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蕴华伤科经验述要

2011-10-29 23:35 楼主
石蕴华(1906~1993年),男,江苏无锡人。自少年时期(15岁)即从叔公石晓山学医,弱冠业成,随晓山公襄诊,1928年起在上海、无锡等地悬壶行医,并被聘任为几家行业协会的伤科顾问,及协助叔父石筱山襄诊,1956年参加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为石氏伤科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981年应聘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撰有“治验急性胁肋扭伤的心得”等论文。

学术经验

石老认为:医者治病必须遵循“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的古训,辨别寒热虚实,对于损伤后引起的夹杂兼邪之症,必须审视清楚属寒属热,抑或痰浊湿邪阻滞之不同,从而对症下药,方能奏效。

外病内治是石氏伤科一大特色,石老一贯主张内外并重。石氏伤科不仅能治疗各种跌打损伤、骨折、脱臼等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对由于损伤而并发的各种夹杂及兼邪之症,更有其独到之处,在处理这种病症时,必须要有扎实的内科理论知识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药到病除。若用攻伐之品亦必须考虑到患者本素的强弱,气血的盛衰,绝不盲目滥用以致损伤脾胃气血。

对于骨折、脱臼的复位手法及伤筋的理筋手法,亦必须根据损伤部位、错位的程度,以及患者禀赋的强弱,而施以恰如其份的手法,既能达到骨折、脱臼复位的目的,又不使病员增加痛苦。

石老对小儿髋关节扭伤的治疗尤有独到的心得。小儿髋关节扭伤为伤科的常见病,但往往被医师们所忽视,以致造成终身残疾。此病反生于小儿4~12岁之间,由于小儿髋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比较嫩弱,加上小儿本性善跑喜跳,每易引起韧带肌腱损伤,初则疼痛、走路稍有跛斜,卧床休息几天以后,症状即能缓解,行走如常,继续能奔跑,往往不被家长们重视,过度奔跑以后髋关节又发生疼痛,步履又有跛斜,休息几天之后症状改善,仍能走路及奔跳,如此反复发作,数月之后,走路跛斜,休息以后仍不见好转,步行依然跛斜,髋关节活动受限,造成终身致残,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诊断:患儿就诊时往往主诉膝关节疼痛,(系闭孔神经受压所致)步行时稍有跛斜。

检查:对比二侧下肢能发现患肢较健侧长1~2cm左右,腹股沟韧带处压痛轻微,X线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

治疗:此时应运用伤科理筋手法,拔伸患肢并尽量过度屈曲髋关节,再对比二侧下即无长短,在腹股沟韧带处外敷三色膏,内服中药,方拟:牛蒡子、佳蚕、牛膝、山甲片、当归、赤芍、独活、泽兰叶、桑枝、炙乳香、半夏、甘草、生地。卧床静养,经过1~2次治疗即能痊愈。如果经久不治或医治失当,反复发作,损伤后引起髋关节周围炎症,韧带发生水肿,日久产生粘连,进而侵犯髋关节,使关节间隙变狭窄,以致下蹲及外旋活动受限,步行跛斜,此时测量二下肢,即能发现患肢较健肢缩短2~3cm,虽经多方治疗亦不能挽回,造成终身残疾,可不慎哉!

验方选介

兹就石氏伤科治疗损伤并发夹杂兼邪之症的经验方介绍于下。

一、瘀血化热治疗方

组成:鲜生地、赤芍、丹皮、山甲片、当归、银花、翘壳、蒲公英、泽兰叶、生山栀、大青叶等。

主治:损伤以后,贻误失治,症见损伤部位肿胀,皮肤发红,按之发热,西医称为无菌性炎症。

按:本病是由于瘀血凝结,郁而化热所致,瘀血为本,化热发炎为标,依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当以清热凉血为主,佐以活血化瘀,使火炎之势得以遏制,瘀血凝结得以疏运,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并外敷三黄膏。

二、痰浊阻络治疗方

组成:牛蒡子、炙僵蚕、制半夏、山甲片、威灵仙、竹节、白附子、当归、赤芍、红花、陈胆星、汉防己、米仁、粉萆粟、伸筋草、桑枝、炙乳香等。

主治:踝关节及足背作痛,局部轻微肿胀压痛,影响行走。

按:本病的发生有轻微的扭伤史,但对日常生活及行走无明显妨碍,往往被病员所忽视,以后疼痛逐渐加重,影响行走。究其病因,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以致痰浊阻滞所致,治疗以活血舒筋,祛痰化浊法为主,并外敷三色三黄膏加黑虎丹,效果比较显著,并嘱患者适当减少行走。

三、痰热交阻治疗方

组成:盐水炒柴胡、盐水炒青皮、广郁金、延胡索、白芥子、制半夏、当归、蒲公英、制香附、旋覆花、黄芩、银花、炙乳香、路路通等。

主治:肋软骨炎(泰齐氏症)。

按:肋软骨炎的形成,一般均有外伤史,开始仅感隐隐作痛,仍能继续操持家务及工作,由于用力太过,以致疼痛逐渐增加,并且伴有向腋下及背部放射,疼痛可因用力及咳嗽而加剧。此痛好发于女性,发病部位一般在第2、3、4肋软骨处,局部压痛明显,外形高突隆起,皮肤微红,按之有微热。此乃外伤,使局部气血运行失畅,以致痰浊阻于络道,郁而化热所致,故以理气活血,化痰清热为主,佐以通络止痛。并可外敷三色三黄膏加黑虎丹。三色膏加三黄膏有清热活血,消肿止痛之效;黑虎丹能祛瘀消肿散结,专治筋骨发炎等症。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丁济仁用平胃散经验 老茶馆 董建华教授治疗泻痢诸法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