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习笔记

2009-08-30 17:04 楼主
最近在认真学习中药学,主要是看成都中医药张庭莫教授的讲课录像,讲得非常好,还有找到一本不错的中药学书,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公望编写的,对药物作了各种形式的归类,非常适用于临床。现在就将自己的学习笔记留在这里,留下我学习中药学的足迹。

1、贝母
可清痰,可润肺,可散结。川贝润肺之力强,清痰力弱,且价格高。浙贝无润性,但颇能化痰散结而不伤正气。除清肺痰外,更能除周身之痰,散周身之节。如卵巢囊肿、乳腺增生,各类脂肪廇必不可缺。

2、蒲公英
能清阳明之火,能灭菌,能杀病毒。大可大剂重剂用之而不伤正。能清眼目之热,甲亢引起的大眼病,可用之内服外洗。胃炎胃溃疡用之尤良。

3、竹茹、天竺黄、竹沥
能清肺热,化肺痰而不伤津,能清心肝之火。天竺黄、竹沥清火之力远胜竹茹,肝火攻心,热痰扰心之良物。

4、玄胡
止痛之力最强,止痛而又不伤正,为中药止痛第一佳品。行气之力弱,可不用之行气。
另:从导师那里得一偏方,用向日葵盘中的穰加水浓煎,可止各种癌症疼痛。

5、三七
能活血,能化瘀,能生肌,能止血,又能止痛。作用于创伤伤口的每一个环节。止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伤血。又能大补五脏,生用偏凉,熟用偏温。

6、车前子
利水利尿而不伤正,又能清肝明目

7、木通、通草
利湿利尿泻心火通乳,通草性缓,木通有毒,当用川木通。量莫大,6g。

8、丹参
活血化瘀行血而不伤血。活周身之血,活血之要药。

9、三棱、莪术
活血化瘀行血而不伤血,血中之气药,破坚积之佳品,又能行血止痛。
莪术又能行气,功类郁金,舒肠胃肝气之郁,但行气弱于郁金,活血强于郁金。能抗癌,犹能抗子宫癌。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8-30 17:04 2楼
10、川芎
行血活血,又能行气。善止诸痛,头痛尤善。其性温燥。

11、乳香、没药
活血止痛生肌

12、白芨
善止肺胃之血

13、黄芩
善清上焦之火,又善清肝热,又善入下焦止痢安胎。酒制入上焦,炒则安胎,炭炒止血。实清热之良药佳品。

14、石膏
辛凉解表,清阳明之热,又能解阳明之渴。

15、芦根
清肺胃之火,而不伤脾胃,能和中生津,能清热利尿。肺脓必用。

16、苦杏仁
于肺气能宣能降能润,善化肺中之痰,能润肠通便。苦杏仁有毒,制过方能使用。

17、滑石
善利尿,善清暑热。外用清热收湿。

18、石菖蒲
芳香化时和胃。能开窍,能安神除烦。

19、枸杞
补肝血肾精,明目延年益寿。好不老果。

20、黄连
清热止痢解毒,除湿利胆,善除中焦湿热,广谱抗菌。各类炎症皆可用之。味苦伤脾胃,当权宜用之。胃炎胃溃疡用之尤良。
2009-08-30 17:05 3楼
21、莱菔子
可下气行气,可除痰,可消食。

