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晕针

2012-01-11 09:56 楼主
从前,我曾相信课本的说法,晕针是个意外,相应处理后好了就没事了。
及学针经,令我惭愧得出了一身的冷汗。从前误诊误治给病人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此后完全依针经而行,再没出现过晕针。
解决了:
为什么针;
当不当针;
针哪里;
怎么针;
针到什么时候;
怎么叫得气;
怎么叫太过不及适至?
这一切有了规矩后,可以有信心了。

只是我个人的针灸感言。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1-11 10:06 2楼
老师,能否详细解说您自己的感受?
2012-01-11 11:34 3楼
“诸小者阴阳形气具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
晕针的这种情况见得多。
2012-01-11 15:41 4楼
mayurong 说:
老师,能否详细解说您自己的感受?

感受,真的是不好说的东西。
如吃个苹果和梨子,知道味不同,说了半天,这感觉也是无法通过文字传达的。
故我不认为中医是可以通过什么感受、心悟可以传承的,必有规矩可传。
2012-01-11 17:03 5楼
今老师说的针经是指:针灸甲乙经?
还是指其他?
2012-01-11 19:48 6楼
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知其度量,内刺五脏,外刺六腑,审察卫气,为百病母,调其虚实,虚实乃止,泻其血络,血尽不殆矣。
2012-01-11 19:50 7楼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而行之于百姓,百姓之血气,各不同形,或神动而气先针行;或气与针相逢;或针已出,气独行;或数刺乃知;或发针而气逆;或数刺病益剧。凡此六者,各不同形,愿闻其方。

岐伯曰: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黄帝曰:何谓重阳之人?岐伯曰:重阳之人,熇熇高高,言语善疾,举足善高,心肺之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

黄帝曰:重阳之人而神不先行者,何也?岐伯曰:此人颇有阴者也。黄帝曰:何以知其颇有阴者也。岐伯曰: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数怒者,易解,故曰颇有阴。其阴阳之离合难,故其神不能先行也。

黄帝曰:其气与针相逢,奈何?岐伯曰:阴阳和调,而血气淖泽滑利,故针入而气出,疾而相逢也。

黄帝曰:针已出而气独行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其阴气多而阳气少,阴气沉而阳气浮者内藏,故针已出,气乃随其后,故独行也。

黄帝曰:数刺乃知,何气使然?岐伯曰:此人之多阴而少阳,其气沉而气往难,故数刺乃知也。

黄帝曰:针入而气逆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其气逆与其数刺病益甚者,非阴阳之气,浮沉之势也。此皆麤之所败,工之所失,其形气无过焉。
2012-01-11 19:52 8楼
黄帝曰:针入而气逆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其气逆与其数刺病益甚者,非阴阳之气,浮沉之势也。
此处的气逆应该就是指的晕针吧?
2012-03-20 18:19 9楼
辩证就是精准以后
病人针灸体位问题,针灸的深浅与刺激量的问题,病人紧张,饥饿,留针时间的长短等等都会影响。
晕针,我们上课时候,老师跟我们说,不影响治疗效果,反而很多时候效果更好,是以一开始根本就不关心病人晕针,后来等到自己临床遇到,就细心总结,这几年几乎看不到,也遇不到晕针的了。
2015-04-11 03:11 10楼
说不清不如不说。
2015-04-25 19:52 11楼
晕针,很自然,疲劳,饥饿。酒后等等都会造成晕针,虽然先知可以最大可能避免,但是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本身来讲晕针并不一定是坏事,常常有事半功倍的疗效,合理快速去解决晕针的状态就好。
⬅ 谁有艾灸盒的内部结构图,发来看看? 老茶馆 望诊杂说 ➡