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十二五”中医药工作计划

2011-05-06 15:07 楼主
(一)加强体系建设,提高能力和水平
农村中医药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健全以县(市、区)中医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基础、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中医药服务体系。全省100%的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科(室)。大力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做到全省农村全覆盖。农村中医药服务量达到40%以上。
城市中医药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健全由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医科室构成的城市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省级中医医院建设,每个市(州)建立一所高水平的中医医院,原则上每个县(市、区)建设一所由政府举办的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量达40%以上。
中医药预防保健网络建设。各中医医疗机构均应设立“治未病”科室,乡镇和社区卫生机构开展“治未病”工作,大力开展中医药健康保健服务。加强公共卫生机构中医药工作。各级传染病医疗机构设置中医科室,开展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工作。
中医药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机构,调整充实管理人员,设置独立的中(藏)医科、股,配备中(藏)医药专职管理人员。
(二)加强内涵建设,发挥优势和特色
医院等级创建评审。推进《四川省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以引导和促进中医院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控制进一步强化中医药特色发挥优势,30所中医医院达到三级中医医院标准,100所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县级民族医院全部达到二级乙等医院及以上的标准。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工程和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强全省12个重大疾病防治中心和20个协作中心的建设工作。研究制定出一批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疗效肯定、特色突出、易于推广的技术方案,并在全省推广运用。加强全省19个中医药治未病防治中心的建设,形成可推广的成熟模式,在全省县以上医院和社区推广运用。
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临床路径的遴选和推广。遴选一批疗效肯定、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全省各级中医医疗机构、乡镇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推广与运用,推广覆盖率达到100%。开展20个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与路径的研究。
医院中药房和中药制剂室标准化建设。建成标准化中药房150个;建成中医院中药制剂室100个;选择25所中医院开展院内处方加工服务试点,为慢性病患者、治未病工作加工服用方便的处方用药剂型。
(三)推进“名医战略”,加快人才培养
中医“名医、名科、名院”战略。评选第二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评选四川省名中医50名、四川省优秀中青年中医师30名、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0名、后备人选50名。各市州组织进行第二届市十大名中医评选,1/3以上的县组织开展县十大名中医评选。按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国家、省、市、县、院“五级联动”的要求,建成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26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00个。建成四川中医名科20个。在精品中医医院、地市级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基础上,建成四川省中医名院20所。
中医药教育基地建设。调整培养结构、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完成11个国家级中医药重点学科的建设任务。完善中医药继续教育制度。建成10个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基地、10个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基地、5个中医住院医师培训基地。
“杏林人才”工程。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拜名师、做临床、读经典”,遴选培养学术领军人才50名;培养基层优秀临床人才200名;培训县级临床技术骨干1000名;培训城市社区全科医师1500名。完成中医住院医师业务技能培训350名、乡镇卫生院中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大中专学历教育3500名、乡村医生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10000名。
师承工作。建立多层次师承制度,完成国家第五批师承和省第四批名老中医师承工作;完成国家第三批优秀临床人才选拔和培养工作;遴选350名县、乡、村基层名老中医并开展带徒培养。
管理人才培训工作。遴选培养300名中医药管理干部、100名局属单位中层以上干部。
(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促进行业发展和进步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成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5个和二级实验室10个。建设一批局级传染病重点研究室。
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工程。开展中医药智能化数字化辨证论治系统的建立与推广应用;选择5个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医医院作为中医信息化建设示范单位,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建设100所信息化中医医院。
中医药文献整理研究。组织对30本重要中医药古籍文献进行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研究。
川派中医药系统整理研究。选择四川中医具有重要影响的若干中医流派,以中医理论和名家学术思想研究为核心,重点研究其学术源流与发展、学术特点和代表人物。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优势病种的研究与应用。对20个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临床方案进行系统评价并形成成果。继续遴选20个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进行研究,组织在全省中医医院推广运用。
中药现代化推进工程。遴选5个四川道地药材,进行新药、保健品等全方位系统研究开发,争取做成大品种;开展中药新剂型研制,重点开展中药煮散颗粒的研制和临床疗效评价;开展中药计量电子智能药柜的研制与推广应用工作。继续组织开展四川省道地和主流中药材标准品库的建设,实施3个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特色优势资源开发项目。
(五)加强民族医药能力建设,推进传承和发展
民族医药机构基础建设。按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筹建四川省藏医医院(藏医药研究院);完成甘孜州、阿坝州藏医院,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任务,达到国家三级中医院标准;完成32所县级藏医医院房屋改扩建及医疗设备配置任务,达到国家二级中医院标准。
民族医院的内涵建设。州级民族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县级民族医院达到二级医院的建设要求。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5个,省级重点专科10个;重点建设5个院内制剂室,形成区域内民族医药制剂中心。
民族医药“惠民工程”。在民族地区开展20项民族医药适宜技术的遴选、学习和推广。
民族医药人才培养。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加挂“藏医学院”牌子,适度扩大藏医药专业招生规模。加强羌、彝、苗医药人才培养力度;重点培养20名藏医临床技术骨干,送出学习深造;为藏区每个社区和乡镇卫生院各培养1名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开展名老藏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诊治经验的继承和整理工作;在民族地区通过考核,遴选出一批确有技术专长的民间藏医药人员到公立医院工作。
民族医药科学研究。开展藏、羌、彝医药的理论研究。重点开展民族医药文献整理研究,调查、收集、汇总四川省民族医药文献书目,建立四川省民族医药文献目录数据库;总结四川省民族医药文献整理的共性方法;完成梳理类文献整理8部、抢救类文献整理3部、实用类文献整理4部;
藏药院内制剂的二次开发。选择10个临床应用时间长、疗效肯定的藏药院内制剂进行二次开发,重点开展剂型改革、提取工艺、质量标准研究,为临床提供科技含量高、使用安全、服用便捷、易于贮存的藏药新制剂,在临床推广应用。
(六)切实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积极开展中医药科学文化普及工作。组织编写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手册。推进中医机构中医药文化建设,建立具有中医药医疗特色和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体系。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四川省中医药发展巡礼 老茶馆 乳房最爱与最怕的几种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