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针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011-12-14 22:00 楼主
【概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系脑膜炎双球菌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起病急骤,病情危重。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重者甚至可发生谵妄、惊厥与昏迷。分普通型、暴发型和慢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其中普通型约占全部病人的90%,为针灸治疗的主要对像。病势凶险的暴发型,则多见于儿童。
早在1934年,就有人试用针灸治疗流脑,并提到救治千人多能获效[1]。五60年代,针灸治疗本病的报道最为多见,达十余篇之多,内虽不少属于个案。但也有一些是多病例观察的文章。特别是近些年来,有人还针对针灸治疗流脑指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治疗方案[2]。尽管截至目前,总的报道病例数还不不多,深入研究的资料较少,但是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对流脑普通型疗效确切,并可作为暴发型的综合救治措施之一。
应该指出的是,自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尚未见到以针灸治疗本病的公开发表的文献,表明如何促使针灸参与本病的救治应是当前的工作之一。

【病因病机】

【辩证分型】

【治疗】

(一) 体针
1.取穴
主穴:脑静、合谷、曲池。
配穴:头痛呕吐加太冲、内关,颈项强直加外关、大椎,高热加少商、十宣。昏迷加水沟、百会、涌泉,呼吸衰竭加素髎、关元、百会,尿闭加中极、曲骨、阴陵泉,抽搐加十二井、太冲、长强。
脑静穴位置:目内眦角直上二、三分,眼眶边缘外指压凹陷处。
2.治法
脑静是近人总结治疗流脑的有效穴位,刺法为:以1.5寸毫针深刺1寸,只捻转不提插,针感应强烈,久留针,长者可达12小时以上,每隔5分钟~10分钟运针1次。少商、十宣、十二井、涌泉均以三棱针刺血,余穴点刺,涌泉可行雀啄式刺血(丛刺)。长强穴,斜向上刺入1.5寸~2寸,留针1小时~2小时。关元、百会以艾卷作雀啄法温灸。余穴针刺,均用泻法,每次留针15分钟~20分钟,其间行间断刺激。隔3小时~4小时针刺1汉,直至热退身凉。
3.疗效
本法主要用于普通型流脑,也可作配合抢救暴发型之用。据例数较多的4篇文章共89例统计,大多数获得痊愈[2~5]。
(二) 其他措施
1.为了保持小便通畅,对所有患者宜注射蒸馏水2ml于阴陵泉,有预防脑水肿及强心利尿作用。
2.为了保证病人生命安全,须坚持守候。严密观察病人的脸色、体温、血压、脉搏、出血点、脑膜刺激征及血象等的变化。注意是否有躁动不安、剧烈头痛,甚至抽搐、昏迷、出血等,以便采取措施;注意有无休克及脑疝先兆,有利及时抢救。
3.病情重者,特别是暴发型流脑,应积极配合中西医疗法救治。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罗××,11岁,1978年3月29日晚8时入院。
主诉:突然发热、头痛、呕吐1天。
病史:晨起头痛发热,呕吐纳呆。午后加重,四肢厥冷,寒战高热,呕吐喷射性。
检查:面容呆滞,脸色灰白发绀,胸背腋下有少数出血点,布氏征、g氏征阳性,白细胞21000/mm3,中性87%,体温38.5℃,血压90/52mmHg。
诊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治则:祛风通络,泄热镇痛。
取穴:脑静、合谷、曲池、太冲、内关。
治法;在严密观察下,给予针刺。但至深夜12时20分钟,体温升至39.4℃,血压90/70mmHg。考虑到:首先,患儿呕吐已止,神识仍清,瞳孔无变异,说明脑压无增高趋势;其次,四肢已回温,脉搏尚好,面色转红润,出血点未增加,血压也较前有所回升,说明没有休克征兆;再有,即使运用特效药,开始一段时间也可能有体温升高现象。于是继续运用针刺治疗观察,至30日14时许,患儿开始出汗,18时体温下降到37.6℃,余症亦明显减轻。针刺巩固治疗,3天痊愈出院。
(魏稼医案)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南田.万试万灵的脑膜炎针法.针灸杂志,1934;1(3):30
[2]魏稼.关于流行性脑膜炎的针灸治疗.中医杂志,1982;23(l):56
[3]淮安县人民医院.针灸治疗脑膜炎初步观察.江苏中医,1957;(6):42
[4]沈阳市传染病院.针刺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5例疗效报告.浙江中医杂志,1959;(3):27
[5]邢金潭.针灸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7例疗效观察.中医杂志,1960;(6):18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急症针灸——莱姆病 老茶馆 急症针灸——肺结核咯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