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手札6

2009-12-24 22:48 楼主
药王孙思邈云.. 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医国是指社会因素,医人是指心理因素,医病是指生物因素。
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
古之神圣之医,能疗人之心,预使不致于有病。
提出情志转移法,情志相克法,情去疏导法等心理保健方法。
养生,在儒. 道. 释三家中,儒家讲中庸,道家讲守中,释家讲中道。
不知易,不可以言医。医易之精妙之处就在于她把人投放到天地之间去,从天地人三位一体去考察人的生理. 心理及病理。
乾为大脑,大脑为元神之本源,主宰着人的精神. 思维和行动,指挥着人体脏腑. 组织的各种动作的协调。
运用前人经验,必须结合辨证论治,才不会受古方的束缚。
病机,病之机要也。
病机者,根于中而发于外。
病机,是指疾病的病因,病位和疾病的发生. 发展. 变化转归等。
治病掌握了疾病机要,则用力小而收效大。
素问,病机十九条,从复杂的病情牛加以分析归纳,由博返约地指出-种辨证求因的方法。
脾胃此脏喜新而恶陈,常令滋润,无使于涸。
方不对病則非方,剂不蠲疾則非剂。
炉烟虽熄,灰中有火。
治病有先后,不可乱投,邪未去时,慎不可补也。大邪新去,恐增其气,转甚于未治之时也。
人生至六. 七十以后,精血俱耗,平居无事,巳有热证。
人身之阴,难成而易亏。
形瘦血虚。
瘦人多火而血虚,肥人多湿而气虚。
脾气健肌肉自生,血气自然运行。
肾气实则骨有生气,而疽不附骨矣
纵口固快一时,积久必为灾害。
爽口作疾,厚味措毒。
厚味伤阴,房劳损肾,转成慢性骨髓空洞。
壮者气行而巳,怯者着而多病。
中医止痛无常方,一定要因证因人制宜。
老人多有习惯性便秘,烦躁失眠,皆阴虚阳亢的表現。药宜甘凉滋润,培养先天之本。在饮食方面,忌辛辣厚味,以免助火伤阴,宜甘涼滋润,以甘淡养胃,使水谷之气不绝,以培养后天之本。
光靠行医,难糊家人之口。
多年之中,对农村的经济状况,疾病种类,药品需要等,获得不少的经验。同时,从读书的惑豁,临证敀效失,病家的愁乐中,进-步体认到中医学术对社会人群的作用。
刀匕壶囊,黄卷青灯,用功不为不苦。
-跨入医林,面前数千年发展起来敀中医学术是如此繁茂丰厚,而又庞芜错杂。
为了应付门面,生搬硬套地学了一阵中西汇通的学说,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疗效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
張仲景伤寒杂病论,其察症候而罕言病理,出方剂而不言药性,准当前之象征,投药石以祛疾。其质朴的学术,直逼实验科学之堂奧。参阅诸家诠注批阅,反不如钻研原著之会心。当专重于研讨原著,将读书所得用于临床,毎有应手而痊大症。
实践得多了,逐渐感覚到偏执古方存在的一些弊端。一方闻,临床遇到的疾病多,而所持的方法少,时有穷于应付,不觟泛应曲当之感,-方面也觉得经方究竟是侧重于温补,倘有认证不清,同样可病随药变。
法路宽阔,进退从容。
执死方以治活人。
中医治病,基本上是釆用复方。
习医至此,不禁废书而三叹,其知之何晚也。
临床愈久始知难。
欲期补拙在衰残。
把痰饮当作今义的稠则为痰,淡则为饮,就失去了经典的原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見。
不但能触机即发,左右逢源,还能熟能生巧,别有会心。
常有学医恨晚之叹。
寻求疾病的本质,不可停留在表面的寒热虚实。
見到他们的得意之笔,恰是自已薄弱之处,从中对比思索,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只要虚心汲取他人之长,皆可为攻错之石。
慢性病的转化要有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有方还需能守。
专一地研讨医学,可以堀出运河.. 整个文化素质的提高,则有助于酿成江海。养到功深,是可以达到境界上的升华的。
勤与恒,做任何学问都要勤奋和持久,治医学尤须如此。
日理临床夜读书。
把自已掌握的-点技术当作追求个人利益的手段,那就丧失了做医生的根本。不特失之于医德,且将毁及于医术。
不动笔墨不看书。
勤奋而能夠持久,善于继承又勇于创造,中医事业在后人手里必将有-个大的发展。中国医学必将以更绚丽的身姿,挺立于世界科学之林。顾后瞻前,寄希望于未来。
随遇而安,自甘淡泊,否则必致躁扰不宁,学术上难以探深致远。
道,就是规律。
只有精了,才可能愽。
看书,有的要精读,有的一般浏览。
現在的敎学,象母親抱着孩子走,不让下地。在课堂里天天灌。日日填,结果是不能独立思考,缺乏自学能力。
函授的本身是自学。
立足于中医,吸收西医的东西起帮助作用,做到西为中用,古为今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西学而不用西药。
心知两个体系,这点经验很重要。
长处在哪里?不足之处在哪里?
