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病之典型证为脉浮弱及消渴

2011-11-12 08:49 楼主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篇曰:
“1.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血虚而生风热,风热则阳浮,血虚则阴弱,阳浮则热,阴弱则燥,热燥相搏,即为消渴。气上冲心者,必胃中有水气,水为寒,不化饮食,故不欲食。心中疼热,为虚热客于胸中,虚热扰胃故饥。心中热,热则知饥,胃中寒,水气不行故不欲食,上热下寒,故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蛔者,乃胃中冷,胸中热,蛔向上爬,食则气逆而吐,故食则吐蛔。若误以里实而下之,以寒治寒,更彻其胃中之热,必阴盛阳虚而下利不止。
“2.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
寸口脉浮而迟,脉浮主气盛,也主气虚。脉迟主血虚,因劳而伤精耗血,故曰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此谓营血之内竭,卫阳之外浮,营卫俱不足,其人则消渴。盖营行脉中,卫行脉外,阴阳互根,气血互化。脉内之营血亏竭,则脉外之卫气不足,其脉必浮而迟、或浮而弱、或浮而缓。卫阳浮则热,营阴虚则燥,热燥相搏,即为消渴。
厥阴病证之代表方是桂枝汤方。芍药甘草益血气以滋营阴而息燥热,桂枝甘草通阳气以平浮阳而祛水气。营卫和则消渴解。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六经与六病是两种不同的辨证论治体系 老茶馆 麻黄桂枝证的病理药理机制探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