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治疗中的经方应用(万友生)

2009-11-23 21:48 楼主
流行性出血热是以发热、低血压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我在1985~1990年间,曾率领一个科研组深入疫区,对之进行系统的研究,在本病全过程五期的治疗中,几乎都应用了经方。

发热期———柴胡桂枝汤、桂麻各半汤
江西疫区本病多为湿热证,初起表现为湿偏重的太阳与少阳合病,症见恶寒发热,热势起伏或往来寒热,头痛、腰痛、身痛,无汗或少汗,鼻塞,咳嗽,头昏目眩,心烦,呕恶,纳呆,口苦,面红目赤,渴喜热饮或不多饮,球结膜水肿,咽腭及腋胁可见针尖样红点,脉弦细数,舌红苔薄白。这是出血热疫毒夹寒湿袭表郁热,好犯血络,而其疫毒又有以募原(少阳、三焦)为巢穴的特点所致。据此,拟定二方:一为柴胡桂枝汤合三仁汤的“柴桂败毒汤”,治病偏少阳者;二为桂麻各半汤合三仁汤的“麻桂败毒汤”,治病偏太阳者。小批量制成250ml一剂的水煎剂,治疗300余例,轻中型病例常可热降症减而直接进入多尿期以至恢复期,达到表解里和的效果;重型患者亦多能顺利地度过发热期。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初期症同出血热,如法服用此二方,亦可收到汗出热退症减的效果,比诸出血热患者似尤显著。

低血压休克期———通脉四逆汤
本期多见气阴两脱证或阳脱证,参麦针、参附针有独到疗效。但对极少数危重型难治性休克之属少阴阴盛格阳证者,上述两针力尚不足,还须合用大剂通脉汤急温回阳。即使如此,也还有不救者。故而研制用生附子的通脉四逆汤注射剂以应急需,实有必要。

少尿期———大陷胸汤、白散、抵当汤
本期为本病极期,疫毒盛而正气衰,湿热由表入里,闭阻三焦,瘀、水、热胶结,气机逆乱,满腹胀痛拒按,二便不通,或黑便如泥,胸满息促,呕吐呃逆,出血倾向,甚至神昏、谵语等。此时常呈典型的大结胸证和热入血室证,治法贵在大力破瘀、逐水、泻热、开结以宣畅三焦气机,令水道运行顺畅,则可有效地防止心衰、肺水肿(水邪凌心犯肺)、DIC继发纤溶亢进(热迫血行、气逆血乱)、尿毒症(关格)、脑出血、脑水肿(瘀热闭窍)等危重并发症的发生。为此,我们制订了“宣畅三焦系列方”,以大陷胸汤逐水泄热(若热证不明显者,则按寒实结胸用白散);桃仁承气汤(温病方)合抵当汤攻瘀泄热;另以麻黄汤、五苓散合平胃散(名“宣畅三焦方”)宣畅三焦气机。以上各方均制成微型口服或直肠灌注液,每剂60ml,每4小时用30ml,日夜连进。常可在大下淤泥样恶臭便后,腹痛大减,小便亦随之增多,三焦气机为之流畅而病入坦途。

多尿期———五苓散、金匮肾气丸

本期邪虽已有出路,但仍余邪未净,故仍常以五苓散等渗利湿热;多尿后期余邪去而正未复,常见肾关不固之证,金匮肾气丸为常用之方。

恢复期———竹叶石膏汤、栀子豉汤、橘皮竹茹汤、半夏泻心汤、理中丸
本期可见多种瘥后病证,如虚热不退的竹叶石膏汤证;虚烦不眠的栀子豉汤证;呃逆不止的橘皮竹茹汤证;心下痞满的半夏泻心汤证;喜唾久不了了的理中丸证等。

我们的体会是,运用经方于出血热病,要抓住两个关键:一是病机符合;二是主症符合。只要具有这两个符合,疗效就可以预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万友生谈经方治疗肝炎 老茶馆 诚实专家的大实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