中医长于调理、
为病寻药,去掉辨证论治,将会失掉中医精神。
孙思邈属道家,药路与仲景有异、
学习外台,获得杂病的治疗.. 学习千金,获得脏腑综合症群的治疗。
对某些综合症群,因呈現神经精神症状,斯以神经官能症称之,西医无特效疗法,千金却有方可用。
要釆取众长,就得看好多家的书,真象蜜蜂釆蜜似的。
路是人走出来的。中医是可以自学成功的。我自已走的就是自学之路。
读书百遍,不如抄书-遍。
读书与治病,时合时离.. 古法与今方,有因有革。
异处正是其秘方。
诗云.. 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
仲景之秘,唯叶天士能通变之。
在临床上看到心脏病患者,在大便干结之时,病情往往增剧,必须保持大便通畅,而不是泄泻,就体会到炙甘草汤中所以用麻仁之理。通过临床,得到经验和教训,再去温习理论,会对理论理解更深,而这时理论对临床才确实具有指导意义。
顿悟,是从苦学中生出来的巧。
没有渐悟,便没有顿悟。
脱离临床的理论,是空头理论。即使讲得头头是道,耎侈是花槍,中看不中用。
变慢为快,首先抓速效。
科学研究的道路,总是坎坷不平的,要使自已的研究成果得到公认,还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做很多工作。
不变贵为贱,,再好的药也无方法推广。
字字吃住,句句吃透。
若要精,人前听。若要好,问三老。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中来。
炮打襄阳第-功。
医书一担,儒书一头。
好问則裕,自用則小。
以方套病,误人深矣。
所谓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将来,你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了。
学中医,最忌紙上谈兵。
谦受益,满招損。
孟子云.. 不直则道不見。
年虽衰朽,姜桂之性未免老而愈辣。
未来是过去和现在的延伸。
一切道术,必有本源,未有不睹汉唐以前之书,徒记时尚之药数种,而可为医者。
老师讲得眉飞色舞,而学生却象腾云驾雾一样了。
医者,书不熟則理不明,理不明則识不清,临证游移,漫无定見,药证不合,难以奏效。
自学是每一位科学工作者的必由之路。
学无捷径,貴在有心。
不谙医理,学识肤浅,便是庸医。
没有万灵的秘方,只知道方药是必须辨证运用才能取效的。
人之安危系于一医。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李时珍历时四十二年,才写出本草纲目。
叶天士拜师从学十七人,终成良医。
叶天士家为祖传数代之世医,家学渊源,早年即名噪一时,伹他并不满足于巳有之成就,经常隐姓埋名,先后从师十七人,卒成一代宗师。
所谓秘方,验方与其他常用方剂一样,既有其-定的适应症,也有其局限性,并不是-方治百病,更不能代表整个中医学术体系。
青蒿鳖甲汤是从小柴胡汤小变而来的。
读书难,读医书尤难.. 读医书得其真诠,则难以尤难。
读仲景书,当于无字处求字,无方处索方,才可谓之能读。
读仲景书,不仅知其正面,须知其反面,应知其側面,看出底板,
专读仲景书,不读后贤书不可以,仅读后贤书而不读仲景书又不可以,二者兼备,临证方可有济。
书读活了,扩大了眼界,便能举-反三,运用自如。
须临床时反复温习,始能运用裕如,想一劳永逸,是不現实的。
非既有此书,而天下之人依书而病也。
脹不死的痢疾,饿不死的伤寒。
钻研任何学问,自学虽是重要之路,但一旦遇到阻栏,还须有人指点,方才恍然有悟。
早知如此,何必学医。
敎科书上有条有理,有板有眼,好象天下无不可识,不可治之病。然而一到临床实习,又产生了消极情绪,在病理分析上,诊断上,医生可以一套又一套,而在治疗上,真正能治好病的并不多。
七損八益的精神是.. 阳不可过用,阴就得以充盛。
所谓.. 罢,即安静或抑制,极,指兴奋和紧張。罢极之本就是说魂的作用,是在心的指挥下所表现的正常的兴奋和抑制作用。这就是临床上,对于兴奋或抑制功能失调的疾病,中医多从肝治的缘故。
法国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说.. 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
医之为术,学之易而精之难,行之易而知之难。
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古罗马作家大加图说.. 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马克思说..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哲学家洛克说..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爱迪生少小时功课不好,曾被斥为低能儿.. 达尓文在少年时,老师亦认为他是平庸的孩子,后来他们都成为大科学家,大发明家。
医之病,病在不思。
业欲精,必明理.. 欲明理,必多思。
学习中医,应先学药。
易子而教。
手泽存焉。
萧規曹随。
同行相忌,文人相轻。
古人说.. 行年五十,方知四十九年之非。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中医当中,有的人处方治病,疗效很好,但说不出道理.. 有的人长于理论,但实践经验不足,这是客覌事实。
中国医学和中国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代医学家大都兼通中国文学和书法。
中医开方时,字写得好的,就会受到病家青睐。
那种-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和乐在苦中的坚毅精神犹跃然纸上,使人老而忘倦。
中医学确实包含了不少的至今还无法解释的迷信成分。
但迷信和科学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发展过程,并无绝对的界限,这是人类对客覌世界认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
能夠治好病,就是科学。
有末代中医之叹。
这些年,有的中医医院,实际上西化了,这种极不正常的情况是必须加以纠正的。
现存中医学院培养的中医,不论是三年也好,六年也好,还是不能达到老-代中医耐水平。则今后要谈进一步发展中医,恐非易事。
学贵于疑。
学有根底,見多识广,才能博釆众长,汇通诸家,化裁创新。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先哲云.. 兵贵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用药如用兵,其理則-。
秀才学医,罩里捉鸡。
学习中医,只有三个途径.. 一是家传,二是自学,三是师承。
中华民族数千年之古代医学,乃稀世国宝,其间玄奥神秘,实非浅尝可得。吾辈应奋起自强,发愤中兴,以免中医事业之消亡。否則,不仅是岐黄之不肖子孙,抑亦为中华民族之罪人。
民间确有好方法,应该加以发掘,以补充常用方之不足。
因这套处方,经过千锤百炼,因此卓有显效。
十年读书,十年临证,存心济世,存心对天。
取得不少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芳香花类以拨动气机。
诸子皆有所旯,亦皆有所蔽。
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
世界上就没有绝对的不治之症,而只有不知之症。
四季不正常的风,叫贼风。
以良方寿世,如春雨膏田。
搜集民间验方,备临床之需。
学医的关键是在青年时代。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青年人最忌讳说大活,说空话,说假话。
不敗于医之技,而败于医之德。
从治病必须治人,悟出留人治病的道理。
用药如用刑,一有所误,人命系焉。
常备灵药,随时救人。
良方秘法。
药贵精,不贵多,轻可祛实,疗效則寡可以胜众。如果泛药以误治,不如不治为中医。
贪多求重,药过病所,欲速则不达,反伤中气。
我有恩于人,不可不忘也.. 人有恩干我,不可或忘也。
天以六六为节,人以九九制会。必须在节与制字上明白九为阴,六为阴,阳必以阴节之,阴必以阳制之。
医德重于技术,治病救人,不能自卖聪明,宁作魯肃,不学周瑜。
正气自疗。
危重病人,往往变化于顷刻。
不变应万变,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论中字字皆法,且无字亦法。
治病要有定見,不能有成見.. 不凭病名,但凭脉证。
治温热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为有守。
胆与识,为与守,就是从大经大法中来的。
常于治慢性病中,一法一方加减到底。
中医科学化,西医中国化。
少阳内寄相火,受邪后易郁而化热,見口苦,咽干,目眩之证。
单纯者易治,复杂者难医。
熔古方. 今方于一炉。
功夫在医外,功夫在一炉。
学习应勤,术业当精,涉猪须博。
学中医和其他学科一样,入门易而深造难。
在学术上,不可一日无長进。
治內伤杂病,多用健脾胃,补肝肾之法。
将多科学识融会貫通,用于专科。
不经冰霜苦,那得透骨香。
中医退热方法甚多。
效在用量。
很讨厌处方杂乱无章,下笔前无计划,药味上下左右乱加,君臣佐使主次不分。
处方整齐清晰,一般每张处方十二味,分作四行书写,第一至三行三味,第四行两味,按君臣佐便排列,每个药名的字数要相应,很合乎美学原則。
举一反三,推陈出新,洵是善读书者。
对于在实践中确有苗头的中草药,应该组织力量进行研究,筛选和创造卓有成效的方剂。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由杂而专。
由博而返约,由粗而入精。
当经过大刀阔斧,轻清灵巧,复法多法等三个阶段。
芳香轻宣。
芳香清解之中,重用宣透。
湿为阴邪,郁蒸可以化热。
有形之火不可纵,无形之火不可残。
慢性内伤疾病,重点辨虚实寒热。
一生行医,十分谨慎小心,真所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危而不救,何以医为?
