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诸疾,怎一本伤寒了得!

2009-06-01 23:08 楼主
这段时间,俺混迹于各医学论坛,活跃有余。虽本只是一介医盲,寒热表里尚难区分.
从各论坛里看,读伤寒的多,用经方的也多(俺尚未全读伤寒金匮,但浏览的多了,知道人家说的是“经方”)。言谈必麻黄附子半夏.
感慨良多!!!
俺也试图读伤寒,可那书只讲其然,而未讲所以然,过半需思矣!思之难矣!遂罢!
可观各论坛之中,动辄祭出经方-对经方的理法方药,多数人似知其然,可又有多少人知其所以然?动辄“见是证则用其方”,呜呼!
俺坚信仲师伤寒之高明(虽然俺不懂),但俺修机器的时候,绝不会用自己不理解的工具。伤寒论之于疾病,或是好工具,然未明其理,怕是伤人伤己。用经方者,或效或不效,效则大夸其例,罔则沉而默之,跟摸彩票似的。
今浏览本坛一贴,言必经方,有所感慨。故发此言-天下诸疾,怎一本伤寒了得?
俺琢磨着,此文会大挨板砖,唾沫。。
故发完此贴,先潜水躲躲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6-01 23:14 2楼
怎么会呢!没人给你板砖,讨论问题嘛,总有意见相左的时候
"但俺修机器的时候,绝不会用自己不理解的工具。"你这一句比喻很实用.
伤寒论之于疾病,是好工具

如果自身未明其理,真的是伤人伤己。
2009-06-01 23:37 3楼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伤寒疗诸疾
2009-06-01 23:45 4楼
你就等着大家批斗吧.
2009-06-02 01:19 5楼
1# sunnymann


也不会有太多人批斗你吧,有理性的讨论就好,事实胜于雄辩
2009-06-02 04:31 6楼
先生有理!讀傷寒的人多,但懂傷寒的人少呀!
2009-06-02 08:05 7楼
楼主可称猎手,涉足于各医学论坛,深知其中利弊得失.此帖一出,尽揭论坛疮疤.
读伤寒,不过明其理,知其法,从正面底背,上下左右,引而伸之.后世医家在继承的基础上,代有发明.叶天士从其书底背,结合当时疾病谱,悟出至理,创出温病学的路子,用药轻灵,四两泼千斤,更是别具一格.
宋本伤寒载方113首,使用药物有限,且药路偏攻偏重偏温偏散.既有其偏,学者不知变通,执而用之,随之亦偏.无怪派系迭出不穷.况用经方,如用麻黄汤,后世荆防敗毒散组方更为全面,,如肾气丸,后世六味地黄,左右归似胜一筹.时代在发展,医家在进步,尤其是近代临床家在逆境中苦苦探索,创造了很多实用有效的方药,继古而创新.说一部伤寒走天下,尽愈诸疾沉疴,此言亦偏,言之太过.
我贊成楼主之言,给论坛开一帖仙方活命饮,一洗疮疤之余毒.
2009-06-02 08:27 8楼
一即是多 多即是一。
一门深入可通博学多闻。
通博学多闻难得一门深入。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2009-06-02 09:26 9楼
伤寒论教人们的是一种方法,不是万灵丹,张仲景也说过“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也就是说,张仲景让我们明白的是一种道理,是辨证论治的方法与 道理。方很简单,但是看你怎么来理解与 应用了,一个病机辨不出来,一种方法学不会,就是给你天书秘方也是不会应用的。
所以张仲景的书是让人们学习走路的最基本的方法,走路都不会,还想者跑,跳,那是不可能的。历来医家有功效都是在经方的理解与应用上。但是伤寒论如同深潭,不进去不知道深浅,只有亲自明白与应用了,才能知道他的奥妙。
2009-06-02 09:42 10楼
伤寒所重者,辨证论治的精神,而不是397法113方,伤寒里的方,仲景也是根据病情在化裁的.
伤寒以降.后世医家成就也很大,不可抹杀,伤寒温病之争由来已久,但温病对祖国医学确实是填充式的发展,不宜偏废.
我这个人是实用主义者,能妥善地解决问题就行.现在各大论坛言必称经方者众,若偏执于经方,我不赞同.
我也等着挨砖.
2009-06-02 10:20 11楼
我赞同9楼的观点。
伤寒论教的是方法,关键在于化裁。
⬅ 无花果 老茶馆 中毒后虽然很疲惫但功力见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