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妙案赏析

2010-02-20 15:41 楼主
针灸,吾中华特有之神技,历来有一针二灸三药之说,言针治病效若风之吹云,效若桴鼓,犹雪污也等等,读先贤医案,我们如果能知先贤其然,后知其所以然,当对我们的针灸思路有很大的提高作用,毕竟我们一来能学到先贤的治病思路,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从先贤的验案中感受到其治病特色,有善针者,有善于针灸手法者,
有善灸者,有善流注、善飞腾者,有针灸药俱用者,如果我们以针治病,当从针术出神的案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前辈及其著作,有目的的去读书,毕竟针灸医籍浩如烟海,其他灸术、针灸配合、针灸药配合治疗等,均可从案中找到对应的医籍,这就是发这帖的意义所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就算不从事针灸工作的爱好者读案,也应该能感觉到我中华神术之奥妙。

晋之前的内经、难经、等做为针经,记载医案不多,但《伤寒论》之仲景针法、《黄帝虾蟆经》之诸木之火灸法比较、针灸避忌时日;王叔和之三部脉象针灸法;《甲乙经》之修订贡献;葛洪之备急灸法;陈延之之灸法法则;刘涓子之痈疽针烙法;巢元芳之中风灸;杨上善之经穴修订等等,虽没有太多医案,但确定了针灸的治则,给后人留下巨大的发展空间及实际的指导作用

隋唐以后历代针家对素问、灵枢、难经的发挥甚多,加上纸张的推广使用,使记载医案丢失的可能性减低,故在古籍中记载就颇丰富。


孙思邈 孙真人、药王、千金要方,不用我多说了吧,孙真人善针、灸、药,著作中记载灸多于针,非真人不善针,实在是针乃仁术,非其人而传其术,害人甚多,故药王隐而不言。
“时有保州刺史成君绰,忽患颈肿如数升,喉中闭塞,米粒不下已三日矣,以状台余,余屈权救之。针其右手次指之端,如食映,气息即通,明日饮啜如故。”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2-20 15:42 2楼
狄仁杰
当宰相的人,闲来无事,居然玩针玩的这么出神入化

狄梁公,性闲医药,尤妙针术,显庆中应制入关,见稠人广众,聚观如堵。有巨牌大字云:“能疗此儿,酬绢千匹”。即就观之。有富室儿,年可十四五,卧牌下,鼻端生赘,大如拳石,根蒂缀鼻才如食筋。或触之,酸痛刻骨。于是两眼为赘所绳,目睛翻白,痛楚危亟,倾刻将绝。恻然久之,乃曰:“吾能为也”。公因令扶起,即于脑后下针,针寸许,乃询病者:“针气已达病处乎”?病人颔之。公抽针而赘应手而落,双目登如初,曾无病痛。其父母眷且泣且拜,则以物奉焉。公笑曰:“吾哀尔命之危逼,吾盖急病行志耳,吾非卖伎者”。不顾而去。
2010-02-20 15:42 3楼
窦材
窦材,宋时(约生于公元l076~l146年)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他学医于“关中老医”,曾任绍兴开州巡检等职。他受道家思想影响,积数十年经验,著成《扁鹊心书》三卷,附“神方”一卷

绍兴间,刘武军中,步卒王超者,本太原人,后入江湖为盗,曾遇异人,授以黄白住世之法,年至九十,精彩腴润。辛卯年间,岳阳民家,多受其害,能日淫十女,不衰。后被擒,临刑,监官问曰:汝有异术乎?曰:无也,惟火力耳。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累日不饥,至今脐下一块,如火之暖,岂不闻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也。死后,刑官令剖其腹之暖处,得一块非肉非骨,凝然如石.即艾火之效耳。

一人病咳嗽,盗汗发热,困倦减食,四肢逆冷,六脉兹紧,乃肾气虚也,灸关元五百壮,服保命延寿丹(硫黄、雄黄、辰砂、赤石脂、紫石英、阳起石)二十丸、钟乳粉二钱,间日金液丹百九,一月全安。

按;此例输肾脏阴阳两虚,窦氏灸关元温肾气,以扶阳生阴。


一人得风狂已五年,时发时止,百药不效,余为灌睡圣散三饯,先灸巨阙五十壮,醒时再服,又灸心俞五十壮,服镇心丹(人参、茯苓、石菖蒲、远志、木香、丁香、甘草、干姜、大枣)一料。余曰:病患已久,须大发一回方愈,后果大发一日全好。