出诊乃中医之传统美德。
十載寒窗,-举成名。
千人吃药,-人给钱。
我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让富人拿钱,给穷人治病。
医虽小道,亦自利利他之道也。
从不吹嘘,能治者则治,不能治者则不包揽。
以自高身价而以专家自炫,欺世盜名,不足为训,非吾之徒也。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要当-个好医生,有-个秘诀,就是-个人一方,方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能概以死方去治活人。
中医贵在活。
千变万化,别具-格。
人必无所显而后得为隐。
病无定体,千状万态,当用何方,各依情势而定,不可按图索骥。世上哪有照着书本条文去害病的道理呢?
中医治病,必讲天时,地势,体质,病邪,并需将几者综合进行权衡,然后定出轻重缓急。
不读书不能明理,但不善于读书,則不如不读书。
对各种疑难杂证,常从四两拨千斤之法取得显著疗效。
治学由博而约,事倍功半.. 由约而博,事半功倍。
这种世道,这种贪官,有理谈吗?
年老力衰,力不从心了。
各种事业之成就,决非出自一地-人之力,中医事业并不例外。
兴亡继绝,承前启后。
治精神病,不宜服抑制药,要因势利导。
以轻剂起沉疴,足見深得调整阴阳之真谛。
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调整阴阳。
伹愿人皆寿,何妨我独劳。
痈有火毒之滞,疽可寒痰之凝。
用之最精,信手拈有,游刃有余。
治病如大将用兵,坐镇从容,使人登寿域。
治病求本,就是要维护脾胃,遣方用药,务要冲和,,否则只见其病,忽视根本,虽小病也难愈。
维护后天之本,以治病是王道之法,必须治上不犯中,犯表不犯里,才能不违土气之敦阜,和肝温肾,又是调和脾胃所当着眼之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12-24 22:50 2楼
调理脾胃诸病,方药不离白芍缓肝,以期土中泄木,常以菟丝子,淫羊藿温肾,以期益火暖土。
达胆和胃。
缓肝可以运脾,达胆可以和胃。
少阳是活动的开端。
春草初生之芽,极其脆嫩。
内疏外透,以取显效。
治病如开锁,钥匙对簧, 轻拨即开。
不要放弃-切临证机会。
临床实践是基础,只有多看病人,反复实践,才能积累经验。
医者不伹要知其常,更贵在知变。变化之来,又须临事不慌,指挥若定,才能应变和定变。
鼓动人多读书,今日读此,虽觉无用武之地,他日遇見此症,则灵感自来。
体验到劳动人民长期积劳致虚,反复感邪,以及湿. 热. 瘀. 滞之兼夹,导致病情错综复杂,自有其特异之处,应在治疗上有所变化,所以相应制定了复方多法的治疗,揉合经方. 时方,冶为一炉,温散. 疏化. 宣导. 渗利. 扶正达邪. 祛邪安正. 祛瘀. 清热,凡诸治法,掇合于一方而兼顾之。
苦读,勤练,多问。
查书寻方。
勤于练习,年深日久,必有所得。
-徒多师,博釆众长。
放弃治病,就是失职。
暮鼓晨钟,声声入心。
-洗华而不实,空洞浮泛的颓风。
反对玄学和空谈。
均变法,非常法也。
对于民间草药相当重视,经常使用为当时名医所不屑取的草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学古而不为古所囿,能从常法中跳出来,自有创获。
物质属之血,机能属之气。
心包者,实指中枢神经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惟恐玩物丧志。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检医典而精求,对疾病而悲悯,谓之行方.. 知常知变,能神能明,谓之智园.. 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谓之心小.. 析理详细,勿持两可,谓之胆大。四者似分而实合也。
不少医家-生的经验就体现在一两个方剂上。
只在六经上求根本,不存诸病名目上寻枝叶。
如果没有愈困愈愤,愈愤愈进的精神,是迏不到的。医贵有恒,这是学习中医最根本的方法。
仲景书为万世法,号群方之祖,治杂病若神。
医学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則万病皆通。
学习中医,不要记死方死法,不要舍本求末,不要随波逐流。
以彼之长,易此之短。
友好之益,不减良师也。
祖国医学相传几千年,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繁衍的一门科学,不是昏庸的执政者和-帮假洋鬼子消灭得了的。
医学知识,要靠学习来积累。
温针,针尾加文燃烧,可借艾火之温热,通过针体导至肌体内部,不但有温行经气的功效,还有加强手法的作用。
