 10楼


互相学习,互相学习
2011-04-29 18:26 11楼


这个“机”实是关键 病之所以起 病之所以成 病之所以治大有缘由!
⬅ 积滞验案(大量食物残渣胃潴留)【渔翁诊历】 老茶馆 寒湿瘀阻胃阳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