22、山楂、神曲、谷芽、麦芽
消食健脾之品。

23、藿香、佩兰
芳香轻宣,可化湿浊,和胃止呕,最能醒脾。

24、白术
最能健脾补气,能利腰脐之气,固胎最宜

25、茯苓、茯神、茯苓皮
少量用除湿、祛痰、健脾,重用利尿。多服久服延年益寿。茯神兼具茯苓之功,重于安神。茯苓皮重于利水行气。

26、党参、人参
益气生津健脾,大补五脏之气。重用补肝肾,轻用补心肺。可回阳救逆。人参力强,党参力单。人参用参须,价廉而力强。

27、黄芪
益脾肺之气,固表之力最强。

28、山药
健脾养阴,尤能养肺脾肾之阴。多用显滞腻。

29、麦冬、天冬
养阴,尤养肺阴。麦冬重于养阴,天冬偏于寒凉。

30、菊花
清肝火、平肝阳,辛凉解表。清心明目安神。多服久服延年益寿。

31、辛夷、苍耳子
专治鼻炎,辛夷偏凉,苍耳子偏温。苍耳子有毒,不宜过6g,小儿慎用。

32、当归、鸡血藤
皆能补血活血。当归补血之力稍强。当归能润肠,鸡血藤略能通络。

33、地鳖虫(蟅虫)
活血通月经,又能活血疗骨伤,常内外同用。有毒,用量1g,酒制为佳。

34、自然铜
专用于骨伤

35、蜂蜜
益气和中,润燥生津,润肠。不可用开水冲。
2009-08-30 17:05 4楼
36、蔓荆子
辛凉散浮,专清头目风热,止头痛要药。

37、藁本
辛温发散,散寒胜湿,其力雄壮。头痛必用,痛连齿颊用之佳,尤善治巅顶痛。

38、香薷
夏日之麻黄,发汗解表,祛暑化湿,芳香醒脾。

39、白芷
祛风散寒燥湿,入阳明,善止痛,尤止阳明诸痛。善通窍,尤善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止带

40、麻黄 麻黄根
散寒发汗平喘。麻黄根敛汗

41、葛根
入阳明,透肌散热,解痉止泻,生津除烦。升阳透疹。

42、白薇
清热凉血,利水通淋,清虚热.
2009-08-30 17:06 5楼
43、蚕砂
温燥,除湿和胃,除风湿,能止痛,风湿痹痛尤良,能治湿疹。

44、川乌 草乌
大辛大热大毒,祛风散寒除痹,最善止痛。不宜同用,不宜过5g,先煎1小时,以不麻嘴为度。

45、附子
大辛大热,回阳救逆,善走诸经暖诸脏,引火归元。先煎30-60分钟。陈士铎言,大热者用三黄石膏汤,加附子一片,凉服之,为反佐。

46、肉桂
散寒温命门,引火归元。

47、吴茱萸
温肝止呕止痛行气。合黄连为左金丸,治肝郁化火之呕吐吞酸最效。

48、火麻仁、郁李仁
润肠通便,郁李仁有能利水消肿

49、生姜
散寒解表,止呕温肺,善解诸毒

50、隔山撬
消食开胃健脾。又能补益肝肾。

51、紫花地丁
清热解毒消痈肿。与蒲公英合称二丁,抗病毒良。
2009-08-30 17:06 6楼
52、桔梗
开宣肺气,载药上行,利咽喉,清肺热,排脓。

53、牛蒡子
又称大力,清热解毒利咽,疏风解表透疹。

54、薄荷
宣透之物。疏风解表,疏肝行气,清利头目,清热透疹。

55、蝉蜕
功类薄荷,清热解毒之力稍强,散结消肿抗惊厥。与薄荷治皮肤瘙痒、荨麻疹良。

56、白芥子
微温,散清痰,清肺痰亦能清周身之痰。

57、巴豆霜
大辛大毒,泻冷积,退水肿。用量至多0.3g,入丸散。

58、莲子 芡实 莲心
养阴健脾益肾,收涩,固涩下焦。芡实补肾固涩之力更强。莲子能安神,莲心善清心热。

59、龙眼肉
养血安神益脾。痰热者忌服。

60、枳实 枳壳
破积行气化痰,通利三焦。枳实力锐,枳壳力缓。
2009-08-30 17:07 7楼
61、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散结消痞、抗癌。燥痰不宜。有毒

