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和利用中药的毒性?(贾海忠博士)

2009-06-22 05:13 楼主
很多人说中药无毒副作用,没有毒副作用还是药吗?又有很多人说中药毒副作用很大,因此反对中医中药,大有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决心。到底如何来看待这些争论?这一问题的症结在那里?

下面我们讲一下如何看待和利用中药的毒性。

一般来讲中药的毒性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中药对机体伤害的性能,就是用上中药容易对机体造成伤害,这就是中药的毒性。中药中毒的症状,就是中药毒性作用于人体以后的临床表现。在西医传入中国以后,随着西药的应用,毒副作用越来越明显,大家感觉到西药毒副作用很大,所以说在人们心目中普遍的也认为中药无毒,很多中医的人也这么宣传,说中药无毒,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近年来,又有人纷纷拿出中药中毒的这些事件来恶意的攻击中医,他们是为了攻击中医而拿出中药中毒的这些事件。那么到底怎样来看待中药的毒性问题。

中药到底有没有毒呢?中医承认不承认中药有毒呢?实际上中医历来都是承认中药是有毒性的,在《本草正》里面记载说“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是以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气”。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药物治病是因为它有毒才能治病,毒是什么呢?毒就是药物的气味有所偏,气味正的是什么?气味正的是我们吃的东西,谷物之类,它是用来养人正气的。气味偏的就是药,它是用来去人邪气的,这已经表明中药之所以能够治疗疾病是因为它们有毒性,就是在用它们的毒性治病。

为什么频频出现中药中毒的事件?以前吃中药觉得那么安全,用它的毒性也没有发现中毒的问题?现在又频频报道中药中毒的这些事件,分析原因,除了药品品种的混乱,就是把药搞错了,错误的使用了一些代用品,比如说龙胆泻肝丸里面本来用的是川木通,结果解放以后龙胆泻肝丸里面改成了关木通。另外还有错误的调剂方药,抓药的时候抓错了,这种原因的中毒应该说是因为人为的错误导致的,而且这些错误是很容易避免的,所以这个就不作为我们重点的讨论,让我们来看看除了这些以外,中药中毒的原因还有哪些方面。

第一个就是方药不对症,就是你所选用的方药与病人的证候根本就不对,用错了,这是中药中毒出现的主要原因。因为中医治病历来强调的是辨证论治,如果你违背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不分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纯粹按照西医的理论及药理研究结果来使用中药的话,就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比如说日本他们滥用小柴胡汤治疗肝炎,反而导致了肝损伤,比利时他们滥用含中药防己的药物减肥,导致了肾功能衰竭。其实这些哪个都不是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用的,出现中毒当然是应该的,它根本就不符合中医的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小柴胡汤也好,减肥的这些药也好,包括防己在里边也好,只能叫草药,不能叫中药,因为他没有按照中医的理论去用。不按照辨证论治原则,弃医存药,那就只能导致这样的结果,所以说如果因此出现中毒归咎于中药的话是非常不正确的,出现所谓的中药中毒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方不对症。

第二个就是药物过量。因为在具体如何用药物的毒性来治疗疾病,是要掌握分寸的。这个在《黄帝内经·五常政大论》记载“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你看最后这句话讲的非常对,也就是说你用的量千万别用过头了,过了就伤正了,这个在2000多年以前《黄帝内经》里已经清清楚楚告诉我们,你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就行了,不要再用了,这无毒治病就用谷肉果菜食物来调理,随着毒性越大,你越不要矫枉过正。毒性越小呢,你倒可以多用。整个这一段告诉我们在组方治病的时候,我们是在利用药物的毒性,而且根据药物毒性的大小,决定好转到什么程度的时候停药,直至用食物调理。如果按照这个法度运用中药的话,一般不会出现中药中毒。如果超剂量的用药,过量使用剧毒的中药,长期使用某些毒性较小的中药,必然会出现药物中毒的反应。比如说含有朱砂的朱砂安神丸,本来只能是短期用的药物,如果是你不遵循中医中病即止的原则,长期使用,时间久了就会出现汞中毒,所以毒性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量问题,单剂剂量和整个疗程剂量,任何过量都会出现中药中毒。这是第二个方面的原因。