勤练书法,既爱六朝书法之工整,又喜板桥书法之险怪,平素得力于此,晚年自成-格。
运用自如,恰到好处。
有规矩才能成方圆。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寒热者,阴阳之化也。
寒有上下内外之分,热有表里虚实之辨。
阴阳消长理论,盛极必衰,阳极一阴生,阴极一阳生。
虽然衰老和死亡不可避免,但返老还童和枯木逢春的希望还是存在的。
心肾交济全赖坎离升降。
心肾阴阳-旦失济,水火不能相交,就会出现心烦失眠,心悸,健忘,多梦遗精,腰酸足冷,尿频等心火炎于上,肾水寒于下的病理表現。
仲景把心肾相交的理论应用于临床,创制了治疗心肾不交的著名方剂一黄連阿胶汤。
仲景一生学问,既在这先天立极之元阴元阳上探求盈虚消长,揭示六经提纲,判阴阳之界限,三阳本乾元-气所分,三阴本坤元一气所化,五脏六腑本是虚位,二气流行,方見真机。
脑不衰则全身不衰,要全身不衰,必须脑不衰。
人脑越发达,越长寿。
防止脑衰的要害在于要用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用进废退。
显意识在左半脑,潜意识在右半脑,可以通过梦沟通。
有气神者,夜则藏之于心,日则見之于眼目。
分而不分,不分而为。
要活法圆机,灵活运用。
当以临床体会与实际经验为准。
时医-見虚火上冲等症,并不察其所以然之要,开口滋阴降火,自谓得其把握,独不思本源阴盛阳虚,今不扶其真阳,而更滋其阴实,不啻雪地加霜,非医中之庸手乎。
若非烂熟于胸中,安能应变于俄顷。
中医学术的奥妙,确在于临床。
归真反璞地研习古老的祖国医学,
掌握規矩而又不拘于方园。
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从艺者,德之不厚,行之不远。
汤者荡也,凡者缓也。
凡火盛者不可骤用凉药,必兼温散。
佐用隔蒜灸,以增加散结开郁之力。
如针不痛,其人眼睛发黒,或見火光者不可治,此毒巳入脏腑也。
瘰疬起于少阳-经,不守严戒,延及阳明,大抵由于食物之厚,郁气之积,曰毒. 曰风. 曰热,皆此三端,变化引換。须分虚实,实者易治,虚者可虑。如出现潮热不退,体力消耗,民间称为痒痨,溃烂时间过多,形成瘘管,不易治愈。
不调理肠胃功能,药虽对证,不易見功。
春秋相反,燥湿不同。
凉极而万物反燥。
阳气和則嚏。
神有余则笑不休,所谓神者,心火是也。
宣通血气,调顺阴阳。
清络热必兼芳香,开里窍以清神识。
人之疮肿,因内热外虚所生。
膏梁积热之变。
治疮之大要,须明托里. 疏通. 和营卫三法。托里者,治其外之内.. 疏通者,治其内之外..和营卫者,治其中也。
膏梁之变,热自内生,肥貴之人最易病此。
其温邪内郁,必从热化。
在医疗实践中,不以-法废诸法。
甘寒滋润,清上滋下。
展气化以轻清。
气热则神浊冒昧。
冒昧常是卒中的先兆,暴瘖常是卒中的后果。
眼无表不发。
耳呜,不是单纯-个耳鸣症状,常常伴有脑胀. 头晕. 目眩等下虚上实的证候。
用药先清后滋,注意肝肾同源,上病下取的法则。
何谓耳鸣,怎样区别虚实?耳鸣是自覚耳中鸣响,如潮水或如蝉鸣,妨碍听觉。一般暴起耳鸣声大,以手按之更甚者,属实证,多因肝胆火盛,或阳亢于上所致。
若渐觉耳鸣声小,以手按之减轻者,属虚证,多因肾虚精亏,耳失充养所致。
突发耳鸣,声大如潮声,按之鸣声不减,此为肝胆火盛,上扰清窍所致。
渐觉耳鸣,声小如蝉鸣,按之鸣声减轻,此为虚阳上扰,或肾精亏虚,耳失所养。
耳聋.. 耳暴聋者,此为肝胆气火上逆,上壅于耳,或外邪侵袭,蒙蔽清窍所致。
久病渐聋者,此为精气虚衰,不能上充清窍所致。
重听.. 重听骤发者,此为痰浊上蒙,或为风邪上袭所致。
重听渐现者,此为肾精虚衰,耳窍失荣所致。
皆善于吸取前人经验,斟酌损益出以已見,使方而不使于方,这是值得取法的。.
全身皮肤是排泄汗液的轧窍,也是气体出入之门户。
阴虚无骤补之法,计在存阳.. 血脱有生血之机,必先补气。此阳生阴长,血随气行之理也。
脏寒生满病。
鼓胀为湿热相生,遂生胀满。
走黄,即毒走散之意。
消渴,此因膏梁肥甘之变。
言为心声。
百端之起,皆自心生。
燥之为病,血液衰少,不能营养百骸。
失眠,是以经常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难以复睡,或时时惊醒,睡不安宁,甚至彻夜不眠为症状表現。虚证是因阴血亏虚,心神失养.. 实证是因邪气內盋,心神被扰。
嗜睡.. 是不论昼夜,睡意很浓,经常不自主地入睡。困倦嗜睡,昏沉脘痞者,此为痰湿困脾.. 饭后嗜睡,倦怠食少者,此为中气不足.. 大病之后,神疲嗜睡者,此为正气未复.. 嗜睡而精神疲惫,此为阳气衰微.. 温热病人出现高热昏睡,此为热入心包.. 中风昏睡,鼾声痰鸣,此为痰瘀蒙蔽心神。
麻木.. 肌肤麻木,神疲乏力,面舌淡白者,此为气血亏虚.. 肢体麻木,眩晕欲扑者,此为肝风内动.. 半身麻木,兼有口眼歪斜,此为痰瘀阻络。
