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南孙学术经验拾掇

2012-01-09 09:05 楼主
朱南孙教授是当代著名妇科专家,是“朱氏妇科”的第三代传人。从事中医妇科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已50余载。她既继承祖业的特长,又融合汲取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博采众长,融汇贯通。笔者随朱师侍诊多年,现仅将其医治妇科较常见的难治疾病,如急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肌腺病)的经验记述如下。

分期治疗盆腔炎

朱师对医治急、慢性盆腔炎有丰富的经验,分期治疗,阶段用药是其特色。她根据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脏腑、气血、阴阳交替转换的规律,在急性发作期强调“先攘外而后安内”,于排卵期采用疏肝理气宣通之法;于经前期、经期用清利湿热,疏肝调经法,所用方药为“蒲丁藤酱消炎汤”,药用:蒲公英、地丁草、红藤、败酱草、生蒲黄、柴胡、延胡、川楝子、刘寄奴、广地龙、三棱、莪术等。此当依据“冲任以通畅为贵”的理论,针对盆腔炎发作期大多有腹痛及痛经之证候,以清利湿热为先导,有效地控制炎症,减少局部充血、水肿与渗出,遂使气机宣通,冲任疏泄,临床多见腹痛与痛经减轻。

盆腔炎引起的不孕症,源于湿、热,客于冲任、胞宫,肝气受阻,气机不利。多见于经间期腹胀,该病日久肾气虚弱,鼓动乏力,治以活血疏利相结合,有气行则血行,气充则血活之意。

病例一:吴×,女,29岁,已婚。初诊:1995年12月9日。初潮16岁4~5天30,25岁结婚,曾妊娠40余天,因发热服用药物后施行人工流产。人流术后第二个月经周期出现排卵期左腹疼痛,临经乳胀,小腹掣痛,腰酸等症。1992年盆腔碘油造影示:“左输卵管通而欠畅”,右通畅。腰酸腹痛时作,伴乏力,神疲。BBT爬行双相,末次月经11月27日。舌边尖红,中有裂缝,苔薄白,脉细濡。证属邪侵冲任,脉络受阻,肝肾耗损,气阴两虚。适逢经间期,治宜清利湿热,疏利冲任。药用:当归12g,党丹参(各)15g,丹皮12g,川楝子12g,柴延胡(各)6g,石见穿20g,留行子12g,刘寄奴12g,蒲公英20g,红藤20g,川断12g,川牛膝20g,7剂。

二诊(12月16日):药后腹痛减,经期将近,尚无以往经行预兆。舌质偏红,苔腻少津,仍属邪侵冲任,络道受阻,治宗原意。丹参15g,党参12g,当归12g,白芍9g,柴延胡(各)6g,川楝子12g,红藤15g,蒲公英15g,小青皮6g,川断12g,泽兰叶12g,益母草12g,7剂。

三诊(12月30日):药后乳胀,排气多,BBT:37℃,持续18天,测尿HCG(+),证脉示有孕之象。

按语:本病属中医湿热蕴结下焦,日久伤及肾气,所用蒲丁藤酱消炎汤清湿热,疏肝气,通脉络,活血通经;党参补益肾气,而施行气活血之力。诸药合方而用,使湿热清利,络脉通行,气机宣通,肾气充足而冲盛任通,摄精成孕。

活血化瘀治疗子宫肌腺病

子宫肌腺病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之一,中医文献无此病名,按其症状及体征属“痛经”、“症瘕”范畴。朱师据妇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脏腑功能完备,血海充盈由满而溢,胞脉的满溢和胞宫的藏泻有度而形成和维持正常月经的中医理论,认为经血属“离经之血”,它的排出以通顺、畅行为贵。“离经之血”逆行,留聚下焦,瘀滞日久,脉道不通,瘀积成瘕是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的病理基础。因此临床多有瘀与痛之证候,其主要病机为冲任气滞,胞脉瘀阻。朱师常言“治痛治瘀,以通为顺”。活血化瘀和行气散结是医治该病的重要法则。活血化瘀则是治病之关键。常用“加味没竭汤”治之。该方药用:蒲黄、五灵脂、山楂、青皮、三棱、莪术、炙乳没、血竭粉。运用该方医治同属“症瘕”范畴的原发性痛经、子宫肌瘤也均获著效。从辨病论治的角度而言有同工异曲之妙。

病例二:施××,女40岁,已婚。初诊:1996年2月3日。初潮14岁523~26。月经前期,经量中等,伴腰酸。生育史:1-0-1-1,现置宫内金属环。1994年6月B超检查示子宫肌腺病(34×20mm),近期复查同前。寐安纳佳,便调。舌质暗红,苔黄腻少津,脉细。证属气滞瘕聚胞中,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散结。药用:当归15g,丹参20g,赤芍15g,莪白术(各)9g,红花9g,马鞭草20g,益母草15g,共服33剂。月经周期尚准,经量中等,无痛经,仍感腰酸,便溏,日行1次。于3月14日再诊,舌质仍紫暗,苔薄黄,脉弦。治法仍为活血化瘀散结。药用:炒蒲黄(包)12g,丹参20g,丹皮12g,三棱15g,莪术15g,皂角针12g,广木香6g,炒枳壳6g,青皮6g,生山楂12g,刘寄奴15g,血竭6g,服近30剂。于4月20日再诊,复查B超子宫内暗区已消失。

按语:本症属症瘕之列,气滞与血瘀是发病的病机,破气行滞,活血化瘀散结是其治则。方中没药、蒲黄、血竭、丹参、三棱、莪术等为活血化瘀之要药,佐以青皮、木香、刘寄奴、生山楂等行滞散结,有行气活血,通滞化瘀之意。该方的特点在于活血与行气兼顾,因势利导扭转气滞导致血瘀,血瘀加重气滞的恶性循环,从而使气机调畅,瘀血得除,新血自生,症瘕消失。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养营疏风汤异病同治验案五则 老茶馆 略论三阳病经腑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