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临床应掌握“八诊”方法学

2011-07-03 12:11 楼主
中化西医

“四诊”是中、西医在临床诊疗实践中收集临床资料,获取疾病各种变化信息的重要方法,是临床诊疗实践活动的起点,所以是现代中医进行辨证论治的前提和基础。传统中医的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它们都是对疾病表现于机体外部的形、色、味、状(脉及症)等特征收集与分析的方法,大多都属于由患者和医生各自“主观”上形成的认识和反应,因此,主要突出了“以人为本”的诊疗理念。但严格来说,这些资料应当都是疾病“症状”的范围,自然就只能给“按症辨证”提供依据。因而是对疾病宏观、整体和功能上的认识与研究方法。

西医四诊原是指“视、触、叩、听”,其实,现在已经转变成“透、触、验、听、测”,可见,其四诊方法不是“生来就有”,也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进步者的。现在的西医四诊方法是对疾病表现于机体内部脏器的形、色、音、质等变化特征的收集与分析,主要是由仪器设备检查而来的“客观”上形成的认识和反应。这样说来,这些资料都是对疾病微观“病状和征状”的描述范围,仅仅突出了“以病为本”的诊疗理念,当然就只能给西医和现代中医的“以征辨病”“按病辨证”提供依据。因而主要是对疾病微观、局部和结构上的认识与研究方法。

所以,中、西医四诊都有优点,各有偏重。两者之间有着广泛的互补性,只有将其二者的方法融合统一起来,形成现代中医学的独特的“八诊”(望、闻、问、切、触、透、验、测)型疾病诊断方法,才能广泛收集到对疾病变化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形态与功能等多个层面综合性信息资料的认识和反应。就能为准确和全面探讨疾病的病理变化,为准确和全面进行“三维一体”之辨证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方法;提供详实而准确的症状、征状和病状性临床材料。从而可为准确和全面的“辨证”与“论治”奠定坚实的客观基础。

从治疗实际来说,在现代临床上,当面对一个具体的患者时(如:关节痛,或咳嗽,或胃痛,或湿疹患者),首先通过“望”其整体的精神和病变处的形色变化,收集资料,可以了解大体的病情和病程;然后“问”其病痛的部位或发作情况,就能大体掌握疾病的轻重程度、病种类型,等等;再去“触”病部、“切”脉象、“闻”声音“测”血压等,了解其机体总体的反应变化和病变局部的大体特征,可以全面了解该疾病的多种外部变化信息;至此,我们就能根据所获症状初步“拟似性”判定该患者之各种可能的疾病(西医性)类型或名称,并能初步对患者宏观疾病症状进行(中医性)“辨证”论治。但是,为了更准确更深入地认识疾病,辨治疾病,让患者满意,令患者信服,我们还得再去“透”“验”其病变内部微观的形态特征和物质分子的改变,从而为深入地准确地判定疾病,提供更可靠的证据,为现代中医学进行微观性“辨病与辨征”论治,增添更丰富的资料。利用如此丰富而全面的临床资料进行“诊断治疗”或“辨证论治”,就肯定能够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提高临床疾病的治愈率。

由此可见,对任何患者的疾病诊断,我们要尽可能的用以上“八种”手段,甚至更多的方法收集临床资料,才能确切表述其主要和次要的症状特征,才能深入揭示其脏腑和细胞的病理变化特征,才能准确反应其功能和结构及其物质分子的质、量变化特征,然后,通过综合分析,认识主次,辨别真伪,就能确立正确的“疾病诊断”。从而为现代中医学进行“症状、病状、征(物)状”之三维一体性“辨证诊断”奠定基础。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7-03 14:33 2楼
博闻强识,获益匪浅!
2011-07-04 10:40 3楼
你好,本帖转的好,真正的名中医实际上都在实践此法,悲哀的是自称能治多种疑难病症的所谓中医,意有玄妙色彩者,愚弄患者也只是口上不攒,仍参之。
⬅ 怎样理解真正的中西医结合 老茶馆 《医林改错》临证录——短小、精悍的一本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