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云翔

2011-09-09 19:15 楼主
邹云翔教授:一代名医,我国中医肾病学宗师,著名中医学家,肾病、老年病专家,一级教授、全国第一批中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创始人之一并任院长28年,曾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中医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江苏省一至四届人代会代表,全国二、三、四届人代会代表,中共江苏省委第六届候补委员,南京中医学院副院长。担任中央保健委员会医师30余年,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中医保健工作做出重要贡献,并热情为老百姓看病,疗效卓著,活人无数,誉满神州。

邹云翔先生,师从于江苏孟河名医费伯雄高足刘莲荪先生和上海名医丁仲英先生。抗战爆发后在沪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担任中医救伤医院内科主任,抗战胜利后由重庆至南京行医,1954年奉命筹建江苏省中医院。建院之初即成立我国第一个中医肾病研究小组,1955年出版了中国首本中医肾病专著《中医肾病疗法》,是我国中医肾病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其女邹燕琴教授、学生王钢教授传承邹云翔先生学术思想,并发扬光大,也都是我国著名肾脏病专家。邹云翔学术思想是我国中医肾病学科的理论基础,也是南京博大肾科医院的学术源流。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9-23 12:40 2楼
****邹云翔,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十二月出生于无锡县周新镇(今东
降镇)邹家弄。1914年9月考入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今江苏省无锡师

范学校),1916中7月毕业后,曾执教于周新镇小学。他有广泛的爱好,

平日教学之余阅读了大量的经学、史学、古典诗词和医书。

****1925中夏天,周新镇一带发生了一场比较严重的瘟疫,他的母亲和

几位乡亲被传染病夺去了生命。邹云翔悲痛之余,目睹当时农村缺医少

药,无法抗御疫病的状况,愤而弃教习医。他去武进拜孟河费伯雄的高

足刘连荪为师,刻苦攻读我国古代医书和名家医案,掌握了祖国医学的

基本理论和治病要领,深得刘连荪的喜爱和赞赏。1929年他回乡行医,

秉承刘师“活人之术,胜于一切”的教诲,结合临床,不断深入钻研医

术,尤其注意发扬传统医德,对于贫苦病人,常常不收诊费。不久,无

锡又瘟疫流行,他日夜不分地奔忙放附近的大小村巷,抢救病人,他这

种治病救人的作风、为乡亲们所称颂。就在他行医期间,国民政府中央

卫生委员会提出了《废置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障碍案》及《规定限制中

医生及中药材之办法案》等错误仪案,激起了中医界和一切有识之士的

强烈反对。邹云翔一面撰文予以批驳,一面去南京呼吁请愿。政府在愤

怒的舆论面前,不得不改弦易辙,只得以“设立中央国医馆”来消弭群

众的反对声浪。

****1935年,邹云翔应上海中医协会理事长丁仲英之聘,去上海主编

《光华医药杂志》,并在丁仲英的诊所应诊,向丁仲英学习,借以提高

自已临床经验。他在主编《光华医药杂志》时,重视中医药学家的理论

探索和实践经验,提倡中医学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反对派别之分,

门户之见。他说“医者应无派别之分”,尽管在医学理论上有各种不同

的见解,但可以通过讨论,互相提高。一个善于探索的医生,绝不能固

执已见,应该博采众家之长,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比如对于金元的四

大医家各有所长,后代有些医人在学习时往往有所偏重。邹认为,金元

“诸家并无所偏,而偏者不善于学诸家之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各界组织了中医救伤医院,邹云翔担任了该