第三个方面的原因就是药物炮制,煎药方式不当很容易出现中药中毒。比如说乌头,如果经过湿热法炮制,那么乌头次碱和乌头原碱的含量就会显著降低,毒性也就降低,这个湿热炮制就是蒸煮的意思,如果炮制不得法那就会出现乌头中毒,如果附子、商陆这些药煎煮时间短,在临床上就容易出现中毒的反应。还有广豆根,如果你煎煮的时间长,它倒容易出现中毒。所以说在药物的炮制和煎服法方面,如果我们没有细致地去研究每一个毒药,医生没有告诉患者如何煎药,或者炮制的根本就不当,就容易出现中药中毒。这就需要我们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在这方面要有一定的知识,要告诉病人,尤其是对一些有毒性的药,要强化我们的记忆。


那么如何避免出现中药中毒的不良反应呢?根据以上的原因我们首先在应用中药的时候必须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来用中药,而且应该做到中病即止,方随证转,或者药随证转,这是第一个我们必须要做到的。其次必须掌握各种毒性不同药物的使用剂量,包括单次应用剂量和积累剂量,也就是整个疗程的剂量。由于毒性产生与否,与药物的剂量密切相关,所以可以采用大毒小剂量的方法,就是毒性大的药物要用小的剂量,那就安全了。最后就是所用的中药必须严格的依法炮制,依法煎煮。


如果能按照上面三个原则来使用中药的话,那就可以避免中药的毒性,避免中毒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所以说中药的毒性我们应该这样来看待,中药中毒事件是怎么发生的,我们心里面应该明白,不能因为别人来批评我们,我们就没了自信,以为我们的中药确实是都有毒,中药确实是不好,批的我们都没有自信了,我们应该搞清楚了怎么回事,我们的信心就依然存在,依然能够把中医发扬光大。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6-22 09:37 2楼
好帖,其实对于药物而言,作用越猛,毒性越大,或者说偏性越大,其实中医治病就是在用药物的偏性来矫正人体的偏性,如果“南辕北辙”了,用的还是偏性很大的药物,那么势必会造成中毒~
在俺理解,药物的毒性就是药物的偏性,有记载的常见的有毒的药物就不说了,一些没有毒的药物,如果用的不合适的话也完全是有毒性的,这里要说所谓的毒性是什么,通俗点来讲就是吃过后有不良反应,其严重程度的不同,毒性的大小也不同,其实西医的所谓的过敏反应,那是说的好听的,其实说白了那就是中毒。
言归正传,比如说一些脾胃虚寒的患者,用了一些常用的“无毒”的清热药,药物本身记载的是没有毒性的,但是如果这个患者用了呢?肯定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如果量过大,也会有生命危险的,所以才说
一,药物的毒性就是偏性,偏性越大(比如说附子,大黄)毒性越大
二,所谓的毒性是相对的,用错了,N多“良民”药也能杀人,用对了,N多“刁民”药也能救人
所以才有了是“药三分毒”“三分治,七分养”之说
所以啦,俺认为说药物的毒性还得结合具体的病人,结合辩证,正所谓有病病挡着,无病人受之
因此不能见到有毒的药物就惧怕它,不敢用,殊不知,一些情况非他们不可治也
也不能滥用,其实总结来说就四个字,对症就好.
还有药物的炮制确实能矫正药物的一些性质,更好的为病人服务,一些方法还是非常有必要掌握的
我觉得药物的炮制也是和中医的阴阳五行密切相连的,药有四气五味,整体来讲也就是阴阳两大类
一些炮制的手段,比如说炒,煅,炮,飞,焙,煮,洗,漂等等方法也不离水火,或水,或火,或水火结合,
而水火是什么,阴阳之兆征也
拙见,欢迎指证.
2009-06-22 10:47 3楼
关于附子,乌头的煎法俺比较赞同李可老先生的方法,朋友们有空了可以去看看李老的相关著作
2009-06-22 10:57 4楼
对症即是,有是症,用是药。
只要是对症,再毒的药也是可以治病的,否则则会致病。
饭是没毒的,可以吃饱肚子的,可吃多了。也有撑死的。
2009-06-22 11:05 5楼
4楼所言极是!~~
2009-06-24 14:31 6楼
4楼真逗,饭是没毒的,可以吃饱肚子的,可吃多了。也有撑死的。
⬅ 中药是如何避免耐药性问题的? 老茶馆 针灸特效穴【王之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