一人功名不遂,神思不乐,饮食惭少,日夜昏默已半年矣,诸医不效,此病药不能治,今灸巨阙百壮、关元二百壮,病减半,今服醇酒一日三度,一月全文,盖熏酣忘其所慕也。

以上两例,前者为狂病属心气不足,故取巨阙心俞灸治;后者为郁症属心肾不交,故取巨阙、关元灸治。

一人患脚气,两胫骨连腰日夜痛不可忍,为灸涌泉穴五十壮,服金液丹,五日痊愈。


一人病疠症,须眉尽落,面目赤肿,手足悉成疮痍,令灸肺俞心俞四入各十壮,服换骨丹(当归、芍药、人参、威灵仙、南星、乳香、没药、麻黄)一料,二月痊愈,须眉再生。

以上两例,前者为脚气,属肾虚,故灸涌泉,从肾主腰主骨着手;后者为疠症,属气血不和,故灸肺俞、心俞,从肺主皮毛心主血脉着手。
2010-02-20 15:43 4楼
庄绰

庄绰,宇季裕,宋时(约生于公元1079―1148年)清源(今山西清源)人。他在1127年她面疟病八个月未愈,后得陈了翁家专为灸膏盲俞而康复,于是专门收集这方面资料,编著了《灸膏肓腧穴法》2卷。此外,他还著有《本草节要》三卷、《明堂针灸经》二卷。

(一)绍兴已未岁,余守武昌时。总领邵户部玉云:少时病宋仁宗好针

皇帝爱好琴棋书画,又好针,国破家亡难免。

嘉钓初,仁宗寝疾,用针自脑后刺入,针方出,开眼曰:“好惺惺”。翌日,圣体良已。自尔以其穴为“惺惺”。仁宗尝患腰痛,李公主荐一兵治之。用针刺腰,才出,即奏曰:“官家起引”。上如其 言,行步如故,赐号“兴龙穴”。

治针道士
德宗时,有朝士坠马伤足,国医为之针腿。去针时,有气如烟去,夕渐困惫,将至不救。国医惧。有道士诣门云:“某合治得”。视针处,责国医曰:“公何容易!死生之穴,乃在分毫。人血脉相通如江河,针灸在思其要津。
公亦好手,但误中孔穴”。乃令舁床就前,于左腿气满处下针曰:“此针下,彼针跳出”。言讫,遂针入寸余,
旧穴之针拂然跃出,气出之所,泯然而合,疾者当时平愈。朝士与国医拜谢谢,以金帛赠遗,道士不受,啜茶一瓯
而去,不知所踪矣。(道家针灸乃针灸是最高境界)
2010-02-20 15:44 5楼
宋彦举
北方有宋彦举者,针法通神,又能运气。谓初用针即时觉热,自此流入经络,顷刻至患处。用补泄之法治之,则病愈而气血流行矣。刘汉卿部中患牙槽风,久之颔穿,脓血淋漓,医者皆不效。有益都人,妙针法。与针委中及女膝穴,是夕脓血即止,旬日后颔骨蜕去,别生新者。其后,张医道亦患此症,亦用此法针之而愈。

张洁古案:
(一)洁古治一人头痛旧矣,发则面颊青黄(厥阴),晕眩,目慵张而口懒言(似虚症),体沉重(太阴),且兀兀欲吐,此足厥阴、足太阴合病,名曰风痰头痛,以局方玉壶九治之,更灸侠溪穴(足少阳胆穴)寻愈。
按:风痰头痛,沽方灸侠溪穴在于温胆,使风痰消而头面清。

(二,东垣曰:一富者前阴燥臭,又因连日饮酒.腹中不和,求先师治之曰,夫前阴足厥阴之脉络,循明器出其挺末。凡臭者,之所主,散人五方为五臭,入肝为燥,此其一也。当于肝经中泻行间,是治其本,后于心经中泻少冲,乃治其标。

按:前阴燥臭,洁古针行间泻肝治本,针少冲清心治标,使肝火戢而躁臭除。
2010-02-20 15:44 6楼
张子和

攻下派老大,刺血出血量惊人,嗯,厉害
(一)目赤肿痛
余尝病目赤,或肿或翳,作止无时,偶至亲息帅府间,病目百余日,羞明隐涩,肿痛不已,忽眼科姜仲安云:宜上星至百会,速以铍针刺四五十,刺攒竹穴、丝竹穴,上兼眉际刺一十刺,反鼻两孔内,以草茎弹之,出血三处,出血如泉,约二升许,来日愈大半,三日平复如故。

按:这是张氏自己患病,经他人用放血法治疗而愈,于是他叹曰“百日之苦,一朝而解,学医
半世,尚确此法,不学可乎”。看来,他的放血疗法是学自姜氏。其中反鼻两孔内,即内迎香穴。

