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脉求源》第一章第五、六、七节

2011-09-18 06:58 楼主
第五节.体液调节的影响
体液调节就是机体某些细胞产生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各器官组织或某一器官组织,从而引起这器官组织的某些特殊的反应。
人体体液约占体重的65%左右。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称细胞内液,是原生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不部分存在于细胞外,称细胞外液。细胞外的液体有血浆、淋巴、脑脊髓液及组织液。主要成分是水,其二是气体氧和二氧化碳。其三是一定量的各种无机离子。其四是有机化合物,包括食物消化吸收后,进入血,再进入细胞外液的葡萄糖、氨基酸、脂类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其五是细胞外液中还含有多种激素。其六是有限量的废物,这些废物是细胞新陈代谢谢活动捕捞产物,
各种体液约占体重的65%左右。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称细胞内液,是原生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不部分存在于细胞外,称细胞外液。细胞外的液体有血浆、淋巴、脑脊髓液及组织液。主要成分是水,其二是气体氧和二氧化碳。其三是一定量的各种无机离子。其四是有机化合物,包括食物消化吸收后,进入血,再进入细胞外液的葡萄糖、氨基酸、脂类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其五是细胞外液中还含有多种激素。其六是有限量的废物,进入血液,经循环运送至肾、肺和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使血液不断更新,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无机盐、氧、代谢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的作用。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往往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故患病后常常要通过验血来诊断疾病。
从这里可以看出,神经的调节是比较迅速而精确,而体液调节比较缓慢、持久和弥撒。血液作为人体的细胞外液,其组成成分非常复杂,虽然经过自我的新陈代谢谢,但还存在着一定量的代谢谢产物。所以血液的浓度由水来决定,所含成分就相对地造成对血管壁或大或小的刺激。
第六节.植物神经的影响
在本章第三节已经谈过,植物神经主要分布在内脏和血管平滑肌、心肌及腺体的神经,控制与调协内脏、血管、腺体等功能。因不受人意志支配,故称自主神经。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瞳孔缩小,心跳减慢,皮肤和内脏血管舒张,小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加强,括约肌松弛,唾液分泌增多等。在这两个神经系统中,当一方起正作用时,另一方则其负作用,很好的平衡协调和控制身体的生理活动,这便是植物神经的功能。如果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被打破,那么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称为植物神经紊乱症或植物失调症。
正常情况下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的程度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表现为:(1)年龄愈大,自主神经功能愈低下;(2)高龄患者迷走神经功能降低幅度相对较大,迷走/交感张力失衡相对更为严重且持续时间长[3]。随年龄的增长,迷走/交感在一个新的平衡中维持心率正常,当胆道有炎症及胆管内压力增高时,胆囊壁内脏神经感觉纤维受到刺激,迷走神经张力增高,通过胆心反射使心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迷走/交感张力的新的平衡再次失衡,迷走神经作用加强使心率减慢。
第七节.肺循环的影响
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两种。
体循环:由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入主动脉,又经动脉各级分支,流向全身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然后血液经过毛细血管壁,借助组织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经过交换后,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再经过小静脉、中静脉,最后经过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
体循环主要特点是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并将其代谢谢产物经静脉运回心。
肺循环:从右心室射出的静脉血入肺动脉,经过肺动脉得肺动脉在肺内的各级分支,流至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肺内各级肺静脉属支,再经肺静脉注入左心房。
肺循环的特点是通过肺,完成气体交换。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肺循环血管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刺激交感神经对肺血管的直接作用是引起收缩和血流阻力增大。交感神经兴奋时体循环的血管收缩,将一部分血液挤入肺循环,使肺循环内血容量增加。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血栓素A2、前列腺素F2α
等能使肺循环的微动脉收缩。
(见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左心室、左心房贮存是动脉血液,而右心室、右心房贮存的是静脉血液。肺循环自成一脉的作用是将全身上、下腔静脉进行回流,通过毛细血管气化后纳入动脉。所以它的循环走向是从右心室射出静脉血,再经肺动脉返回左心房。肺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即“气”的功能作用,因为“肺主气”。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9-20 11:30 2楼
谢谢分享
2011-09-20 11:48 3楼
楼主辛苦了
⬅ 临证拾遗:换个角度问出病因 老茶馆 第六章:预测诸病易数八卦分宫主病歌天地盘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