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针灸治疗法

2011-09-13 09:53 楼主
咳嗽,在生理上,是一种常见的重要的防御性呼吸反射;在病理上,是呼吸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出现的症状之一,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病可出现咳嗽症状。
中医认为,咳嗽既是具有独立性的证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咳嗽,分别言之,肺气上逆作声,有声无痰为咳,咯吐痰液,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内经》对咳嗽已有了较为详细的认识。《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称;明代张景岳从临床实践出发,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景岳全书·咳嗽》有:“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张氏对咳嗽的辨证分类,逐步为后世医家所沿用。
【发病机制】
人体的整个呼吸道都存在着激惹感受器,它们是分布在粘膜上皮的迷走神经末梢,受到机械或化学刺激时,引起防御性呼吸反射,以清除激惹物,避免其进入肺泡。咳嗽反射是常见的重要防御反射。它的感受器位于喉、气管和支气管的粘膜。大支气管以上部位,特别是喉和隆起的感受器对机械刺激敏感,二级支气管以下部位对化学刺激敏感,传入冲动经迷走神经传入延髓,触发一系列协调的反射效应。引起咳嗽反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病均可出现咳嗽,其机制亦大致相同,以下主要以支气管炎为例加以说明。
(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本病病因有感染、物理和化学因素(如过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的吸入)、过敏反应(如花粉、真菌孢子的吸入;钩虫、蛔虫的幼虫在肺移行;对细菌蛋白质的过敏等)。以上因素可造成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粘膜腺体肥大,分泌物增加,并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气管、支气管粘膜上皮的迷走传入神经末梢,受炎症刺激而发生咳嗽。
(2)慢性支气管炎 本病发生的外因主要有吸烟、感染因素、理化因素、气候、过敏因素等;内因有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减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以及多种异物刺激可引起咳嗽;炎性分泌物积聚于支气管腔内,可引起反射性咳嗽。咳嗽的严重程度与支气管粘膜炎症及痰量的多少有关。本病患者由于夜间睡眠后管腔内蓄积痰液,加之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支气管分泌物增多,晨起体位变动时引起刺激排痰,故晨起咳嗽、咯痰较多。
咳嗽时,先是短促或深呼吸,接着声门紧闭,呼吸肌强烈收缩,肺内压和胸内压急速上升,声门突然打开,由于气压差极大,气体以极高速度从肺内冲出,将呼吸道内异物或分泌物排出。
针灸作用机制:
针灸治疗咳嗽的作用机理的认识,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抗炎作用临床证实,针灸能有效治疗急性和慢性炎症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针灸对炎症过程的渗出、变质、增生等基本变化具有调整作用,可有效地控制炎症的渗出。有人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使用咳喘膏贴穴治疗,发现多数患者痰内炎症细胞明显减少,柱状上皮细胞病理损害得到一定改善,其病理疗效达70%左右,且远期疗效也较稳定。
(2)改善呼吸功能 炎症时,气管、支气管特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广泛性小气道狭窄,可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日本有人用流速仪和气流阻断器分别测定针刺天突、肺俞、大杼、太渊、足三里穴组前后的气道阻力,结果表明:不论吸气或呼吸阶段的气道阻力增高状态.针后均明显下降,尤以吸气时下降更为明显。国内亦有很多报道,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针刺前后对照,针刺后最大通气量、肺活量较针前显著增加,第一秒时间肺活量和深吸气量均有所提高。
(3)调整免疫功能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降低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的重要内因之一。正常人呼吸道具有完善的防御功能,在呼吸道免疫功能减退、免疫球蛋白减少(呼吸道分泌物中存在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机能衰退时,易导致本病发生。在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方面,有人报告,针刺强弱对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机能有不同影响,认为弱刺激即可使吞噬能力增强,强刺激则使之减弱;在特异性免疫功能方面,有人报告用化脓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使自然杀伤性淋巴细胞(NK细胞)免疫活性明显增强。针灸对患病机体免疫球蛋白亦有显著影响。实验证实,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贴穴治疗能提高患者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而且能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加强防御能力。