胸闷胸痞,指胸部有痞塞,满闷之感。胸闷不适,兼有心悸气短者,此为心气不足.. 胸部慗闷,心痛如刺,面唇青紫者,此为心血瘀阻.. 胸闷痰多,咳嗽气喘者,此为痰浊阻肺。
渴不多饮,伴颧红盜汗者,此为阴虚证.. 渴不多饮,伴头身困重者,此为湿热证。
渴喜热饮,饮水不多者,此为痰湿内停,或阳气虚弱,津不上承。
口干但欲漱水而不欲咽者,此为瘀血内停。
水入即吐者,此为饮停于胃。
疼痛.. 病机有二,不通则痛,不荣亦痛。
脹痛.. 气滞作痛。刺痛.. 瘀血致痛。窜痛.. 气滞所致,或見于行痹。固定痛,瘀血所致,或見于痛痹, 着痹。冷痛.. 寒邪阻络。或形体失煦所致。灼痛.. 火邪窜络,或阴虚火旺所致。重痛,湿邪困阻气机所致。绞痛.. 邪闭气机所致。痠痛.. 气血远行不畅,或肾虚失养所致。隐痛.. 精血亏虚,或阳气不足,机体失养所致。空痛.. 肾精不足,或气血亏虚,組织器官失养所致。
腰痛绵绵,痠软无力,以两侧为主者,主肾虚证。
腰脊或腰骶部冷痛重,寒冷阴雨天加重者,主寒湿痹证。
独見于足跟或胫膝疼痛者,主肾虚证。
腰痛連腹,绕如带状者,此为带脉損伤。
腰脊疼痛連及下肢者,此为经脉痹阻。
眩. 晕. 冒,容易混洧。眩,是忽然眼見黒花昏乱.. 晕,是运转,如坐舟车而头目旋转.. 冒,言其昏黒而视物不清。
如何区别头晕的性质?头晕是临床常見症状之-。中医诊断头晕时,应注意了解其诱因,或加重原因及兼夹症状,以辨别头晕的虚实寒热。
如头晕昏花,伴胸闷呕悪,舌苔白腻者,此属痰湿内阻,清阳不升所致。
如头晕而脹,伴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者,多为肝火上炎所致。
如外伤后头晕刺痛,夜间尤甚者,此为瘀血阻络所致。
如头晕脹痛,伴有腰痠耳鸣,头重足轻者,多属肝阳上亢所致。
如头晕耳鸣,兼腰痠遗精,健忘者,此属肾精亏虚而成。
如头晕目眩,过劳加重,伴面白倦怠,舌淡,脉细弱者,此为气血亏虚所致。
目眩,又称眼花。目眩,兼有头晕头脹,面赤口渴者,此为风火上扰清窍。
目眩,兼有头晕胸闷,脘痞恶心者,此为痰湿上蒙清窍。
目眩,兼有头晕乏力,气短食少,腹脹便溏者,此为中气下陷,清阳不升。
目眩,兼有头晕腰痠,耳鸣,健忘者,此为肝肾不足,目窍失养。
高年阴气不自收摄,越出上窍。从无-人领会,反用治少壮耳聋及发表散气药,是以百无一效。
痉厥,叶天士治此症,独重在肝。认为肝气一逆,则诸气皆逆,气逆则痰生,遂风旋火沸,神迷肢厥,治火不在苦寒,而在于平肝潜阳。
眩晕,清火养肝,固为正冶,伹阳气上升,至于身体不能自主,此非浮火之比,古人必用金石镇坠之品。
肝火太甚,多愤怒,铁落能制之。
如何从咳嗽辨别寒热虚实?
从咳嗽的声音,痰的性状及兼見症状可鉴别证候的寒热虚实。咳声重浊,痰清色白,鼻塞不通,多为外感风寒.. 若咳声不畅,咳声重浊,不易咯出者,多为肺热壅盛..若咳痰声低,痰多易咯,是寒痰或湿痰.. 如无力作咳,咳则气促,口吐白沫,是肺气亏虚.. 若咳声阵发,发则連声不绝,甚至呕恶咳血,是肺实病候.. 干咳无痰,是肺燥咳嗽或肺阴亏虚。
咳声重浊紧闷,是寒痰停肺,肺失肃降。
咳声轻清低微,是肺气虚损,失于宣降。
咳声不畅,痰稠而黄,是热邪犯肺,肺津被灼。
咳有痰声,痰多难咯,是痰湿阻肺。
干咳无痰,痰粘难咯,是燥邪犯肺,或阴虚肺燥。
咳声短促,連续不断,咳后回声反复发作,是顿咳,此因风邪与痰热搏结所致。
咳如犬吠,伴有声嘶,吸气困难,是白喉,此乃肺肾阴虚,火毒攻喉所致。
亡阴,亡阳之汗有何特点?
亡阴之汗是大汗不止,汗出如油,热而粘手。由于体内津液枯涸,相对浓缩,邪热通过粘稠阴液从汗而泄,故热而粘手。
亡阳之汗是大汗淋漓,汗稀而凉。因阳气将绝,元气欲脱,卫外不固,故津液自泄,而見汗稀而凉。
阴虚潮热与阳明潮热有何异同?
阴虚潮热与阳明潮热均为定时发热而如潮汐,二者不同点是..
1. 病机上,阴虚潮热是阴虚生内热.. 阳明潮热是阳热亢盛所致,二者有虚实之别。
2. 时间上,阴虚潮热以午后或入夜发热较甚,晨起消退.. 阳明潮热每至日晡热增。
3. 程度上,阴虚潮热多見烦热,低热.. 而阳明热盛,以汗大出,大热身热为主。
4. 兼症上,阴虚潮热多兼颧红,盜汗,失眠等症.. 而阳明潮热兼見面赤,口渴,便秘,神昏等实热症状。
下-个千年,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善用兵者,必先屯粮.. 善治邪者,必先养正。
中气如轴,经气如轮,治法不过助中气旋转,复四维之升降。
世传神效名方,绝大部分是釆自民间的单方,验方。
大凡药方,前人所以立法。病有百变,岂可执方。
忧则气结,喜则百脉舒和。
人之死者,岂为命乎。
仲景方能疗大病,救急痛,愈痼疾。
一部伤寒医天下。
洋风吹得权贵醉,直把故宫作白宫。
红色贵族,占尽神卅春色。末代中医,傲视时代风云。
赶逐污鬼,医治各样的病症。
瞎子岂能领瞎子,两个人不是都要掉在坑里吗?
