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功源流考看社会性集体练功之弊端

2012-01-07 09:43 楼主
由于法轮功的作祟,人们司空见惯的公共场所集体练功被禁止,广大群众对此多拥护和理解。在此本文将循着气功发展的轨迹,从技术层面来阐述社会性集体练功之弊端。

气功起始并没有专有名称,关于气功起源有多种说法,如有人认为早在史前新石器时代就已有气功练习方法,气功的总结性文章则是二千年前的《庄子》;也有认为气功在中国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并有部分医学文献佐证;也有人则认为气功源于道教、佛教。但据气功文献学界权威马济人先生考证,气功起源于四千多年前的唐尧时期。那时的气功是一种萌芽型的气功,即我们的祖先在劳倦体乏时伸欠懒腰,闭目安静一下偶感轻松愉乐;当感觉腰背酸痛,对腰部自摩自捏,轻轻拍打一阵,而感酸痛减轻;当感觉胸腹胀闷而张口呵气,或以手撸按胸腹而感胀闷改善,由于这种方法被反复证实有一定效果后,一种自我保健治疗方法(萌芽型气功)就逐渐被人们保留采纳而流传应用了。在古代文献中一部分这种方法被称之为“舞”,至春秋战国时期则称为“导引按蹻”。“导引按蹻”一词始见于《内经》,如《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灵枢·官能》:“理血气而调诸逆顺,察阴阳而兼诸方,缓节柔筋而心调和者,可使导引行气。”以后的文献中就出现了种种有关气功的名称,诸如:行气、引气、调气、服气、食气、炼气、胎息、静坐、禅定、坐禅、存想、返观、内视、守一、六字诀、导引法、周天功、内丹术等。气功的练习方法也随着历史的变迁,不断去芜存菁,加深内涵,逐渐演变成一种专业性很强的保健养生、强身健体的修练方法。现今通用的“气功”一词在古籍文献中始见于隋唐时期,那时的《太清调气经》就论述练习气功的方法时说:“服气功余暇,取静室无人处,散发脱衣,复被,正身仰卧……。”孙思邈在其代表作《备急千金要方》论述具体练功方法时援引彭祖的话说:“和神导气之道,当得密室,闭户安床暖席,枕高二寸半。正身偃卧,瞑目,闭气于胸膈中,以鸿毛着鼻上而不动,经三百息,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如此则寒暑不能侵,蜂虿不能毒,寿三百六十岁,此邻于真人也。”

气功中的专用术语“入静”一词也在唐代出现,如《灵飧词序》中提及“窃览《三清经》云,夫修炼之士,当须入静三关,淘练神气,补续年命。”后宋末元初的胡三省注解“入静”曰:“入静者,静处一室,屏去左右,澄神静虑,无思无营。”由此可见练习气功自古讲究独处清静。气功发展至近代分成诸多功法门派,各门各派都各守习练秘密,并且多以师承方式传授气功,而且入门要求相当严格,一直为少部分人习练,并未出现大规模全社会集体练功之风,此种状态一直延续至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贯彻毛泽东主席“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示以及治疗肺结核等一些慢性病的需要,全国出现了一些专业气功医疗机构,如上海气功疗养院、北戴河气功疗养院。此时气功的传授已摆脱旧时师承模式,出现了集体练功形式。习练内容也大多简化,深奥的练功咒语已被现代语句简化代替,如刘贵珍改编的内养功已将“练功身体好”等现代语句代替旧时传承的咒语。练功所需的环境条件也打破了“静室独处”的古训,许多人已到马路、广场集体练功,加之新闻媒体的正面报道,人们纷纷效仿。至此社会性集体练功形式已在全国全面形成。

八十年代初,由于对硬气功及人体特异功能的大量报道,以及人们开始认识到气功的商业价值,人们练习气功的热情异度高涨。一部分默默无闻的旧时气功传人也难耐寂寞,违背祖训大量招募学员,开班讲学。一时“速成班”、“普及班”、“提高班”轮番开课,好不热闹。一些原先练功学员在商业利益驱使下,纷纷另立山头占山为王,飞速创编新功法,招募新学员,以期快速致富。古时气功练习所讲究的“恬淡虚无,无欲无求”心境及“静室独处”的练功环境此时已荡然无存。更有甚者,觉得集体授功也敛财太慢,便突发奇想搞起了气功组场报告,在空气浑浊环境嘈杂的体育馆内,以一人应付数千甚至上万人,在短短的数小时之内将功法全部传授给他人。此时由于某些科研机构和一些缺乏心理学知识的科研人员的介入,并且大量发表了肯定性的科研论文,加上媒体的疯狂炒作,一时间更大规模的集体练功高潮在全社会展开。由于人们的狂热和“气功师”大多缺乏心理学常识,对集体练功中出现的种种幻听、幻觉、幻嗅现象不能正确认识,反而认为此种现象为“得气”的表现,集体练功能加强这种“得气感”,从而形成一种“气场”以帮助新学员快速进入气功功能状态。于是学员之间互相暗示、互相攀比,失控地顺从和放大了各种幻觉,最终一大批气功偏差患者走向社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诸多不安。精神卫生学科也出现了具有这一时代特征的病名:“气功偏差型精神分裂症”。惨痛的教训证明了违背古训、社会性集体练功的弊端。无独有偶,历史上也曾有过集体练功不慎导致气功偏差的记载。曹丕在《典论》中描述当时军中:“众人无不鸱视狼顾,呼吸吐纳。”以至“军祭酒弘农董芬,学甘始鸱视狼顾,呼吸吐纳,为之过差,气闭不通,良久乃苏。”