(4)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植物神经功能的失调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的一个重要内因。当呼吸道的副交感神经反应增高时,对正常人不起作用的徽弱刺激,可引起支气管收缩痉挛、分泌增多,而产生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从咳嗽反射的机理来看,机械和化学刺激的传人冲动,经迷走神经传入延髓才能触发反射效应,因此神经系统在咳嗽反射中起着主要作用。现在人们认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和肾上腺皮质功能较正常入相对低,而迷走神经兴奋性较正常人相对为高。针灸治疗能提高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抑制了副交感神经功能的亢进,同时增强了肾上腺皮质功能,使支气管扩张,管内堆积的分泌物得以顺利排除,从而改变了肺的通气功能。有人报告植物神经平衡指数较健康人显著异常的慢性支气炎患者,在三伏日灸贴治疗后,患者植物神经紊乱获得纠正。
总而言之。针灸刺激通过神经传人中枢,发生复杂的神经体液调节,增强交感神经功能,抑制副交感神经功能。同时针灸能抗炎,改善呼吸功能和免疫功能.直接和间接达到治疗咳嗽的效应。
【辨证论治】
咳嗽有外感、内伤两类。外感为六淫犯肺;内伤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不论邪从外人,或自内而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肿气上逆作咳。外感新病属邪实,治当祛邪利肺;内伤久病多属邪实正虚,治当去邪止咳,扶正补虚,分别主次处理。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证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伴头痛、鼻塞、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处方:合谷,列缺,肺俞,外关。
方义:列缺为手太阴络穴,配肺俞宣肺疏风;合谷为手阳明原穴,外关为手少阳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两者配合,发汗解表。
随症选穴:头痛加风池、上星。
2.风热证
主症:咳嗽频剧气粗,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伴头痛身热,汗出恶风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则: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处方:尺泽,肺俞,曲池,大椎。
方义:尺泽为手太阴合穴,配肺俞清肺化痰;大椎为督脉要穴,通阳解表,配曲池疏风清热。
随症选穴:咽喉干痛加少商点刺出血。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主症: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粘稠,痰出咳平,多于晨起或食后加重,常伴胸闷脘痞,食少体倦,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则: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处方:肺俞,脾俞,太渊,丰隆,合谷。
方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原穴为本脏真气所注之处,手太阴原穴太渊配肺俞、脾俞以健脾化湿,补肺益气;足阳明络穴丰隆配手阳明原穴合谷,和胃气,加强中焦运化之力,使痰浊得化。
随症选穴:胸闷脘痞加足三里、内关。
2.肝火犯肺
主症: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痰少质粘,可因情绪波动而加重;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则: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处方:肺俞,肝俞,太冲,经渠,阳陵泉。
方义:太冲为肝之原穴,配肝俞平肝降火;经渠为肺之经穴,配肺俞清肺化痰;阳陵泉为足少阳合穴,清泄少阳之火,火不烁金,咳嗽自平。
3.肺阴亏耗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口燥咽干或午后潮热,神疲体瘦,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处方:肺俞,太溪,三阴交,足三里。
方义:足三里培土生金,配肺俞以补益肺气;三阴交可调足三阴经气,补脾益气;太溪滋补肾水。
【典型病例】
宋×,女,33岁,职员。于1974年3月初诊。自诉素往体弱,纳减脘闷,近日不慎,感寒作咳,误服凉药则咳甚;现痰白肢懒,神疲乏力。查体:面淡黄,睑微肿,舌质淡,苔薄白,脉来濡滑,惟右关细弱,知系素往脾阳不振,复受外邪,致使痰浊恋肺,气失清肃则作咳。治本景岳所示:“凡脉见细弱,症见虚寒而咳嗽不已者,此等症状,皆不必治嗽,但补其阳而咳自止”的经验,乃补太渊,泻肺俞、列缺、丰隆,灸脾俞、足三里等穴,一日一次,连续治疗七次,聚散关开,咳止而愈。(长春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主任刘冠军医案,选自《现代针灸医案选》)
【按语】
咳嗽是人体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表现,治疗决不能单纯的见咳止咳,必须按照不同的病因分别处理。针灸对本证发作期或初发者有满意疗效,久病者,应配合其它方法治疗。对于咳嗽的预防,首应注意气候变化,避免受凉,饮食不宜肥甘、辛辣或过咸,戒烟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哮喘的针灸治疗法 老茶馆 针灸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