喜乐的心是良药。
在爱中建立自己。
不要以**待人,也不要讹诈人,自己有钱粮就当知足。
内夺而厥,則为瘖痱。
内夺,有**之夺伤其肾,忧思之夺伤其心,大惊大恐之夺伤其胆,饥馁疲劳之夺伤其脾,皆能使人失音,宜求其属,大补元气。
完素制地黄饮子治舌瘖,不是着眼于外感,而是注意于内伤。
完素治内夺而厥,舌瘖不能言,二足废而不为用,肾脉虚弱,其气厥不至,舌不仁麻木感,地黄饮子主之。干地黃. 巴戟天去心. 肉苁蓉酒制. 山萸肉. 石斛. 麦冬. 附子炮. 肉桂. 白茯苓. 石菖蒲. 远志肉. 五味子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红枣-枚,薄荷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服。
地黄饮子是完素治少阴肾厥不至,发为瘖痱的著名方剂,即桂附八味去山药. 丹皮. 泽泻,加巴戟天. 肉苁蓉. 五味子以强壮肾机..石斛,麦冬以清滋肺胃..远志. 石菖蒲以开窍发声。此瘖痱同治,重在少阴肾厥。后世医家,按法用之,每收显效。
地黄饮子去辛热之附桂,加之风药中之润药秦艽,勾耳,润药中之百合,当归,胡麻仁,治昏厥之肾阴亏损,水不涵木,心火暴甚,肝阳上亢。
防已黄芪汤对慢性关节风湿痛及慢性风湿关节炎,均有较好的疗效。如浮肿明显,加苡米,茯苓皮,晚蚕砂.. 肩背及上肢痛甚,加片姜黄. 桑枝.. 腰胯及下肢痛甚,加徐長卿即摇竹梢,五加皮.. 形寒肢泠,加附片。
防已黄芪汤,即黄芪,防已,白术,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组成。本方治风湿相搏,-身尽痛。近人用本方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刄慢性肾炎浮肿,均获较好的疗效。
倒換散.. 无问久新,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冂肿疼者。
大黃,小便不通者减半。荆芥穗,大便不通者减半。
上二味,各等分,分别研细。每服一二钱,温开水调下,临时加减服。
本方大黄苦寒通里,荆芥穂辛温走表,升降气机,疏通内郁之热,则大小便自利,大便秘结重用大黃,非荊芥之走表,不能迅速奏功.. 小便秘涩重用荆芥,非大黄之疏里,也不能立时生效。所以方名倒換散,即欲求南风,须开北牗之意。
纳药鼻中,以牙皀. 细辛. 闹羊花. 灯草炭. 冰片等品制成的鼻塞丹之类,得嚏,则壅滞开通而愈也。
前医一派寒涼,犀羚毎方必用,而病反进。余断为湿困脾阳,改用温胆汤加味。
以参附救埀危之阳,用生脉散敛将尽之阴,更加有情之童便,滋阴和阳,从阳达阴。
尤在泾云.. 狂证未有不从惊而得者,龙齿最能安定.. 狂证未有无痰者,惊则气逆,气逆则痰聚,蜀漆最善劫痰.. 狂证未有无火者,火性炎上,故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黄連能泻心火。病属阳明,故用大黄以泻之,釜底抽薪法也。
立方以磁石为主,以其重能达下,性主下吸,又能制肝气之上逆,重用地黄,龟板群阴之药辅之,再用五味子,山萸肉之酸以收之,令阴气自旺之本位,不上干阴窍,则空旷无碍,听力自然清晰,此方治高年气逆于上,屡有奇效。
归芍六君子汤,缓肝理脾,达胆和胃。
肝痈,以大黄牡丹皮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收效甚宏。
阳和汤名曰阳和,实以滋阴为主,阴阳兼顾。
方用增损八珍汤益气补血以养阳,滋阴润燥以养阴,竟获显效。
不寐,用龙牡温胆汤。
湿热内蕴,胆失宁谧,通夜不寐者,用温胆汤加龙胆草以清胆热。
春夏养阳,常以香砂六君. 八珍. 十全大补以养脾胃之阳为主.. 秋冬养阴,常以-贯煎. 养胃汤以养脾胃之阴,察其阴阳之所在,均以调理脾胃入手。
流感,方用参苏饮加减。
紫雪丹,泻火解毒,芳香逐秽。
小柴胡加勾藤,全蝎,僵蚕,不失为治风火之良方。
冯氏锦囊之全真-气汤,用人参,熟地,麦冬,五味子,白术,附子,牛膝等药,以其温阳而无升浮之弊,育阴而有化气之功,只要有心衰之端倪,多用此方化裁,高热亦在所不忌。若兼見谵语迷蒙,则加用胆星,川貝,石菖蒲,远志之类,甚则加用紫雪丹之凉开,一面育阴扶正,一面慧神祛邪,釆取了振奋机能以消除病原的方法,这一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加以继承。
癫症之发,气郁夹痰是其标,心脾虚损是其本。始发当以理气化痰为主,如柴胡疏肝饮,温胆汤,屡获显效。后期则着重调补心脾,归脾汤,补心丹等是常用的善后方。
用二至丸,女贞子,旱蓮草轻补肝肾,麦冬,五味子甘酸化阴以生津液,为常用有效之法,可作为内分泌失调治疗的参考。
藿香正气散,芳香化浊。
苏合香丸,芳香辟秽,开窍醒脑。近人治冠心病心绞痛,急救心肌梗塞,患者数分钟内,绞痛缓解。
清心莲子饮,治心虚有热,小便赤浊。
用黄柏一味,少佐冰片,名清心丸,独泄相火,而治中年相火盛,梦遗心悸者,屡验。
归脾汤加五灵脂半生半熟,蒲黄,荆芥三味,治崩漏不止及月经过多者,有效,
归脾汤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忧郁久而气血俱耗,治疗的主方在归脾而不在越鞠,学者宜意会。
实践经验证明,桂枝气味较薄,表散力大.. 肉桂则气味俱厚,温里之力为大,此属经验之谈。
麋衔,即鹿衔草,治风病自汗。
半夏生用量小而力全,佐用生姜,以制半夏毒。
淫羊藿补命门益肾阳,众所周知,而用治肝肾虚衰之尿路疼痛,更有卓效。
治痿症之用马钱子。
何首乌与黒豆同煮后,去豆,为制首乌。
茶树根,益心气以治脉结代。
黄连有九种用法.. 心火用生黄连,肝胆实火用猪苦胆汁炒黄连,肝虚火用醋制黄連,上焦火用酒炒,中焦火用姜汁炒,下焦火用盐炒,肝胆郁火用吴芋炒,脾虚生火用黄土炒,足見其精细。