院内科主任。不久随该院内迁武汉、重庆。在内迁途中,他向中医喉科

专家张嘉炳学习喉科医术。至重庆后又拜著名中医学家补一为师。因

此,他的医术日见进步,掌握了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喉科各方面的

知识。他对肾病的诊治钻研尤深,因而在重庆声誉鹊起,求诊者不绝于

途。

****1942年,中苏文化协会常务理事王昆仑聘请邹云翔担任该会义务会

医。邹云翔在政治上倾向于民主进步,同情和支持中苏文协的进步活

动,欣然接受了这一聘请,他在担任义务会医期间,不顾特务们的盯梢

跟踪,不畏反动分子的威胁恫吓,经常为中共党员和民主人士义务出

诊。当时担任《新华日报》编委的戈宝权同志患肾病,病情严重,全身

浮肿,已有腹水。西医对此束手无策。这时戈宝权已奄奄一息,睡在新

华日报社的职工宿舍内。邹云翔得知后,毫不考虑自己的安危,毅然前

往诊治。经过他的精心治疗,戈居然起死回生,数月后恢复了健康。消

息传出,成为山城一大佳话。郭沫若在《申述关于中医科学化的问题》

一文中以此为例,驳斥中医不科学的谬论。

****抗战胜利后,邹云翔回到自己的家乡,开设诊所,他虽然誉满重

庆,但在无锡却不大为人所熟悉。1953年王昆仑写信给无锡市有关部门

探听他的下落。这时才引起无锡中医界的注意。翌年江苏省筹建中医

院,邹云翔应邀参加了创办工作。中医院成立后,他先后任副院长、院

长。后又兼任南京中医学院副院长。同时他又是国家科委中医组成员,

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当选为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

国中医学会副理事长。虽然工作繁忙,社会活动又多,但他是还是坚持

医学理论研究和定期门诊。1954年,在他的主持下,成立了中医肾病小

组,开展了对中医药治疗肾病的研究。1955中,出版了他的著作《中医

肾病疗法》。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肾病的中医学专著,在医学界引起强

烈的反响。他还根据多年来治疗的经验,创制了治疗肾病的中成药。

“保肾丸”这对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有显著疗效。解放以后,邹云翔

如饥似揭地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将学到的哲学原理,运用到中

医学的理论研究和医疗实践中去。如他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内

外动因的原理,研究防治常见的多发性急性肾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肾炎的发生,是由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的因素而形成的,内因主要是指

人体的肾气,外因就是外感六淫之邪, 以及疮毒之类。肾气不足,病

邪乘虚而入,导致肾病的发生;反之,肾气充足的人,纵遇六淫或疮毒

之类的侵袭,也不致发生肾炎。”从这一论断出发,他认为急性肾炎是

完全可以防治的。

****邹云翔在中医学理论上主张“治病必求其本和必须有整体观

念”; “病情万变,医亦善变”;“治病如量体裁衣,必须辩证救

治”。他在治病时不仅根据病情,而且观察人的体质、年龄、个性、起

居、婚姻、嗜好直到气候环境、精神情态的变化对发病的影响等主客观

情况。他在治疗患有肾病人时,不仅单纯地治疗肾病,而且根据不同情

况,分别采取从肾、从脾、从肺、从肝……入手对诸种脏器进行综合调

治,因而疗效很高。

****邹云翔常说: “见同行中有一技之长者,必登门求教;凡自己未

能治愈的病人,转至他人治愈者,必请教学习。”他对于古代医书、名

家医案更是不断钻研,一有余暇,总是手不释卷。他常对人说: “人

活着就要学,学无止境。”

****邹云翔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经常教导学生“师古而不泥古”,要

把前人的经验融会到自己的实践中去,从而取得新的见解。1982年,国

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首批确定邹云翔为中医内科博士研究生导师。目

前,经他教育、传授的学生,不少人已成为我国中医界具有较高水平的

人。

****1982年,邹云翔的学生与南京工学院王能斌副教授的学生合作,研

制成功了《邹云翔教授肾系疾病诊疗及教学经验应用软件》,开设了邹

云翔肾病电脑门诊。1984年11月,这一软件参加了在西安举行的全国微

机应用展览,获得了一等奖。1985年在日本筑坡举办的国际科技博览会

上展出。1987中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世界医药信息学术会议上宣读了

这一软件治疗的论文,引起国际医学界的极大重视。至1987年,这一软

件已诊治肾病患者逾万人次,疗效达90.8%。
⬅ 邹云翔治验:口疮 老茶馆 邹云翔治水气病十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