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是:古本伤寒杂病论之我见

2011-09-03 23:29 楼主
读古代典籍,众所周知,难读难懂。个人体会,不同的古籍版本,其对阅读的理解影响也不小。曾读过多种不同版的道德经,有的较易读,有的摇头晃脑也读不明。同样,伤寒杂病论版本亦有多种,如明代复刻宋本(上海1976版),清代桂林古本(广西1980版)等等。
在网上,曾见网友历数桂林古本的不是之处,读后颇为桂林古本感到不平。为此,前曾将两版本逐字逐句对较阅览,感觉桂林古本亦有可贵之处。
试举一例: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宋本、97条)
血弱气虚,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古本)
从两句对比看,很明显下句比上句用字精确。若气(尽),命亦绝也,以仲景医圣之精明,绝不应有此用字之误也。
由此,我想象到仲景医圣不但精明,且其心思亦是非常精密精细之人,下文为证: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鞕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鞕。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则知大便不久必出。所以然者,以小便数少,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从“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则知大便不久必出。”句,与现代医学对比可知,当今人体解剖认为,人的膀胱容量约为600与800毫升,人的水生理代谢谢约为2500毫升,600×4=2400或800×3=2400,亦即人每日约应有三至四次尿量即为正常,可见仲景当时观察之精密与精细,真非常人也。观古今之医籍,亦未见有人在小便次数的多少标准上,有此肯定的论述。
因此可见,仲景其所著之书,亦必定是非常严谨的。从桂林古本其文风之严谨看,亦绝非后人所能胜任的。
各位看官,以上为本人自以为是之个人看法,如有冲撞处,请谅解.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8-15 09:23 2楼
我也喜欢桂林古本伤寒论。这就是看缘份吧。
2013-08-16 07:55 3楼
各有所长,但个人也比较喜欢【桂林古本】
⬅ 肝虚气郁 湿热下注 老茶馆 中药名别用-----杨宪益《银翘集》书名来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