泥疗法,可以速退小儿高热。
用蛞蝓,地虱婆治疗上颚混合瘤及唇癌。
青蒿虫生在蒿之节。
南沙参祛痰作用较强,北沙参养阴作用较著。
大枣甘而多脂,有益睥之功。
見轿工口含一物,瓟山越岭,并不气促,询之,知为蛤蚧尾,后用治肾虚之喘,累累奏效。
山查肉有化恶血,消食滞之功能。
紫花地丁,长于清热解毒,又擅解疔毒。
蚤休所以能定惊厥,无非通便而巳,一语道破真谛。
对肺结核长期应用抗痨药不效,全身功能低下者,用人参,紫河车,制首乌,地鳖虫炙,蜈蚣炙,取得疗效。
黄芪以根入药,味甘性温,可益气升阳,固表止汗。炙蜜后长于补气,生用功善止汗利水,托里生肌。
六轴子为闹羊花种子,可作伤科镇痛药。
琥珀,朱砂镇心气之浮越.. 石菖蒲,远志通心阳之郁遏。
牛肉甘温助火。
草决朋,通便,降压。
山梔子又名越桃,泻三焦之火及痞块中火邪,最清胃脘之血,其性屈曲下行,能降火从小便中泄去,凡心痛热,多不宜温散,反助火邪,故古方多用梔子以导热,则邪易伏而病易退。
茶叶,清头目。
贯众,苦微寒,清热解毒,止血杀决。
葎草又名大叶五瓜龙,性味甘寒,有清热解毒,止血利尿的作用。
葎草不拘多少,淘取汁二升,加食醋二合和勻,空腹服-杯,或煮浓汁饮,治户妇汗衣污衣,亦治淋沥尿血。
蓮肉,清心益智,化浊分清。
生药性全。丹溪生用水蛭,虻虫,是有实践经验的。
锁阳大补阴气
2009-12-24 22:52 3楼
张从正的邪去正安之说,是为了矫正当时社会上风行的社和剂局方燥热温补的偏弊。
张从正是一位放任不羁的人,他颇好读书,饮酒,賦诗。
齿豁头童六十三,迩来衰病百无端,旧遊马上行人老,不是当初过汝南。
张从正的医疗理论和经验,多从群众中耒,这种求知的科学态度,是值得效法的。
亘古以来,盖治病者,莫如戴人。不仅以汗吐下三法見长也。
运气学说的大运,本是按照干支从甲子至癸亥六十年的编年制定-套天符,岁会的推衍方法,本属气象历数之学,而不是探索致病的客覌因素和病理变化的内在联系去掌握治疗规律的方法。当然,气候变化能影响人体生理而产生疾病,但不是六十年的五运之气推算所能决定的。
张从正主攻,因而偏重实字.. 李杲用补,因此偏重虚字。可見,张从正主攻,是从外伤的覌点立论..李果用补,是从内伤的角度立论,双方的阐述则各有侧重。
偏学張从正之法的往往犯虚虛之弊.. 偏学李果之法的往往犯实实之过。学者应当掌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客覌规律,吸取两家当补当泻的正确法则。
张从正的攻剂中,毎方不少牵牛一味。
刘完素在理论上启示了張从正,而張从正在实践中发展了河间学说,因而理法兼备,相得益彰。
久病体衰,营养不足,提倡食补的方法等等,都在七百年前由張从正开始使用。
張子和医,如老将对敌,或陈兵背水,或济河焚舟,置之死地而后生。
张子和的主攻学说,既是继完素学说之后,又为明清医家开辟了温热病学的先河。
張从正认为本气不能自病,凡所受病都是外来因素。这种观点是继承完素寒凉学说中降心火的-面有所发挥,可是同-学木术的朱震亨,侧重河间学说的益肾水一面,认为湿热相火为病,只有用滋阴降火以解决阴虚与火旺的矛盾。
張戴人医,亦豪杰也。世人不究其用意,认为其治疾惟事攻击,即明理如丹溪亦讥其偏。丹溪之说出,盖令人畏汗吐下三法如虎,予甚冤之。予惟人之受病,如寇入国,不先逐寇,而先抚,适足以养寇而扰黎民也。戴人有見于此,故议攻疾为先为急,……丹溪引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为论,乃遣下文,留而不去,其病为实一句,引精气夺则虚,又遣邪气盛之实,引,虚者正气虚也,又遣实者,邪气实也-句,摭其可议戴人为言,而于戴人所急,略而不釆。丹溪且若此,子又何怪哉。
大定. 明昌1161-1196,南渡以来,宛丘今河南淮阳,张子和出,专探历圣之心,阐发千載之秘,辨实于虚,识燠于寒,以至阴阳之所造化,运气之所胜复,风土之异宜,形神之殊稟,无-不穷其极。凡所洽疗,如取如携,识者谓长沙河间复生于斯世矣。
幸而复出人间。
子和治病,不论何证,皆以汗. 吐. 下三法取效,此有至理存焉。盖万病非热则寒,寒者气不运而滞,热者气亦壅而不运,气不运则热郁痰生,血停食积,种种阻塞于中矣。人身气血贵通而不贵塞,非三法何由通乎。
不堪遭受那种俗医的嫉視。他性格落落寡合,不愿受封建官塲的枸束,看不惯当时官医迎送长吏,马前唱诺的可耻形态。
处理治法,往往不守古人的绳墨而独出心裁。
讲明奧义,辨析至理。
勤求博釆,总结自已和民间的治疗经验。
反对迷信古人,迷信鬼神和迷信天命。
谬说鬼疾,妄求符箓,祈祷辟匿,皆方士误杀人也。
庸医,实指食古不化的医生,他们奉行-成不变的敎条,不管客观病情的变化,照搬主观刻板的方药,以病就方,以药试病,不是使自已所处的方药去适应病变,而是要客覌病证来符合自巳所处的方药。这种庸医的医疗方法,正适合那些腐儒和权貴耐因循守旧的思想。因此,他们一旦婴非常之疾的时候,只有委付凡医恣其所措。
当时那些权贵以文章自富,以谈辨自强,坐而昂昂,立而行行,阔其步,翼其手,自以为高人而出尘表,以天下聪明莫已若也。一旦疾之临身,懵然而无所知……听庸医之裁判。
主性命者在乎人,去性命者亦在乎人,养性命者亦在乎人,修短寿夭皆自人为。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何世俗之愚而难化也。
统治集团为了挽救他们的末日,大肆宣扬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的天命论来欺骗人民。
方未变而法变。
刘完素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更有他自已的实践创新。
疾病的反应。往往因体质不同,而症状表現不-样,