(二)木舌胀
昔余以治一妇人木舌胀,其舌满口,诸药不愈,余以铍针小而锐者,砭之五七度,肿减,三日方平,计所出血,几至盈斗。
按:舍肿胀,属火盛,张氏用局部放血法清热消肿而取效。
2010-02-20 15:45 7楼
李东垣

嗯,脾胃论,导气同精针法,不用多讲

(一)东垣治一贵妇,八月中,先因劳役饮食失节,加以忧思,病结痞,心腹胀满,旦食则不能暮.两胁刺痛,诊其脉,弦而细,至夜浊阴之气当降而不降,撑胀尤甚。大抵阳主运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阳气不能运化精微,聚而不散,故为胀满。先灸中皖,乃胃之募穴,引胃中生发之气上行阳道,又以木香顺气汤助之,使浊阴之气自此而降矣。
按;此印东垣从阴引阳法,灸中院募穴,以温补脾胃阳气。

<二)东垣治参政年近七十,春间,病面颜郁赤,者钦酒状,痰稠粘.时眩晕,如在风云中,又加目视不明。李诊两寸洪大、尺弦细无力,此上热下寒明矣。欲药之寒凉,为高年气弱不任.记先师所沦,凡治上焦,譬犹乌集高颠,射而取之,即以三棱针于巅前眉际疾刺二十余出紫黑血约二合,许时觉头目清利,诸苦皆去,自后不复作。
按:此即东垣从阳引阴法,针刺局部出血,以泻阴火。
2010-02-20 15:46 8楼
罗天益
东垣的学生,针灸也从脾胃论治,重灸也善针药。
罗天益,宇谦甫,元时.(约生于公元l220一1290年)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他是李东垣的学生,继承东垣学说,又集诸家之长(如当时针灸学窦汉卿、禹讲师等),著成《卫生宝鉴》25卷。在针灸内容中,还收入刘完素、张洁古、从他自己的论述和医案来看,他是一位针灸并用、重灸又重泻络的针灸学家

(一)虚中有热治验
建康道按察副使奥屯周卿子,年二十有三,至元戊寅三月间病发热、肌肉消瘦、四肢困倦、嗜卧盗汗、大便溏多、肠鸣不思饮食、舌不知味、懒言语,时来时去,约半载余。请予治之,诊其脉浮数,按之无力,正应王叔和浮脉歌云,脏中积冷荣中热,欲得生精要补虚,先灸中脘,乃胃之经也,使引清气上行,肥腠理;又灸气海,乃生发元气,滋荣百脉,长养肌内;又灸三里,为胃之合穴,亦助胃气,撤上热,使下于阴分;以甘寒之剂泻热,其佐以甘温,养其中气.又食粳米、羊肉之
类,固其胃气,戒于慎言语、节饮食,惩忿窒欲,病气日减。数月,气得平复。遂二年,肥盛倍常。
按:此是罗氏脾胃内伤灸法之例。

(二)中风治验
予自五月间,口言涡斜,灸百会等三穴,即止。右手足麻无力,灸百会、发际第七穴,得愈。七月气塞涎上不能语,魂魄飞扬,如堕江湖中.顷刻欲绝,灸百会、风池等左右倾车二穴,气遂通,吐涎半碗,又下十余行,伏枕半月,遂平复。自后凡觉神思少异于常,即灸百会、凤池等穴,无不立效。
按:此罗氏中风灸法,用于自身而获效之例。


(三)右肩臂痛治验
安抚初病时,右肩臂膊痛无主持,不能举动,多汗出,肌肉瘦不能正卧,卧则痛甚。经曰:汗出偏沮,使人偏枯。予思《内经》云,虚与实邻,决而通之;又云:留瘦不移,节而刺之,使经络通和,血气乃复;又言陷下者灸之,为阳气下陷入阴中。肩膊的痛,不能运动.以火导之,火引而上,补之温之,已上证皆宜灸刺。谓此先刺十二经之井穴,于四月十二右肩臂上肩井穴内,先针后灸二七壮;及至疮发,于枯瘦处渐添肌肉,汗出少,肩臂微有力。至五月初八,再灸肩井,次于尺泽穴各灸二十八壮,引气下行,与正气相接;次日臂膊又添气力,自能摇动矣。时值仲夏,暑热渐感,以清肺饮子补肺气,养脾胃,定心气。

