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绚邦:述胎黄机要,创清退饮验方

2011-11-26 07:38 楼主
胎黄,是指新生婴儿全身皮肤粘膜、巩膜和小便出现黄色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既具有黄疸的一般特征,又限于小儿生后四周内所出现的黄疸,所以亦称胎疸。轻者黄疸色淡,生后三五天出现,周内逐渐消退,也可不治而已。重者黄疸日渐加深,并伴有多种兼症,甚至迅速入营动血,或内陷扰乱神机,昏蒙闭脱,而危及生命。张氏30多年来曾为兄弟医院妇产科、小儿科会诊疑难重患,详察慎辨,炼药处方,经而有验,审证论治,每切儿病机要。近年曾为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黄疸病会诊,与妇产科专家胡燕燕、李德枢主任医师合作对胎黄证治进行了探讨。

(一)关于中西医病名及诊断标准

张氏认为中医胎黄与现代医学新生儿黄疸(Neonataljundice)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基本一致。新生儿黄疸包括血清胆红素增高的一系列疾病,临床习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后者又有新生儿溶血病(包括ABO、RH或其他血型不合所致的免疫性溶血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未结合胆红增高型,包括隐性遗传的葡萄糖醛酰转移酶缺乏所导致的克-纳氏综合征和显性遗传所导致的暂时性、系统性高胆红素血病)、新生儿感染、胆汁郁积综合征、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和先天性胆管闭锁等,其中ABO血型不全所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由于近年来优生学和围产医学的发展,临床检出率甚高,也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张氏认为西医病名繁冗,鉴别诊断复杂,不如中医概称胎黄(胎疸),简捷明了,诊断要点:①主证依据:目黄、身黄、尿黄,合中医黄疸病者;②年龄时限:出生后四周内的稚婴;③辅助诊断:血清总胆红素超过34mmol/L。前二者为必备条件,后者可佐参考。


(二)关于病因病机认识

张氏认为:胎黄虽有胎孕湿热、外感邪毒、湿困脾虚、肝郁血瘀之别,但撮其总要,病因病机不外胎气、湿、郁三者。其中湿和郁是一般黄疸的共性,胎气则是胎黄所特有的发病机制。病位仍以肝胆为主。湿郁肝胆,与胎热之气熏蒸,胆色外泄而黄;病性虽有寒热、虚实、表里、阴阳之辨,但仍以阴黄、阳黄为纲领。张氏对南宋佚名专著《小儿卫生总微方》所述“有自生下,面身深黄者,此胎疸也。因母脏气有热,熏蒸于胎故也”,以及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谓胎疸“皆因毒受热而传于胎”之说,倍加推崇。张氏指出,《素问·玉机真脏论》所载“发疸,腹中热,烦心出黄”,更合胎黄要旨。对本病预后判断,周内渐退黄者轻,日渐加深者重,变证坏病者危。故仲景言“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后剧为难治”,至今仍有临床指导意义。

(三)关于效方筛选评价

中医历代名家,治胎黄良方妙药甚多,用于个案辨证,每能师法获效,然对当今医院婴儿集中防治,难以推广运用。张氏会诊胎黄,辨证施治,随症加减,方药因人、因证、因时而异,疗效显著,为便于验证推广,自治区人民医院产科请张氏将其历年会诊处方,综合归纳,筛选出最易体现其共性而有效者,组方名“胎黄清退饮”,即:茵陈、郁金、枳壳、黄柏、大黄、泽泻、白茅根,按传统方法加水煎煮成汁,按每例1日3次,每次喂服10ml。本方既含仲景茵陈蒿汤治疸组方之深意,又寓江南时医三黄汤调治稚婴病之奥秘。具有清利湿热,疏泄肝胆功效,有明显的消疸退黄作用。其中茵陈清利肝胆脾胃湿热,是治诸疸要药;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而坚阴;大黄清利通下,泄浊推陈而致新;郁金行气解郁,利胆退黄;枳壳降气宽中,消积除胀;泽泻、茅根并用生津凉血,利水湿而不伤阴。诸药配伍,共奏清利肝胆,通调郁滞之功,使湿热郁积随二便而下,全方大方小剂,干练周到,清灵纤巧,经妇产科主任医师胡燕燕、李德枢多年临床验证,屡效不爽,并专文报道,证明本方对胎黄,不仅有治疗作用,而且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对新生儿黄疸中现代医学多种原因引起的重症病例,亦有明显的治疗黄疸、减轻症状和改善预后的作用。

综观张氏胎黄治验,其学术宗旨,坚持继承而不泥古,发展而不离宗;病因病机,针对胎气湿郁;治疗大法,紧扣通调清利;遣方用药,主张大方小剂,适事为度。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中医辨治肩背痛 老茶馆 “脾气虚”证态概念的中西医融合探讨(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