刘完素对老年病的阐述,无疑在医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形体之充固,则众邪难伤,衰則诸疾易染。
摄生家以精气神三者不衰,谓之三住。
千年之木,其中自焚。故多呈上盛下虚,阴虚阳实之证。
老人多卒中,即大风折木,本实先拨之理。
常令润泽。
土为万物之母,水为万物之源。
地干而无水湿之性,则万物根本不润,而枝叶衰矣。
刘完素此老必有传授之学,不尔,未能如此深造也。
防风通圣散加入生姜. 葱根. 豆豉同煎,三服大发汗,鼻立通矣。
阳虚阴必走。
轻可去实,气贵流通,用药轻清,竟可以愈重病。
医不执方。
审证求因,从本质上分析,不能惑于現象。
血气皆少,则善转筋。
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
久病在肾,重病在心。
凡精少則病,精尽则死。
男子从精为本,欲多损精,精损伤肾.. 髓脑枯竭,诸如耳聋目盲,肌肉消瘦,阴痿不起等疾病随生,严重者命同朝露,死亡随至。
以欲竭其精。
精髓枯竭,惟向死近。
醉后最忌犯欲。
大醉之子必痴狂。
在人体九窍之中,只有生殖器官衰老最快,生殖功能最先丧失。
人可保者命,可惜者身,可重者精。
醇酒厚味,火强不固,皆是为病也。
若执意为之,犹如杀鸡取卵,竭泽而漁,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
梦遗滑精,世人多作肾虚,殊不知多属脾胃饮食厚味,痰火湿热之人多有之。其有色心太重,妄想过用而致遗精者,自当从心肾论治。
今人以峻烈之药耗尽真阴,以为培阳,盖以房帏重耗,渐至髓消內减,神夺气昏,毛焠色夭,尚不知为窍所误。
种子之方,本无定轨,因人而药各有所宜。故凡寒者宜温,热者宜凉……去其所偏,则阴阳和而生化著也。今人不知此理,但知传方,岂宜于彼亦宜于此耶?……岂知张三之帽非季李四所可戴池。
不能套方而治。
药补不如食补,药治不如食治。
中医食治,析因辨证是其关键。
冬天是食补的最好时机。
七情不炽,百骸之病自消。
常固精养炁不耗,可以不老。
夫人生寿夭,虽有定分,中间枉橫岂能全免,若能调摄合理,或可致长生。
善养生者,必宝其精。
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
中年人是社会与家庭的主要角色。
老年人罹患的病种有癃闭,阴茎癌,前列腺癌,乳癌,乳肿,性衰老等。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人,由于长时间症状不能解除,十分苦恼,总希望找到-剂良药,到处求医。
通过心理疏导,把痛苦统统说出来,本身就是-种心理疏泄,可使心理恢复平衡,无疑有益性功能的康复,这叫做发泄解郁。
有的病人说.. 医生的态度好,不吃药就好了-半,这话是有-定道理的。
**之感,非药可愈.. 七情之病,当以情治。
欲治其疾,必治其心,必正其心,乃资于道。
动之以情。
夫饮食之所忌者,以其与所患证相妨者也。
春天应进食甘凉性的食物,可以多食菜粥。
夏天应多食甘寒. 苦寒的食物,如苦爪. 绿豆. 冬瓜. 西瓜等。
秋天应多食涼润之品,如柿饼. 甘蔗. 芝麻. 梨. 橘等。
冬瓜. 苦瓜. 泥鳅. 蓮子心. 丝瓜等,具有清利湿热之功。
外治的方法并不只限于手术。
室要洁净卫生,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布置得体,雅俗共融,必要时,还可燃放含香料一类的制品或中药,如檀香,沉香等,或撒洒香水,使空气中飘逸着馨香,令人有一般清爽的感覚。
实践证明,临睡前,温水泡脚半小时,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清心降火的作用。
很多内科疾病,如冠心病等,单纯体表给药即能有效地控制心绞痛的发作。
实践证明,很多男性病从肾论治,有捊鼓之应。
噪音,水质污染等,亦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经常服用安眠. 镇静. 抗血压等药物者,可引起阳痿。
下元之損,必累八脉。
忍精不泄,必致精瘀致腐,精液流射不快,或发生前列腺者,表现为.. 白淫而下。
缩阳-证,发作突然,非大剂温补,不足以驱除阴寒之邪。
男性病证,惟湿. 热. 寒邪三者与之最为关联。
慢性病多虚热。
精盛则强,精衰则阳痿。
败精流溢,乃为白浊。
阴阳之道,合則聚,不合则离.. 合则成,不合则敗。天道. 人事,莫不由之。
神和意感。
合男女必有則。
凡入房久战不衰,乃相火亢实也。
凡种子之法,男子必先养精。
癃闭与淋症不同,淋则便数而茎痛,癃闭则点滴而难通。
治疗阳痿,活血化瘀法其势未可限量,开此门径,无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气血凝滞,脑气与脏气不接。
灸三阴交,如鼓应捊,累试累效者
2010-01-21 22:47 4楼
这些都是金老师的行医心得吧。
很好的经验啊,慢慢学习。
2010-01-22 00:08 5楼
有很多精辟之语,谢谢分享,收藏了。
2010-01-22 11:03 6楼
真的很好的,我收藏了,非常感谢金老中医,辛苦了您。
2010-01-22 12:05 7楼
太多了~~~~漫漫学习之……
2010-01-23 06:40 8楼
仲景之秘,唯叶天士能通变之:金老中医算是说到点子上了。卫气营血说是六经辩证的发挥,温通奇经八脉是金匮的不言之秘!
2010-01-23 17:48 9楼
回复 8# soso


君功底不浅,向您学习!
2010-01-24 14:37 10楼
治人不过万,读书不过百,实难出此言,功底深厚,
2010-01-24 16:36 11楼
楼主辛苦了。这是真言啊。
⬅ 穴位在于妙用 老茶馆 夜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