那么为什么集体练功容易产生“气功偏差”呢?因为大规模的集体练功首先它摒除了古时气功传承时严格的弟子筛选程序。古时传授以意念修练为主的高级功法时,师傅多对弟子进行严格的考核,正所谓“初级徒弟找师傅,高级师傅找徒弟”。只有那些体魄健壮、意志力坚强的弟子才可最终授以高级功法,并且师傅不断在其左右监控以防出错。而集体练功则不管男女老幼,只要交了学费都可学习,师傅也不可能对每个学员进行监控。心理学认为人群中有三成的人为心理暗示易感人群,这部分人意志力薄弱、个性稳定性差,易受周围人和事物的影响,产生心理顺从效应。在集体练功时这部分人更容易受“气功师”的诱导及周围学员幻听、幻觉的影响而“得气”,产生心理顺从效应,进而放大这种效应,最终失控,导致“气功偏差型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其次集体练功缺少“静室独处”的练功环境,容易被外界事物干扰,不容易入静,易受惊。临床病例报道由于练功受惊而导致精神错乱也并不少见。

综上所述,社会化集体练功是急功近利的产物,它违背了古训和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气功是一门深奥的学科,对其本质的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历史遗留的文献尚需考证,因此全民大规模的集体练功弊端多多,气功的继承还是以小范围习练和学术界研究为宜。

参考文献

[1]马济人主编.实用中医气功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叶明,等.气功锻炼对患者淋巴细胞DNA修复能力调整作用的研究.第五届中外气功研讨会论文集,1994:70.

[3]杨德森主编.行为医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1-07 20:27 2楼
八十年代初,由于对硬气功及人体特异功能的大量报道,以及人们开始认识到气功的商业价值,人们练习气功的热情异度高涨。一部分默默无闻的旧时气功传人也难耐寂寞,违背祖训大量招募学员,开班讲学。一时“速成班”、“普及班”、“提高班”轮番开课,好不热闹。一些原先练功学员在商业利益驱使下,纷纷另立山头占山为王,飞速创编新功法,招募新学员,以期快速致富。古时气功练习所讲究的“恬淡虚无,无欲无求”心境及“静室独处”的练功环境此时已荡然无存。更有甚者,觉得集体授功也敛财太慢,便突发奇想搞起了气功组场报告,在空气浑浊环境嘈杂的体育馆内,以一人应付数千甚至上万人,在短短的数小时之内将功法全部传授给他人。此时由于某些科研机构和一些缺乏心理学知识的科研人员的介入,并且大量发表了肯定性的科研论文,加上媒体的疯狂炒作,一时间更大规模的集体练功高潮在全社会展开。由于人们的狂热和“气功师”大多缺乏心理学常识,对集体练功中出现的种种幻听、幻觉、幻嗅现象不能正确认识,反而认为此种现象为“得气”的表现,集体练功能加强这种“得气感”,从而形成一种“气场”以帮助新学员快速进入气功功能状态。于是学员之间互相暗示、互相攀比,失控地顺从和放大了各种幻觉,最终一大批气功偏差患者走向社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诸多不安。精神卫生学科也出现了具有这一时代特征的病名:“气功偏差型精神分裂症”。惨痛的教训证明了违背古训、社会性集体练功的弊端。无独有偶,历史上也曾有过集体练功不慎导致气功偏差的记载。曹丕在《典论》中描述当时军中:“众人无不鸱视狼顾,呼吸吐纳。”以至“军祭酒弘农董芬,学甘始鸱视狼顾,呼吸吐纳,为之过差,气闭不通,良久乃苏
----
气功偏差或效果不佳与缺少相应的经气受体结构酶有关。
⬅ 从疾病分布规律探讨湿热证与感染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老茶馆 谈中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和学术的继承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