按:此是罗氏先刺井穴通经泄热,后灸臂穴引气下行,先针后灸之例。
2010-02-20 15:47 9楼
丹溪

这不用再说了,金元四大家,厉害
(一)病风
丹溪治一少午,患血痢,用涩药取效,致痛风叫号。此恶血入经络也,血受湿热久必凝浊,所下末尽,留滞隧道,所以作痛,久则必成枯细。与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牛膝、黄芩、陈皮、生甘草,煎入生姜汁,研潜行散,入少酒饮之,数十帖;又刺委中出黑血三合而安。

按:痢后痛风,因涩药留滞,致瘀血和湿热阻下经络,故除用清利湿热和活血化换药外,还刺委中放血通络。

(二)痫症
一妇人积怒,嗜酒,病痫,目上视,扬手掷足,筋挛,喉响流涎,定时昏昧,腹胀疼冲心,头至胸大汗,痛与痫间作,昼夜不息。此肝有怒邪,因血少而气独行,脾受刑,肺胃间久有酒痰,为肝气所侮而为痛;酒性喜动,出入升降,入内则痛,出外则痫。乘其入内之时,用竹沥、姜汁、参术膏等药甚多,痫痛间作无度;乘痛时灸大敦、行间、中院,间以陈皮、芍药、甘草、川芎凋膏,与竹沥服之无数。又灸太冲、然谷、巨阙及大指半甲肉,调理而安。
按:痫症、腹痛交作,因积怒嗜酒而起,病属肝木乘土、气郁痰阻所致,故内服理气涤痰药,外用秦承祖灸鬼法,取肝经、心募穴而获效。

(三)咯血
丹溪治一壮年,患嗽而咯血,发热肌瘦,医用补药数年而病甚,脉涩。此因好色而多怒,精钟耗少,又补塞药多,营卫不行,疾血内积.肺气壅塞不能下降。治肺壅非吐不可,精血耗非补不可。惟倒仓法二者兼备,但使吐多于泻耳,兼灸肺俞二穴,在三椎骨下横过各一寸半,灸五次而愈。

按:劳嗽咯血,因服补药数年,致瘀血内积所致,故用倒仓法清瘀血,再灸肺俞治本。
2010-02-20 15:47 10楼
滑寿
伯仁也,看到名字就想到《十四经发挥》

滑寿,字伯仁,自号樱宁生,元时(约生于公元1304~1386年)许州襄城(今河南许昌县)人.他祖父在南方为官,因而他生活地区主要在江浙一带。他曾从王居中、高洞阳学医,著有《读素问钞》3卷、《难经本义》3卷、《十四经发挥》3卷、《诊家枢要》l卷、《麻疹全书》4卷等。他在当时名重一时,病者“以得其一言定死生为无憾”。

一妇病寒疝,自脐下上至心,皆胀满攻痛,而胁痛尤甚,呕吐烦满,不进饮食。伯仁诊之,其脉,两手沉结不调,乃曰:“此寒在下焦,宜亟攻其下,无攻其上”为灸章门、气海、中院,内服延胡桂椒,住以茴木诸香、茯苓、青皮等,十日一服温利丸药,果得桴鼓效。
按:病属下焦虚寒,故取脏会章门、腑会中院、脐下气海施灸,并服温肝散寒理气之药.灸药兼施而获效。
2010-02-20 15:48 11楼
凌云
我最钟意的针灸前辈,治疗以针刺手法到位见长。
凌云,字汉章,号卧岩,明时(约生于公元1465一1506年前后)归安双林(今浙江归安县)人。曾授御医,汪机在《针灸问对》中称凌氏“熟于穴法”。著有《流注辨惑》一卷(已亡失)、《集英撮要针砭全书》(又称《凌氏汉章针灸全书》)、《凌门传授铜人指穴》、《经学会宗》、《子午流注图说》等。其后人均传其针灸术,世代相传,至今已传至第十六世。其八世孙凌声臣再传弟子清代江上外史,曾以凌氏学术为土.编成《针灸内篇》一卷。

里人病嗽,绝食五日,众投以补剂,益甚。云曰:“此寒湿积也,穴在顶,针之必晕绝,逾时始苏”。命四人分牵其发,使勿倾倒,乃针,果晕绝,家人皆哭,云言笑自如,顷之,气渐苏,复加补,如出针,呕积痰斗许,病即除。有男子病后吐舌,云兄亦知医,谓曰:“此病后近女色太早也。舌者心之苗,肾水竭,不能制心火,病在阴虚。其穴在右股太阳,是当以阳攻阴”。云曰:“然”。如其穴针之,吐舌如故。云曰:“此知泻不知补也”。补数次,舌渐复故。
⬅ 单方穿山甲新用 扁桃体炎屡见奇功 老茶馆 大家看看马悦凌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