62、五味子
敛肺止咳,敛汗生津。收涩固肾涩精,安神止泻。

63、紫菀 款冬花
祛痰止咳,药性平和。紫菀以开泻祛痰为主,冬花以温润镇咳为主

64、柴胡
解热疏肝,升阳举陷。抗炎、抗病毒、抗结核。燥而伤阴,久用不宜。

65、麦冬 天冬
滋补肺胃之阴,生津除烦,润肠通便。天冬大寒,又善入肾。

66、沙参
滋补肺胃之阴,补胃阴尤佳

67、陈皮
化痰行气

68、青皮
疏肝行气,又可行周身之气,散积消滞。

69、荆芥
疏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70、紫苏
解表散寒,和胃调中,解鱼蟹毒
2009-08-30 17:07 8楼
71、白前 前胡
降气化痰,前胡又有清热解表之功

72、白果
敛肺定喘,缩尿止带

73、百部
润肺止咳杀虫

74、甘遂 芫花 大戟
逐水涤饮消肿,入散剂最大剂量不可过1g

75、旋复花(金沸花)
消痰散结,降气止呕

76、砂仁 白蔻仁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砂仁又能止泻安胎。

77、草果
燥湿温中、行气截疟。主要作用于中下二焦

78、厚朴
燥湿行气、消积除胀

79、吴茱萸
疏肝温中,下气止呕,散寒止痛。

80、木瓜
舒筋活络,化湿和胃
2009-08-30 17:08 9楼
81、生地
养阴生津,凉血止血,降血糖。凉血散血之要药。

82、熟地
补髓填精,大益肾气,养血滋阴。熟地滞腻,当配合行气药使用。

83、何首乌
养血益肝肾补精。生用能解毒行气通便,制首乌补益力强。补益力不若熟地,无熟地之滞腻。首乌善乌发,促进须发生长。
84、夜交藤
何首乌之藤,养血安神通络止痒。

85、女贞子 旱墨莲
补益肝肾,女贞子善清虚热,明目;旱墨莲善凉血止血。旱墨莲又善镇痛镇静。

86、枸杞
补益肝肾明目养血。号不老果,能延年益寿。

87、莵丝子
温阳益肾固精收涩。

88、白芍药 赤芍药
养血敛阴,柔肝缓急,解痉挛。赤芍与白芍之功略同,但善凉血散血化瘀止痛。

89、阿胶
养血滋阴润肺

90、扁豆
健脾燥湿
2009-08-30 17:09 10楼
91、防风
疏风解表,胜湿止痛。风中之润剂。

92、桂枝
温通经脉,通达阳气,温煦卫阳。

93、葱白
散寒解表,戴阳之通阳

94、槐花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治痔疮必用!

95、葛根
解阳明热,透疹,止泻,解痉,生津,升阳

96、番泻叶
泻下导滞,性寒凉。单味泡服,缓下3g,峻下6g

97、西洋参
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98、芦荟
泻下通便,清泻肝火,美白皮肤,杀虫,疗廯

99、芒硝
清热,消肿,通便,散结。外涂治皮肤疮肿

100、大黄
泻下通便,泻火解毒,活血凉血止血,清泄湿热,利胆护肠。
2009-08-30 17:09 11楼
101、鸡矢藤
消食,导滞,调理脾胃。可常服久服无碍。

102、肉苁蓉、锁阳
补肾助阳,润肠通便。锁阳与肉苁蓉功效相近,但锁阳不如肉苁蓉。

103、秦皮
清热燥湿止痢,明目清肝火

104、苦参
清热燥湿,利尿杀虫,湿热疮疡疹廯,止痒

105、黄柏
清热燥湿解毒利尿,可用于疮疹溃疡,能退虚热

106、龙胆草
专泻肝胆湿热

107、白藓皮
清热燥湿,湿热疮疡疹廯,止痒。

108、地肤子
利尿通淋,除湿止痒,皮肤病必用

109、椿皮
收涩止泻止带,收敛止血,清热燥湿。

110、马勃
专入肺经,清热利咽,止肺胃之血
⬅ 超强趣味方歌 老茶馆 浅析张景岳用药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