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以二三日无证”,是无何证?

2011-11-12 08:37 楼主
“30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为什么要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呢?必是有表证。然表证发汗为什么要用附子呢?附子是固汗的,以“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用桂枝加附子汤法,可知附子是用于汗漏不止的。

那么“以二三日无证”,是无什么证呢?

是无阳明、少阳里证吗?阳明、少阳热证,自不当用附子。

是无太阴里证吗?太阴里证即便兼有表证者,也是宜用桂枝人参汤法,不当用麻黄,因为太阴证脉弱,没有用麻黄的道理。
那么无证,只能是无下利清谷,无手足厥逆,无脉细沉数,无脉微等少阴证。

麻黄附子甘草汤证的脉象,应是脉沉细紧的少阴证之脉象,若脉沉紧而不细,就没有用附子的理由。

附带说一下麻黄细辛附子汤证的脉象,也应是脉沉细紧。148条中之“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强调的是阳微,阳微者,必脉细。所以,其脉象应是“脉沉细紧”。“脉虽沉紧”,是省略了一个细字。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
同时148条也说明了,少阴证是半在里半在外之病。以“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为证。在脉沉细紧统领之下的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等,都是反应的半表半里之证。半表半里阳证,“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故出现了“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等证;半表半里阴证,内外俱虚,故出现了“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等证。如何区别其阴阳属性呢?仲景以“阴不得有汗”,一语道破病性。热则有汗,提示了“但见一证便是”之要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浅解麻黄附子汤脉证 老茶馆 方证相对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